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合集下载

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介绍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被广泛接受的评估个体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工具。

它由36个问题组成,涵盖了8个方面的健康状况和功能能力,包括:1. 生理功能:评估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的身体功能状况;2. 生活活力:评估个体的活力和精力水平;3. 身体疼痛:评估个体的疼痛状况和影响;4. 总体健康:评估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总体评价;5. 社交功能:评估个体在社交活动中的能力和参与度;6. 角色功能(身体):评估个体在家庭和工作中因身体问题而受限制的程度;7. 角色功能(情感):评估个体在家庭和工作中因情感问题而受限制的程度;8. 心理健康:评估个体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状况。

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它可以被用于以下情境:1. 临床研究:通过衡量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治疗的效果、疾病进展的情况等;2.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该量表,可以了解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和政策制定;3. 临床实践:医生可以使用该量表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优点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具有以下优点:1. 简短:只包含36个问题,填写时间较短,便于使用;2. 全面: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可以提供全面的评估结果;3. 可比较:已被广泛使用和研究,可以与其他研究和调查结果进行比较;4. 可信度高:经过验证和标准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总结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它可以在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其简短、全面、可比较和可信度高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量表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

一张完善的流调表,最能体现研究的实质内容,也最能反映调查研究计划的完善程度。

设想把一张粗制滥造的流调表塞在计划中,事后定需进行修改,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由于调查研究内容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一张统一的调查表,因此每一次都应根据本次调查研究项目的内容设计自己的调查表。

作为某一种已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于疾病已经明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表格的基本格式也大都相似,编制一份较为规范或较为完善的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可能的。

为此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所列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为主,设计了涉及疾病控制范畴内各类主要疾病的调查表格,供基层卫生单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基本格式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

1.2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3 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

1.4 流行病学史。

1.4.1预防接种史。

1.4.2居住条件。

1.4.3个人卫生状况。

1.4.4饮食卫生状况。

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

1.5 小结。

1.6 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2.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2.1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2.2流调表的内容不要盲目贪多。

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

随意增加不必要的调查项目,不仅增加工作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必须调查项目的调查质量。

2.3每一个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拟表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项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结果。

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_丁晓岚

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_丁晓岚

[作者单位]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44;2.山西省太钢总医院迎新医院皮肤科,山西太原030003;3.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西昌615000;4.西昌卫校,四川西昌615000;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皮肤科,河北廊坊065000;6.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皮肤科,河南焦作454000;7.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内蒙古海拉尔021000;8.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皮肤科,山东淄博255000;9.山东省淄博市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皮肤科,山东淄博255000 [通讯作者] 张建中,E -m a i l :r m z j z @126.c o m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丁晓岚1,王婷琳1,沈佚葳1,王晓艳1,周城1,田珊1,刘盈1,彭光辉1,周俊娥2,薛树旗2,王仁利3,唐英4,孟雪梅5,裴广德6,白云花7,刘青8,李航9,张建中1[摘 要] 目的 通过多地区、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中国银屑病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

方法 在中国6个省或自治区中各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调查点,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所有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和接受皮肤科医生检查。

调查表数据录入E p i D a t a 软件,用S P S 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抽样调查19974人,完成调查人数17345人,发现银屑病患者102人,总患病率为0.59%,标化患病率0.47%。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65%,标化患病率为0.54%;女性患病率为0.54%,标化患病率为0.44%。

男女银屑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分型中以寻常性为主(97.06%),28.43%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59.80%的患者认为银屑病影响了生活质量。

结论 通过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47%,高于国内其他调查的结果,被调查人群的男、女银屑病患病率接近。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表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表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表
调查日期: [填写日期]
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姓名]
1. 个人信息
- 姓名: [填写姓名]
- 年龄: [填写年龄]
- 性别: [填写性别]
- 职业: [填写职业]
2. 旅行史
a. 是否近期有过国内外旅行?
- 是
- 否
b. 若有,最近一次的旅行日期是什么时候?
[填写日期]
c. 最近一次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填写目的地]
3. 接触史
a. 是否近期接触过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 是
- 否
b. 若是,请提供相关接触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填写姓名和联系方式]
4. 症状
a. 是否出现以下症状?请勾选适用的选项。

