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种流行病学标准调查表

合集下载

手足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模板

手足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模板

手足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模板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死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天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诊断: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三、既往病史及其它相关信息1.出生时体重(g)孕周(如孕周不详,则是否早产0否1是)胎次:第胎第产分娩方式:①剖宫产②自然分娩2.分娩时有无并发症:0无1有(请注明)3.喂养方式:①母乳②混合③奶粉④其他4.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等先天性疾病:0否1是,疾病名称:5.是否有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0否1是,疾病名称6.是否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0否1是,药物/食物名称7.有无疫苗接种卡(证):0无1有8.发病前一个月是否接种疫苗(如无接种卡证,则询问家长):0无1有9不详9.发病前一个月是否得过麻疹、水痘、流感、感冒、风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0否1是10.发病日期:年月日疾病名称:11.本次发病前三个月是否发热:0否1是12.是否使用过退热药物:0否1是13.是否使用以下药物(可多选):①氨基比林②安乃近③安痛定④来比林⑤激素(地塞米松等)14.孩子在家主要由谁照看:①父母②(外)祖父母③亲属④保姆⑤其他照看人受教育时间:年照看人文化程度: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⑤大专及以上)15.发病前经常与孩子玩耍的14岁以下的儿童是否发病:0否1是,发病人数:人16.患儿发病前3-7天是否因其他疾病等原因去过医院:0否1是,去医院日期:年月日就诊科室:就诊原因:四、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1.是否采集标本:0否1是2.标本类型:①咽拭子②粪便③肛拭子④疱疹液⑤其他3.检测结果:①EV71阳性②CoxA16阳性③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患儿本人标本类型、采样日期及检测结果5.患儿同住所有家庭成员标本类型及检测结果*与患儿关系:①父母②(外)祖父母③兄弟姐妹④叔/婶(姨/姨夫)⑤其他(填写具体关系)五、临床症状及体征1.是否发热:0否1是,开始发热日期:年月日发热持续时间:天2.首次测量体温:℃;就诊前最高体温:℃;入院后最高体温:℃3.是否出疹:0否1是,开始出疹日期:年月日出疹持续时间:天疹子类型:①斑疹②丘疹③泡疹④其他出疹部位:①手②足③口④臀⑤四肢⑥躯干⑦其他口部有疱疹或溃疡,其部位:①颊部②咽峡部③其他4.是否咳嗽:0否1是5.其他症状:。

58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58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病人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1.6父母姓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7发病时间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初诊日期年月日1.10初诊单位1.11住院日期年月日1.12出院日期年月日1.13住院单位1.14报告单位1.15报告时间年月日1.16诊断(1)是(2)否口1.17死亡日期年月日1.18病程天2. 临床表现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2.3呼吸困难(1)有(2)无口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5恶寒、高热(1)是(2)否口2.6最高体温(℃)口口2.7剧烈头痛(1)有(2)无口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2.10血压mmHg2.11胸透2.12实验室检查3. 流行病学调查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该地详细地址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3.5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口3.6病家及院内人口数口口3.7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3.8疫村情况3.8.1户数人口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3.9疫源地处理3.10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 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或手机)2. 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9出院依据(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口3. 临床资料3.1临床症状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3.1.2腹泻(1)有(2)无口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6呕吐(1)有(2)无口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口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口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 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4.1.1外出史(1)有(2)无口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1.1.2住宿(1)有(2)无口4.1.1.3用餐(1)有(2)无口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2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2.4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口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 同吃(1)有(2)无口4.1.3.4 同住(1)有(2)无口4.1.3.5 护理(1)有(2)无口4.1.3.6 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5天内)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疫点个口口5.4范围户个口口口口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7病人隔离(1)是(2)否口5.8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口5.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10病人粪检情况时间结果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1.基本信息发病(1)订正(2)出院(3)死亡(4)□地区编码:户籍:常住(01)、暂住(02)□□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门诊号:病案号:卡片号:患者姓名:性别;男(1)、女(2)出生日期:年月日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户口地址:(详填):省县(市)现住址:(详填):省县(市)区(乡镇)患者单位:联系电话: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不详(21)□□发病日期:年月日初诊日期:年月日确诊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腹泻天,每天次,有呕吐(1)、无呕吐(2)□发热:有(1)、无(2)□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临床分型:重(1)、中(2)、轻(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参加聚餐:有(1)、无(2)□聚餐人数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人,带菌者人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报告单位:报告科室: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内容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内容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内容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一种研究
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研究设计: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群、家庭、社区或某一地区的居民等。

