中国茶艺美学的四个境界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四美

中国茶道四美

中国茶道四美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视作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方式。

中国茶道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以至于茶道四美这个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茶道四美包括器美、茶美、水美和茶人美。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中国茶道四美的内涵和意义。

1. 器美中国传统茶具以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形态,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

茶具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紫砂壶。

紫砂壶源于江苏宜兴,它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

紫砂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使用特殊的紫砂泥制成,泥质细腻坚实,能保留茶汤的温度和香气。

此外,还有茶盘、茶杯、水壶等茶具,它们都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工艺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些茶具通过其典雅的外观和独特的工艺,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欣赏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茶美中国茶道四美中的茶美,是指茶叶本身所具备的美感和品质。

中国茶叶以其种类繁多,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等。

绿茶清香爽口,红茶浓郁醇厚,乌龙茶香气四溢,黄茶鲜爽甘甜,白茶淡雅清香。

无论是品味茶叶的清香还是享受茶叶的味道,中国茶美都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品茶过程中,茶的清香和味道在口腔中留下浓浓的回味,让人沉醉其中。

3. 水美中国茶道四美中的水美指的是茶的水源及泡茶过程中所需的水质和温度。

水是泡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清澈纯净,对于保持茶叶的原有香气至关重要。

中国优质茶道通常使用自然的泉水或雪水,这些水质柔和,无杂质,能够将茶叶的香气完美释放出来。

同时,茶道中还强调水的温度。

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来冲泡,这样才能使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达到最佳的状态。

因此,水美对于整个泡茶过程至关重要,它保证了茶叶的原汁原味。

4. 茶人美茶人美指的是参与茶道的人的精神与修养。

茶道要求从茶杯中的每一口茶到喝茶的过程中,都要内心平和、专注而真诚。

茶道强调平和的心态和沉淀的情感,因此茶人的内外修养都至关重要。

喝茶的四个境界

喝茶的四个境界

喝茶的四个境界茶是一种古老的饮品,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带来活力、情趣和快乐。

它就像是一款神奇的药丸,能让人们心情舒畅,身体滋润。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也可以说它为世界各地的居民带来了福音。

关于喝茶的文化,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有自己的理解。

有专家认为,喝茶可以分为四个境界,每一个境界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第一个境界是“觉茶”,指喝一些普通的茶叶,可以喝出茶水的清香,以及茶叶的原汁原味。

因为它比较简单,所以大多数人只要煮沸水,加入茶叶就可以喝了。

第二个境界是“体会茶”,指用一定的方法处理不同的茶叶,可以品尝到不同的滋味,有辛香、清甜、苦涩等。

这种体验比较丰富,它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的茶叶,以及茶叶的特殊香味。

第三个境界是“茶道”,这种文化有丰富的内涵,以内外兼修的体悟和行为来把握茶的内涵,把茶艺发挥到极致。

第四个境界是“心茶”,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无疆界的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境界的文化,心茶可以让品茶之人心旷神怡,心智平和,犹如进入一个新的境地。

从上面可以看出,喝茶不仅仅是喝一些茶水,它更是一种文化,它具有一种很奇妙的艺术,把人带入到一个难以言表的梦幻世界中。

其实,喝茶,不仅仅是喝一口茶水,更重要的是修炼身心,找到心灵的安宁。

通过品茶,人们可以学会懂得感恩,关心别人,体会自然世界的美好,从而获得完整的心灵平静与安宁。

茶不仅仅可以让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它更是一种智慧。

饮茶可以唤醒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品行,教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茶艺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宗教,是一种追求极致的文化,让人们可以从中体验心灵的放松、智慧的涌动和活力的喷发。

喝茶可以让人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去感受人间百态,去领略自然界的美丽。

喝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走出困境,开启新生活,去寻求新的视角,去领悟出生命的真谛,这样才能让自己灵魂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宁静。

中国茶道的美学特征有

中国茶道的美学特征有

中国茶道的美学特征有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门艺术。

在中国茶道的实践中,人们倡导以茶为媒介,传达心灵的美感和修养。

中国茶道注重于品味茶的过程,融合了自然、人文和哲学观念,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美学的四个主要特征。

