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 S2024M-2FX交换机使用手册v1.2

烽火 S2024M-2FX交换机使用手册v1.2
烽火 S2024M-2FX交换机使用手册v1.2

目录

安全事项............................................. V

1 产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安装 (4)

3 WEB网管介绍 (6)

3.1登录W EB管理 (6)

3.2主界面(H OME) (7)

3.2.1 面板 (7)

3.2.2 功能主菜单 (8)

3.3端口状态(P ORT S TATES) (8)

3.4端口统计(P ORT S TATISTICS) (10)

3.5系统管理(A DMINISTRATOR) (11)

3.5.1 IP地址(IP Address) (11)

3.5.2 交换机设置(Switch Settings) (12)

3.5.2.1 基本信息 (12)

3.5.2.2 模块信息 (12)

3.5.2.3 高级 (13)

3.5.2.4 其它配置 (14)

3.5.3 Console口信息(Console Port Information).. 15

3.5.4 端口设置 (16)

3.5.5 链路聚合(Trunking) (17)

3.5.5.1 链路聚合设置 (17)

3.5.5.2 链路聚合信息 (18)

I

3.5.5.3 活动状态 (20)

3.5.6 信息过滤(Filter Database) (21)

3.5.6.1 IGMP Snooping (21)

3.5.6.2 GVRP信息表 (21)

3.5.6.3 静态MAC地址 (22)

3.5.6.4 动态MAC地址 (23)

3.5.6.5 MAC地址过滤 (23)

3.5.7 VLAN配置(VLAN Configuration) (24)

3.5.7.1 基于端口的VLAN (25)

3.5.7.2 IEEE802.1Q的VLAN (25)

3.5.8 生成树(Spanning Tree) (29)

3.5.9 端口监听(Port Sniffer) (31)

3.5.10 SNMP (31)

3.5.11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r) (33)

3.5.12 802.1X配置(802.1X Configuration) (33)

3.5.13 软件升级(TFTP Update Firmware) (36)

3.5.14 备份配置(Configuration Backup) (36)

3.5.15 恢复出厂值(Reset System) (37)

3.5.16 重启(Reboot) (38)

4 CONSOLE配置 (39)

4.1主菜单 (39)

4.2交换机配置(S WITCH S TATIC C ONFIGURATION) (41)

4.2.1 端口配置(Port Configuration) (41)

4.2.2 链路聚合(Trunk Configuration) (43)

4.2.3 VLAN配置(VLAN Configuration) (44)

4.2.3.1 VLAN 配置(VLAN Configure) (44)

II

4.2.3.2 创建VLAN 组(Create a VLAN Group) (45)

4.2.3.3 编辑/删除VLAN(Edit/Delete a VLAN group) 48

4.2.3.4 VLAN组分类(Groups Sorted Mode) (49)

4.2.4 其它配置(Misc Configuration) (51)

4.2.4.1 MAC生存时间(MAC Age Interval) (51)

4.2.4.2 广播风暴控制(Broadcast Storm Filtering)52

4.2.4.3 传输时延(Max transmit delay bound) (52)

4.2.4.4 端口绑定(Port Security) (53)

4.2.5 系统管理(Administration Configuration) (54)

4.2.5.1 修改用户名(Change Username) (55)

4.2.5.2 修改密码(Change Password) (55)

4.2.5.3 设备信息(Device Information) (56)

4.2.5.4 IP配置(IP Configuration) (56)

4.2.6 端口镜像(Port Mirroring Configuration) (57)

4.2.7 优先级配置(Priority Configuration) (59)

4.2.8 MAC地址配置(MAC Address Configuration) (59)

4.2.8.1 设置静态MAC地址(Static MAC Address).. 60

4.2.8.2 MAC地址过滤(Filtering MAC Address) (61)

4.3相关协议配置(P ROTOCOL R ELATED C ONFIGURATION) (62)

4.3.1 生成树协议(STP) (62)

4.3.1.1 使能STP(STP Enable) (62)

4.3.1.2 系统配置(System Configuration) (63)

4.3.1.3 端口配置(Perport Configuration) (64)

4.3.2 SNMP (65)

4.3.2.1 系统属性(System Options) (65)

4.3.2.2 公共名(Community Strings) (66)

4.3.2.3 Trap管理(Trap Managers) (67)

III

4.3.3 GVRP (69)

4.3.4 IGMP (69)

4.3.5 LACP (70)

4.3.5.1 工作端口配置(Working Port Setting) (71)

4.3.5.2 当前状态(State Activity) (72)

4.3.5.3 LACP状态(LACP Status) (73)

4.3.6 802.1X配置(802.1X Configuration) (73)

4.3.6.1 启用802.1X(Enable 802.1X function) (74)

4.3.6.2 系统配置(System Configuration) (74)

4.3.6.3 其他配置(Misc Configuration) (75)

