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件:第5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37

国际贸易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_37

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国际贸易1/3强是在跨国 公司内部进行的,而且内部贸易涉及了商品、劳务和技术的各个领域。
跨国公司实行内部贸易即是内部分工的需要,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表
现。
第二节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一)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又称特定优势 理论,被认为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和主流,是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 默(Stephen Hymer)在其1960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本国公司的国际性经营: 一种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来的。
没收、征用和国有化的风险,以及东道国革命、政变等风险;后者指东
道国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等。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九)
• (六)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比重大

企业的内部贸易是与经过市场交易的外部贸易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在
跨国公司内部展开的贸易,即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子
公司之间的贸易关系。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内
国家,使得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资本输出实现了世 界范围的生产国际化和社会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及各国对国际分 工的依赖。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停滞不前,数额增加极为
有限,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和比重却有相当程度的增加。两次世界大 战期间,大部分向外扩张的跨国公司基本上是技术先进的新兴工业,或者是 大规模生产消费产品的行业。
• (五)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经
营环境,复杂的经营环境在给跨国公司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的

国际贸易课件-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课件-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23
跨國公司雖然擁有眾多的子公司,且分佈於 世界各地,但由於實現了內部一體化,它們 “就象一個被嚴密控制的單一企業那樣,位 於被國界分開的許多市場,在幾個國家政府 之下從事經營”。
24
生產專業化與產品多樣化並行
跨國公司內部分工有兩種形式,一是水準型分 工,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複製整個生產過程, 或分支機構從事同一產品不同零部件的生產,
FDI在發達國家之間呈現對流的特點。 70 年代以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FDI
也呈現對流特點
34
④直接投資的部門結構發生變化
早期的跨國公司主要投向鐵路、採掘業、石油、熱帶植 物種植等初級產業部門。二戰後,跨國公司投資日益向 新興工業部門轉移,如電子、飛機製造、電腦、汽 車、化學、機械、制藥等,而採礦、熱帶農業等初級產 業的投資則相對減少。美國FDI在製造業所占的比重, 1914年為15%,1938年為25%,1950年為32.5%,1960 年為34.7%,1970年為41.3%,1980年為41.7%。雖然各個 國家直接投資的投資結構因所投向的國家不同而各有特 點,但基本趨勢是一致的。
31
②跨國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的數目大大 增加,投資規模、銷售規模不斷擴大
據聯合國統計,1968-1969年發達國家的 跨 國 公 司 共 有 7267 家 , 其 國 外 子 公 司 達 27 , 300 家 以 上 。 1978 年 , 子 公 司 達 82 , 266 家 , 1980年子公司達98,000家。根據《2002年世 界投資報告》公佈的數據,到2001年底,全球 跨國公司母公司約為65,000家,跨國公司的 海外分支機構達850,000家左右。而且投資規 模也在不斷擴大。
跨國公司的含義
語義學或地理學定義 以所有權的法律基礎為標準 以經營特點為標準 綜合定義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3.定价策略方面的差异
跨国公司内部国际贸易采用的是转移价格的定价策略。跨 国公司内部国际贸易价格是由公司内部来确定的,取决于 跨国公司内部市场,与生产成本没有任何关系,而不是按 照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来确定的,或者说跨国公司内部国际 贸易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传统国际贸易的价格则是按照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确定 的。当国际市场上出现垄断价格时,它垄断的也仅仅是外 部市场,制定的是针对外部市场的垄断价格,攫取的是外 部市场的垄断利润,与转移价格无关。
1.交易动机方面的差异 2.所有权转移方面的差异 3.定价策略方面的差异 4.国际收支影响程度方面的差异
1.交易动机方面的差异
跨国公司内部国际贸易交易动机是出于实现跨国公司系 统内部一体化经营与管理,保证上下游企业之间中间产 品、原材料的及时供给和生产的按时完成,控制技术外 溢现象发生等。
四、跨国公司内部国际贸易的类型和特征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出口 2.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出口 3.不同东道国子公司之间的出口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出口
制造业跨国公司刚刚实施对外扩张时,往往需要母公司通过 内部国际贸易为子公司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生产线等,以 帮助子公司建立生产性工厂,此时多发生母公司对子公司的 单向出口。
2.避免外部市场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
先进技术的大量投入。如果依赖于外部市场,那么跨国公 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将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风险,比如原材料 和中间产品的供应不及时、质量问题、价格剧烈波动,甚 至仿造产品充斥市场等。
对于上述风险,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国际贸易则可以有效避 免,因为:①可以降低原材料、中间产品等的搜寻成本; ②可以降低为达成合理条件(比如价格、交货方式、交货 日期等)而产生的谈判成本;③可以降低为保证合同顺利 执行而产生的监督成本;④可以降低因技术外溢而增加的 研发成本。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是现代全球化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现出来,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点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公司。