一、自然之美中国茶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茶道的实践中。

中国茶道注重选择高品质的茶叶,这些茶叶通常是由自然环境培育而成的,其叶形、色泽和香气都带有自然的美感。

同时,以茶盆、茶杯等茶具为代表的器物也注重自然色彩和形态的设计。

茶道追求的是简洁、自然的美学风格,注重自然所赋予的平和与宁静,使参与者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妙中。

二、内心之美中国茶道倡导内心的静修和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茶道注重个体的修养和自省,通过茶道的仪式,使参与者得以舒缓紧张的情绪,净化心灵,寻找宁静与平和。

在品茶的过程中,专注于手法、茶具、茶叶和茶汤的变化,倾听沉默的声音,细细品味内心的细腻情绪。

通过茶道的实践,人们能够探索自身的内在世界,发现内心深处的美感。

三、人文之美中国茶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重视人情味和人际关系的维系。

茶道所倡导的仪式和礼仪,使参与者在饮茶过程中感受到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尊重。

茶道中的一些传统仪式,如倒茶、品味、斟酌、倾听等,都需要参与者的配合和倾注真诚的心意。

在茶道的交流中,人们彼此沟通、尊重,培养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持久。

茶道的实践使人们更加注重他人的体验和需求,培养了人文关怀的美学情怀。

四、哲学之美中国茶道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倡导人们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茶道中的闲逸意境和回归本真的情感,引导参与者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茶道强调慢、静、雅,通过品茶的过程,使参与者沉浸于宁静的思考中。

茶道所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满足。

茶道之美在于其深刻而平和的哲学内涵,引导人们思索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总结中国茶道的美学特征体现在自然之美、内心之美、人文之美和哲学之美等方面。

中国茶道五境

中国茶道五境

中国茶道五境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在茶道中,茶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艺术,通过对茶叶的品味和品鉴,人们可以领略不同的境界。

本文将从五个境界的角度介绍中国茶道的魅力与内涵。

境界一:品茶静心茶道源于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在品茶过程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在这个境界中,品茗者会静静地将茶叶置于杯中,细细品味茶香,感受世间的美好与宁静。

他们会专注地聆听茶水的滋味,感受身心在这一刻的平和与和谐。

在茶道中,品茶静心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帮助我们远离嘈杂的尘世之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境界二:雅致洁净茶道注重雅致与洁净的环境,这种追求源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于生活品位的追求。

在这个境界中,清新淡雅的花卉摆放在素雅的茶具中,清香的茶水在静谧的室内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雅致洁净的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茶融为一体,感受到茶道中的真谛。

境界三:品味芬芳茶叶的芬芳是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而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会通过闻香、品味等方式来感受茶叶的芬芳。

茶道中的芳香并非来自于人工添加香精等物质,而是源自于茶叶自身的天然香气。

品味芬芳不仅能够让人们领略到不同茶叶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用嗅觉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

境界四:体验醇厚茶道中的醇厚是指茶叶的口感和质地。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会通过品味来感受茶叶的醇厚。

这种醇厚往往来自于茶叶的发酵程度以及适宜的泡茶时间等因素。

醇厚的茶汤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茶叶的厚重和细腻,同时也能够带给人们舌尖上的享受。

品尝醇厚的茶水,是一种让味蕾得到满足的美妙体验。

境界五:亲近自然茶道强调与自然的亲近,通过品茶来感受大自然的韵味。

茶叶是由大自然孕育而成的,而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领略到茶叶所承载的自然之美。

茶叶的生长环境、茶树的生长状态、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气氛,都能够使品茗者与自然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

中国茶道4字真谛

中国茶道4字真谛

中国茶道4字真谛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茶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独特的仪式和哲学思想,凝聚着对自然、人生、艺术的理解与追求。

中国茶道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清、静、和、美。

清清,是中国茶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道强调的是“清静”之美,强调内心与外在环境的纯净与明亮。