4.4状态和统计(S TATUS AND C OUNTERS) (76)

4.4.1 端口状态(Port Status) (76)

4.4.2 端口统计(Port Counters) (77)

4.4.3 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78)

4.5重启(R EBOOT S WITCH) (79)

4.5.1 恢复出厂值(Default) (79)

4.5.2 重启(Restart) (79)

4.6软件升级(TFTP U PDATE F IRMWARE) (80)

4.6.1 固件升级(TFTP Update Firmware) (81)

4.6.2 保存配置文件(Restore Configure File) (82)

4.6.3 升级配置文件(Upload Configure File) (83)

IV

安全事项

在安装和使用本产品之前,请仔细阅读以下事项。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不对任何由于违反安全事项而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1、在工作时,本交换机内部的电源模块带有强电。任何时候禁止在带电的情况下开启机壳。

2、禁止对本交换机内部结构和电路作任何的改动。

3、安装、维护时必须采取静电保护措施。机房应保证45%~75%的相对湿度。地板应使用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4、交换机的供电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出于安全保护的需要,交换机机壳应做到良好的接地。通信设备还需注意对强电和雷电的保护,尤其要注意在设备终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免将强电或雷电引入设备。

5、本交换机不易在可燃、易爆的气体环境下工作。在使用交换机时,亦应符合具体应用环境的其他安全要求。

1 产品简介

本使用手册介绍了F-engine S2024M-2FX智能以太网交换机(以下简称S2024M-2FX)的安装与使用说明。请详细阅读并按照使用手册的各项说明安装并使用交换机。

S2024M-2FX是一款高性能快速转发的二层交换设备,它提供24个10/100Mbps以太网电口和2个模块插槽,可选100M电口或光口模块。本设备支持SNMP和HTTP协议,所以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通用的管理平台(比如HP OpenView)或者是用WEB浏览器(Netscape or IE )来查看网络状态和设置网络设备。对现在的网络管理员来说,WEB浏览器是管理网络的一种简单、经济和最容易的方式。只要浏览器可用,网络管理员就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管理整个网络。

产品主要特点:

●遵循IEEE802.3、IEEE802.3u、IEEE802.3z标准;

●使用存储转发方式,提供线速转发;

●10/100Mbps端口支持全双工/半双工模式和自协商模式;

●所有端口支持自动MDI/MDI-X;

●支持端口速率控制,最小颗粒度为100K;

●提供两种快速以太网模块:

?10/100Mbps UTP接口模块

?100Mbps SC/ST光纤接口模块(单模/多模)

●支持流控机制:半双工下的背压流控、全双工模式下的

IEEE802.3x;

●支持IGMP Snooping;

●支持QoS,提供IEEE802.1p 2个优先权队列排序;

●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和IEEE802.1Q VLAN;

●支持Trunking:多达8组;

●支持端口镜像,任一端口都可以经由设定监控另一端口运行

状况;

●支持IEEE802.1D生成树协议;

●支持802.1x认证,提供用户安全控制;

●简单便捷的网络管理:

?支持SNMP、Web、Telnet和Console管理;

?支持MIB II, Bridge MIB, Ethernet MIB, SNMP, RMON

MIB, Telnet等标准;

?支持RMON:4组(1、2、3、9);

?提供TFTP方式升级。

设备技术参数

标准IEEE802.3,IEEE802.3u,IEEE802.3x

IEEE802.1d,IEEE802.1x

网管类型SNMP;基于Web浏览器;

RMON组1-统计、2-历史、3-告警、9-事件

交换带宽 4.8Gbps

传输模式自动协商(半/全双工,10/100Mbps)

缓存容量6MB

MAC地址数14KB

传输方式存储转发

最大转发过滤速度148800pps

VLAN 基于端口VLAN,数量不限

基于IEEE 802.1Q Tag VLAN,最多256个TRUNK 支持2~8端口Trunk

LED指示电源,LNK/ACT:连接/活动,Speed:10/100Mbps

工作电源电源:100~240VAC,50~60Hz

功耗:42W

工作环境工作温度:-10~50℃储存温度:-25~65℃

湿度:10%~90%

外形尺寸(mm)445×170×45 重量 2.45kg

注:本产品符合Q/WRI 5009-2002企业标准

2 安装

安装交换机应考虑以下几点:

?交换机与各节点的距离最长为100米。

注:线长必须计入端子、接口及其它接线配件的长度。

?固定方式

机架固定: 将附件中的机架固定把手和螺丝固定于交换机两侧,再固定在机柜上。

注意:采用机柜安装时须在交换机上下各留出1U的散

热空间。

?接线

节点连接:PC、服务器、交换机的Uplink端口、集线器的Uplink端口都可以使用Cat.3、4、5 UTP/STP线连接

到本交换机的1X、2X、3X、4X、5X、…等端口。

Uplink连接:将本交换机上连到其它交换机的RJ-45端口时,须通过交叉线连接。

?其它注意事项:

