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
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读后感

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啊,就感觉像是在我脑袋里开了一场超级有趣的儿童游戏派对。
以前我就觉得吧,孩子玩游戏那就是瞎闹,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是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游戏对于孩子来说,那可是成长的魔法钥匙啊。
你想啊,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那小脸蛋上笑得像朵花似的。
就像文章里说的,游戏的时候,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我就想到我邻居家的小娃,拿着个小树枝就当成宝剑,满院子跑着“打怪兽”,一会儿是超级英雄,一会儿又变成了拯救公主的勇士。
在这种游戏里,孩子的想象力就像插上了翅膀,能飞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这可比在屋里干巴巴地看书识字有趣多了,而且还能让他们的小脑袋瓜变得更加灵活呢。
还有啊,游戏也是孩子社交的小天地。
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今天你当爸爸,我当妈妈,明天又一起搭积木盖房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分享、合作,还知道了怎么和小伙伴们相处。
我记得我小时候玩跳皮筋,要是有人跳不好,大家可不会嫌弃,而是一起想办法,这个拉着点皮筋,那个示范一下动作。
这就是游戏教会我们的友谊啊,没有什么比在游戏里结下的友情更纯真的了。
而且呢,游戏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好多东西。
我看现在好多孩子学数学、学认字可费劲了,家长和老师都头疼。
但要是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游戏里,那可就不一样喽。
比如说,用数字卡片玩接龙游戏,或者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把商品标上价格,让孩子算一算该找多少钱。
这样孩子学起来又轻松又开心,还能记得特别牢。
这就像是给知识穿上了一件游戏的外衣,孩子不知不觉就把知识吃到肚子里了。
这篇文章真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我们大人啊,可不能老是觉得游戏是浪费时间,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游戏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这个大乐园里快乐地成长,就像小树苗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一样自然又美好。
以后我要是有了自己的娃,肯定让他玩个够,当然啦,是那种有益的游戏。
哈哈。
“真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成长

“真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成长
“真游戏”是一种儿童游戏,它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并促进自我发展。
它突显了个人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社会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游戏当中享受成长的乐趣。
“真游戏”主要通过建立游戏的环境和规则来实现其目的。
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自主参与游戏的环境,幼儿需要建立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为此,我们需要满足幼儿对游戏环境和规则的兴趣,通过自主游戏来指导幼儿,让它们渐渐了解游戏的规则,以便让它们创造出一个真实的游戏环境,学会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并在游戏中练习自我控制。
“真游戏”重要的一点是,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里不断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也可以在这里发挥创造力,增加自信心,提高个人精力。
此外,“真游戏”也通过使幼儿慢慢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幼儿实现自主,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发掘自身潜能,从而锻炼和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成长过程中的真正收益。
因此,“真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幼儿体验不同的乐趣,在自主的游戏环境中尊重自己的选择,理解别人的情感,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而且能捕捉生活中的乐趣,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和谐与友谊,这就是“真游戏”的真义。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作者:俞刚喜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6期摘要:游戏对孩子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幼教游戏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现将具体作用整理如下。
关键词:游戏;成长;幼教事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幼教事业日益注重,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幼教级章程。
教育部近期出台的《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详尽规定了幼儿各阶段的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教育建议。
这将把幼儿教育从过去的单一文化交代教育中解脱出来,整个教育过程,游戏为活动的主旋律。
我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其效果是事半功倍。
一、通过游戏可促进其健康成长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孩子们在生理上要求不断地变换姿势。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疲劳和厌烦,通过游戏可改善孩子的心态,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地变换姿势,多次重复自己感兴趣的动作,这无疑是一种享受。
在自由、开心的游戏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了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使躯体感到舒适和愉快。
