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计划PPT
沪教版三年级上登月ppt课件

完成书P3 1、2、3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58+347=605(张) 437-284=153(张)
对比练习 (1)小胖将标本装进盒子,已经装了3盒,每 盒装8只,还有32只标本没有装进盒子,一共装 了几盒?
(2)小胖将标本装进盒子,已经装了3盒,每 盒装8只,还有32只标本没有装进盒子,一共有 几只?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完成书P4 9
8 × 9+64 =72+64 =126(张)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376+137=513(个)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小丁丁计划到暑假结束做350题,那么他还 要做多少题才能完成计划?
小胖
小丁丁
158(题) 94(题)
计划做的-已经做的=还要做的
350 - 94 = 256(道) 完成书P3 4
(2)小巧将冲印的照片放入相册,如果每页 相册能装4张,在装满10页之后,还剩下 24张。 小巧一共冲印了多少张照片?
网络图(新版)PPT课件

(网络图)
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制订计划,并对 计划进行评价、审定的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第二节 网络图的绘制 第三节 网络图时间值的计算与确定 第四节 关键路线、时差及总工期
24.04.2020
.
2
第一节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数 学 大 师 科 学 巨 匠 华 罗 庚
24.04.2020
.
10
例2 大型工程实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人造 卫星工程、宇航工程等)有如下活动:
产品设计、仿真、试制、中试
原材料设备定货、采购、运输、入库
厂房、设备施工建筑、安装
产品计划、生产、销售、安装、调试、维护
参与单位涉及国家各部门、各行业、事业单位,为 高速度、低成本、高质量,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该工程项目,其关键在:
B3 E
.
27
【示例】某工程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 制双代号网络图。
24.04.2020
.
28
A 2
2
C 5
6
D3
H1
1
4
F
5
4
E2
B 3
3
G 2
J 4
I
7
3
24.04.2020
.
29
例题:
根据下列资料绘制网络图,并计算结点、作业起止时间,确定关键路线和 总工期
工序代号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P
A
C
B
D
24.04.2020
A3
C
1 B2
.
4 D
25
【示例】已知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 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小学科学登上月球课件ppt

03
月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1737.10千米,质量接 近7.342×10²²千克。
04
月球具有与地球相似的 流体外核和固体内核, 但无大气层和水源。
人类探索月球历程
古代人类通过肉眼和望远镜观测月球 ,记录月相变化和表面特征。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探 测器首次飞越月球,开启了人类探索 月球的新纪元。
采集到的样本需要在现场 进行处理和封装,以确保 其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不 会受到污染。
返回过程
完成采样任务后,宇航员 将携带样本乘坐登月舱返 回轨道舱,然后与轨道舱 对接并返回地球。
03 月球表面环境与地理特征
月表地形地貌概述
月海
月球表面上的广阔平原,由暗色 的玄武岩构成,分布着众多撞击
坑。
高地
月球表面高出的区域,主要由浅色 的斜长岩组成,反射率较高。
通信系统
航天器配备了高性能的通 信设备,以确保与地面的 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
火箭发射原理及过程
火箭发射原理
火箭发射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 过燃料燃烧产生推力,将航天器 送入太空。
发射过程
火箭发射包括点火、起飞、助推 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火箭 点火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 要精确控制。
轨道修正与着陆技巧
轨道修正
在航天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需要进 行多次轨道修正,以确保航天器能够 准确到达月球。
着陆技巧
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的着陆需要精确控 制速度和角度,以避免撞击和翻滚, 确保宇航员的安全。
采样返回任务执行
采样工具
宇航员使用专业的采样工 具在月球表面采集岩石和 土壤样本,以便进行科学 研究。
样本处理与封装
小学科学登上月球
目录
阿波罗登月计划ppt

---------------------------------精选公文范文--------------------------阿波罗登月计划ppt篇一:阿波罗登月计划与数据管理阿波罗登月计划与数据管理美国在20 世纪60 年代进行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研究,当时“阿波罗”飞船由约200 万个零部件组成,分散在世界各地创造,为了掌握计划进度及协调工程发展,“阿波罗”计划的主要合约者罗克威尔(Rockwell)公司曾经研制了一个计算机零部件的管理系统。
系统共用了18 盘磁带,虽然可以工作,但效率极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修改,都会带来“牵一发动全省”的后果,维护起来相当艰难。
18 盘磁带中60%是冗余数据。
这个系统一度成为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严重妨碍应用的需要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这个系统是基于当时文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辟的,文件管理系统面对大量数据时的困境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数据管理----------------精选公文范文---------------- 1技术,数据库久应运而生了!例如,最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IMS 就是上述的罗克威尔(Rockwell)公司在实施“阿波罗”计划中与IBM 公司合作开辟的,从而保证了“阿波罗”飞船在1969 年顺利登月。
篇二:各国登月计划今年年内,一场现实版的“嫦娥奔月”就将开演。
在绕地球转5 至7 圈后,我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将脱离地心引力,飞进浩瀚无垠的太空,奔向38 万公里之遥的月球。
37 年前,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茫茫夜空中,人们通过肉眼就能看到“东方红一号”在徐徐运行,耳旁宛然能听到清脆的《东方红》乐曲声。
37 年后,《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京剧选段《贵妃醉酒》、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昆曲选段《游园惊梦》等30 首戏曲、歌曲也会伴着“嫦----------------精选公文范文----------------娥一号”一同奔月。
《登上月球》PPT课件

