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5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金属棒、千分尺、测温仪等;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水等;3.实验录像或实验演示素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讲解其基本原理。
2.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桥梁伸缩缝、火车轨道的间隙等,让学生感受到金属热胀冷缩的普遍存在。
第二步:理论学习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教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与金属内部结构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
第三步: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的实验演示,使用一个金属棒,并逐步加热、冷却。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金属棒的长度变化情况。
3.教师解释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第四步: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不同的金属棒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各种金属棒的长度变化情况。
3.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金属棒的热胀冷缩特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长度变化图。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的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列举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桥梁、建筑物等。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金属热胀冷缩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步:拓展延伸1.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可以利用金属热胀冷缩原理的小实验。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复习重点知识。
2.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教学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辅助手段:1.实验视频和图片素材;2.PPT演示素材;3.实验器材:金属棒、千分尺、测温仪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分组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出示实验材料:钢条、木板、酒精灯、大头针。
2、简单介绍实验装置。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钢条的变化。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2、看课件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相关知识。
3、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4、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5、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
(1)伸缩的桥梁;(2)架高压线要保持电线一定程度的下垂;(3)剥鸡蛋;(4)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5)体温表四、作业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锑、铋---- 热缩冷胀)教学反思本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年级科学5金属热胀冷缩教案

科目
科学
章节
第二单元
序号
20
课题
5、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学目标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3、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5、随堂练
四、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
锑、铋----热缩冷胀
布置作业
学习与评价知识乐园部分
反思与评价
2.学生讨论原因,引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学指导
1、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你还需要什么实验材料?
(2)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讨论得出:可以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加热后再看看铜球能不能穿过金属环,如果不能穿过就说明铜球加热膨胀了;然后再将铜球用冷水冷却,看是否能穿过金属环,穿过就说明铜球受冷收缩了。
(3)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
生:分组实验。
师:适时指导,有实验小组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上有不恰当的地方教师及时指正。
(4)汇报实验现象。
生3:是的,我们应该研究每一种金属以后才能下结论。
2.师借机利导出示材料: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对每一种金属都做热胀冷缩的实验,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对所有的金属做热胀冷缩实验的发现吧!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引出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
教材内容紧凑,实验操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六. 教学准备1.金属材料(如铜、铁、铝等)2.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3.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无缝钢管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案:金属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3.能够解释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热胀冷缩;2.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3.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实地观察实验现象;4.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如铁、铜、铝。
先将这些金属棒放入自来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不同材质的金属棒在放入自来水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如变形、变长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棒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讲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金属的分子结构和热运动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分子结构决定了金属在加热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导致金属体积膨胀;在冷却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导致金属体积收缩。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实验或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
3.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可以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玻璃管、橡胶塞、水、温度计。
具体操作步骤:a.将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装上温度计,用橡胶塞密封;b.将玻璃管倾斜放置,从封闭的一端倒入适量的水;c.将玻璃管加热,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加热后水位上升的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金属热胀冷缩。
4.讨论金属热胀冷缩对工程应用的影响(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对工程应用的影响,如:建筑物、桥梁、管道等。
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金属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对工程结构有何影响?b.如何应对金属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提高对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和理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观察。
2.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指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片,酒精灯,尺子,热水,冷水。
2.实验场地: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温度变化时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金属片,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的外观,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4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doc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许多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金属是热缩冷胀的。
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能有效地观察到金属固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3、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4、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或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或长度的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的实验能有效的观察到金属固体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知识链接本课的前两课分别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
学生是在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金属固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冷水;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钉有钢条的木槽(钢条一种是整条的,一种是中间有缝的)、钉有铝片的木槽、电路检测器、三角架。
2、教师:金属条(铁)热胀冷缩演不器、课件,板书用的卡片。
导学过程学习环节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故事导入回到180多年前: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生:猜测原因。
金属真的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用故事引发学生猜测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前两节课所学作出推测:钢轨也会热胀冷缩。
活动一:铜球的热胀冷缩1、这是铜球和金属环,演示:铜球通过金属环。
出示课件:加热铜球,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金属环;冷却铜球,观察能否通过。
如果发现什么现象,证明铜球会热胀冷缩?2、实验注意点:师:加热铜球要用到酒精灯,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仔细看,有没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①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②使用外焰加热,手拿在塑料手柄,千万不能碰到金属。
加热同学一人,不要轮换。
③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住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金属热胀冷缩教案

金属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标题:金属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金属在受热和受冷时的物理性质,能够描述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学生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和机制。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引出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和机制,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受热胀、受冷缩的物理过程。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这一现象。
4.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如铁轨的铺设、桥梁的设计等。
5. 总结归纳:对金属热胀冷缩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2.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和机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知识。
五、教学工具:1. 实验器材:金属杆、温度计、烧杯等。
2. 示意图:用于向学生展示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和机制。
3. 案例资料:用于拓展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描述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金属热胀冷缩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金属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金属热胀冷缩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许多固体是热胀冷缩的。
(二)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烧杯、水、火柴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故事: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2.师: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钢轨的歪曲、断裂可能是由于它的热胀冷缩造成的。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液体、气体会热胀冷缩,钢铁等金属也会热胀冷缩,是吗?
