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图文稿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国之法,家之规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国之法,家之规国之法,家之规霞溪分校初二(3)班徐巧华指导老师陈文花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那么,什么是家规呢?家规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就是所说的传承,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在我的家里,也有一些家规,例如: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要积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脚踏实地,不能说谎,妈妈对我可严了,一旦违反了哪一条,就要面壁半个小时。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让我们回家去做,可整个周末,我都在看电视,早已经把作业的事抛之脑后。
当我想起自己还有作业没有完成时,早已是周日晚上的八点多了。
这时,爸爸走过来问我作业都完成了吗?为了不被剥夺以后看电视的权利,我结结巴巴地说:“做……做好了”。
“那就好,早些睡吧”。
敷衍过爸爸之后,我思索着该如何完成这些作业。
想来想去,只能等全家都睡着了,才起来做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爸妈似乎没有要睡的意思。
我望着手表上的秒针一秒一秒地流逝,心里的着急无法形容,终于,在时针落在“10”身上的时候,爸妈回房睡了,我小心翼翼地起来,打开灯,开始做起作业来。
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就在作业快要完成之际,爸爸却推门进来了,原来只是想来看看我有没有盖好被子,没想到……“你在做什么”爸爸沉着气问我。
“没,没干什么。
”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那这是什么?” 爸爸指着桌上的作业问,“你不是跟我说作业做好了吗?”“……”我再也无话可说了。
“去面壁,半小时以后才能去睡觉。
”爸爸气冲冲地回了自己的房间,我红着脸站在房间的墙壁前。
大约过了15分钟,爸爸过来了,问我知道自己错了吗,我呜咽着对爸爸说,自己做错了,下次绝对不会了。
爸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定家规不是为了针对你,是希望你能更好地鞭策自己,能够少犯错误……”那一夜,爸爸讲了很多,我也明白了很多。
还有一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晚,我感觉非常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我放下筷子对爷爷说:“爷爷,您先吃吧。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有米时得想着无米炊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有米时得想着无米炊有米时得想着无米炊龙浔中心小学六年(9)班戴思玉指导老师赖开温从小做出一些浪费之事时爷爷总会唠叨着“有米时得想着无米炊”,经常唠叨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我们家的家训,这句话是比喻处在安定的环境时应该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的意思。
在我们这个年代好似与之无关或都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
记得小时候邻居王大爷是个非常“慷慨”的人,每每有赚钱时就买许多好酒肉请一群朋友海喝海吃的,随心所欲的没有一种忧患意识,以致时常找爷爷借钱借粮救急用。
而我的爷爷却好似“松鼠过冬备粮”每次买生活必需品都是一大堆地往家里搬,如人家买一个月的大米他却要在冬收时买足一家人一年的稻谷甚至更多;盐也是一次买两箱的,好像灾荒会随时降临的。
后来爷爷告诉我,他以前就是因为吃过“有米时没想着无米炊”以致饿死一个姑姑,从那以后我牢记着爷爷的唠叨“有米时得想着无米炊”每做一件事都会先留条“后路”。
俗话说:忧患过活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如果我们人人都像王大爷一样,不懂得处在安定的环境时不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那么,我们的未来必定是黯淡无光,不堪一击,生少活本来就是个未知数什么时候是天灾都无从预知的,只有我们时刻做好准备才不会在灾难降临时等死。
有人说,银行的信用卡真是很好用的,买东西刷一下不觉得心疼,却不曾想到还款时叫苦连天;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愁更愁……这些都是人们所谓安逸中的危。
说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着呢,却都由不得我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虎皮鹦鹉“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到自己会死于饥饿。
我们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享乐的生活,但世界却不会因为我们想安逸而让我们安逸。
人的生命应当如同河流一样,在平缓细流中不断地积蓄力量,才能越过前方的峡谷。
那些安于现状、无力奔腾的水滴,只会成为一潭死水。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良好家教伴我成长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良好家教伴我成长良好家教伴我成长尚思小学四年(7)班涂澜露指导老师张翠香家庭是圃,孩子是苗。
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他们对我要求很严格,教育我要:文明守纪,律己修身;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知恩图报。
想起这些,我的脑海里就涌现出一幕幕童年的景象。
小时候,我不懂事,总喜欢将纸张撕碎飘撒出去,看着纸花像仙子一样飘落下来,感觉很美,却不懂得会污染环境。
有一次,上楼梯时,一时兴起就把一张大报纸撕成拇指大小的小纸片,站在五楼的楼道转台往楼下撒,“哗”的一声,妈妈连忙喊到:“澜露,别撒。
”说时迟那时快,纸片已像天女散花一样飘飘摇摇地在空中飞舞,纸片撒满各层楼梯。
妈妈眉间打了结,严厉地说:“你乱扔纸屑,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楼道早就成垃圾堆了,赶快把纸屑处理干净。
