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词两首》精品学案
古诗两首:咏柳、绝句 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咏柳、绝句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堂堂网课件第一课时一、课前铺垫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你说说春天在哪里?比如:我觉得春天在桃园里/我觉得春天在柳树上……3、引出解题,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贺知章。
二、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学生字,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读音互读古诗,正音。
4、从诗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又像什么?5、诗人是怎样赞美眼前的柳树的?6、你觉得怎样读好这首诗?(二)展示交流1、教学生字,正音。
【出示生字】2、学生朗读诗歌。
【出示诗歌内容】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的带子。
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疑难点拨1、整首诗诗人描写的是春天里的柳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远远望去,高高的柳枝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对柳树的赞美,意思是: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嫩的叶?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2、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朗读,吟诵本诗。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三、盘点收获扩词练习:咏()()()碧()()()垂()()()裁()()()四、达标拓展(视自己的能力完成)搜集描写夏、秋、冬几个季节的诗各一首,并把它们背下来。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学案第二课时 (1)(精品)

《古诗两首》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能结合理解两首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 感受家乡的美丽以及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热爱家乡,关爱父母。
二、学习过程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自主学习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
吟()慈()缝()寸()临()恐()迟()2.我会填。
慈母()()(),游子()()()。
()()密密缝,意恐()()()。
谁()()()(),报得()()晖。
(二)合作探究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里诗人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中的慈母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仿佛又是怎么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怎样的一幅画,才能表现这句诗的意境?画中应画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句中的“小草“指什么?“三春晖”又指什么?那么诗人指的仅仅只是这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1.听阅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感受母亲的爱。
2.用说故事、唱歌、写诗……形式感受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
3.说说自己长大后想怎样回报母亲的爱。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词两首》公开课课件2

第五单元
第20课
导入新课
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 们来学习两首词。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 古诗有什么区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
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
绍一下白居易吗?
导入新课
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过渡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 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
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
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
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 景吧!
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
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
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
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导入新课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 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 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 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 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 意所在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_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喜爱美的思想感情。
2.连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育学生自学力量和观赏美的力量。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预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咏柳》,领会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开心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开心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沉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根底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教师展现一下你们的朗读力量好吗?读的时候要留意找出能表达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会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状况。
3.检查自学状况:通过预习和刚刚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
学到这里,大家发觉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很多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宠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宠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三、质疑问难沟通朗读——品尝美。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中都会学习古诗,那么老师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篇一: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古诗两首:咏柳、绝句 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咏柳、绝句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5、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堂堂网课件第一课时一、课前铺垫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你说说春天在哪里?比如:我觉得春天在桃园里/我觉得春天在柳树上……3、引出解题,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贺知章。
二、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学生字,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读音互读古诗,正音。
4、从诗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又像什么?5、诗人是怎样赞美眼前的柳树的?6、你觉得怎样读好这首诗?(二)展示交流1、教学生字,正音。
【出示生字】2、学生朗读诗歌。
【出示诗歌内容】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的带子。
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疑难点拨1、整首诗诗人描写的是春天里的柳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远远望去,高高的柳枝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对柳树的赞美,意思是: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嫩的叶?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2、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朗读,吟诵本诗。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三、盘点收获扩词练习:咏()()()碧()()()垂()()()裁()()()四、达标拓展(视自己的能力完成)搜集描写夏、秋、冬几个季节的诗各一首,并把它们背下来。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词两首》精品学案
《词两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谙”、“塞”2个生字;理解多音字“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默写《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二、导学问题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2.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忆江南》
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画出来。
(太阳、花、水、春天)
作者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色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好吗?
(2)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
5.能不忆江南?
应该回忆江南。
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6.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渔歌子》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代张志和)
2.你从课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相知道什么?
3.这首词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白鹭、桃花、流水、镢鱼、微风)
4.这一幅生动自然的春天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幅春的画面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不须归”的?
6.学习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词两首》。
2.老百晓在线/yw06/h_cls/cls.htm。
湘教版三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5.古诗两首之《咏柳》
三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湘教版)5.古诗两首之《咏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绝、鸣、岭、泊”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古诗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
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简介贺知章生平。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
“咏柳”即是赞美柳树。
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介绍诗人,解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
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4.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5.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6.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注释:妆:装扮。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词两首》优质课教案1
《词两首》教案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这首词描绘了春季秀丽的水乡风光,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过程与方法1.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
(板书:3 词两首)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学习《忆江南》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两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谙”、“塞”2个生字;理解多音字“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默写《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二、导学问题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2.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忆江南》
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画出来。
(太阳、花、水、春天)
作者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色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好吗?
(2)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
5.能不忆江南?
应该回忆江南。
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6.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渔歌子》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代张志和)
2.你从课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相知道什么?
3.这首词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白鹭、桃花、流水、镢鱼、微风)
4.这一幅生动自然的春天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幅春的画面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不须归”的?
6.学习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词两首》。
2.老百晓在线/yw06/h_cls/cl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