布线时远离电磁干扰源以确保交换机正常运行。

开机前请确认交换机的电源符合手册中的要求后方可打开电源。电源打开后若电源指示LED不亮或其它LED不正常时,请检查是否符合以上要求。

3 WEB网管介绍

3.1 登录Web管理

先打开浏览器,通常是支持IE5.0以上和Netscape 4.0以上版本(推荐IE5.0+版本)的浏览器,然后输入带内或带外的IP地址,用户可以开始管理本设备。

F-engine S2024M-2FX提供Web浏览来管理,默认值如下:

IP Address:192.168.223.100

Subnet Mask:255.255.248.0

Default Gateway:192.168.223.254

User Name:admin

Password:123

您可以通过浏览Http://192.168.223.100,在下面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3.2 主界面(Home)

当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后,您就可以看到交换机的主页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主界面左边主菜单下“Home”菜单项也会显示本界面。主界面包括有三个部分:面板、功能主菜单和欢迎界面。

3.2.1 面板

在主界面中如下图所示的图标是S2024M-2FX交换机的面板图:

面板显示了每个端口的连接信息:

?连接/运行指示灯(LINK/ACT):每个端口都有一个指示灯来指

示传输速度和运行状态。只要端口检测到有数据接收,指示灯

将闪烁。

?100M(SPEED):指示端口运行速率,100M速率指示灯显示为绿

色,10M速率指示灯不亮。

点击相应端口可查看该端口的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3.2.2 功能主菜单

在主界面左边的功能菜单是主要的选择区Array域。每个主菜单都有几个子菜单,这些子菜单将

在下面详细描述。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图标,子菜

单将自动弹出。点击子菜单的图标,用户可以进

入到子菜单的管理功能中。

3.3 端口状态(Port States)

在左边主菜单下点击“Port States”端口状态菜单,您将看到端口

状态页面,如下图所示。在此页面,您可以看到每一个端口的状态。

●State:显示每一个端口的状态(on表示允许,off表示禁止,Unlink

也被视为off)。

●Link Status:Down和Up分别表示无连接和已连接。

●Negotiation:显示自动协商的模式:auto、force、nway-force。

●Speed Status:显示每个端口的速率:

端口1-24为10/100Mbps

端口25-26为10/100/1000Mbps

●Duplex status:显示端口是全双工模式或半双工模式

●Flow Control:Full:在全双工模式下显示流控的状态,禁止或允许。

Half:在半双工模式下显示流控的状态,禁止或允许。

●Rate Control:显示速率控制设定

Ingr:显示用户设定的端口入速率设定。

Egr:显示用户设定的端口出速率设定。

●Port Security:显示端口安全是禁止或允许。

●Config:显示用户设定值。

●Atual:显示协商结果。

您可以点击每个端口查看单个端口的统计信息,如下:

3.4 端口统计(Port Statistics)

点击主菜单下“Port Statistics”端口统计信息项,出现下面的界面,提供交换机的当前状态,按Reset按钮可以清除所有统计。

3.5 系统管理(Administrator)

F-engine S2024M-2FX提供高级的特性,以适应在Array您的网络上进行管理。点击“Administrator”管理菜

单将出现下拉子菜单,包括设置交换机IP地址、

Console端口的信息、端口设置、Trunk配置、过滤数

据库、vlan配置、生成树配置、端口监视、SNMP管理、

安全管理、TFTP升级Firmware、备份配置文件以及恢

复系统和重启交换机等内容。下面将逐条介绍各菜单

项配置。

3.5.1 IP地址(IP Address)

您可以给交换机配置一个新的IP地址,点击Apply按钮,使用新地

址管理交换机了之前必须重新启动。

3.5.2 交换机设置(Switch Settings)

3.5.2.1 基本信息

●Description:显示交换机的名字。

●MAC Address:厂商定义交换机的硬件地址。

●Firmware Version:显示交换机firmware的版本号。

●ASIC Version:显示交换机的硬件版本号。

●PCBA version:显示交换机的PCBA 版本号

●Serial number:厂商定义的序列号。

3.5.2.2 模块信息

本界面显示交换机模块的信息。

3.5.2.3 高级

高级设置中包括以下多种配置:

●MAC Address Age-out Time:指MAC地址在交换机MAC地址表

中保留的时间,单位以秒计算,有效范围:300-765秒,默认是300秒。

●Max bridge transit delay bound control:限制数据包队列在交换

机的等待时间,如果允许,超过等待时间将被丢弃,有效值为1秒、2秒、4秒和关闭,默认值为1秒。

●Broadcast Storm Filter Mode:配置一种广播数据流控制机制,允

许设置到单个端口上,这种机制按照端口总带宽的百分比给广播传输,当端口上的广播流增大到您设定的值时,广播控制就会起效。有效值为5%、10%、15%、20%、25%和关闭。

