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电教媒体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就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电教媒体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利用电教媒体,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语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丰富教学内容。
电教媒体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演示实验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可以通过电教媒体进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 提升教学质量。
电教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电教媒体可以展示一些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用:1. 教学资源的选取。
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课堂展示与演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知识的展示与演示。
比如在教学课文内容时,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增强学习的体验感。
电教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读写能力,帮助老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等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适时运用电教媒体,会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学习,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关键词】电教媒体自主探究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有目的地设计、制作和适时运用电教媒体,能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条件,注入活力。
一、发挥电教媒体在说话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对说话的兴趣入手。
因此,利用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创设与训练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首先用计算机演示出一幅聪明、勤劳的小白兔的画面,接着又出现一幅懒洋洋地坐吃山空的小灰兔的画面,同时加上教师的朗读,创设了两只兔子不同的生活态度的对比场面。
在浓厚的气氛中,有的同学摩拳擦掌,仿佛也要像勤劳的小白兔一样在地里施肥、拔草、捉虫。
学生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头饰,让学生进入各自喜欢的角色,结果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多学生还能看着屏幕,像老师演示时那样,声情并茂地复述课文内容。
可见,媒体教学生动地再现了语言情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既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说话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鲜明的表象和抽象的语言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说话的内容。
如在进行二年级说话训练时,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段话,发现学生的写话内容单一、用词枯燥,为改变这一现状,老师每天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边看动画,边引用老师提供的词句写出动画内容。
这样的“动画作文”训练,完成了学生从“物”到“意”的思维转化,较为成功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和发展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

一
化 、神 态各异 等词语 ,课 堂气氛 十分 活跃 。
如教学 《 只有一个 地球 》一文 ,让 学生 这样 运用 电教媒 体 ,既加深 了对课文 内容 的 理解 由于 “ 人 们随 意毁 坏 自然 资源 ,使 自然 理解 ,又发展 了学生 的思 维 ,训练 了学生运
、
创设情境 。激发学 习情感
例如教 学 《 十里 长街送 总理 》一课 前 ,
教师 首先播 放哀 乐 ,同时导语 : “ 1 9 7 6年 1 辅 助教学 ,能够化静 为动 ,化 抽象为形 象 ,
月 8日,一颗巨星在 中华大地 的上空 陨落 了 , 降低 了理解 的难度 ,学 生在有 了感性认识 的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 生的 自学 能力 , 江河 为之 呜咽 ,山川 为之哭泣 ,广大人 民群 基础 上通过 交流讨论 很快就 明 白了 “ 不 可再 教 师重点指 导学生学懂 了第 二 自然段 ,明 白
众更 是悲痛 欲绝—— 他 ,就是 我们敬爱 的周 生 ” “ 生态灾 难”这两 个较难 理解 的词 语 ,
恩来 总理 。1月 1 1日,首都人 民听说灵 车将 难点 内容得 以有效 突破 。
载着 总理 的遗 体前往 八宝 山公 墓 的消 息后 , 三、深化认识 .发展学 生思维
了 “ 岭 ”的特点 。之后引导 学生总结 出学 习
例如教 学 《 火浇 云 》描写火 烧云 的形 状 同程 度 的提 高 ,课堂学 习变成 了多向互动 ,
学生产 生 了浓厚 的学 习兴趣和 强烈 的探究 欲 多 、变化快一 段后 ,为 了让学生 进一步 体会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 的教学效果 。
运用 电教媒 体 优化语 文课 堂
口 河南省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县第三实验小学 于艳芳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因
。
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 开 .
丰富想象 的机 会 以开 发学 生 的创新潜 .
能 电教媒体进入 课 堂 使教学环 境焕 然
。
。
新 一 教 学 中 可 以 把 课 堂 时 空 还 给 学
。
.
生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 维的感性材料和 .
空 间 唤起学生 的兴趣 萌发学 生 的创新
.
.
意识 以促进学 生 的思 维积极地 开展 产
、
、
优 点 在课 前 可 先把一 些 内容制 成 投 影 .
片等 再 适 时利用 电教 媒体将课文 中的 .
抽象的内容 教学 的重点化难为易 以最
、
,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 的感官去感知知识 .
从 而增 强语 文 教学 的直观 性 形 象性 和 、
生 动性 . 为释疑 解 难创设 巧 妙 的突破 口 。
如 教 《锄 禾 》, 讲 解 新 课 时 , 设 计 一 组 动
兴趣 缺乏 直接的兴趣 会使学 习变得枯
。
.
