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如何合理地规划和构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考虑空间结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应该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结合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从而合理地选择和规划公共绿地的位置、大小及形状。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城市地理环境,制定合理的道路建设及绿化计划,以在地形变化、道路流量等因素影响下,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和居民视觉感受。

二、注重植物品种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和配置。

在选用植物品种时,应考虑到城市气候、景观构成、绿化保护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用枝叶结构、花香、叶绿等方面的特点,使绿化道路的景观更加美丽和有吸引力。

三、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考虑到绿地景观本身,更应该注重完善配套设施。

施工前应制定合理规划,包括绿地景观设计、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园路路面、座椅、垃圾桶等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布置。

四、注重施工和养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施工和养护等各个方面。

施工阶段应按照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合理选择材料,采用科学合理施工工艺,从而达到植物的优生优育的最佳状态。

而养护阶段需要日常管理维护,定期进行检查与保养,从而保证绿地景观的维护品质和生态环境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科学规划和结合城市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考虑整体布局、配套设施和植物种类、养护等,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质量与功能。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一项大众化的举措,它不仅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绿色理念的体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人居体验。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五篇范例)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五篇范例)

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论文【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一些缺陷加剧了城市污染以及雨洪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当前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使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我国道路排水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四种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道路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对我国的启示,促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雨洪控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中对雨水的控制措施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对于水量的控制,其次是水质管理,直到当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新型雨洪控制的内涵就是通过减少雨水陆地聚集为目的,使得雨水更容易进行下渗,汇聚到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修补作用,促进当前城市水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新型雨洪控制理论1.1最佳管理措施BMP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雨水径流污染治理以及城乡雨水系统控制的最优管理方式(BMP),并且随后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改进。

对于BMP的确切概念和内涵,美国水文管理部门有着自身的独特看法,他们认为BMP没有确切的技术限制,只要是能够减轻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或者对此有预见性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等都是BMP。

当前,美国BMP的技术性设施主要有过滤设施、植被控制、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1]。

1.2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水敏感性城市建设理论是由澳大利亚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同样具有水文价值的景观,主要是从人工建设开发前或者依托于技术手段进行维护的两种水资源处理方式[2]。

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①通过减轻污水和给水的排放量,使得水循环量减少;②注重保护开发前水径流的水体质量和数量;③通过对城市雨水的高效利用。

主要的技术手段有调蓄塘、浅沟、雨水池、植物过滤带等。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城市环境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面貌,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道路绿地既要满足交通运输需要,又要发挥绿色空间的生态、环保和美观价值。

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绿化优先”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以绿化为主导,突出花草树木,尽可能地增加植被种植面积。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化的局部和整体效应,强化绿化空间的聚集作用、串联作用和渗透作用,使之成为城市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注重景观特色的塑造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坚持区域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建立,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塑造个性化、鲜明的景观特色和主题,在增加城市活力和人文情趣的同时,提高城市绿化效益。

(三)兼顾交通功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既要兼顾城市绿化美化功能,又要兼顾交通运输功能。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车行、人行、自行车行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合理设置交通道路的宽度、长度、弯曲度和坡度等要素,确保交通安全和畅通。

(四)强化照明效果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充分发挥夜景照明的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照明方式和照明设施的布置,提升道路和绿地的夜间美感和安全性,加强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和照明氛围。

(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特别是在城市雨水管理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道路绿地的雨水渗透能力,有效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和洪水灾害。

总之,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任务,需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周密实施。

只有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要求,才能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绿地的品质和价值,进一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战略。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上通过规划和设计手段,改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

它既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结合体。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美观、功能齐全、人性化的道路环境,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提供安全、方便的交通流动,同时保留和增强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价值。

首先,它需要考虑交通规划和道路网络,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顺畅通行。

设计师还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作用,进行合理的道路划分和交通标志设计,给用户提供清晰的导航和交通指引。

同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包括行人、自行车骑士、驾驶员等,为他们提供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

除了交通流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要注重城市形象的打造。

道路两旁的建筑、绿植、街头家具等元素,都是设计师创造城市风貌和氛围的重要手段。

比如,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立面材料和颜色,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通过设置相应的绿化带和公共休闲空间,可以提供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