”“呜,我就玩一下嘛!干么这么凶!”我嘟哝着,不争气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可妈妈不吃这一套,她的心像是铁做的一样硬。
眼睛死死地盯着我,我只好把地上的纸片一片一片捡起来,可那些纸片好像在跟我作对似的,怎么捡也捡不完。
我回家拿来扫把把纸片扫干净。
之后,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累吧!你开心一下子,清洁工扫完它们却要这么久,这么辛苦。
”从此,我偷偷地学着他*的样子:如果去踏青,周围没有垃圾桶,会把果皮、纸屑放在包包里带回家。
一天,我和爸爸乘坐公交车。
我们上车时,车上一大排空座位,就各自找座位坐下。
过了两站,车上人越来越多,座位被抢空,这时上来一位老爷爷,爸爸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
我对爸爸竖起大拇指,点了个赞。
再过一站,有位阿姨抱着婴儿上车。
我扫视一下车内,没人给她让座,看着阿姨紧紧地倚靠着椅背,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手中的宝宝,于是我把座位让给她。
这时爸爸也对我竖起大拇指,点了个赞。
就这样伴随着欢笑,伴随着泪水。
我在爸爸他*的养育下,慢慢成长!他们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我,指引着我。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画一个比对手更大的圆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画一个比对手更大的圆画一个比对手更大的圆龙浔中心小学四年(3)班苏文俊指导老师柯美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都担任班长,这也没别的说的,因为我一贯成绩都很优秀,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组织才干,班上的事情交给我,班主任最放心不过了。
更重要的是,我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哪位同学有困难,我总能及时伸出友谊援助之手,在大家眼里,我就是班上的活“雷锋”。
这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个女生,叫婷婷,是从永春县来的。
她扎着两条小辫子,两只汪汪的大眼睛碧波荡漾,据说她在当地学校就是学校里少先队的大队长,很有才干。
因他爸爸调到德化来工作,他就跟随父亲转学到我们小学。
这学期第一次语文测试,婷婷就一鸣惊人,得了全班第一,而我就只能屈居第二了(在婷婷没有来之前,我总是名列前茅。
)当老师在班上念成绩的时候,我心里酸溜溜的,更令我可恨的是,竟然有女同学嘲笑我:再神气呀,被我们女人踩在脚下了吧!学校开展竞选少先队大队长活动,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剩我和婷婷进入最后的角逐。
校长说:“一星期后,举行隆重的竞选活动,届时你们进行竞选演说,由大队委进行投票,谁表现好,谁得的票数多,谁就当大队长,而另一个则当副大队长。
”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当上大队长!婷婷,等着吧,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再丢脸了!我们于是都分头去努力了!我知道,既然是竞选,既然是大队委投票选举,那么赢得“民心”是最重要的,我于是在课外的时间寻找一切机会和“评委”们套近乎,给了他们一点小恩小惠,比如零食呀,小玩具呀,画画本呀,并且不失时机地交代了一句:“到时可记得投我一票呀!”我知道,想要提高自己,就要贬低别人,可婷婷实在没有什么茬可让我找的。
但我鬼点子多,于是我就私下里对其他同学说,婷婷在家还是个小仙女小公主呢,连衣服都是她妈妈帮她洗的呢,还说什么要自强自立!还有一次我看到她在放学的路上偷吃零食呢,还要求别人远离零食……当然,只有我自己最清楚,这都是我散布的“谣言”。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实验小学三年(2)班陈映暄指导老师林明卿今天,我在楼下骑自行车,隔壁王老奶奶家的孙子小伟在踢球。
小伟今年3岁,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
胖嘟嘟的小伟追着圆溜溜的球。
突然,小伟被球绊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王奶奶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扶起小伟,心疼的安慰着她的宝贝孙子,并用脚用力踩地板,说:“地板不乖,地板不乖,害的小伟摔了一跤”。
这一切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不明白小伟摔跤跟地板有什么关系,这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呀。
看着小伟发生的一切,我想起我小时候摔跤的情景。
好几次我摔倒,也是趴在地上等待妈妈来扶我,有时也经常挤出了晶莹的泪花。
可妈妈不像王奶奶那样,她总是在我企盼中慢吞吞的来到我身旁,然后说:她相信她的宝贝也就是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能够自己站起来。
我象被施了魔法一样,真的自己站起来,然后妈妈拥抱了我亲了亲,问我事情的经过,其实都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妈妈总说让我吸取教训,下次小心点。
有次我的头碰到了桌角肿了一个包,我大哭不止,妈妈亲吻着我的包包问我是不是很疼,我点了点头,妈妈说桌角把我碰疼了,我也把桌角碰疼了,我们去安慰安慰桌角好不好,我一想到桌角也像我这么疼就觉得很可怜,跟着妈妈抚摸了桌角安慰它不哭,我也觉得自己受到了安慰也就不感觉到疼了,当然也就不哭了。
从此,摔倒的我都是自己站起来的,甚至还安慰安慰地板不哭,然后才告诉妈妈,妈妈表扬了我,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想到王奶奶与妈妈面对摔倒这一件事不相同的处理方法,我明白了妈妈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告诉我人生的大道理: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就像小伟摔倒是因为他自己不小心而不是地板的原因,他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也明白了家是花圃,孩子是花苗。
家教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要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教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家风伴我行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家风伴我行家风伴我行龙浔中心小学五年(1)班庄美婷指导老师刘淑明从小我就在一个优良传统的家庭里长大,如今我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