燥 乏 味 反之 如果学生 对所学 内容产
、
。
.
生浓厚的兴趣 就能刺激大脑 活动 的兴 .
奋性
保证
.
其对学
习
内容 的有效感知
。
电
教媒体 的 特点 是 图文 并茂 能 向学 生 提 .
供形式多样 功能各异 的感性 材 料 形象
、
.
生动 的动感 画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
、
、
的大脑皮层 激 发学 生 的情感体验 充分
.
。
调动学 生 的学 习 积的 目的 下 面 我结合教
、
。
谈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谈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教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的电教工作经验,我把其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利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好奇心强,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有利于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及知识能力的转化。
另外,电教媒体有替代板书、放大图像、展示过程、显示内容、宣染情景等多种功能。
教学时,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在教学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口语交际——“可爱的小动物”时,我建议利用自制的电脑课件把小动物们请上了屏幕,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一些平时对小动物了解不多的学生也有机会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看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当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他们就会一个个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二、利用电教媒体能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传统的词语教学,总是让学生读词语解释,死记硬背。
单调的教学,使学生对词语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
我看到有的老师在教学《小蝌蝌找妈妈》一文时,就是把小蝌蚪遇到鲤鱼、乌龟、青蛙的三个场面制成了活动投影片展示给学生看,通过演示,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文中三个重要动词“迎、追、游”的意思,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凡重点、关键、需要加深印象的词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上《乌鸦喝水》一文时,利用投影仪把水瓶里水渐渐升高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关键词“渐渐”一词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练习用这个词说话就容易多了。
利用电教媒体手段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评价 .使 评价成 为激发不 同层次 学生学好 信息 技术 的催化 剂 。基础 好 、进 步快 的学 生 , 自信 心 比较 强 ,对他们 的评 价要严格 .不但 要求他们 能够 正确解答 ,完成 教师 布置 的 任务 .还应要求 他们用 不 同的方法解 决问题 。学 习有 困难
的学 生 基 础 差 、进 步 慢 , 自卑 感 较 强 ,应 尽 量 寻 找 他 们 的
【 宝芬. 1 降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 J时代教育, 0, 1 】 2 8 1) 0 ( .
『】 2王慧 明.分层 、 “ 分组 ” 教学 法在计 算机 基础 课教 学 中的应用 [. 宁高职学报 , 0 ,08. J辽 ] 2 81 () 0 【】 3胡欣 华. 小学 信息 技术课 堂教 学 中发展 性评 价 的研究 [1 在 z.
( 自胡欣 华《 小学信 息技 术课 堂教 学 中发展性 评价 的研 究》 引 在 )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 进 步 使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发 生
了变化 ,大 量 的幻 灯 、投 影 、录 音 、录像 、C I A
课 件 引 入 课 堂 . 无 疑 给 课 堂 教 学 带 来 了 生 机 与 活
c
的 操 作 能 力
评 价 内容 评 价 等级
☆ ☆ ☆ ☆ ☆ ☆ ☆ ☆ ☆ ☆
利甩电教
基 本 操作 的 掌握 情 况
有 没 有 找 出别的 操 作 方 法
不懂 的 知 识 解 决的 情 况
有 否 与 别 人 交 流后 ,掌 握 知 识
有否 对 剐 人提 出中肯 的 意 见
做法。
一
、
利 用 电 教 媒 体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启 发 思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巧妙运用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12-01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
电脑网络教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
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犹如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活水,学生学得主动、快乐,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多媒体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
一、活现课文场景,激发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学问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使学生从心理上想学、爱学,学得投入,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由于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写的内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名胜;有一些来源于革命年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因此,引多媒体进课堂,将形、色、味、动感性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出来,能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枝不断摇晃,雨哗华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树声、雷声、雨声、蝉儿、青蛙的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现代电教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是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防止疲劳发展,对学生的注意、理解、记忆等智力心理因素有良好的影响。
语文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但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抽象化。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中,不持久,易分散,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
如何充分利用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潜和转化,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电教引趣,渲染气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它能把抽象的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色彩的冷暖、声音的高低、光线的明暗、物体的静动等方法,将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变生动,渲染了教学气氛,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多年的实践证明,各种年龄的儿童都喜欢看电视、看投影、听录音、听广播、玩游戏。
我们经常发现只要运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顿时就会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兴趣髙涨,课堂气氛活跃异常。
如果教师这时抓住学生想看教师将给他们展示什么电教情境的迫切心理,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讲课,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髙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火烧云》这课,教师出示投影片,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学生认真读书,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朝阳实验小学雷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而电教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现代化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广泛应用。
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
课堂上将那一框框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
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而又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呢?我的做法是:一、以图解文,突破难点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重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