- 发热
- 咳嗽
- 喉咙痛
- 呼吸困难
- 乏力
- 肌肉或关节疼痛
- 头痛
- 味觉或嗅觉异常
- 胸闷
- 腹泻
- 其他(请填写): [填写其他症状]
b. 以上症状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填写时间]
5. 检测
a. 是否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是
- 否
b. 若是,检测结果是什么?
[填写检测结果]
6. 其他信息
[在此提供其他任何与调查相关的信息]
请注意:本调查表仅用于收集调查数据,不作为诊断依据。

如有任何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请尽快就医并按照卫生部门的指导进行处理和隔离。

感谢您的合作!。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各省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统计表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各省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统计表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各省口腔健康调查结果统计表目录table1全国口腔健康临床检查样本量table2全国口腔问卷调查样本量table3全国35~44岁、65~74岁年龄组受检人群受教育年数分布table4全国受检人群民族分布table5全国35~44岁、65~74岁年龄组受检人群职业分布table6全国部分地区饮水氟浓度(mg/L)table75岁年龄组统计量一览表table8全国5岁年龄组乳牙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912岁年龄组统计量一览表table10全国12岁年龄组恒牙龋均构成比、患龋率及窝沟封闭率table11全国12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12全国12岁年龄组氟牙症患病率及社区氟牙症指数(CFI)table1335~44岁、65~74岁年龄组统计量一览表table14全国35~44岁年龄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15全国35~4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16全国35~4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有牙人群)table17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18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19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状况table20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口腔粘膜异常检出人数及检出率(1/10万) table21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上颌)table22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下颌)table23全国35~4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及非正规固定桥修复比率(全口)table24全国35~4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及人均存留牙数table25全国65~74岁年龄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26全国65~7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table27全国65~74岁年龄组根龋的龋均构成比及患龋率(有牙人群)table28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29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牙数及检出率table30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状况table31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口腔粘膜异常检出人数及检出率(1/10万) table32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上颌)table33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下颌)table34全国65~74岁年龄组各种义齿修复率及非正规固定桥修复比率(全口)table35全国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及存留牙数情况table36全国5岁年龄组出生体重及4个月内喂养情况table37全国5岁年龄组刷牙习惯(%)table38全国5岁年龄组饮食习惯(%)(一)table39全国5岁年龄组饮食习惯(%)(二)table40全国5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时间及原因(%)table41全国5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接受的口腔治疗(%)table42全国5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内没有就医的原因(%)table43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table44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来源(%)table45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态度(%)table46全国5岁年龄组儿童家长对孩子身体及口腔健康状况的评价(%)table47全国12岁年龄组独生子女率及父母学历(%)table48全国12岁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table49全国12岁年龄组的饮食习惯(%)table50全国12岁年龄组抽烟及饮酒行为(%)table51全国12岁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知识(%)(一)table52全国12岁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知识(%)(二)table53全国12岁年龄组口腔保健知识来源(%)table54全国12岁年龄组对牙龈出血的自我认知及相关行为(%)table55全国12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态度(%)table56全国12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时间、原因及接受治疗的种类(%)table57全国12岁年龄组末次就医耽误课时及陪同家长数(%)table58全国12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牙齿疼痛或外伤的经历(%)table59全国12岁年龄组对身体健康及口腔健康的自我评价(%)table60全国12岁年龄组上次牙疼后的处理方式(%)table61全国12岁年龄组自我评价口腔问题的影响(%)table62全国35~44岁年龄组牙齿数目认知及义齿佩戴(%)table63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table64全国35~44岁年龄组含氟牙膏的相关知识和行为(%)table65全国35~44岁年龄组对牙龈出血的认知及行为(%)table66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健康环境(%)table67全国35~44岁年龄组饮食习惯(%)table68全国35~44岁年龄组抽烟、饮酒及喝茶行为table69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知识来源(%)table70全国35~4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牙疼经历及相关行为(%)table71全国35~44岁年龄组就医需要的自我评价(%)table72全国35~44岁年龄组末次就医距现在时间及原因(%)table73全国35~4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未看牙的原因(%)table74全国35~4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就医费用table75全国35~44岁年龄组末次就诊医疗机构及路途时间(%)table76全国35~44岁年龄组对末次就诊医疗机构的评价(%)table77全国35~44岁年龄组对身体健康及口腔健康的自我评价(%)table78全国35~44岁年龄组自我评价口腔问题的影响(%)table79全国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态度(%)table80全国65~74岁年龄组牙齿数目认知及义齿佩戴(%)table81全国65~74岁年龄组口腔卫生行为(%)table82全国65~74岁年龄组饮食习惯(%)table83全国65~74岁年龄组抽烟、饮酒及喝茶行为table84全国65~7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牙疼经历及相关行为(%)table85全国65~74岁年龄组就医需要的自我评价(%)table86全国65~74岁年龄组末次就医距现在时间及就医原因(%)table87全国65~74岁年龄组末次就医接受的治疗及未看牙的原因(%)table88全国65~74岁年龄组过去12个月就医费用table89全国65~74岁年龄组末次就诊医疗机构类型(%)table90全国65~74岁年龄组对身体健康及口腔健康的自我评价(%)table91全国65~74岁年龄组自我评价口腔问题的影响(%)。