研究方法既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如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也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如焦点小组讨论或深度访谈等。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等。

2. 环境因素的测量:环境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测量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壤、噪音、辐射、化学物质等。

这些环境因素的测量方法包括采样、测量、监测等。

同时,调查中还需要考虑个体因素,如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3. 健康效应的评估:环境流行病学调查需要评估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常见的健康效应包括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医疗费用、生命质量等。

评估健康效应需要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的健康效应进行综合评估,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总之,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研究设计、环境因素的测量和健康效应的评估等。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 1 -。

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_丁晓岚

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_丁晓岚

[作者单位]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44;2.山西省太钢总医院迎新医院皮肤科,山西太原030003;3.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西昌615000;4.西昌卫校,四川西昌615000;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皮肤科,河北廊坊065000;6.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皮肤科,河南焦作454000;7.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内蒙古海拉尔021000;8.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皮肤科,山东淄博255000;9.山东省淄博市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皮肤科,山东淄博255000 [通讯作者] 张建中,E -m a i l :r m z j z @126.c o m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丁晓岚1,王婷琳1,沈佚葳1,王晓艳1,周城1,田珊1,刘盈1,彭光辉1,周俊娥2,薛树旗2,王仁利3,唐英4,孟雪梅5,裴广德6,白云花7,刘青8,李航9,张建中1[摘 要] 目的 通过多地区、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中国银屑病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

方法 在中国6个省或自治区中各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调查点,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所有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和接受皮肤科医生检查。

调查表数据录入E p i D a t a 软件,用S P S 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抽样调查19974人,完成调查人数17345人,发现银屑病患者102人,总患病率为0.59%,标化患病率0.47%。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65%,标化患病率为0.54%;女性患病率为0.54%,标化患病率为0.44%。

男女银屑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分型中以寻常性为主(97.06%),28.43%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59.80%的患者认为银屑病影响了生活质量。

结论 通过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47%,高于国内其他调查的结果,被调查人群的男、女银屑病患病率接近。

疫情防控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疫情防控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疫情防控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疫情防控中,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为政府、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疫情防控中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它通过向受访者提供问题和选项,收集大量的数据。

在疫情防控中,问卷调查通常用于了解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旅行史、接触史、症状等情况。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具有调查范围广、数据获取快速等优势。

然而,由于回答问题的主观性和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不同,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经典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它通常用于探索某一特定的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选取一组已经患病的个体(病例组),然后再选取一组与病例组相似但未患病的个体(对照组)。

通过对两组人群进行暴露因素的调查和比较,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病例-对照研究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灵活性,但受限于回忆偏倚、选择性记忆等因素,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三、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它通过跟踪一组暴露和非暴露于某一特定因素的个体,研究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疾病的风险。

队列研究有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两种形式。

前瞻性队列研究在研究开始前确定暴露和非暴露个体,然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统计疾病发生的情况。

回顾性队列研究则通过回顾历史数据,选择暴露和非暴露群体,然后确定疾病的发生情况。

队列研究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因果关系证据,但也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四、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通过抽取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以得出总体特征或规律的结论。