电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以恰当的画面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分析、推理、提出多种解决问题设想,进行灵活的、新颖的扩散训练,并做到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看月食》是一篇揭示月食成因,反映月食过程的课文。
在教学时,我使用两框投影片,集中画面内容,生动地再现重点段落的记叙内容,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课文内容的重点,用认识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词句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我运用了两框投影片,使用方法是:第一框投影片,先引导学生从静态观察,结合理解第二节课文,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认识画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是从上到下,观察圆月之夜的景色。
再从动态观察,结合讲读第三段和第五段,也从两个重点抓起:一是月亮形状的两次变化及其相反的顺序;二是河面上景色的两次变化及其同月亮形状变化的关系。
第一步,先让学生阅读第三节,结合理解词句,想象月亮形状的变化,在学生基本掌握其中的顺序后,再按课文记叙的顺序,逐步进行动态的演示,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对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不对;第二步,先让学生阅读第五节课文,边读边想象月亮又是怎样亮起来的,并且按照课文记叙的月亮复圆的顺序画出简单的图形;再按同样的顺序进行动态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对照,看看自己所画的简图及其顺序对不对。
我彩以上两步演示,都是让学生阅读,想象,再观察。
这样可以使投影教材对文字教材起验证作用,着重训练了学生善于阅读思考和展开想象的能力,不以猎取知识为唯一的目的。
第二框投影片揭示了产生月食的原因,知识性强。
我先让学生观察,丰富表象,结合理解“转到”、“挡住”、“转过去”等词语;再让学生阅读第四节课文,理解“爸爸”说的三句话。
通过先观察画面,再阅读课文内容,使画面的形象成为学习抽象文字教材的感性支柱。
另一方面,结合解题进行演示,帮助学生认识月食的原因,先理解第三节课文,突破难点,到分段讲读,就能集中学习有关月食过程的重点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
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
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逝世后,“八亿神州泪纷纷,千家万户哭总理”的悲痛场面。
这感人的情景,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
周总理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党和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对于这一点,小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我在教学这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介绍周总理事迹的电视录像,以萌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时,为了烘插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一改过去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首先投影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播放哀乐,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创设庄严的课堂气氛。
然后一边播放哀乐录音一边表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课堂上,我运用了三框投影片,一是周总理的遗像;二是夜幕始降,细雨蒙蒙的长安街两旁站满了等待周总理灵车的人们。
三是胸前佩着白花,臂上缠着黑纱的男女老少,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哭泣着,同时播放哀乐。
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
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的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感情交融,浑然一体。
周总理的高大形象自然的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并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回味之中。
在掌握投影片的最佳映出时机后,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的艺术性,指导学生感知某种事物,以精确、优美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想象,深化挖掘投影片的丰富内涵,训练其语言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因此,对投影片的深入挖掘,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观察、综合、抽象,建立起形象,而且能充实直观材料不够完备和无法表述的内容,从多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尽量说出更多、更新的内容,以训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
三、丰富表象,发展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
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
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七框透影片进行演讲。
让学生清楚得看到漓江水平得像一面镜子,由眼前一直伸向远方。
近处,小船荡游漓江上,水流无浪,倒影不曲,真可谓是静啊!接着指导学生继续看投影片,让学生说出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水低的沙石清楚可见,到映的树木像在镜子里一般........水真清啊!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又从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样通过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对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正确形象的认识,犹如身临漓江。
在学生关上了桂林水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游览桂林的山。
为了有利于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分别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态,学生不由地说:“一座座沙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
紧接着我又出示投影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石奇峰罗列。
当演示出很陡的山时,学生脱口而出:“好险啊!”“一不小心,准会栽倒下来。
”从而也很好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
在讲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又用上了抽拉投影片,使银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美丽的画面。
定片是小船上站着游人。
动片是岸边奇峰罗列,山间绿树红花,云雾迷蒙。
这样虽然人静止不动,但由于风景在进行变换,产生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动感效果,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仿佛置身漓江,融入诗句,在画中吟哦,并沉浸在祖国美的幸福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巧妙运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以达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用好电教媒体,教好古诗语文论文来源:作者:时间:2007-05-19 点击: 441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
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深刻,不仅能使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果在古诗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不能一读即懂。
因此有的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
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
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
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生:……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轻而易举解并掌握了“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
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
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
这样,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
最后,我把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
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
而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
老师要在古诗时能引导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