(整理)39种法定传染病.

(整理)39种法定传染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案例一1. 1992年7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

船离开港口时载有400名乘客、50名船员。

7月1日前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8的乘客遇难。

7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40人发生军团病。

其中一半很快死亡。

随后的一周内又有10人发病,但无死亡。

假设症状持续一个月,请分别计算:1)7月1日至7月7日的军团病发病率2)7月8日至7月14日的军团病发病率3)7月8日至7月14日的军团病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某时期新发病例数/期初暴露人口数)4)7月7日的军团病患病率5)7月14日的军团病患病率6)7月1日至7月7日的军团病病死率7)7月1日至7月14日的军团病病死率8)7月1日至7月14日的军团病死亡率答:1)40/(400+380)/2×100%=40/390×100%=10.3%2)10/(380+380)/2×100%=10/380×100%=2.6%3)10/(380-20)×100%=10/360×100%=2.8%4)20/380×100%=5.3%5)(20+10)/380×100%=7.89%6)20/40×100%=50%7)20/50×100%=40%8)20/(400+380)/2×100%=5%案例二3. 1991年全国调查显示,彝族高血压患病率为全国最低。

因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以彝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8年进行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凉山地区彝族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

共调查彝族农民1628人,其中男性729人,女性899人,彝族移民1338人,其中男性781人,女性557人。

彝族农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5.10%,其中男性19.08%,女性9.25%。

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

具体情况见表2-11.表2-11 2007-2008年彝族农民和移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情况男性(%)女性(%)合计(%)彝族农民729(4.73)899(1.92)1628(3.19)彝族移民781(19.08)557(9.25)1338(15.10)1)移民流行病学是怎样评价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作用的?2)从上述资料中你能得到哪些有关彝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学方面的启示?3)在上述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哪些更深入的研究?答:1)环境因素占主导:移民≈移入地当地居民≠原居住地当地居民遗传因素占主导:移民≈原居住地当地居民≠移入地当地居民2)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彝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3)分析性研究及实验性研究案例三为了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个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3-1.表3-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疾病市区郊区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冠心病316 5.39 11 2.09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糖尿病149 2.54 2 0.38高脂血症1913 32.61 135 25.62恶心肿瘤19 0.32 0 0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还是分析性?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现况调查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答:1)观察性研究;抽样调查;描述性;了解该市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2)因为现况调查中无法准确确定每个病例的发病时间,对于大多数慢性病而言,很多病例无法准确回忆具体的发病时间,研究者无法确定该病例的发病时间是否落在发病率统计的观察期内,因此无法确定该病例是否是研究者观察期内的新发病例,无法计算发病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

一张完善的流调表,最能体现研究的实质内容,也最能反映调查研究计划的完善程度。

设想把一张粗制滥造的流调表塞在计划中,事后定需进行修改,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由于调查研究内容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一张统一的调查表,因此每一次都应根据本次调查研究项目的内容设计自己的调查表。

作为某一种已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于疾病已经明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表格的基本格式也大都相似,编制一份较为规范或较为完善的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可能的。

为此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所列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为主,设计了涉及疾病控制范畴内各类主要疾病的调查表格,供基层卫生单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基本格式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

1.2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3 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

