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热第5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三、金属热胀冷缩吗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都会热胀冷缩呢?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科版
2.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4.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1.研究完了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再来看看其它金属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根钢条,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它是否热胀冷缩?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
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条、有凹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3.英国的铁轨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4.老师也找到了几生活中热胀冷缩有关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吗?
五、归纳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ຫໍສະໝຸດ 2.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3.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你还需要什么实验材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1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15)

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

【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节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自主发现“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体积会鼓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一核心概念,并且能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中的第5课。

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

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铜球在加热前能顺利通过铜环,担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后,铜球就不能通过铜环了,再把铜球冷却后,铜球又能顺利通过铜环”这个现象出发,提出“金属能热胀冷缩吗?”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形成初浅的关于金属热胀冷缩的认识。

本课也是后面《传热比赛》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许多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有些液体、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清铜球热胀冷缩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提升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认识。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3)

五年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因此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含义比较清晰。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这给学生的观察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课借助一些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从而发现有些金属也有热胀冷缩性质。

教学目标:1.许多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设计简单的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实验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铜球、塑料球、金属环、酒精灯、蜡烛、火柴、冷水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会,蛋就很容易剥开;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泡一会,瓶盖也很容易拧开了……(幻灯一)这是为什么呢?师: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或者做法,前两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金属是常见的固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件,板书: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个问题。

二、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出示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装有冷水的水槽)师介绍并演示。

1、做实验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用多媒体出示幻灯片)酒精灯使用时要的注意些什么呢?友情提示:●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或要添加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板书:铜热胀冷缩。

三、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师:我们刚才通过实验知道了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再来看看其它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实验二:使用塑料球等材料热水设计一个塑料球是否会热胀冷缩的实验,实验步骤:1.拿起铜环,让塑料球恰好通过铜环;2.把塑料球放在热水中浸泡2-3分钟;3.再拿起铜环,看塑料球能否通过铜环;4.将塑料球置于冷水中冷却后,观察塑料球是否能通过铜环。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

而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

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

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引出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

教材内容紧凑,实验操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如铜、铁、铝等)2.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3.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无缝钢管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观察。

2.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指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片,酒精灯,尺子,热水,冷水。

2.实验场地: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金属片,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的外观,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4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许多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教学方法: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硬币、火柴、烧杯、镊子、大头针。

硬纸板等;学生用表格。

【教学过程】一、讲述事实,引出课题。

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放录音)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铜球、金属环等材料,(教师出示实验材料:铜球、金属环)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金属的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研究铜球的热胀冷缩时需要给铜球加热,这就要使用到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灯使用时要的注意些什么呢?①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②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③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点火.④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住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不能用口吹灭酒精灯,否则容易着火。

●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友情提醒: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的热胀冷缩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探究:能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能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的发展变化规律。

技术与应用:知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重难点能观察到金属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合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钢轨的秘密”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看这个视频。

1.2 你发现了钢轨的什么秘密吗?
英国人想了很久,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他们改变了铺钢轨的方法,每两根钢轨之间留出缝隙,铁路就能正常运行了。

1.3 想一想,为什么两根铁轨之间要留出空隙呢?
猜想: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气体、液体会热胀冷缩,那么金属会不会热胀冷缩?
(提示: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1.4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金属热胀冷缩吗》
2.探索新知 1.5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1.准备实验材料:
1.6
2.实验注意事项:
1.7 3.实验设计:
1.8 4.观看实验视频:铜球的热胀冷缩1.9 5.分析实验现象:
3.回顾小结 1.10 6.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
实验中,我们看到加热前,铜球能通过铁环。

加热后,铜球不能通过金属圈。

说明铜
球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大。

把铜球浸入烧杯中的冷水后,铜球不能通过金属圈。

说明铜球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

我们得出结论:铜有热胀冷缩现象。

1.11 除了铜,还有很多其他金属,如不锈钢、铝、铁,这些金属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会有什么
变化呢?
1.12 探究铁桶热胀冷缩实验:
1.13
经过科学家多次实验,发现其他金属,如铁、不锈钢、铝等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拓展应用 1.14 1.你现在能解释铁轨间为什么留有空隙了吗?
因为金属有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铁轨段与段之间留有空隙是为铁轨受热后的膨胀留有余地。

如果不留此空隙,那铁轨就会因为受热后无处膨胀延伸而变形,导致铁轨
损坏、不能使用。

1.15
2.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金属都能热胀冷缩呢?
原来,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

可是科学家发现有些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例如锑和铋。

1.16 3.猜一猜:哪张是夏季?哪张是冬季?从哪里看得出来?
1.17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线的松紧度来判断季节。

夏天架电线需要松一些,冬季电线需要
紧一些。

夏季冬季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同学们,请认真观看视频,学会了什么?
点击查看学习目标
2.学生练习 2.2 (1)相邻两根钢轨之间的间隙在哪一季节最大?(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2)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是( )
A.为发美观
B.为了防止热胀冷缩对铁桥的破坏
C.节省材料
(3)在相同情况下,什么状态的物质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大?( )
A.气体
B.金属
C.液体
2.3 (1)相邻两根钢轨之间的间隙在哪一季节最大?(C)
2.5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