有这么一句俗话“校有校规,家有家规”。
但说道“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这些问题,很多人就会傻眼了。
不用担心,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谈谈家风。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我牢记的座右铭。
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什么是家风呢?家风就是家规-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
这个坏名声会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
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从小爸妈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善良、温和的人,教导我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终。
我也是在他们的行为中耳濡目染下,开始慢慢养成习惯,并伴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爸爸给我讲过《狼来了》的故事,爸爸总是对我说,成绩不是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要做个诚实善良的人。
有好的成绩长大了可以回报社会,但只有好的成绩不行,还得有好品德,品学兼优的人才最棒。
一个诚实善良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会让自己生活的快乐舒心,一个诚实善良的人也会得到好的回报。
我会牢牢记住爸爸的话,不欺骗别人,不耍弄别人为乐,我不要做《狼来了》里的那个撒谎的孩子,我要做个诚实善良的人!妈妈教会我更多的是坚持。
她是一个认定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好,无论结束前要耗费多少精力。
只要开始,就会坚持到结束。
是妈妈让我知道,其实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可以放弃的理由,不是不能做,只是心里回避做,那就是先败给了自己。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我的家,我的“信用社”

德化县“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训家教故事征文获奖作品:我的家,我的“信用社”我的家,我的“信用社”鹏祥中学七年级(1)班林薇薇指导老师陈庆躬家是我们的第一个学校,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出类拔萃。
在我的家风家规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诚信”两个字。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没有让他们失望,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几名。
记得我在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身体不舒服我考试考砸了,心里特备忐忑,想到爸爸他*的严厉与期盼,我即害怕又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幼稚的我回家面对妈妈询问成绩的时候,我支支吾吾说:“还…还没知道成绩……”,妈妈二话不说,给了我一巴掌,我一个酿跄,捂着嘴巴,眼眶红红的。
“干嘛打我!”,妈妈用食指指着我鼻子,很气愤的说:“你撒谎!我为什么不能打你?”我犟嘴道:“我说不知道就不知道!”妈妈又给了我一巴掌:“你数学老师已经打过电话给我了,说你考的很不好,试卷已经发下去了,叫你好好订正!你怎么解释!”我见过妈妈发火,但没见过她发怒,就算我考的再不好,她也不会这样发怒。
我不说话,我害怕。
只是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毕竟错在我,没敢大声嚎哭。
妈妈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叹了口气,又把我拉到她身边:“妈妈不怪你考的差,只怪你撒谎,难道不记得妈妈和你说过,永远要诚实,不要撒谎,明白了么?”我点了点头。
“走吧,我给你看看试卷错哪儿了,脸疼不疼了?妈妈下手重了,对不起啊。
”妈妈又给我看了看脸。
我这时才大声的哭出来,“妈妈…..我错了。
”妈妈摸了摸我头然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曾子的妻子带儿子到集市上去买猪,可孩子哭闹不停,妻子只好答应儿子说:“等我们回来,杀猪给你吃,别哭了。
”回家后,曾子拿起刀准备杀猪,妻子叫住他说:“你还真杀啊,我逗孩子的…”曾子打断妻子说:“做人贵在讲诚信,你这么做不是在教孩子骗人吗?我们身为父母,应为孩子做好榜样啊,凡事说到做到。
小学生家规家训小故事

家规家训:尊老爱幼懂规矩,善良大方有礼貌,爱护环境不破坏,朴素节约不攀比,学玩做事有计划,自信自立讲道理,虚心主动爱学习,诚实守信不撒谎,早睡早起勤锻炼,爱惜粮食不挑食。
自我懂事以后,我的爸爸妈妈就用自己受到的教育和在工作生活中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导、感染着我。
他们教我:要尊老爱幼,让老人先坐,要懂得与小朋友分享;要善良大方,对人有礼貌,有人赠予或帮助,都要说谢谢;要爱护不伤害小动物,保护大自然,不乱扔垃圾;要朴素节约不攀比,买东西要选适合的,不挑最贵的;要学玩做事有计划,每天放学回家先学习、练琴,学习完以后再玩耍,说到做到不拖延;要自信自立讲道理,和小朋友相处要懂得谦让,有矛盾要讲道理,不动手不骂人;要虚心主动爱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长辈们请教,要学会学懂爱钻研;要诚实守信不撒谎,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吸取教训,下次努力做对做好;要早睡早起勤锻炼,时刻保持精神饱满,体魄强健不易生病;要爱惜粮食不挑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尽量做到不挑食,不浪费。
慢慢的,我把爸爸妈妈这些教导变成了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逐渐受到了老师、同学和叔叔阿姨的关注和表扬。
今后,我一定会把这些习惯坚持下去,把好的家风传扬出去。
导语: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