此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可以利用艺术装置、景观灯光等手段,为城市增加一些亮点和活力。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城市道路上的建筑和景观应与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

设计师应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进行设计。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城市的独特魅力,也可以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最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交通运行效率、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比如,可以通过设置自行车道、步行街和公共交通站点,鼓励居民减少机动车使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另外,利用雨水收集、植被覆盖和太阳能灯光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道路的绿色化和节能环保。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造美观、功能齐全、人性化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探究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探究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城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城市设计中,道路作为城市的动脉和窗口,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交通功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本文将探讨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从道路景观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入探究。

一、道路景观的概念道路景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道路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布置和美化,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文化内涵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设计理念。

它不仅包括道路的绿化、景观灯光和人行步道等设计,还包括一些居民文化墙、文化雕塑和艺术雕刻等,以及一些大型的景观园林等。

道路景观的概念体现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更高层次的追求,不仅仅是注重交通畅通、便捷快速,更希望能够在行驶或者步行的路上感受到美的享受。

道路景观不仅仅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部分,更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通过道路景观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使城市更有魅力。

1. 提升城市形象:道路景观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形象。

植被丰富、花草繁茂的绿化带,整洁美观的人行步道,都能够使城市更加吸引人。

2. 增强城市活力: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愉悦的环境,增加人们的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活力。

3. 丰富文化内涵:在道路景观中加入一些艺术雕塑、文化墙等,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居民和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4.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道路景观在城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城市的活力,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成功的道路景观案例1.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的一条著名街道,以其优美的景观而闻名。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方向。

如何设计出符合城市特色、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绿地景观,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实践方法,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中,绿地是稀缺资源,而道路绿地则是城市的“绿色廊道”,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景观,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健身的场所,对于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也是城市文化的表达。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应该通过绿地景观的设计得以展现。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该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体现出城市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有一些基本原则,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应该遵循这些原则,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绿地景观设计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们应该充分考虑绿地与周边建筑、交通、地形等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得设计的绿地景观能够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绿地景观设计应该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而绿地景观设计应该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方向,不断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

绿地景观设计还应该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

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们应该注重绿地的生态效益,合理布局植被,注重生态功能,使得绿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方法有很多,设计师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摘要:论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含义、原则以及城市车行道路、人车混杂型道路和步行道路的景观设计思路。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

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关键字城市道路;车行道路;人车混杂道路;步行道路;景观设计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 尊重历史的原则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1.2“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是中世纪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也成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观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人们的主人翁位,在总体规划中控制详细规划的街道景观设计。

各种服务性设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

因为人群是街道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考虑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

1.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探究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探究

城市设计中的道路景观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已成为连接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纽带,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规划和交通管理,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在城市中营造宜人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观。

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将会对城市人居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景观的定义、特点和设计原则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城市道路景观的定义城市道路景观是指城市中的街道、广场、人行道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的组合。

它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交通运输、社会活动以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美观性和舒适性,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1. 多功能性: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是交通运输工具的通道,同时也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多功能性,为不同的需求提供便利。

2. 艺术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美学和艺术的因素,使城市道路成为一道风景线,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3. 绿化和景观配套: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绿化和景观配套,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居民参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道路景观的建设和维护,增强居民的城市归属感。

1. 人性化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提高道路的人性化和舒适性。

3.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城市的道路景观更加可持续。

4. 安全原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安全和居民安全,设计合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保障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1. 互动性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增加互动性设计元素,例如在道路中设置休憩区、游乐设施、公共艺术品等,增加居民的互动和社交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是一项新的课题,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通过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类型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设计的建议。

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强调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标签:道路景观;环境;道路线型
1 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道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道路是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如风景区的道路就应减少对风景的改造,将道路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道路按照主要特性可以分为四类:流线型线路;街景型线路;山道型线路;乡村型线路。

流线型线路(如图1所示)是指供车辆高速行驶在沿线景观中的线路。

这种线路一方面要求道路的组合在满足车辆行驶的同时还要使人赏心悦目,并满足司机和乘客的精神需求,使人感觉精神愉悦,赏心悦目;另一方面,道路的景观设计要和道路周围的设施、绿化环境等相融合,在远处看时,要保证公路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就要求道路的外部景观、内部景观、动景观和静景观都要统一、完美。