通过“猫咪睡觉我不吵”“老鹰抓小鸡”“捞鱼”等游戏,发展了孩子爬、慢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了四肢的协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日常教学中我们是足额保障孩子的游乐时间,多方法、多途径地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二、通过游戏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的表现,游戏可满足孩子们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通过“玩滑梯”“搭积木”等游戏,在嬉笑中体验着高低变换,在摆弄中感受着球体与圆的区别。
再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把许多儿歌排成“小戏”让他们表演,大部分孩子通过表演,能够听懂这些乐律,伴之优美动作,感知和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了智力。
2024年读《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有感

读《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有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当我们在读书时,我们也在读自己。
作为一名幼师,我会常常反思自己在组织孩子游戏时能否让孩子真正获得快乐与成长,当自己力不从心时,我觉得从一本好书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有幸阅读了《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本书,受益匪浅,也对组织幼儿自主游戏有了新的思考。
这本书覆盖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六大方面,既包括了自主游戏的理念,帮我们回顾了自主游戏的发展史,揭示了自主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又对自主游戏环境创设、幼儿教师的观察、分析与记录、家园共育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法。
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自主游戏,这本书里的一些理念与方法特别适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有困惑的老师们。
一、回归游戏本质特征,改变教师的游戏观。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虽然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游戏活动组织和开展都受到了老师不同程度的干预,比如说游戏的玩法、场地,游戏的结果等。
当我们在组织孩子自主游戏时有时会觉得与家长要求有冲突;有时会出现看似孩子在自主游戏,实际上我们经常在反思评价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推进游戏;有时会出现组织活动时方式方法不得当……以上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改变儿童观,没有让游戏回归本真。
这本书中指出:“自主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发起的游戏,幼儿自选游戏材料和伙伴,自己调控游戏进程和结果J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自主是“你进我退”的关系,强调对幼儿主体的尊重,让幼儿园的游戏回归游戏本源。
游戏中教师足够放手,不限制游戏的玩法,不以教育目标来要求和评价幼儿时,幼儿就是进入到了自主游戏中。
二、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做好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和前提,在环境创设时,教师要以幼儿的游戏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从空间上来看,教师创设的活动场地应该是开放的,足够大的, 功能不固化的。
老师通常会发现,当要带孩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会非常的兴奋,因为亲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要创设不同层次的自然野趣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既要安全又具有挑战性,幼儿与环境可以互动共生。
寓教于乐,尊崇幼儿天性——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

寓教于乐,尊崇幼儿天性——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一书就将目光集中投向于幼儿的自我成长,追求唤醒幼儿学习天性,摆脱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而追求高效与深刻的学习模式。
该书尊崇幼儿发展规律,理性地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幼儿成长对于游戏的需求,以及游戏对于幼儿心理的调整和治愈,让我受益匪浅。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与教育需求的发展和变化,“以人为本”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我们的各个教育阶段,幼儿作为一种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其身心和感官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对这个世界饱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生性爱玩,好模仿,好自由,可塑性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
而此时将课程和教育游戏化就是去顺从和贴合幼儿独有的天性,适应幼儿发展需求,从实质上追求寓教于乐,将游戏和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为幼儿创造更好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在此书中作者还将幼儿的成长过程分成了多个阶段,如婴幼儿时期、儿童早期、儿童后期等,从各个不同的阶段来分析幼儿对于游戏的选择和接受程度。
以此来探索幼儿眼中的游戏,找寻最适合幼儿当前时期的游戏方式,记录幼儿游戏收获,这就在个体差异上做出了细化。
因为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偏向都不同,所以其引导者和教育者就要在细节上关注幼儿的需求和反应,因材施教,以此来选择最合适的游戏模式。
同时,不同深度的游戏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游戏中成长并不单纯的依靠纯粹游戏,而是将游戏深度化,为了教育而游戏,所以这就需要幼儿的引导和教育者能够准确的掌握知识传授与游戏设计之间的关系,形成教大于乐的游戏观念,根据教育的需要来自己创设游戏的形式。
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就在于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它要求我们将所讲授的东西(课程)以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来传授给受教育者,好让他们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主学习,激发受教育者的潜在能力。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7篇)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1《学前儿童游戏》是我阅读率最高的一本书,今天和大家共读,我是带着一种分享珍爱之物的心情开始的。