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
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着《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
迅用报纸打他屁股。
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
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
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
”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
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
“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
”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路要靠自己走
小时候,我经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锁在家里,通过见方的窗户只能看到窄小的蓝天和细小的风景,我时常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亲戚”妈妈爸爸告诉我,“我们家的亲戚都在山东,爸爸妈妈都从老家过来,没有亲戚,工作很忙,怕你们出去受欺负,养你们四个很不容易,你们要记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赖别人!”我记住了这句话,永远的记住了。
在学校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自己解决,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纪应该干的,很多老师喜欢我,他们喜欢我的独立自主!
小学的学校生活因为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学全班移到了明泽,很多同学都在哭泣,他们喜欢那所曾经相处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和众多的校友,而我却很淡定,安慰着眼前不可以改变现实的同学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接受这所贫穷的学校,明泽小学成了我的母校。
这所艰苦的学校,没有操场,厕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异常艰苦,冒着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里学习,楼内的雪花和寒风可劲的下着,挂着,温暖已经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在家里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小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自己解决困难,因此我的进入状态要比其他同班同学要快一些。
妈妈说,“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是优秀的,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我也相信这句话,喜欢了我们的新班主任,也喜欢了这种简单而又丰富的学习生活。
冬天每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承担了班级的生炉子工作,我从家里抱来捡拾的木头,用斧头把他们劈成小块,把同学使用过的废本做引子,点上火柴,然后迅速的从炉子下面引火,把细长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炉子的火就升起来了,当火稳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块的煤放到炉子里,然后让炉子保持一定的温度,迎接同学们和老师的到来。
班级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担当着,我从来不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委屈,相反我觉得我很乐意做这样出力的工作。
妈妈知道我做这些,鼓励我说,“一定要帮助老师搞好班级,让老师好好的工作,多教你们知识,你们也会多学知识!”母亲善良的支持和善
意的叮咛,让我干得很起劲,使老师和同学很喜欢我,同时学校也把上夜课的生炉子任务交给了我,夜幕即将降临,我抵挡得住寒冷,独自一人来到学校,自己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为上夜课的成人们生火,在成人们上夜课之前,我已经为他们创造了最温暖的教室,一个冬天过后,我得到了学校的第一笔薪水2.45元,用这笔钱我买了最喜欢的书,妈妈知道了,高兴地说,“真了不起,孩子能挣钱了!路要靠自己走,钱就是这样辛苦挣来的!自己花着才舒服。
”这笔来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从那以后成为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资本,也带我走入更独立的人生。
很快在这所学校,虽然仅仅两个班级,虽然我们是外来的,因为不卑不亢,因为敢爱敢恨,因为敢说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干敢干会干,干的放心,干得圆满,不但保护了我们的班级,爱护了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在这所学校里得到更多的老师的认识和认可。
因为独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学习生活中,在妈妈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为我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学会了宽容和豁达,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至今成为了我生活的闺蜜和永久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权贵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会为生活创造更美更高的价值!
西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烟头纸屑
不闯红灯
不乱穿马路
不从车窗抛物
不翻越栏杆
不无序乘车
不破坏公共设施花草树木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