它们通常通过直接投资或合作方式,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利用各国的资源和市场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1. 跨国经营: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立业务,同时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实现跨境贸易和投资。

2. 多元化:跨国公司经营范围广泛,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制造业、金融、能源等。

3. 国际化管理:跨国公司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管理能力,以应对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差异。

二、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促进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和贸易活动,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2. 创造就业机会: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工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3. 技术创新和转移:跨国公司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到不同国家,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 资源配置和优化:跨国公司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5. 培养本地人才: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培养和发展本地人才,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国家竞争力。

三、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虽然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1. 国际贸易壁垒: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给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困扰。

2. 文化和语言差异:跨国公司需要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

3. 政治和法律风险: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经营,面临政治和法律风险,需要具备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来自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00亿美元,存量15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海外机构达到79万家,吸纳就业人数8200万,销售额31万亿美元。

一、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

跨国公司的历史悠久,如果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看作跨国公司的先驱的话,那么从1600年起,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关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4月由里恩索尔在卡奈基工业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提出的。

随后,在西方国家的报刊上经常出现多国公司、宇宙公司、国际公司等,直到1974年,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定,统一使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关于它的含义,各个国家分别从结构标准、营业实绩标准、行为标准等标准和尺度出发,给跨国公司下了多个定义,互不统一。

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对跨国公司做了如下定义:“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是指发达国家的私营垄断企业,它们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要素。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经营领域如何。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PPT课件)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PPT课件)
23
跨国公司虽然拥有众多的子公司,且分布于 世界各地,但由于实现了内部一体化,它们 “就象一个被严密控制的单一企业那样,位 于被国界分开的许多市场,在几个国家政府 之下从事经营”。
24
生产专业化与产品多样化并行
跨国公司内部分工有两种形式,一是水平型分 工,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复制整个生产过程, 或分支机构从事同一产品不同零部件的生产,
最终组装为成品,避免了关税和运输费用。二
是垂直型分工,分处于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从 事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生产与加工活动, 跨国公司主要根据各国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 来安排生产,从而获取要素价格差异带来的利 益
25
跨国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目的在于充分 发挥各子公司与当地东道国的资源优势,以便 取得或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29
跨国公司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 代初,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物质载体,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跨国公司也得到了空 前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
30
① 私人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
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增加, 1967年为1050亿美元,1971年为1580亿美元, 1975年为2590亿美元,1979年为5290亿美元。 1960-1970年FDI增加了7倍,超过了GNP、工业生 产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球对外直 接投资(存量)达到12.47万亿美元。
第五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 跨国公司理论介评
1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二、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与竞争方式
2
一.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区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年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这些国家几乎没有 直接投资流出,也很少接受直接投资。 · 第二阶段,年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 段的国家接受直接投资处于上升阶段,并开始少量对外投资,对 外净直接投资为负,且负数值在增大。
· 第三阶段,年人均GDP在1500~5000美元之间,处于该阶段 的国家对外净直接投资虽也为负数,但其绝对值在不断减少。 · 第四阶段,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对 外净直接投资为正值,并呈增长趋势,对外直接投资比接受的直接 投资增长得更快。
· 跨国公司投资进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建立工厂 和购买设备,并且在当地进行持续经营活动的模式。