在我们幼儿园里,民间游戏和角色游戏是分别位于孩子们第一和第二喜欢的游戏类型。
我们认真研究了邱学青的《学前儿童游戏》,依次对小、中、大班幼儿游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民间游戏的种类、组织的方式、方法等,为我们实践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同时,我们还以此书作为理论指导我园特色“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研究,这本书提到了游戏分类为“规则游戏”和“创造游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解与实现也带给本人不一样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在“游戏空间安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和游戏主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
比如,我们把游戏拓展到时了户外,包括操场、草地和跑道,同时优化了户外运动场地设施。
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及废旧物,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有目的性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把农村资源有效地运用于户外体育锻炼和早操中。
民间体育区域将传统的民间游戏纳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幼儿一起玩耍,让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尝试创新玩法,使传统民间游戏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人边阅读边思考,结合自班的事例向大家分享感悟最深的几个观点: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其次注重游戏材料的使用细节;然后挖掘游戏材料的多种功能;最后梳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
第七章中,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先生,他指出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管是贫瘠的山区还是繁华的城市巷道中,总能看到孩子们手中把玩着各种玩具。
正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才使得不论在何处,都会将那些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幼儿玩具罗列出来,无时不吸引幼儿的眼球,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儿童游戏活动感想

儿童游戏活动感想作为一名在儿童游戏活动中工作的人员,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并且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我发现儿童游戏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这种过程能够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其次,儿童游戏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放下学习的压力,尽情地玩耍,享受快乐的时光。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尽情地奔跑、跳跃,尽情地笑声和欢呼,这些都能够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而快乐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它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满足,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除此之外,儿童游戏活动也可以加强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家长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和孩子一起玩耍,这不仅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而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游戏活动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学会分享、包容、理解和尊重。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儿童游戏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需要相互协作,需要紧密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互相帮助、相互支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忧伤。
这种体验不仅可以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在团队工作中会非常有帮助。
在儿童游戏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孩子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失败而受挫,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

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众所周知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它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而且能影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儿童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我怀着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阅读了《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这本书。
这本书以儿童眼中的游戏来作为游戏定义的效标,关注儿童对游戏的切身体验,而且对游戏是否能够帮助儿童为未来做准备持谨慎态度,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也提醒我们幼师在推崇游戏的发展性作用同时,应该使儿童真正感受到自主与快乐,并且对于一些危险的、低俗的、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坏游戏”则应该及时制止。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地位下的儿童游戏的特征与指导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来审视儿童游戏。
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这本书基于各种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诸如游戏功能与发展的解释、儿童的幽默的定义、婴幼儿学生游戏的支持策略、高质量游戏的标准等实践性知识。