茶具、水源、茶叶,无一不追求清洁卫生,以保证茶的品质和品味。

而在茶道席上,主人要保持心境的清净,不受外界干扰的纯粹。

只有在清净的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领略到茶的美妙和茶道的真谛。

静静,是中国茶道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茶道注重的是“静谧”之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品茗的过程中,茶席上的一切都要以安静为前提,要求茶道参与者摒除杂念,沉静心神。

只有在心无旁骛、心平气和的状态下,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茶道的真谛。

静谧的茶道空间让人们能够深入感受茶香的丰富和茶意的深远。

和和,是中国茶道强调的重要价值。

茶道追求的是“和谐”之美,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茶道席上的亲友、宾主、上下,在温馨的氛围中共同品味茶香,分享心灵的交流。

而茶道也要求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相合。

茶道的和谐哲学不仅体现在仪式上,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处世态度与境界。

美美,是中国茶道最终追求的目标。

茶道所追求的是“美”的境界,追求内在和外在的美。

茶香的千变万化、茶汤晶莹剔透的色泽、茶器的精美细腻,无一不展现出茶道的美感。

而在品茗的过程中,人们也追求的是心灵的美。

茶道席上的独特仪式、悠扬的音乐、静谧的氛围,都在为人们创造一种美的享受。

茶道所追求的美,既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心灵上的舒畅。

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清、静、和、美,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生活的追求与理解。

茶道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杯香醇的茶,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修养,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茶道的深远影响跨越了国界和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中华文化的真谛,领略中国茶道带给我们的深度与美好。

中国茶道四大境界

中国茶道四大境界

中国茶道四大境界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它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和哲学。

茶道中有着许多精妙的境界,体现着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与理解。

在中国茶道中,有四个重要的境界,被誉为中国茶道的四大境界。

第一境界:品茗静心品茗静心是茶道中最为基础与重要的境界。

它要求我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全神贯注,将心静下来,专注于茶叶的香气、烟雾、色泽以及口感等。

只有当我们洗净尘埃,宁静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茶叶的美妙。

品茗静心不仅是对茶叶的尊重,更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拂去杂念的修行。

在品茗静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个静谧的环境,让茶香与心灵相融合。

这种沉浸在茶香之中的感受,使我们逐渐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享受到一份宁静与平和。

第二境界:尊享雅趣尊享雅趣是中国茶道的又一重要境界。

它强调了人们在享受茶道艺术时的雅致和品味。

茶道追求古典的、宁静的氛围,注重仪式感和共享的乐趣。

在茶室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古老的传统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品味到茶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尊享雅趣要求我们将一杯茶品的更为悠然自得,将茶道的细腻品味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无论是与朋友共饮一杯清茶,还是独自一人静坐品味,都能从中找到一份与众不同的美感与快乐。

第三境界:艺术表达茶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茶道的艺术表达境界包括了煮茶、品茶、赏茶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煮茶过程中的水火调节、茶具的使用技巧,还是在品茶的过程中的细腻味觉辨别能力,都能展现茶道艺术的魅力。

艺术表达要求我们在茶道的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呈现,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不仅要注意茶叶的选择和烹饪技巧,还要在茶具的摆设和仪式感上注重细节。

只有如此,才能将茶道艺术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境界:禅意体悟禅意体悟是中国茶道最高境界,也是茶道中的核心所在。

禅意体悟是通过茶道的修炼,使我们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中国茶道美学理论知识点

中国茶道美学理论知识点

中国茶道美学理论知识点中国茶道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文化艺术,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茶道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理论知识点,下面将逐步介绍茶道美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1.和谐统一:中国茶道美学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统一。

茶道中的和谐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器具的选择、茶具的摆放、动作的流畅等等。

茶道中的和谐要求所有元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整体感和平衡感。

2.自然美:中国茶道美学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朴实的美。

茶道中的器具和环境设计都力求简约,不加过多的装饰,追求的是自然的美感。

茶道中的一片竹子、一方布帘,都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妙。

3.虚实结合:茶道美学注重虚实结合的原则。

虚实结合是指茶道中对物体的处理上追求虚实相间的效果。

比如,在茶室中,空间的利用非常巧妙,虚实结合的布局能够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平淡中见真:茶道美学强调在平淡中见真的境界。