因此,这种道路设计应该满足人的视觉需求和车辆行驶需求,一般都是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等。

2 道路景观的构成
2.1 内在因素
道路红线以内的景观成为内在因素,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1)实用性:路障、路栅、路钟、路灯、电话亭、垃圾筒、人行天桥等。

(2)审美性:花坛、街道树、雕塑、喷泉等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3)视觉传达性:海报、路牌、路标、交通标志等。

2.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指背景建筑。

背景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物质功能、构成形式等都决定着道路的特点。

而且建筑物的构成要与道路和谐,它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和物质,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3 道路景观设计的分类
道路景观分为外部景观和内部景观。

内部景观是指车内的人员在车内看到的外部环境,是动景观;在其他道路上看到另外的道路,是外部景观,是静景观。

道路内部的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空间线型与地形的融合、本身的协调等。

线型设计是内部景观设计的主体,是影响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

由于内部景观的主体是人,所以其应该满足人运动感知的规律。

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根据车速的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处理,因为车速由低到高时,人的视野会由大到小,对沿途的景观也会从清晰到模糊。

4 道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1 认真调查道路周围环境状况。

调查的范围有:绿化的布局、土壤性质、管道布局和公共场所等。

4.2 对道路景观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为了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不同的道路之间要有不同的特色,在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景色之间相对统一。

4.2.1 人行道两侧主要是冠大荫浓的落叶类乔木,间距在5~8m之间,夏季可以遮阴,冬季也不会遮挡阳光。

4.2.2 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

对此段的规划应结合车道性质、道路宽度和地下管线的情况。

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适合设计草坪,配合小型花灌木。

快慢车之间的分车带,若有地下管线,则用灌草结合,若没有地下管线,还可以配以小型乔木。

4.2.3 中心环岛的绿化要求在0.7m以下,可以采用花、草、灌木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保证司机和行人在对道路的观察方面没有障碍。

5 道路景觀设计的原则
5.1 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有节奏感并具有连续性。

道路如果全是越岭线或沿溪线,那么会很难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

空间的空旷与狭窄,色彩的明暗,地形的起伏等可以强调景物的特征,能使人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可以增加车内人员的兴奋感,让人减轻疲劳。

在强调节奏感的同时,也要注重道路景观的连续性,例如在道路进入森林之前,就要在旁边种植植物来过渡两个风景区间的连续性。

5.2 道路景观设计应突出车辆的安全感。

“危楼不可居,危栏不可依”,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安全的重要性,若行车中无法保证安全,道路也没有美感可言。

因此,安全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前提。

司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压迫、压抑等不良感受,此时更要保障道路的安全感,例如在弯道外侧高填方边坡植树,可以
用简洁明快的环境设计来减轻行车时的疲劳心理,增强司乘人员的安全感。

5.3 道路景观设计应强调路边的色质感。

色质感是指构造物的材质和色彩带给人的感受。

色彩和材质是感官审美对象的属性之一。

道路和沿线的绿化、构造物等的色调搭配等都会影响道路的景观设计,好的色彩会带给人们欢快的感受,可以消除在行车中产生的压抑情绪和疲劳感。

5.4 道路景观设计应注重自身的尺度感和周边环境的整体感。

道路自身的尺度是路幅宽度内与路肩、行车道、中间带等的协调性。

道路作为构造物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应该把各部分都有机结合在一起。

路幅宽度和边坡的高度起伏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山区的道路窄而陡峭,让人没有安全感。

当道路与周边环境感觉突兀时,要采用设计手法使其成为景观的中心,汇集各种环境景象,构成新的环境和景色。

道路各个之间的构造比例应该协调,就应该加强道路的景观设计,尽量使道路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

6 结束语
宜人的绿化道路和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的标志。

道路景观设计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结合了人工艺术和自然生态,它所体现出的艺术美是衡量现代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没有统一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道路景观设计总体的原则是保持道路景观和道路构造的协调,与当地历史、风土协调,与时代协调。

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一方面需要自己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科学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向其他有经验、在此方面取得成就的国家进行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杨.基于两型社会要求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
[2]金建红.边坡生态恢复方案的研究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9(5).
[3]李丹丹.城市道路分车带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