1.4 流行病学史。

1.4.1预防接种史。

1.4.2居住条件。

1.4.3个人卫生状况。

1.4.4饮食卫生状况。

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

1.5 小结。

1.6 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2.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2.1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2.2流调表的内容不要盲目贪多。

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

随意增加不必要的调查项目,不仅增加工作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必须调查项目的调查质量。

2.3每一个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拟表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项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结果。

2.4流调表内所提的问题要明确、简单,尽量避免用专业的术语,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和回答。

要避免模棱两可或可能被误解或多解的问题。

尤应注意所提问题不能引起被调查者子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2.5为了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2.6尽量用客观的、定量的指标。

如用“好、较好、差”这种概念式的问题,调查员难以掌握,被调查者也难以答,如必须要问,表后应加以说明,什么情况下为“好”,什么情况下为“较好”什么情况下为“差”。

最理想的是用定量表示,如在吸烟调查中,当问及现在吸多少时,可采用:“完全不吸”;“偶吸1支,不是每天吸”;“每天经常吸烟:少于10支、10~20支、20支以上”。

总之,流调表设计中所能提的各种问题,其答案必须准确无误,能进行统计分析,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因此,一个完善的流调表不是一次就能编制好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次试用、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才能达到逐步完善。

3. 制定和填写流调表时须注意的事项3.1 流调表中把易于回答和易于引起应答者兴趣的间题放在前面,把敏感或者需要应答者回忆和思考的问题放在后面。

3.2 询间时注意不要带有暗示性或引导性,以免引出其他的意思,而造成答案偏倚。

3.3 填写记录时不要有漏填项目。

每个调查项目必须要有记载,不要留有空白,否则难以判断该项目是漏填还是未调查,给资料统计、分析带来困难。

3.4 填写时宇迹要工整、清楚,不要用铅笔填写,以免日久字迹模糊。

流调表要保持清洁,调查者最后要签名并写上日期以示负责,以备查询。

3.5 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在编制流调表时,尽量采取能适应电子计算机录入、整理、分析的流调表。

3.6 在进行整理统计之前,应对每份流调表逐一重新进行检查,有无逻辑错误、漏项、字迹不清楚,一经发现要即时纠正,如无法纠正应予以废弃。

4. 填写流调表时的质量控制要求4.1 可靠性。

对流调表中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可靠的,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时间去调查时,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相同的,即可重复性。

4.2 真实性或准确性。

对流调表中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真实的。

例如当问及是否喝生水时,喝就是喝,不喝就是不喝,不要为顾及面子将喝生水说成不喝生水而产生信息偏倚。

这种偏倚在资料统计时是无法纠正的。

4.3 完整性。

如流调表中有3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调查并填写清楚,如果其中发现有3项漏填,这样的流调表是不完整的。

如果事后仅凭回忆填补,或者不经重新调查而随意填写自己主观的结果判断,这样的流调表在形式上虽是完整的,实质上是残缺不全的,这显然是破坏了资料的完整性,影响了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4 逻辑性。

例如对某地一次腹泻病调查时,资料整理统计结果发现,不喝生水者腹泻病发病反而明显高于喝生水者,这显然不符合逻辑,说明在进行流调时对喝生水与不喝生水问题的回答可能存在可靠性与真实性的偏倚。

5. 流调表的用途流调表是对病人及其家庭、周围环境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它是各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

流行病学工作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就像临床医师应熟练地掌握病史的询问和病历的书写与疾病的诊断治疗一祥重耍。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目的与暴发疫情调查不一样,前者是为了查明发病原因及发生条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蔓延,而暴发疫情调查是对已知病因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确定具体暴发原因;对未知病因的疾病暴发调查,则要探索病因线索,指出研究方向。

无论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或是暴发疫情调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疫情。

因此,无论哪一种调查所莸得的资料都是流行病学分祈的基础资料。

例如,我们对某一种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只要个案调查表设计周密,调查方法得当,获取的信息准确、可靠,通过对这些基础资料的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结果。

5.1 对某一病例的个案调查,往往可以追查出在此之前己发生的更多病例,还可在密切接触者中查出新病例或病原携带者。

5.2 通过众多的个案调查,可以计算出本病的潜伏期,推算出大致的感染时间。

5.3 根据流调表记载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报告时间、隔离时间等,可以判断该病人的就诊、报告、隔离是否及时,对众多资料进行分析,对判断本次疫情的传播扩散程度有重要价值。

