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目标模式
国外三种课程目标模式评价

国外三种课程目标模式评价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指的是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
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合作为评价的准则。
评价者要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也不管这些结果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
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计划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程评价:
一、含义
1、课程评价就是一个价值推论的过程。
价值推论建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彰显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心愿。
相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须要和观念的相同对同一事物或活动可以产生相同的推论。
2、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它既可以是定量的方法也可以是定性的方法,教育测试或测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课程评价的全部。
3、课程评价的对象包含“课程的计划、实行、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
也就是说,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含课程计划本身,也包含参予课程实行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二、类型
1、根据评价对象的相同,可以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成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
3、根据评价的目的相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成确诊性评价、构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
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一种用于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模式基于泰勒的学习理论,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估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设定:在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
教师可以将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
2. 学习活动:在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中,学习活动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项目作业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观察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3. 成果评价: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4. 反馈和改进: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及时的反馈和改进。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成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和学习障碍,从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5. 综合评价: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整体评价,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理论的评价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
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和改进以及综合评价。
通过运用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以便指导学生的学习。
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它能帮助教师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介绍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原理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泰勒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目标、评价和改进。
其中,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特定知识、技能和能力;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量化或定性的评估;改进是指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的具体步骤1. 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即他们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2. 制定评价标准: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目标一致。
3. 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采用测试、作业、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估。
评价结果应该客观、准确,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4. 分析评价结果:教师需要分析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或技能上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5. 进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法或提供个别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
三、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的优势1. 明确目标: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目标,使学习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提供准确的评估: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
3. 个性化教学: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四、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的不足之处1. 狭隘性:泰勒课程目标评价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评价的两种模式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公共基础知识:课程评价的两种模式整理公共基础学问:课程评价的两种模式课程是教育学讨论中一个核心的内容,而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在老师聘请考试当中也较为常见,今日就带领大家来熟悉一下课程评价的两种主要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不仅有利于课程方案的改进,对老师教学的效果提高同样意义重大,所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一、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模式是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
所谓泰勒的课程原理指的是由泰勒提出来的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也就是通过一门课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2)选择课程内容,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实现课程目标。
(3)组织课程内容,也就是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呈现课程内容。
(4)评价,即就课程实施的好坏进行价值推断。
明显四步当中确定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目标模式”名称的由来。
顾名思义“目标模式”是通过预期的目标是否达成来评估课程实施的好坏的。
这种模式无疑是简洁且直接便利的。
但同样也存在问题,即忽视了同学的实际收获,所以目的游离模式才应运而生。
二、目的游离模式:目的游离模式的提出者是斯克里文,该模式的核心观点即将课程评价的焦点由预期的结果转向非预期的结果,也就是考虑到同学实际收获的问题。
这样来谈未免过于抽象,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较为直观的例子,如课程实施之前我们想好的目标是让同学会写“天地大小”四个字,但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实施之后同学没有学会写这四个字,但是学会了正确的书写姿态。
假如根据目标模式来评价的话,课程实施就是失败的,由于目标并未达成。
但假如根据目的游离评价来说,这节课就是胜利的,由于同学是有收获的。
信任大家通过这一例子可以比较直观的发觉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分在于课程评价关注的焦点不同。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知识分享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 I P P d o c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
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
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
(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6)确定如何赋分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价值:第一,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标志着课程评价科学化的开端。
在这一评价模式问世之前, 教育评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
那时, 人们往往用测试取代课程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
人们进行测试的目的在于鉴别学生的某些特征与能力,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学生, 总是从学生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则把评价与测试严格区别开来。
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

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的内涵、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各种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课程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与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种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分别为:1.目标导向型课程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目标。
2.过程导向型课程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案例分析型课程设计: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型课程设计: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综合型课程设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课程设计理论。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是一种针对课程的评价模式,它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为目标,并通过评价这些目标来确定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种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启示。
首先,这种模式告诉我们,课程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为目标,并为每个行为目标确定评价方法。
其次,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强调评价应该与目标相对应。
这意味着,评价方法应该与课程目标和行为目标相匹配。
例如,如果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评价方法应该包括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课程的效果。
最后,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提醒我们,课程评价应该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行为目标,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综上所述,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课程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评价应该与目标相对应,评价应该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这些启示对于我们设计和评价课程都具有指导意义。
- 1 -。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IPPdoc知识分享