QOS服务设置:QOS设置如下

First Come First Service:这种数据包队列依赖于到达的顺序。

All High before Low:高优先级的数据包优先于低优先级的发送。

WRR:加权循环调度队列,这种方法为所有业务队列服务,并且将优先权分配给较高优先级队列。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

低优先级,WRR将首先处理高优先级,但是当高优先级业务

超出链路容量时,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并没有被完全阻塞。

Qos Policy:优先级数0~7,可以映射到不同的队列。

3.5.2.4 其它配置

Collisions Retry Forever:冲突时重试转发,通过Enable或Disable 允许或禁止此项功能。

Hash Algorithm:交换机MAC地址查询采用的算法。

IFG compensation:帧间隔补偿,通过Enable或Disable允许或禁止此项功能。

802.1X Protocol:基于端口认证的一种协议,您可以使用它来控制访问网络。通过Enable或Disable允许或禁止此项功能。

3.5.3 Console口信息(Console Port Information)

Console端口是使用串口通讯的、标准的UART接口,您可以通过使用Windows自带的超级终端程序连接到交换机。

Console口连接配置参数如下:

Bits per second:9600

Data bits:8

Parity:none

Stop Bits:1

Flow control:none

三层交换原理及示例详解

三层交换原理及示例详解 7.7.5 三层交换原理 二层交换机的二层数据交换一般都是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的硬件芯片中的CAM表来实现的,因为是硬件转发,所以转发性能非常高。而三层交换机的三层转发也是依靠ASIC芯片完成的(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主要依靠CPU软件进行的),但其中除了二层交换用的CAM表外,还保存有专门用于三层转发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原理比较复杂,不同网络环境下、不同厂家的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流程都不完全相同。如图7-55所示的仅一个直接连接在一台三层交换机上的两个不同网段主机三层交换的基本流程,各主要步骤解释如下: (1)源主机在发起通信之前,将自己的IP地址与目的主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如果源主机判断目的主机与自己位于不同网段时,它需要通过网关来递交报文的,所以它首先需要通过一个ARP请求报文获取网关的MAC地址(在源主机不知道网关MAC地址的情形下),即源主机先发送ARP请求帧以获取网关IP地址对应的MAC 地址。 (2)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来的ARP请求报文后以一个ARP应答报文进行回应,在应答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就包含了网关的MAC地址。 (3)在得到网关的ARP应答后,源主机再用网关MAC地址作为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源主机的IP 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以目的主机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先把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发给网关。 图7-55 三层交换基本流程 (4)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后,由于查看得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于是把数据报上传到三层交换引擎(ASIC芯片),在里面查看有无目的主机的三层转发表。 (5)如果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没有找到目的主机的对应表项,则向CPU请求查看软件路由表,如果有目的主机所在网段的路由表项,则还需要得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因为数据包在链路层是要经过帧封装的。于是三层交换机CPU向目的主机所在网段发送一个ARP广播请求包,以获得目的主机MAC地址。 (6)交换机获得目的主机MAC地址后,向ARP表中添加对应的表项,并转发由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的灵气包。同时三层交换机三层引擎会结合路由表生成目的主机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以后到达目的主机的数据包就可以直接利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的转发表项进行数据交换,不用再查看CPU中的路由表了。 以上流程适用位于不同VLAN(网段)中的主机互访时属于这种情况,这时用于互连的交换机作三层交换转发。这就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原理。 7.7.6 三层交换示例 在三层交换中,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和不同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具体流程有所区别。本节仅以比较简单的“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这种情形来解释上节介绍的三层交换原理。

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修订稿

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 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求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 q 接入方式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带内/带外的telnet或ssh WEB页面 q 部分有关管理的缺省设置 本机登陆用户名、密码:admin,12345或guest,12345 SNMP的只读集合:public SNMP的读写集合:NETMAN q Web页面配置 根据交换机配置的默认web管理地址通过IE浏览器进行配置 以烽火2008mfb为例 q q 设备缺省的用户名为:admin q 密码为:12345 q 选择成员及类型时,可以通过单击代表相应端口类型的字符,选择合适的配置。其中“-”代表不是该VLAN的成员,“T”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输出数据包带标识符,“U”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但输出数据包不带标识符,“T”“U”表示该接口的Pvid时该vlan。 q 查看及保存配置(特权模式下#) q 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q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q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q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q show interface [<1-64>] 显示端口信息 q show vlan [<1-4094>] 显示vlan信息 q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 q 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q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q ls 显示文件系统 q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q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q 1、设置时间 q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q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q 2、显示文件系统 q dir q 例: Fengine#dir q size date time name q -------- ------ ------ -------- q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q 1 files, total space: 11387 bytes q 0 directorys,available space: 2011136 bytes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及特点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象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应用背景 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成一个个小的局域网,这就使VLAN技术在网络中得以大量应用,而各个不同VLAN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随着网间互访的不断增加。单纯使用路由器来实现网间访问,不但由于端口数量有限,而且路由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基于这种情况三层交换机便应运而生,三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二层包处理能力,非常适用于大型局域网内的数据路由与交换,它既可以工作在协议第三层替代或部分完成传统路由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几乎第二层交换的速度,且价格相对便宜些。 在企业网和教学网中,一般会将三层交换机用在网络的核心层,用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不过应清醒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所以它的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毕竟在安全、协议支持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工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个子网的互联以及局域网中VLAN间的路由,用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而只有局域网与公网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应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即可实现网络路由的功能,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的网络性能。 为什么使用三层交换机? 1、网络骨干少不了三层交换 要说三层交换机在诸多网络设备中的作用,用“中流砥柱”形容并不为过。在校园网、城域教育网中,从骨干网、城域网骨干、汇聚层都有三层交换机的用武之地,尤其是核心骨干网一定要用三层交换机,否则整个网络成千上万台的计算机都在一个子网中,不仅毫无安全可言,也会因为无法分割广播域而无法隔离广播风暴。

