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工作情况调研
地域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教学创新研究

地域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教学创新研究作者:白琼王瑞丽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36期摘要:该研究旨在研究各地方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美育的教学形式,以凸显地域特色,塑造出一种新颖的学习氛围,促进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该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实地调研的方式,通过走访多所高校,对不同地区的美育课程进行深入的访谈、观察和案例分析,探索不同地域的美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和内涵,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高校美育教学活动,完善和改进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还会综合实践研究原理,总结出具有实用性、科学严谨性及可持续性的美育教学体系,并尝试推广到全国各地高校,为塑造更优质的美育教学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域;传统文化;高校美育;美育教学;创新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099-04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raditional culture in various regions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form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hape a novel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on-site research methods. By visiting multiple universities and conducting in-depth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case studie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we explore the ideas and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We us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o construct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theme, and improve and perfect new teaching models and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rais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e will also integrate practical research principles to summarize a practical, scientifically rigorous, and sustainabl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and attempt to promote it to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contributing to shaping a better aesthetic teaching environment.Keywords: region; traditional cultur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research創新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美育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本身就遵循着“寻美”的规律,所谓创新即“创美”。
高校师生网络社区参与度调查与分析

教职 工
户网站 出现的 网络社 区形式 以及 南京 邮电大学师生 的实际
情况设计 调查 问卷 , 问卷包括个人 资料 、 对公共 门户网站 中 的 网络社 区参 与性 以及南京 邮 电大学 图书馆构建 学术 网络
参加调查 人数
3 0
校总 人数
l 6 6 7
所 占比例
l 8
1 调 查 方 法
本次调查是 以南 京邮电大学 1 7个教学机构( 学院 ) 的师 生 为对象 , 调查 内容为 目前各 门户 网站 已设置 的多种 网络社 区形式 , 如博 客/ 微博、 维基 系统 、 论坛 、 S N S等 , 以及各 层次 读 者对网络社区的认 识以及参与度 。 调查 方法是根据 目前 门
研究 生 本科 生
9 3 2 4 9
3 4 6 5 l 3 0 3 2
26 8 l 9 1
社 区可行性 三部分 。个人 资料 包括身份 、 学院、 年级等信息 ;
网络社 区参 与性 调查 包括其参与网络社区频率 、时间段 、 参 与形式 、 参与 网络社 区的类 型 、 参与 目的等等 ; 对本 馆构建学 术型网络社区可行性部分主要调查读者认 为构建 中的难 点 、
新 世 纪 图 书 馆
2 0 1 3 年第9 期
网络 天 地
高校 师 生网络社 区参与度调 查与分析
米
彭 丽君 ( 南京邮电 大学图 书 馆)
【 摘 要 】论文通过 问卷调查方法 , 调查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师生对于 网络社 区这类新型 网络应 用热点的参 与度 , 以及他
们对 图书馆搭 建网络社 区的参与意愿。通过调查 , 分析 出图书馆 网络社 区应构建的模块 、 构 建存在 的难 点等, 并针对难点提 出 了 自己的策略 , 旨在 为高校 图书馆构建 学术型网络社 区平台提供 参考。
[教育]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教育]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90e3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9.png)
112May 2017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领导班子始终秉承“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以大信息特色兴校,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探索出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
文 / 谢智华三年前,赵厚麟当选为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这是国际电信联盟150多年来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秘书长毕业于被誉为“华夏IT 英才的摇篮”的南京邮电大学。
事实上,南京邮电大学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自1942年办学以来,南京邮电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15万余名,不仅走出了赵厚麟,还有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尹浩院士等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
学校因信息而强“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正式获批;“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学3个进入全球ESI 排名前1%的学科排序进一步上升;成立省局共建的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和现代邮政研究院,这是国家邮政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的第一家现代邮政学院和全国第一家共建的邮政研究院;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一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两人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过去一年,南京邮电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方面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这与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坚持科研工作重要地位,积极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近几年,南邮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数百项,2016年首次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部全覆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支持教学科研、培养信息素养等重要职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转变和发展。
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电子图书馆、数字资源库、数字化图书馆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纷纷涌现,为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快速的阅读和查询服务。
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元化自主学习的机会。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信息化技术更新换代快,维护成本较高,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
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研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
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促进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的转型与发展。
2. 正文2.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场馆和学习资源库,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算 法在图像识别方面的性能和特点,而且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良好的团队协作
我们的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 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高效推进。
项目不足之处
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对深度学 习算法在图像识别方面的部分问题进行了 深入研究,未能全面覆盖该领域的所有关 键问题。
实验数据集的局限性
我们的实验数据集主要来自公开数据集, 虽然这些数据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类型 的图像识别问题。
项目后续研究方向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
数据预处理
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方案和实际需求,采集了大 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应用数据。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标 注等预处理工作,保证数据的质量和 可靠性。
使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处理 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中 隐藏的规律和信息。
03
项目成果与结论
研究成果概述
分析需求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整理出项目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关 键技术难题。
方案设计与实现
设计研究方案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了详细的研 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 路线等。
搭建实验环境
根据研究方案,搭建了可靠的实验环 境,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等。
实现方案
在实验环境下,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实 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现了预期的研 究成果。
论文被同行引用120余次,下载量超过3000 次,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技术专利申请及授权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维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活跃群体,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信息安全知识不高等方面,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缺乏容易导致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的风险。
文章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通过自编《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量表,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经SPSS23.0软件实证分出:1.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可以分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信息安全技能以及网络信息法律与道德四个维度;2.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38年d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29亿$从年龄结构看,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髙,达26.8%;从职业结构看,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大学生无疑是中国网民主力军,是互联网群体的重要参与者$同时根据该报告,有50.8%的网民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曾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对用户遭遇的网络安全事件类别情况看,个人信息占网民遭遇安全事件类别比重达27.3%,较2018年同期上升0.2%$个人信息发安全险,如网络受骗问题,大学生经常实名制网络用,而很多对于用户信息的到位,、的,大学生个人信息在骗,为骗的$互联网时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是大学生力的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内涵研究网络信息时,网络信息?是大学生的,是21大学生实全发展的重要件$网络信息是在网络中,人有用网络信息信息的力$信息的&表达&,有学的,以在信息中、学生的与$网络信息的,(2017)、刘玉霞(2018)将网络信息応为网络信息知识、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能力网络信息;也有人认为网络信息含网络信息安全(胡纬华&吴晓伟和娜日,2010;郭萍萍,2017(。
信息化调研报告

信息化调研报告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信息化调研报告一、我院信息化各系统总体建设,应用和管理情况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
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
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
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
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
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
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
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
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
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
视频会议相关设备。
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目前已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的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邮电部南京电信学校和南京邮政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为本科院校,定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
几十年来,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学院、理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强化培养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院(部),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等17个研究院(所、中心)。
校园环境怡人,有仙林、三牌楼两个校区,占地133.2万平方米。
学校根据国家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强化优势,彰显特色,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从单一的邮电到通信,到信息技术各个领域,再到以信息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道路,学科专业数量由少到多、分布面由窄到宽、实力由弱到强,打造了一批国内影响较大的优势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
我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和本科专业43个;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有机光电子学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另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有通信工程等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