茶道中的一杯清茶,平凡而朴实,但却蕴含着真正的美。

在茶道中,人们可以通过平和的心境来感悟内在的真善美。

5.心境与情感:茶道美学强调心境与情感的融合。

茶道中的手法、礼仪和环境都需要与心灵相呼应,从而使茶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情感的交融。

茶道所传递出的情感可以给人带来宁静、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6.小品美学:茶道美学中的小品美学是指茶具、花器、艺术品等的选择和摆放。

茶道中的小品选择要符合整体的和谐美感,能够与茶道环境相得益彰,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和审美追求。

茶道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人文的理解和追求,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学习茶道美学理论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茶道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借此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和生活品质。

中国茶道五境是什么

中国茶道五境是什么

中国茶道五境是什么中国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

茶道不仅仅是喝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生活哲学。

茶道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五境,它代表了茶道修行者在茶道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五种境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五境的内涵和意义。

一、茶香境茶道中的第一个境界是茶香境。

在茶道仪式中,泡茶的过程中会产生出浓郁的茶香。

而茶香境不仅仅是指茶叶散发出的香气,更是一种扑鼻而来的感知。

茶香境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带给人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当茶道修行者能够真正感受到茶香境时,他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当下的茶道仪式,舒缓自己的身心,并且对美好事物的赏析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茶色境茶色境是茶道中的第二个境界。

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会产生出独特的颜色。

茶色境代表了茶叶色泽的变化。

通过观察茶叶的色泽变化,茶道修行者可以体会到茶叶的质地和独特的味道。

茶色境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茶的理解和感知。

当茶道修行者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茶色境时,他们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品味茶叶的口感和茶汤的变化,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茶道乐趣。

三、茶味境茶味境是茶道中的第三个境界。

以喝茶为主要形式的茶道修行者会通过品鉴茶叶的味道来感受茶味境。

品味茶叶时,他们会仔细辨别茶的滋味、韵味和余韵。

茶道修行者会将一口茶的醇厚与苦涩、芳香与清香进行反复品味,从而领略茶叶的千姿百态。

茶味境的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茶的独特之处,培养出细致品茗的能力,并从中发现茶叶的美妙之处。

四、茶意境茶意境是茶道中的第四个境界。

茶意境强调了茶道修行者对茶道背后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知。

茶道对待茶的态度远不止于喝茶,更是一种在茶道过程中追求自我修养和内在境界的表达。

茶意境要求茶道修行者能够通过茶道仪式来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追求。

茶道修行者通过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静,在茶道过程中寻求身心的平衡。

五、茶空境茶空境是茶道中的最高境界,也是茶道修行者追求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艺美学的四个境界”
一、认识之美
茶叶审评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审评茶汤是否“甘、活”,“活”这个标准一般只出现在很难得的茶品中,只有极少的产地,纯熟的制茶,再加上天公做美,或可得一泡清香甘活之茶。

与茶一样,茶艺之美的首要境界也是“活”,这个“活”是茶人认识茶、认识自己的过程。

中国茶有六大茶类,论起品种,何止千万。

去了解这些茶的知识,踏上寻茶的历程,这也即是儒家所谓“格物致知”的过程。

此阶段的茶艺之美,可以从书本,可以从茶会、茶旅,亦可以在茶馆中得到。

每认识到一种新茶,寻访得一泡茶中旧友,这其中的愉悦与庄严感是不可言说的,也即是在这些认识的旅程中,茶人渐渐的认识到自我,从而保持新鲜、鲜活的寻美之心。

二、体味之美
体味之美包括“体”与“味”两部分。

体,是体验,体验可以看做是“认识之美”的延伸。

茶人仅仅在书本上和茶事中认识了茶,还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体验。

如果要真正认识茶,必须亲自去喝,亲自去泡,亲自去找。

要付出过,才能真正得到,世界永远是能量守恒的,茶的艺术中尤其没有投机取巧。

要亲自挨烫,亲自受苦,像一个茶农那样采过茶,像一个茶商那样了解茶,像一位长者那样疼爱茶,像一位晚辈一样敬爱茶,这,才算是对茶有了一些基本的体验了。

唐朝的赵州从谂禅师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一位学人前来问禅,赵州旋问:吃粥也未?学人垂手答:吃了。