赫斯曼交换机操作手册

赫斯曼交换机操作手册 本网络系统包含一台万兆以太网交换机(MACH 4002)作为核心交换机,两台模块化交换机(MS4128)作为次级交换机。网络系统要求划分为两个VLAN,两个VLAN之间需要通讯。 1、Vlan配置 核心交换机(MACH 4002)的管理地址分别为172.16.8.251。 两台次级交换机(MS 4128)的管理地址分别为172.16.8.252,172.16.8.253。 第一步:连接好所有设备,不考虑Port口位置。 第二步:VLAN规划 本网络划分了两个VLAN,第一个名称为VLAN1,第二个名称为VLAN2,还有一个默认VLAN,名称为Defult。 Port口详细划分如下: MACH4002: VLAN1 Port口:4.1~4.6,6.3~6.14 VLAN2 Port口:3.1~3.8 上联Port口:4.7,4.8,6.15,6.16 管理Port口:6.1,6.2 MS4128:(两台配置一样) VLAN1 Port口:2.3~1.4,3.1~3.4,4.1~4.4,5.1~5.4 VLAN2 Port口:无 上联Port口:1.1,1.2,2.1,2.2

第三步:划分VLAN 使用HiDiscovery扫描到网络内所有的交换机设备,对交换机的管理地址进行设置。 使用HiVision,在Configration-Preference中添加交换机管理地址的扫描网段,可以扫描到网络内的所有交换机如图: 单击Vlan-Manager选项卡,选择Agent list,如图: 选择Discovered devices中的所有设备并单击添加按钮将它们添加到Participating agents 中,并点击OK按钮,如图:

最新交换机维修手册

交换机维修手册 第一章:交换机工作原理简析 “交换机”是一个舶来词,源自英文“Switch,原意是“开关”,我国技术界在引入这个词汇时,翻译为“交换”。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 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无论其为个人电脑或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NIC)、无线接入点(WAP)、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的简称。以太网是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一种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设备,它较普通交换机而言采用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传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 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的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改进了共享工作模式。HUB集线器(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也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1秒),能通过的最大位数据)。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用于在各个线路板卡之面实现高速的点到点连接)。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当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甚至彻底瘫痪),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网络交换机H3C_S1016使用说明

H3C S1016/1024 以太网交换机 用户手册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9366.html, 资料版本:T1-UM-20070420-1.05

声明 Copyright ?2004-20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 有,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 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H3C 、 、Aolynk 、 、H 3 Care 、 、TOP G 、 、IRF 、 NetPilot 、Neocean 、NeoVTL 、SecPro 、SecPoint 、 SecEngine 、SecPath 、Comware 、Secware 、Storware 、NQA 、 VVG 、V 2 G 、V n G 、PSPT 、XGbus 、N-Bus 、TiGem 、InnoVision 、 HUASAN 、华三均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对于 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公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称,由各 自权利人拥有。 除非另有约定,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 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如需要获取最新手 册,请登录 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9366.html, 。 技术支持 用户支持邮箱:soho@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9366.html, 技术支持热线电话:400-810-0504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3279366.html,

前言 内容简介 本文档各章节内容如下。 本书约定 1. 各类标志 本书还采用各种醒目标志来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些标志的意义如下: 小心、注意:提醒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设备损坏。 说明、提示、窍门、思考: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环境保护 本产品符合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要求,产品的存放、使用和弃置应遵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1、IP地址的设置 通过IE工具来Ping 交换机默认的IP(出厂默认)地址,进入交换机配置界面后,直接点击确认后,进入交换机设置界面对话框,IP地址设置请选择\Main Meun\Basic Settings\Network,出现下列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下,设置人员在Switch IP Address 和 Switch Subnet Mask 旁的空白处填写预定的IP地址(如:),以及相应的子网掩码地址(如:);其他的如Auto IP Configuration 设置为Disable方式,不要选择HDCP方式。 2、主站(Master)设置 完成了IP方式的设置后,就需要对交换的通讯协议和交换机进行相应的设置,选择\Main Menu\Communication Redundancy(通讯冗余设置),进入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Settings标记下方的设置参量,而Current Status 为相应的设置参量后交换机系统检测后的状态指示。