人类登上月球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源自关于月球你还知道什么?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月球大。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了一层细细的粉末。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至-18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表面
人类的探月历程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 “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的“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 。中国制定了“嫦娥”系列登月计划。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
- .
嫦娥奔月
真正的月球是什么样的?
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阿波罗登月计划ppt

阿波罗登月计划ppt篇一:阿波罗登月计划与数据管理阿波罗登月计划与数据管理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研究,当时“阿波罗”飞船由约200万个零部件组成,分散在世界各地制造,为了掌握计划进度及协调工程进展,“阿波罗”计划的主要合约者罗克威尔(Rockwell)公司曾研制了一个计算机零部件的管理系统。
系统共用了18盘磁带,虽然可以工作,但效率极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修改,都会带来“牵一发动全省”的后果,维护起来相当困难。
18盘磁带中60%是冗余数据。
这个系统一度成为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严重阻碍应用的需要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这个系统是基于当时文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文件管理系统面对大量数据时的困境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久应运而生了!例如,最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IMS就是上述的罗克威尔(Rockwell)公司在实施“阿波罗”计划中与IBM公司合作开发的,从而保证了“阿波罗”飞船在1969年顺利登月。
篇二:各国登月计划今年年内,一场现实版的“嫦娥奔月”就将开演。
在绕地球转5至7圈后,我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将脱离地心引力,飞进浩瀚无垠的太空,奔向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
37年前,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茫茫夜空中,人们通过肉眼就能看到“东方红一号”在缓缓运行,耳旁仿佛能听到清脆的《东方红》乐曲声。
37年后,《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京剧选段《贵妃醉酒》、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昆曲选段《游园惊梦》等30首戏曲、歌曲也会伴着“嫦娥一号”一同奔月。
脱离地心引力“我们中国人所有的航天活动都没有离开地球,只是绕着地球转。
”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打了一个比方,这有点像我们的足球没有冲出亚洲,更没有走向世界,我们的航天活动还束缚在地球的怀抱里面。
欧阳自远说,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探月计划“我们用了35年,另外用了10年艰难论证,然后花了3年半左右实施:2004年是启动年,2005年是攻关年,2006年是决战年,2007年是决胜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类 登 上 了 月 球
登月计划的开始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阿姆斯特朗打 开“阿波罗”—11飞船登月舱舱门,迈出了 “个人 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自此世界各国都 提出了登月计划。
美国登月计划
美国是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 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又称阿 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 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美国于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 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 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 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 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 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 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 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 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 罗”12、13、14、15、16、17号飞船, 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 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 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 均登月成功。
近几年,中国人何时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脚印,在这里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 近几年,中国人何时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脚印,在这里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何时建 立月球基地?这都成了许多人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立月球基地?这都成了许多人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而中国目前并没有明确什么时候把人 送上月球,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 送上月球,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 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 二期工程为“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 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 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介绍,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介绍,我国月球探测 计划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我国现有技术和条件,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计划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我国现有技术和条件,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月球探测卫星将绕环月轨道运行,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除了探明月球上蕴藏丰富的氦3 月球探测卫星将绕环月轨道运行,对月球进行遥感探测,除了探明月球上蕴藏丰富的氦3、 水冰等能源和资源外,还将查明月球表面的环境、地貌、地质构造与物理场, 铁、钛、水冰等能源和资源外,还将查明月球表面的环境、地貌、地质构造与物理场,争 取对月球的形貌特征、资源性元素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前景有一个初步认识。 取对月球的形貌特征、资源性元素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前景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二步,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软着陆” 脚踏实地地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第二步,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软着陆”,脚踏实地地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第三步,机器人登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完成任务返回, 第三步,机器人登上月球,在月球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完成任务返回, 为载人登月并且返回做准备。 事实上,中国为探测月球所做的准备已经开始了。 为载人登月并且返回做准备。 事实上,中国为探测月球所做的准备已经开始了。 据了解,目前包括多家高校在内的研究机构,正在展开研制月球车的“竞赛” 据了解,目前包括多家高校在内的研究机构,正在展开研制月球车的“竞赛” 一些研究机构因为月球车研制技术日益成了宣传, ,一些研究机构因为月球车研制技术日益成了宣传,期望在日后的月球探测 计划技术招标中,自己设计的月球车能够受到青睐。 计划技术招标中,自己设计的月球车能够受到青睐。 中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空间机器人的研究机构, 中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空间机器人的研究机构,目前该中心已设计 出多种太空机器人, 出多种太空机器人,其中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的机器人轻小灵 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 巧,会自由移动、爬坡和躲避障碍,并能适应月球上大 温差和辐射等 环境。 环境。