赵州答:洗钵去。

这就是中国的禅宗对于禅的正宗回答,也是正宗的茶之“道”。

禅与茶同时重视“体验”,这种“体验”里最重要的是一种“不逃避”、“不放弃”的精神。

举刚才的公案来说,公案中的学人之所以吃了粥不洗钵,跑来向赵州和尚问“禅”,乃是因为他觉得“问禅”这件事情显然是比“洗钵”更为重要的,然而这就落入了比较与分别的窠臼。

茶,亦复如是,当你问别人红茶是什么样的,别人回答了,你记下了,从此认为红茶就是别人说的那样,开始凭一知半解从芸芸众茶中“分别”红茶,并以此为傲。

那么红茶一物,其实在你心中已经死去了。

要想知道什么是红茶,只有去体验,去喝,不错过每一个过程,做好当下该做的事,这才能真正认识到她,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红茶之美。

再来说说“味”。

茶中值得品味、回味的实在数不胜数,尤其中国茶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从文人雅士的玄谈雅集到高僧逸道的评泉论水,从友人翻越千山万水日夜奔骑寄来的一片春茶,到百姓人家粗陶破碗沏来的一碗粗茶……茶中可体味到各层次的美,并从这些古代的美中,达到与古人交流的境界。

老子有一个观点叫“味无味”,即是从有味体会出无味来,从无味中体会出有味来。

从世俗的茶境中体味毕,再回味回味,其实茶中只一味--本心。

三、自由之美
之于中国茶人,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既是一笔华丽的财富,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在茶艺中,我们很难不被祖辈的经验影响,甚至左右。

茶圣陆羽认为邢州瓷是很好的茶具,《煎茶水记》认定庐山康王泉是天下第一泉,袁枚认为喝茶就得小杯细啜……这些组成了“茶”,但“茶”并不是这些的总和。

所以,茶艺的第三阶段,重要的乃是“觉”:知道其在那里,而不被其所左右。

很多时候,明明参与茶事的是我们平日很尊敬的人,而做为同样参与茶事的我们本人却不在“这里”。

也许已经神游至昨天看过的一本好书里去,也许陷入刚刚了结的一场吵架中去,更直接的,只要茶会中有一位我们平日不太喜欢的人,这场茶事在我们眼中已经完了。

生为凡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情绪所左右,被观念所左右。

当我们瀹茶时,拿起时可知道是拿起?
放下时可曾真的放下?觉知这一切,觉知茶事中的每一个动作,觉知每一个当下,从茶事之美印证到本心之美,这方不辜负那一泡自然自由之茶。

茶艺之美的第三阶段,正是随处作主的自由之美。

四、人性之美
茶中之美固然是多样的、数不尽的,但茶艺之美的共性却是同一的,那即是神秘、默然的东方之美。

茶是美的,然而同一泡茶,每一泡的美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冲泡出来,又有不同的美。

这无法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标准化、计量化,没法短时间内让人迅速弄懂,马上接受,没法CIS后推广至全球,保证同一个烧杯泡出的茶完美无差的拥有同样的温度、口感、香气……然而,茶之美不也在此吗?茶不是快餐文化,功夫在茶外,如若没有如是经历,如是学习,很难探寻到茶之真美。

茶之真美,来自于接受。

无论生命是怎样的,“我”都接受。

从中国文化的根上来说,接受是一种认同,是打破后的再造。

检视中国文化,无论是易学还是禅宗,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主张打破二元对立,打破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打破能所,使之“不二”,使之归于“中道”。