Redundancy Protocol (通讯协议设置):设置选择为Turbo Ring ,而非是IEEE802协议(快速生成树)方式; 采用Turbo Ring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在网络交换机组中设置一个Master(主站),选择主站的方式是将Set as Master前的小方框内给予选中, 只需要选择确定后,点击Activate按钮即可生效。(注意:在多个交换机组成网中只能有1个设置为Master,不可以多选;同时如果不对交换机进行Master设置,系统会自动设置交换机组中的1台为Master)。 Enable Ring Coupling (环间耦合端口定义)在实际的项目运用中不常运用到,在此不给予更多的描述。需要提醒的是工程人员在设置过程中不要将Enable Ring Coupling 前的小方格选中,同时要注意的是对应的Coupling Port和 Coupling Control Port后的端口与前面的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冗余连接端口定义)设置的端口重复。 3、网络设置参数验证 完成网络参数设置后,对应的Communication Redundancy对话框内都通过Current Status状态给予体现了,包括了网络协议状态、主(Master)/从(Slave)方式;冗余端口的数据监测状态以及环间耦合状态信息。 在多台交换机组环的情况下,工程人员要注意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 (冗余端口状态监测状态)的信息: (1)、Forwarding:(推进状态)

烽火交换机常用配置

二、烽火交换机配置: ?接入方式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带内/带外的telnet或ssh WEB页面 ?部分有关管理的缺省设置 带内ip:192.168.1.1/24 带外ip:192.168.2.1/24 本机登陆用户名、密码:admin,12345或guest,12345 SNMP的只读集合:public SNMP的读写集合:NETMAN ?Web页面配置 根据交换机配置的默认web管理地址通过IE浏览器进行配置 以烽火2008mfb为例 ?设备缺省的web网管IP地址为192.168.2.1; ?设备缺省的用户名为:admin ?密码为:12345 ?选择成员及类型时,可以通过单击代表相应端口类型的字符,选择合适的配置。其中“-”代表不是该VLAN的成员,“T”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输出数据包带标识符,“U” 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但输出数据包不带标识符,“T”“U”表示该接口的Pvid时该vlan。 ?查看及保存配置(特权模式下#) ?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show interface [<1-64>] 显示端口信息 ?show vlan [<1-4094>] 显示vlan信息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ls 显示文件系统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1、设置时间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2、显示文件系统 ?dir ?例:Fengine#dir ?size date time name ?-------- ------ ------ --------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

三层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本文在介绍三层交换技术和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款三层交换机的设计,依照该设计实现的三层交换机已投入实际运行。 1. 引言传统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隔离网络、隔离广播、路由转发以及防火墙的作业,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路由器的负荷也在迅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等方面的考虑,VLAN (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中大量应用。VLAN 技术可以逻辑隔离各个不同的网段、端口甚至主机,而各个不同VLAN 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由于局域网中数据流量很大,VLAN 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都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这时候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路由器就成为了网络的瓶颈。为了解决局域网络的这个瓶颈,很多企业内部、学校和小区建设局域网时都采用了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技术将交换技术引入到网络层,三层交换机的应用也从最初网络中心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网络边缘的接入 2. 第三层交换技术 2.1三层交换的概念第三层交换技术也称为IP 交换技术或高速路由技术等,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第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第三层交换技术就是:第二层交换技术+第三层转发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一个具有第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简单地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2.2 三层交换的原理从硬件的实现上看,目前,第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 总线交换数据的。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 ——100Mbit/s )。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机将传统的基于软件的路由器重新进行了界定: (1)数据封包的转发:如IP/IPX 封包的转发,这些有规律的过程通过硬件高速实现; (2)第三层路由软件: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的确定等功能,用优化、高效的软件实现。 假设有两个使用IP 协议的站点,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为:若发送站点 A 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 B 的IP 地址,但尚不知道它在局域网上发送所需要的MAC 地址,则需要采用地址解析(ARP )来确定 B 的MAC 地址。 A 把自己的IP 地址与 B 的IP 地址比较,采用其软件中配置的子网掩码提取出网络地址来确定 B 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 B 与 A 在同一子网内, A 广播一个ARP 请求, B 返回其MAC 地址, A 得到 B 的MAC 地址后将这一地址缓存起来,并用此MAC 地址封包转发数据,第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 地址表确定将数据包发向目的端口。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则 A 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 (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已经在系统软件中设置,这个IP地址实际上对应第三层交换机的第三层交换模块。当 A 对"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广播出一个