生:是。
师: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3.揭题:金属热胀冷缩吗。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你还需要什么实验材料?
2.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讨论得出:可以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加热后再看看铜球能不能穿过金属环,如果不能穿过就说明铜球加热膨胀了;然后再将铜球用冷水冷却,看是否能穿过金属环,穿过就说明铜球受冷收缩了。
3.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
生:分组实验。
师:适时指导,有实验小组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上有不恰当的地方教师及时指正。
4.汇报实验现象。
师:说说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体积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以为铜球的体积没有受热膨胀。
因为在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水和空气遇热体积膨胀的现象非常明显,用眼睛可以直接观察到。
师:那你们小组接下去是怎样实验的呢?
生:铜球虽然用眼睛直接观察不到体积的变化,但我们用金属环一试,却发现原来能够通过金属环的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却不能通过金属环了。
师:其它小组说说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我们也观察到了与上一小组相同的现象。
但是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几分钟之后,也能通过金属环。
需要加热一段时间之后,才不能通过金属环。
不像水和空气的那样热胀冷缩现象效果明显。
5.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师:经过自己动手实验,你们小组会得出什么实验结果?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其他金属的热胀冷缩
1.师:铜、铁和钢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生1:是的。
生2:还有许多金属我们还没观察过,也许有些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就像水变冰就膨胀了。
生3:是的,我们应该研究每一种金属以后才能下结论。
2.师借机利导出示材料: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对每一种金属都做热胀冷缩的实验,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对所有的金属做热胀冷缩实验的发现吧!
生:阅读P38教材中的资料。
师:通过阅读P38的资料,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但也有少数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如锑和铋。
师:还真的存在热缩冷胀的物质,是锑和铋。
像不像我们想象的所有的金属都是热胀冷缩的?
生:不是,有个别特殊的现象存在。
师:对科学的研究怎样才能得能出科学的结论呢?
生:要经过不断的严格的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
科学的结论都是在严格的科学实验中得出的。
(四)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一:电线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夏天和冬天的电线状态,解释原因。
出示图片二:牙齿裂缝
生:解释原因
师:纠正并小结
出示图片三:鸡蛋
生:解释原因
师:纠正并小结,指出不同固体热胀冷缩程度不一样。
(五)归纳总结气液固的热胀冷缩
一般条件下,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自然界也存在一些反常现象,例如水的反常膨胀、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等
(六)随堂练
1.水泥马路上相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条缝隙,是为了()
A、美观
B、行人的方便
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2、哪些金属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A、镁和铝
B、锑和铋
C、铁和钠
3、解释钢轨变形。
五、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
锑、铋----热缩冷胀
六、教学反思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充实教学形式。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探究潜能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高效的。
本堂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式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味科学,并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解释自然,探究自然,有效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在教学环节的顺序上做了调整。
按照以往的教学顺序,应该是由观察铜球等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归纳总结得出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在设计之初我就感觉到有点太“顺其自然”,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做了几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想到这一点,我把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到了前面,同学们提出英国在1825年铺设的铁路之所以会七扭八歪,有可能是由于金属铁轨的热胀冷缩导致的。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深入分析,科学总结获得意想不到效果。
让学生成为试验探究的小主人。
在实验方案设计最初有的小组的实验方案就有小问题存在,比如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轻拿铜球,不要碰烧杯壁和底。
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教师对学生的“放任”并不是坏事,对学生不用面面俱到的“严格”要求,同学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进步的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实验多,在时间上有些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表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分析,比如为什么铜球要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不能通过金属环。
为什么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像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等问题。
如果能借机深入分析,对以后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及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