在疫情防控中,抽样调查通常用于确定特定地区或社群的感染率、病变情况等。

抽样调查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调查成本和工作量,但样本的选择方法和规模大小会对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所以抽样调查的样本选择和样本量的确定十分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有关××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状况的初步调查报告2 月 25 日上午 10 时 30 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小朋友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疗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刻和该学校获得联系,核算有关状况,并及时将初步核算状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理解发病状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 10 时 45 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解决状况报告以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 48 个班级,在校学生 1380 名,教职工工 165 名。

(二)发病状况:自 2 月 17 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 2 月 25 日下午 3 时,累计发生 91 例,分布在 22 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 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 2 月 17 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疗为“上感”,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后,现在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状况见表 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状况为:四(6)班 12 人、四(2)班 6 人、五(3)班 5 人,其它班级都有1~2 人。

91 名发热学生中,现在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 50 人,其它 41 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 2 月 25 日发病的 8 名学生调查表明,8 名学生都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体现。

其中有 2 名学生已就诊,1 人诊疗为肺炎,1 人诊疗为病毒性感冒,其它 6 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现在诊疗成果不详。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涉及到许多方面。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以下将对这些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横断面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一个特定人群在某一时间点上的调查,来了解该人群中疾病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

横断面调查通常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一个特定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跟踪,来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两种类型,前者更能明确因果关系,后者更适合研究罕见疾病。

队列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控制混杂因素,获取相对可靠的结果,但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用于研究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之间的暴露情况,来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可以快速获取数据,但容易受到回忆偏倚的影响,需要谨慎设计和分析。

生态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研究疾病与环境、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

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我们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类型

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类型

4 .总结临床问题,资料收集简便、迅 速,容易获得研究结果。 (五)病例分析性研究的步骤 1.确定病例是否值得分析总结 2.了解该题在近期内的主要文献 3.阅读主要病历 4.制订分析计划
第二节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概念:又称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 殊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对疾病或 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加以描述, 并通过初步分析,提出关于致病因素的 假设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可包括