Hp交换机操作手册中文版

第一章交换机的初始配置 1.1使用CONSOLE口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1〃超级终端配置如下: 开始-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在COM口属性的窗口中选择还原默认值。 每秒位数(B):9600 数据位(D):8 奇偶校验(P):无 停止位(S):1 数据流控制(F):无 2〃配置好超级终端后,回车登陆。H P系列产品默认需要认证,才能进行管理配置,默认的 用户名为空,口令为空。 图: 此时将进入登陆模式,登陆模式的符号是一个大于号“>”,在此模式下可以实现基本的状态查看功能,通过问号“?”可以查看此状态下所有可操作的命令. HP系列产品所有模式下(登陆模式,管理模式和配置模式)均有这种帮助功能,同时 在输入命令时,可以通过键进行命令补足. 登陆模式:以“>”开头,仅仅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状态查看 管理模式:以“#”开头,能够进行所有状态信息的查看,同一时刻允许有多个管理员处在此模式下。 从登陆模式进入管理模式的命令:en able(可简写为e n),通过enab le口令 认证后,即可进入管理模式。

配置模式:以“(con fig)”开头,能够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同一时刻仅仅允许一个管理人员处在配置模式下。此模式下可以同时具有管理模式和登陆模式的功 能。 从管理模式进入配置模式的命令为:conf igur e,即可进入配置模式。从高级模式退出到低级模式的命令为exi t或disa b le。 3〃基本命令 1、查看操作系统版本及硬件信息 命令:s h o w v er sion 作用:查看当前系统版本和状态信息 ?系统当前版本: test_5304x l#s h o w v ers i on Im age sta mp:/s w/c ode/buil d/al pm o(m35) A ug2200511:27:11 E.10.04 4015 B oot Im age:Pr i m ar y ?系统主机名: ?系统C P U类型: ?系统内存容量: ?系统启动时间: ?系统当前时间: ?系统端口类型: ?系统序列号: ?系统当前能实现的功能: 2.配置主机名: 命令:hostname :其中主机名长度最长为64字节 实例:例如需要配置设备的名称为B lue,则命令如下。 AN(con fig)#ho stname test_5304xl T est_5304xl(co nfig)# 3.配置VLAN I P地址: 命令:[no]vlan ip address 或 [no]v lan ip addres s或 Vlan ip addess dhcp-bootp 实例:例如需要对设备划分一个VLAN采用两种不同底方式进行配置 B lue(c onfi g)#vlan1ip addr ess192.168.0.23255.255.255.0或 B lue(c onfi g)#vlan1ip addr ess192.168.0.23/24 查看当前V LAN地址命令: B lue(c onfi g)#show ip address 4〃配置网关: 配置网关命令:

H3C交换机操作手册

目录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2) 1.1 知识准备 (2) 1.2 操作目的 (2) 1.3 网络拓扑 (2) 1.4 配置步骤 (2) 1.4.1 串口操作配置 (2) 1.4.2 查看配置及日志操作 (5) 1.4.3 设置密码操作 (5) 1.5 验证方法 (6) H3C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 (6) 1.6 知识准备 (6) 1.7 操作目的 (6) 1.8 操作内容 (6) 1.9 设备准备 (6) 1.10 拓扑 (6) 1.11 配置步骤 (7) 1.12 验证方法 (7) H3C以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7) 1.13 知识准备 (7) 1.14 操作目的 (7) 1.15 操作内容 (7) 1.16 设备准备 (7) 1.17 网络拓扑 (7) 1.18 配置步骤 (8) 1.19 验证方法 (9) H3C以太网交换机STP配置 (9) 1.20 知识准备 (9) 1.21 操作目的 (9) 1.22 操作内容 (9) 1.23 设备准备 (9) 1.24 网络拓扑 (10) 1.25 配置步骤 (10) 1.26 验证方法 (11)

H3C以太网交换机VRRP配置 (11) 1.27 知识准备 (11) 1.28 操作目的 (11) 1.29 操作内容 (11) 1.30 设备准备 (11) 1.31 网络拓扑 (12) 1.32 配置步骤 (12) 1.33 验证方法 (14) H3C以太网交换机镜像配置 (14) 1.34 知识准备 (14) 1.35 操作目的 (14) 1.36 操作内容 (14) 1.37 设备准备 (14) 1.38 网络拓扑 (14) 1.39 配置步骤 (15) 1.40 验证方法 (15) H3C以太网交换机路由配置 (16) 1.41 知识准备 (16) 1.42 操作目的 (16) 1.43 操作内容 (16) 1.44 设备准备 (16) 1.45 网络拓扑 (16) 1.46 配置步骤 (16) 1.47 验证方法 (17) H3C以太网交换机ACL配置 (17) 1.48 知识准备 (17) 1.49 操作目的 (18) 1.50 操作内容 (18) 1.51 网路拓扑 (18) 1.52 配置步骤 (18) 1.53 验证方法 (18) 实验一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备注:H3C以太网交换机采用统一软件平台VRP,交换机命令完全相同。