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C I P P d o c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七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或课程目标首先我们要确定教育或课程推进过程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一个目标系统,这个目标系统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要有步骤地体现出来。
课程的具体目标应当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提出来的能够使我们教学进行实际操作的目标。
(2)以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的方式阐述每一个目标在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就要提出我们所认可的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
有了行为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依据这些目标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目标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具体内容、目标指向和目标特点,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使用的情景,如在什么情况下实现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人参加,等等。
(4)确定情景呈现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明确目标情景用什么方式呈现。
(5)确定获取信息的记录方式如何收集、提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在我们的评价设计中要有实质性的设定(6)确定如何赋分我们要确定评价所使用的计分方法(scoring)、计分单位和计分形式,还要确定在赋分过程中的权重问题。
(7)确定获取样本的手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提取样本和证据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获取样本需要一定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是实施的措施,可以是收集信息的工具。
价值:第一,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标志着课程评价科学化的开端。
在这一评价模式问世之前, 教育评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
那时, 人们往往用测试取代课程评价乃至整个教育评价。
人们进行测试的目的在于鉴别学生的某些特征与能力,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学生, 总是从学生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则把评价与测试严格区别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例:目标评价模式在体育专业背越式 跳高教学中的应用
• •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背越式跳高学习结束时,学生获得
一定的技能和能力。 • 其次,进行任务分析:
• 再次,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后,对不同的 教学单元实施教学,确认学生在各个环节应当实现的目标 行为:
技能行为标准 背越式跳高技术指标4个:助跑速度快,步点准;起跳 充分,左右腿蹬摆配合好;杆上充分挺髋,过杆后积 极甩小腿;肩腰臀部依次落地; 助跑与起跳蹬摆相结合技术:助跑时身体重心略向内 倾斜;蹬摆配合积极起跳充分向上;手臂动作与下肢 发力要一致; 杆上动作技术等。
最后,评价环节:教学过程中对技能目标进行形 成性评价至最终总结性评价,确认其实现课程目 标的程度。
• (1)理论与社会背景 一方面, 上个世纪之交, 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已取得重大的突 破,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参与了这项工作。 为 行为目标的形成作出了理论贡献。另一方面,随着启蒙运动 来现代科学发展及其方法论的影响, 牛顿、伽利略等人使用 的自然科学方法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之中, 并设想社会和自 然一样能够被认识从而管理原理”并很快被教育领域借鉴 引用。
• 根据泰勒的看法,评价的观点隐含着两个重要方面。首先 ,评价应针对学生的行为而进行,因为教育寻求的正是学 生行为的改变。其次,评价应包含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做的 一次以上的评价,因为评价要反映的是行为的变化,而这 种变化必须通过两次乃至更多的评价活动的相互对比才能 反映出来。
• 评价的方法不应仅仅指纸笔测验,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 指各种行为之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 都可看作是评价的 适当方法。比如轶事记录法、交谈、图画、观察、问卷甚 至图书馆的借阅记录等, 都可作为学生各种技能获得情
(2)现实背景 19世纪20年代美国大学本科生退学严重人们希望通过改进教 学缓解这一现象。1934年泰勒应邀主持“八年研究” 的评 价工作。八年研究由进步教育协会主持, 试图解决由于美国 中学教育的急剧膨胀,而给中学教育目标、课程、评价标准 等带来的挑战。以泰勒为首的评价委员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 评价改革实验研究,明确提出了不同于教育测量概念的教育 评价。
一、目标模式的产生背景
目标模式由拉尔夫·泰勒提出,他使课程评价走上了科学化 的轨道。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拉尔夫·泰勒,被誉为“教育 评价之父”。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把课程评价 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 泰勒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奉为“现代课程 理论的‘圣经’”,目标模式就是出于此书。其理论和观 点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在评价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形 成一个以“ 描述” 为标志的评价时代。
(1)注重目标 目标模式将目标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选择目标、表达目标的过程成 为评价的一部分。注重目标的思想合乎理性的原则,实施起来易于操 作所以目标导向模式易于被人接受。
• 3.怎样组织学习经验以使这些经验的累计效果最大?即怎样的学习顺序和学 习经验的整体计划会有助于学生内化他们所学之物,并将其应用于适当的环 境?
• 4.怎样评价方案效果?即随后采取什么步骤以不断检查期望的学习活动发生 的情况?
泰勒的主要观点
• 泰勒对自己的评价观作了概括的说明:“评估的过程,从 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 教育目标的过程。
二、目标模式的观点
•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认为一个有效课程必须回答四个问 题:
• 1.应当帮助学生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习什么?在教育计划中, 应当帮助学生发展哪些思维、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 2.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 应当提供什么学习经验?即怎样帮助学生学 习预期的东西?
• (2)1964年以克拉斯沃尔为首的研究小组公了情感 领域 的五级目标。 即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 织; 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等。
• (3)1972年辛普森等人公布了动作技能领域七大分类知 觉、定向、在指导下作出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外显反 应、适应、创作等。
七、目标模式的显著特征
• 第四个功能是通过课程评价可诊断出学生学习状况。 并 针对不足指出补救方向, 同时它也可为教师修改教学过 程提供依据, 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实际需要。
六、目标模式的发展
• (1)1960年布卢姆对评价目标加以了发展和完善。年代初 布卢姆及其同事提出并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工作。对 学生学习应达到目标进行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 层次的阶梯构建
课程评价目标模式解析
孙雪莲
课程评价与课程评价模式
•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计划、活动以及结 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 于保证教育与课程开发的合理性。
• 课程评价模式则是评价人员或研究人员依据某种教育思想 、课程理念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 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它介于评价理论和具体的 评价方法之间既涉及标准又涉及方法。既包含着评价者对 评价的取向,也规定了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
三、评价步骤
•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 •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景; •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作比较。 • 也有些学者把它简化为四步确定教育目标、设计评价情境
五、目标模式的功能
• 首要功能是修订课程与教学计划。为改进课程与教学而进 行评价是泰勒一贯的思想;
• 第二个功能是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在设计阶段, 有些 目标可能无法界说清楚。借助评价,可进一步澄清教育目 标。
• 第三个功能是影响教学与学习。既然人们把评价结果看 作是对教学质量成效的反映。 那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都会受到他们所预期的那种评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