– –
现况调查 (cross sectional study)
纵向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 生态学 (ecology)研究
一、现况调查
现况调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某时 点或短时间内),通过调查的方法,对特 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 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 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现况调查又称现患调查、横断面调查、 患病率调查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一、基本概念 本法是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某病的人群, 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 子的情况和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 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的研究方法。 用途 1)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2)检验病因假说 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特点1.属于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 2.设立对照 3.观察者由“果” 至“因” 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分类和步骤 (一)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1.匹配/配比(Matching) 2.成组配比(category matching) 3.个体配比(individual match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1. 一般情况1.1病人姓名1.2性别(1)男(2)女□1.3年龄(岁)□□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1.6父母姓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7发病时间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初诊日期年月日1.10初诊单位1.11住院日期年月日1.12出院日期年月日1.13住院单位1.14报告单位1.15报告时间年月日1.16诊断(1)是(2)否□1.17死亡日期年月日1.18病程天2. 临床表现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2.3呼吸困难(1)有(2)无□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2.5恶寒、高热(1)是(2)否□2.6最高体温(℃)□□2.7剧烈头痛(1)有(2)无□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2.10血压 mmHg2.11胸透2.12实验室检查日期标本项目方法结果3. 流行病学调查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该地详细地址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3.5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3.6病家及院内人□数□□3.7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3.8疫村情况3.8.1户数人□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3.9疫源地处理3.10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 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1. 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1.3年龄(岁、月)□□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1.6现住址1.7户□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或手机)2. 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2.9出院依据(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3. 临床资料3.1临床症状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3.1.2腹泻(1)有(2)无□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3.1.6呕吐(1)有(2)无□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4. 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4.1.1外出史(1)有(2)无□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1.1.2住宿(1)有(2)无□4.1.1.3用餐(1)有(2)无□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4.1.2外人来家(1)有(2)无□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4.1.2.4在家用餐(1)有(2)无□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 同吃(1)有(2)无□4.1.3.4 同住(1)有(2)无□4.1.3.5 护理(1)有(2)无□4.1.3.6 其他(1)有(2)无□4.2饮食情况(病前5天内)4.2.1饮生水(1)有(2)无□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4.2.6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5.3疫点个□□5.4范围户个□□□□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5.7病人隔离(1)是(2)否□5.8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5.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5.10病人粪检情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时间结果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1.基本信息发病(1)订正(2)出院(3)死亡(4)□地区编码:户籍:常住(01)、暂住(02)□□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门诊号:病案号:卡片号:患者姓名:性别;男(1)、女(2)出生日期:年月日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户□地址:(详填):省县(市)现住址:(详填):省县(市)区(乡镇)患者单位:联系电话: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不详(21)□□发病日期:年月日初诊日期:年月日确诊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腹泻天,每天次,有呕吐(1)、无呕吐(2)□发热:有(1)、无(2)□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临床分型:重(1)、中(2)、轻(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参加聚餐:有(1)、无(2)□聚餐人数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人,带菌者人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报告单位:报告科室: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2. 填写第二部分内容的方法与非典型肺炎个案表的方法相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1.2身份证号码: □□□□□□□□□□□□□□□□□□1.3性别:⑴男⑵女□1.4年龄(岁):□□1.5职业:1.5.1医院工作人员:□⑴医生⑵护士⑶护工⑷检验⑸行政管理人员⑹其他1.5.2非医院工作者:□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⑹餐饮业⑺商业服务⑻工人⑼民工⑽农民⑾牧民⑿渔(船)民⒀干部职员⒁离退人员⒂家务待业⒃其他1.6现居住地(详填):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6.1联系电话1.7工作单位:1.8户□所在地(详填):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9发病时间:年月日□□□□□□□□1.10发病地点:省市县(区)1.11初诊时间:年月日□□□□□□□□1.12初诊单位:1.13初次诊断:⑴疑似非典⑵确诊非典⑶其它□1.14入院时间:年月日□□□□□□□□1.15所住医院名称:1.16住院号: □□□□□□□□1.17入院诊断:⑴疑似非典⑵确诊非典⑶其它□2.临床表现:2.1发热⑴有⑵无□2.1.1体温(入院时)2.2咳嗽⑴有⑵无□2.3上呼吸道卡他症状⑴有⑵无□2.4胸闷⑴有⑵无□2.5呼吸困难⑴有⑵无□2.6腹泻⑴有⑵无□3.临床及实验室检查:3.1入院时白细胞计数: /mm33.1.1淋巴细胞计数: /mm33.2胸部X线检查(最近一次检查结果)是否有阴影或网状改变:⑴是⑵否□3.3血清学检测结果:3.3.1第一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3.3.2第二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3.3.3第三份血清⑴阴性⑵阳性□3.4病原学检测结果:⑴阴性⑵阳性□4.流行病学史调查:4.1发病前2周有无外地旅行史:⑴有⑵无□□4.2.1是否到过农贸市场⑴是⑵否□4.2.2是否到过超市或商场⑴是⑵否□4.2.3有无外地人到家中⑴是⑵否□4.3发病前2周是否与确诊非典病例或疑似非典病例接触:⑴是⑵否□2.接触方式:⑴与病人同进餐⑵与病人同处一室⑶与病人同一病区⑷与病人共用食具、茶具、毛巾、玩具等⑸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⑹诊治、护理⑺探视病人⑻其他接触3.接触频率描述:⑴经常⑵有时⑶偶尔4.可能的接触地点:⑴家⑵工作单位⑶学校⑷集体宿舍⑸医院⑹室内公共场所⑺其他4.4发病后至住院前密切接触者:5. 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随访或根据医疗报告完成):5.1转归: ⑴痊愈⑵死亡□若病例死亡,则填写5.1.15.1.1病例死亡时间年月日□□□□□□□□5.2出院诊断:⑴疑似非典⑵确诊非典⑶其它□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者签名: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填表说明1. 请您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工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