烽火交换机配置命令

烽火交换机配置命令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烽火交换机配置常用命令 一、连接方式: Eth网口链接:设置为地址段——开始——运行——telnet 带内ip:带外ip:二、登陆:Username:admin ------------ 使用着名称:admin Password :12345 ------------密码:12345 三、查看:S200mfb#show run ------------------查看系统运行★会看设备情况很重要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 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1、设置时间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2、显示文件系统 dir 例: Fengine#dir size date time name -------- ------ ------ --------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1 files, total space: 11387 bytes 0 directorys,available space: 2011136 bytes 3、清空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erase startup-config----------用于清空flash上保存的配置文件,但是以前的配置在系统上仍然生效,因此如果希望系统恢复到出厂状态,除了需要清空flash上的配置文件外,还需要重启设备 例: Fengine(config)#erase startup-config This will erase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flash memory. Are you sure(y/n) [y] Erasing configuration....... [OK] 四、查看交换机端口情况: S200mfb#show interface-----------查看端口网速,在线情况。 3528#show interface staistics 查看端口流量(realtime rate) 3528#show vlan all 查看所以VLAN 3528#show vlan 151 查看VLAN信息 五、进入配置模式:S200mfb#configure------------进入命令模式可以更改系统数据 六、给交换机命名:S200mfb(config)#hostname dianwuduan ---------给交换机命名电务段no hostname 用于将设备系统名设为便于记忆和识别的名字,no命令将其恢复为缺省的域名Fengine。 注意,系统名字之间不要有空格,否则只有第一个空格前的字符有效。 例: Fengine(config)#hostname HostA HostA (config)#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转)2009-10-15 09:06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H3C交换机操作手册

目录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串口操作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配置及日志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置密码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ST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书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书

目录 物品清单 (4) 第一章用户手册简介 (5) 1.1 用途 (5) 1.2 约定 (5) 1.3 用户手册概述 (5) 第二章产品概述 (6) 2.1 产品简介 (6) 2.2 产品特性 (6) 2.2.1 主要特性 (6) 2.2.2 规格说明 (7) 第三章安装指南 (8) 3.1 安装 (8) 3.1.1 安装在桌面上的方法 (8) 3.1.2 安装在机架上的方法 (8) 3.1.3 加电 (8) 3.2 交换机的外观 (8) 3.2.1 前面板 (8) 3.2.2 后面板 (10) 3.3 注意事项 (10) 第四章交换机基本概念 (12) 4.1 系统配置 (12) 4.1.1 系统信息 (12) 4.1.2 IP地址参数 (12) 4.1.3 文件传输 (12) 4.1.4 保存与复位 (13) 4.2 端口管理 (13) 4.2.1 端口参数 (13) 4.2.2 端口监控 (14) 4.2.3 端口描述 (14) 4.2.4 端口统计与端口状态 (14) 4.2.5 端口带宽 (15) 4.2.6 端口广播风暴 (15) 4.3 网络配置 (15) 4.3.1 最大老化时间与动态地址表 (15) 4.3.2 静态地址表 (16) 4.3.3 静态安全地址表 (16) 4.3.4 Ping检测 (16)

4.4 虚拟局域网管理 (16) 4.4.1 VLAN模式配置 (17) 4.4.2 Global VID配置 (18) 4.4.3 VLAN配置 (18) VLAN组 (19) 4.4.4 MTU 4.5 Trunk配置 (19) 4.6 优先级管理 (20) 4.6.1 优先级配置 (20) 4.6.2 端口优先级表 (20) 4.6.3 TOS优先级 (20) 4.6.4 802.1p优先级 (20) 4.6.5 802.1p优先级映射表 (21) 第五章 WEB管理 (22) 5.1 概述 (22) 5.2 WEB管理的连接 (22) 5.2.1 准备工作 (22) 5.2.2 连接 (25) 5.3 WEB管理界面及操作方法 (26) 5.3.1 系统配置 (27) 5.3.2 端口管理 (30) 5.3.3 网络配置 (37) 5.3.4 VLAN管理 (41) 5.3.5 Trunk配置 (45) 5.3.6 优先级管理 (46) 第六章带外管理 (52) 6.1 概述 (52) 6.2 带外(out-of-out)的连接方法 (52) 6.3 带外管理的界面及操作方法 (53) 6.4 CLI命令使用说明 (53) 6.4.1 语法帮助 (53) 6.4.2 命令帮助使用说明 (53) 6.4.3 常用命令 (54) 管理 (58) 第七章 Telnet 7.1 概述 (58) 7.2 Telnet的连接方法 (58) 7.3 连接 (60) 附录A RJ-45插座/连接器引脚详细说明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