“我”的个子比别人矮,我接受;“我”长的不好看,我接受;“我”比别人优秀,别人嫉妒我,我接受;我嫉妒别人,我接受;“我”泡的茶不如你泡的好喝,我接受;“我”泡的茶比你的好喝,我也接受……如果我们总是接受,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不接受”,也就不会再产生更多的比较。

我们之所以挑剔,之所以不安,乃是源自对自己的不接受、不满,只有接受自己了,喜爱自己,才能真正尊重自己,尊重生命。

而从茶事中训练自己坦然的接受这一切,紧张感松了,定力培养出来了,人性本来之美焕发出来了,自然能够欣赏到茶之美,以及万物之美。

茶艺的第四个境界,其实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追求的不是一次完美,一次永恒,而是生命的终级。

是松,是定,是静,是道,是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是平等的人与平等的茶,平等的交流,是这平等的交流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所达到的一种均齐--无语之均齐。

【茶之性】静茶树生於山野,禀山川之灵气,聚天地之精华,被人们视为“草木之灵者”,备受锺爱。

唐朝杜牧更有诗云:“山实东南秀,茶为瑞草魁”。

茶树默默生长,寒冬不凋,四季常青,既不似苍松迎风而立,也不如翠竹摇曳而引人注目,自然而生的君子谦逊之风。

儒家以静为本,止於至善。

是以虚静之态作为人与自然万物沟通的渠道。

道家把“静”看成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静虚则明,明则通。

“无欲故静”,人无欲,则心虚自明,所以道家讲究去杂欲而得内在之精微。

《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於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庄子》也说: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老庄认为致虚、守静达到极点,即可观察到世间万物成长之後各自复归其根底。

茶人需要的,正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因为艺术的鉴赏不能杂以利欲之心,一切都要极其自然而真挚。

因而必须先行:入静,洁净身心,纯而不杂,如此才能与天地万物“合一”亦即畅达对象之中,不仅“品”出茶之滋味,而且“品”出茶的精神,达到形神相逼的状态。

记得周渝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静不是死板,静是活的,要由动来达到静。

由动入静,这话说的多好啊。

动和静的不同体验,会让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静。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一个如诗的茶名——月光白
月光白,一个如诗的茶名,俘虏了多少女性的味蕾,不仅因其美妙的名称,更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所形成的口感、滋味、香气和功效。

采茶在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带露水采摘,最好是一芽一叶,采回的鲜叶,尽快在阴凉的架子上或者簸箕里摊薄摆放,避光自然阴干,鲜叶逐步脱水、干燥,叶片自然呈现黑白阴阳两色。

月光白不经过杀青、揉捻等工艺,室温冷发酵,保留了茶叶较多的营养成分,轻度的发酵,减轻了鲜叶中的苦涩成分,形成口感柔美、清香、甜润,苦涩较弱。

所以,冲泡时,要低温,低海拨地区的茶客,要降水温冲泡,投茶量可少些,轻洗,快泡,快出汤,八泡之后,可适当提高水温,或者延长冲泡时间,茶感更佳。

初次品尝,多数会有如下体验:
开泡,即幽香四逸,气味象月光般软软的,汤色青黄色。

第一泡:茶汤入口,细品之,一股不知名的、淡淡甜香,在你舌面环绕,好象有着少女般的幽香和羞涩。

第二泡:茶汤有嫩玉般色泽,汤色透彻,茶气上升,仿似空谷幽兰,一阵香气过后,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茶汤入口,犹如蛟洁的月光,轻泻在大地上,柔柔的、美美的。

这个香味,让你能体会到一股少妇般的韵味在其中,令人回味无穷,沁人心脾。

茶汤以第三至九泡表现强烈。

冲泡致第五泡或者六泡左右时,可以略微闷一下!香气和茶汤的滋味就更好一些了!
月光白,性微寒,清凉,去火,去痘,调节内分泌,通经络,降脂养颜,很多女性茶客尤为喜欢。

茶味淡,香气独特,茶态优美!是难得的佳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