这些知识经过我们结合自身经验总结提炼后,是指导我们组织开展好幼儿游戏的重要参考材料。
一、不应该对游戏的发展性功能过分关注游戏的发展性功能是指游戏对儿童的生理、情绪、认知、社交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家长、教师以及普通人开始对游戏的这种功能深信不疑。
不过作者提醒,尽管关于游戏发展性功能的探讨在直观上以及在儿童将来的预测上确实存在一定意义,但是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游戏确实存在长期的影响。
此外这种对发展性功能的过分关注还可能导致两种严重后果。
首先,它会使得人们对游戏过于理想化,而忽略了游戏的阴暗有害的一面,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去预防坏游戏或者干脆停止所有游戏;另外,这种对游戏的理想化还会导致成人在不该控制的时候对儿童的游戏实施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读《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有感
众所周知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它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而且能影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儿童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我怀着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阅读了《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这本书。
这本书以儿童眼中的游戏来作为游戏定义的效标,关注儿童对游戏的切身体验,而且对游戏是否能够帮助儿童为未来做准备持谨慎态度,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也提醒我们幼师在推崇游戏的发展性作用同时,应该使儿童真正感受到自主与快乐,并且对于一些危险的、低俗的、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坏游戏”则应该及时制止。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地位下的儿童游戏的特征与指导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来审视儿童游戏。
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这本书基于各种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诸如游戏功能与发展的解释、儿童的幽默的定义、婴幼儿学生游戏的支持策略、高质量游戏的标准等实践性知识。
这些知识经过我们结合自身经验总结提炼后,是指导我们组织开展好幼儿游戏的重要参考材料。
一、不应该对游戏的发展性功能过分关注
游戏的发展性功能是指游戏对儿童的生理、情绪、认知、社交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家长、教师以及普通人开始对游戏的这种功能深信不疑。
不过作者提醒,尽管关于游戏发展性功能的探讨在直观上以及在儿童将来的预测上确实存在一定意义,但是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游戏确实存在长期的影响。
此外这种对发展性功能的过分关注还可能导致两种严重后果。
首先,它会使得人们对游戏过于理想化,而忽略了游戏的阴暗有害的一面,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去预防坏游戏或者干脆停止所有游戏;另外,这种对游戏的理想化还会导致成人在不该控制的时候对儿童的游戏实施干预。
因此,我们应该以儿童眼中的游戏作为游戏定义的效标。
二、幽默也是一种游戏
尽管提到幽默比较难界定,作者还是认为应该把幽默看作是一种游戏,因为:首先,幽默是令人愉快的——大部分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其次,幽默创设了不真实的世界——和假装游戏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第三,幽默建立的令人愉快的虚拟世界的认知、社会以及情绪功能往往与一般游戏相同。
特别对于那些年幼儿童,一些有趣的行为、言语都可以是一种游戏形式。
例如幼儿将玩具放在自己的碗里或是放到自己的头上,然后开心地大笑,又如一个4岁的小孩子不断重复“屁屁”和“便便”等可以引起成人和其他伙伴强烈反应的词语。
此外,在儿童依靠其新发展的认知能力进行游戏时,幽默可以反映儿童思考以及推理的能力,如幼儿匹配词语的能力以及年长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支持游戏实施早期教育
在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儿童早期教育的课程就是游戏。
不同的课程差别只是在于游戏的支持方式,而不是是否对游戏提供支持。
因此对游戏(主要是那些最清楚地证明需要思维参与的建设性游戏)提供支持就成了儿童早期教育重要内容。
这些支持包括:第一,环境构造上,在教室设立活动区与通
路,教室中存在清楚界限,但是这种界限不会造成儿童的“隔离”感。
第二,制订计划上,教师可以围绕儿童的兴趣建立课程,为儿童准备好游戏材料,让儿童清楚活动的顺序与规则等;第三,在师幼关系上,教师必须承担个性化的角色,包括对儿童行为进行记录,激发儿童进行游戏思考的谈话以及与儿童共同游戏等。
四、高质量游戏的四大标准
游戏对儿童来说并不总是积极的,特别是当儿童遭遇压力情形的时候,例如,在游戏里儿童的主动性被剥夺。
因此要了解哪些游戏可以最好满足儿童需要,就需要有判断的标准。
为此,作者提出四点标准:第一,要有保障的时间和地点。
好的游戏环境要有适合儿童、让儿童觉得安全的氛围,并且这个环境对所有孩子开放,不受外界干扰,面积足够大,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游戏,所有的儿童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是被鼓励参与游戏的;第二,提供与儿童年龄和文化相称的游戏材料。
例如在儿童生病、或者环境出现高压力的时候,如果儿童不能够接触熟悉的物体,游戏活动本身就可能存在危害。
第三,成人的谨慎参与。
那些不会给儿童威胁感和拒绝感的、支持的、可靠的、可信赖的成人可以给儿童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支持;第四,有同伴、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在动荡的时候,同伴、家庭和社区一般是儿童支持力量的来源。
虽然本书多偏向于理论性的知识,但阅读起来却不会使我感觉乏味。
正是这些偏向于理论性的科学研究证明,让我对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编者主要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游戏,更容易看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能明确游戏的重要意义。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游戏,才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游戏。
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我相信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童年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谁能想象没有游戏的童年会是怎样?因此我们要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受到影响,进而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