5.4 根据病人隔离前的活动范围,可以判断病原体可能播散的范围,对划定疫点、疫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5.5 如果在一个监测点内,常年对某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可以了解该病在时间、空间及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不同时间流行趋势变化及有无周期性、季节性改变;也可以了解该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终止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除了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外,还可以分析很多有价值的结果,这些结果都可以通过流调表反映出来。

在资料分析时,流调表所记录的有关数据还存在着局限性。

如:①不能做率的计算。

因为流调表仅提供分子数值,无分母数值。

如要计算发病率、性别、年龄、职业等发病专率,必须还要了解某一时间、某一地区(或单位)相应的人口数及人口组成;②没有比较。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关键是要设立对照。

例如,某地发生伤寒流行,我们不仅需要调查伤寒病人,还需要调查没有患伤寒的人,在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时也是如此,但是一般流调表上没有列人未患病的人,所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记载的资料对进一步深人分析是不够的。

第二节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所谓暴发是指在一个集体单位(如学校、工厂等)或在一个局部地区,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类病例的事件,称为暴发。

暴发都具有共同的暴露因素,最常见的是水或食物等受到污染而引起的暴发。

暴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易感人群饮用或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而又未经煮熟的食物后引起疾病暴发;也可由于自然因素的突变如水灾、旱灾等灾害引发某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也可由于工作的需要,大量易感人群进人疫区而引起疾病暴发。

因此,对已知病因的疾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和确定引起暴发的因素及暴露的途径和方式,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迅速扑灭疫情。

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除了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外,还须进行与暴发有关的专题调查。

因此除了拟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外,还要根据专题调查内容设计专题调查表。

1. 暴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暴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可参阅前几章的有关疾病流调表。

但内容应根据本次暴发疫情的可疑因素再加以补充。

1.1 食源性暴发疫情流调表在作某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在原有的流调表中还应重点补充饮食情况调查。

1.1.1 要掌握本次食源性暴发的食谱,根据己掌握的食谱,将每种食物列在表内,询问时凡吃过的食品打“√”,末吃过的食品打“×”。

1.1.2 询间患者最喜欢吃的或吃得最多的食品是哪一种?列出食品名称。

1.1.3 在就餐时觉得有异味的食品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列出具体食品名称。

1.1.4 对有异味的食品是吃、末吃或者吃时发现有异味吐掉的?1.1.5 凡参加就餐者,无论是患病或未患病者,都应作上述调查。

1.1.6 通过以上饮食状况调查,经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推断是哪一种或哪儿种食品可能受到污染,或者是引起本次食源性暴发的原因食品。

举例饮食状况个案调查表1. 姓名性别年龄(岁)患病:是、否2. 在下列的食谱中,您吃过或未吃过哪种食品?(吃过者在下列的食品中打“√”,未吃过者,打“×”)食品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 在第二项所列的食品中,您最喜欢吃的是哪种食品?请列出①②③4. 在第二项所列的食品中,您吃的最多的是哪种食品?请列出①②③5. 就餐时,您是否发现有异味或变质的食品?有、无。

如发现有异味或变质食品,请列出该食品的名称①②③6. 对有异味的食品您是吃、未吃还是咀嚼时发现有异味而吐掉?(上述三种情况,您属于哪一种,请在上面打“√”来表示)1.2 水源性暴发疫情流调表与食源性暴发疫情流调表一样,在做某种水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须补充饮用水状况调查内容。

包栝患者家庭饮用水源类型,如井水(大口井、手压井)、河水、塘水、自来水等;接触疫水可能造成感染的方式,如喝生水、直接用疫区内生水漱口、刷牙以及下河洗澡、游泳,直接在河水、塘水内洗刷碗具、炊具及洗衣等。

在调查时。

不仅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对非患者也要作个案调查。

2. 专题调查主要是弥补流行病学个案凋查内容的不足,补充收集有关暴发疫情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分析本次疫倩的性质、确定暴发原因等。

专题调查表应根据专题调查目的和内容来编制,设计原则与流行病学个案凋查表相同。

鉴于每种专题调杏的目的和内容各不相同,因此难以设计出一种统一的专题调查表。

现就对最常见的暴发食源性和水源性暴发为例,作一阐述,以供参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