登 月 与 遥 感
线 讯技术获得质 ,“ 带来 线 讯技术并 能满 求。登 对遥感技术、机器 技术 更 高 须 求。 遥感 为 门 触 ,远距 测技术 大 发 景。遥感 空摄 技术为 基础, 20 纪60年代 发 起来 门 兴技术。开 为 空遥感, 1972年 国发 颗陆 卫 ,这 标 遥感 时代 开 。 登 罗”登 讯
登月“只是时间问题” “落”月正在研制 登月“只是时间问题” 在担纲总指挥圆满完成“嫦娥一号”中国首次探月任务后, 在担纲总指挥圆满完成“嫦娥一号”中国首次探月任务后,栾恩杰退 居二线出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他说, 感到欣慰的是, 居二线出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他说,“感到欣慰的是, 嫦娥一号’完成之后,科研和工程管理一线大量启用年轻人, ‘嫦娥一号’完成之后,科研和工程管理一线大量启用年轻人,年轻人开 展的‘嫦娥二号’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嫦娥一号’基础上有很大改进, 展的‘嫦娥二号’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在‘嫦娥一号’基础上有很大改进, 有很多技术创新” 栾恩杰表示,概括起来,中国探月工程“ 有很多技术创新”。栾恩杰表示,概括起来,中国探月工程“绕”的工作 已圆满完成, 的工作正在进行研制, 已圆满完成,“落”的工作正在进行研制,“回”的工作已经开始技术攻 关和 基础建设。 月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研制过程中, 基础建设。“落”月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研制过程中,虽然不同阶 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技术问题和难关,但科研人员正一步一个脚印 步一个脚印、 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技术问题和难关,但科研人员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 实开展技术攻关。关于载人登月, 我只相信一点, 实开展技术攻关。关于载人登月,“我只相信一点,中国航天人是出活儿 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一定会办到,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的,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一定会办到,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栾恩 杰说。中国航天国际地位还是“二锅头” 杰说。中国航天国际地位还是“二锅头” 几年前,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委员发表演讲时, 局长的栾恩杰委员发表演讲时 几年前,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委员发表演讲时,将中国航天 的国际地位形象地比喻为“二锅头” 即在第二梯队中领头) 的国际地位形象地比喻为“二锅头”(即在第二梯队中领头)。 现在还是这样,没有变化,因为航天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差距实 “现在还是这样,没有变化,因为航天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差距实 在太大,不是一年、两年的差距,而是一二十年的差距,要承认这个差距, 在太大,不是一年、两年的差距,而是一二十年的差距,要承认这个差距, 承认差距也是为了鼓足劲,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我们走得慢, 承认差距也是为了鼓足劲,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我们走得慢,差距有 可能拉大。 栾恩杰提醒说,不进则退,要保住“二锅头”地位, 可能拉大。”栾恩杰提醒说,不进则退,要保住“二锅头”地位,中国航 天还必须不断加快发展、持续发展。 天还必须不断加快发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 的任务。 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二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 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 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年11 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 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 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 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 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中国登月计划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 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于2007年10 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 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 满成功。计划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 卫星将实现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 创新。
遥感应用十二五将进入黄金期、 “中国航天要把凯歌奏在应用上”、“遥感应用十二五将进入黄金期、北斗导航还要 中国航天要把凯歌奏在应用上 遥感应用十二五将进入黄金期 加快推广应用、中国探月工程‘ 的工作正在进行研制, 加快推广应用、中国探月工程‘落’的工作正在进行研制,‘回’的工作已经开始技术 攻关和基础建设…… 攻关和基础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中国探月工程原总指挥栾恩杰 院士, 两会”间隙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院士,“两会”间隙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围绕中国航天发展和遥感技术应用等 话题侃侃而谈。 话题侃侃而谈。 中国遥感应用进入“黄金期” 中国遥感应用进入“黄金期” 栾恩杰透露, 十二五”期间, 栾恩杰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已决定将投入相当资金来提高遥感卫星 的数量和品种, 中国遥感应用进入到一个‘黄金期’ 这是非常好的机遇” 的数量和品种,“中国遥感应用进入到一个‘黄金期’,这是非常好的机遇”: 一是加强遥感科技基础研究,突破遥感关键技术, 一是加强遥感科技基础研究,突破遥感关键技术,提升遥感技术及应用 水平。通过“遥感中国” 为国家、地区和区域、城市和乡镇、 水平。通过“遥感中国”,为国家、地区和区域、城市和乡镇、农村等规划提供 遥感数据服务。 遥感数据服务。 二是中国基础遥感应用队伍已基本建立起来,要发挥全国遥感力量, 二是中国基础遥感应用队伍已基本建立起来,要发挥全国遥感力量,把 过去积累的海量遥感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有效反演,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过去积累的海量遥感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有效反演,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三是组织专家开展遥感知识科学普及,让小学生们了解、理解遥感知识, 三是组织专家开展遥感知识科学普及,让小学生们了解、理解遥感知识, 感到“遥感并不神秘” 让中学生们了解“遥感就在身边” 感到“遥感并不神秘”;让中学生们了解“遥感就在身边”;使决策部门及相关单 位都知道遥感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大力“ 位都知道遥感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大力“支持 遥感发展” 遥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