1、按照投资者是否可以建立新 企业可以分为创建投资和并购投资两 种
(1)创建投资
· 创建投资又称为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 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 有的企业。
5.3.4 小规模技术理论
· 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 竞争优势:小规模制造和密集使用劳动的制造技术优势;使用当 地资源和生产当地所需产品的优势;接近当地市场的优势。
5.3.5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英国里丁大学邓宁教授于1981年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投资发展 周期理论(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
第5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5.1 5.2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
5.3
5.4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
政府的政策工具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5.1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5.1.1 跨国公司定义
· 第一,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有经营实体,第二,这 种企业在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下进行经营决策,并制定统一的政策, 第三,这种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联系。
2、货币、证券交易中的转移定价
· 货币、证券交易中的转移定价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关联企业间 货币、证券借贷业务中采用的转移定价,通过自行提高或降低利 率,在跨国公司内部重新分配利润。
3、劳务、租赁中的转移定价
· 劳务、租赁中的转移定价存在于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劳 务和租赁服务中,他们高 合作经营企业又称为契约式合营企业,是指由两个国家或者 两个国家以上的当事人(自然人、法人)参与合作,合作方根据 所在国的法律共同签订合同并明确规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 责任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5.2 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
5.2.1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 定义
· 转移价格是指公司内部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 间相互约定的出口、采购商品和劳务所规定的价格。
4、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
· 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主要指获得专有技术、注册商标、专利等无 形资产过程中的转移定价。
5.3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关理论

5.3.1 垄断优势理论
· 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1960年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将跨国公司 的投资行为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凭借以下垄断优势:
①并购的优缺点。
· 并购有三大主要优点:首先,便于迅速运营,其次,在竞争 对手之前抢占先机。 · 最后,管理人员会认为并购比新建企业风险更小。
·
并购的缺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并购前信息不对称。
· 其次,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再次,并购后可能需要投入资 金进行技术改造。
②并购失败的原因。
1、横向型跨国公司
横向型跨国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从事同一种产品的 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公司。

2、垂直型跨国公司
· 垂直型跨国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之间实行纵向一体化专 业分工的公司。
3、混合型跨国公司
· 混合型跨国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生产和经营互不关联产 品的公司。
5.1.4 跨国公司投资的模式
5.1.2 跨国公司的特征
· · · · 第一,跨国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 第二,跨国公司走向多样化经营。 第三,跨国公司经营的内部“一体化”管理。 第四,跨国公司融资的分散化和投资流向的多元化。
5.1.3 跨国公司的类型
· 按照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不同,可以将跨国公司分成下列三 种类型:
5.3.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首次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公 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受到三个动因驱动的,这三个动因分 别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 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 条件,区位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
· · 首先,并购企业对被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超额支付。 其次,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有文化差异。
· 再次,被收购企业的经营与并购企业实体整合很难实现协同 效应。 · 最后,缺乏并购之前潜在的审查。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 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企业、 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三种类 型
5.4 政府的政策工具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影响
5.4.1 母国政策对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1、母国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 投资的鼓励政策
2、母国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 投资的限制政策
5.4.2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1、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的鼓励政策 2、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的限制政策
· 这种价格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影响。
5.2.2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目的

1、减少税负 2、逃避风险 3、提高子公司的竞争力


4、避免价格控制
5、减少管理摩擦
5.2.3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方式

1、实物交易中的转移定价
· 实物交易中的转移定价具体包括产品、设备、原材料、零部 件购销、投入资产估价等业务中实行的转移定价。
· 独资经营企业(Wholly Owned Subsidiary)指的是完全由唯 一一家母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子公司。
(1)独资经营企业
(2)合资经营企业
· 合资经营企业是指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投资者,在选 定的国家投资并按照投资所在国有关法律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法 人组织形式。
·
它的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1、垄断技术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3、资金优势和货币优势


4、组织和管理优势
5.3.2 内部化理论
· 内部化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经济学家 拉格曼提出,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
市场内部化理论主要包括:

1、内部化市场更多表现为中 间产品市场 2、昂贵的知识产权成本 3、对于知识产权类的中间产 品存在着市场的不完全性
· 创建投资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创 建投资的缺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创建投资方式需要大量的筹建 工作,第二,创建企业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完全承担风险, 第三, 跨国公司需要在东道国自己开拓目标市场。
(2)并购投资
· 并购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取得东道国现有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所有权的投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