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及表面张力

有机硅及表面张力
有机硅及表面张力

有机硅及表面张力

一、有机硅的性能

有机硅产品的基本结构单元(即主链)是由硅-氧链节构成的,侧链则通过硅原子与其他各种有机基团相连。因

此,在有机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结构",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使它集有机物的特性

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具有耐高低温、耐气候老化、电气绝缘、耐臭氧、憎水、难燃、无毒无腐蚀和生理惰性等许

多优异性能,有的品种还具有耐油、耐溶剂、耐辐照的性能。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硅产品的最突出性能是优

良的耐温特性、介电性、耐候性、生理惰性和低表面张力。

1.耐温特性

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大多是以碳-碳(C-C)键为主链结构的,如塑料、橡胶、化学纤维等,而有机硅产品是以硅-

氧(Si-O)键为主链结构的,C-C键的键能为82.6千卡/克分子,Si-O键的键能在有机硅中为121千卡/克分子,所

以有机硅产品的热稳定性高,高温下(或辐射照射)分子的化学键不断裂、不分解。有机硅不但可耐高温,而且也耐

低温,可在一个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无论是化学性能还是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的变化都很小,这也与有机硅的

分子是易挠曲的螺旋状结构有关。

2.耐候性

有机硅产品的主链为-Si-O-,无双键存在,因此不易被紫外光和臭氧所分解。在有机硅产品中,Si -O键的链

长度大约为C-C键的链长度的一倍半。链长度较长使有机硅具有比其他高分子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

耐辐照和耐候

能力。有机硅中自然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

3.电气绝缘性能

有机硅产品都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其介电损耗、耐电压、耐电弧、耐电晕、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等

均在绝缘材料中名列前茅,而且它们的电气性能受温度和频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它们是一种稳定的电绝缘材料,被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工业上。有机硅除了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外,还具有优异的拒水性,这是电气设备在湿态条件下

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保障。

4.生理惰性

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是已知的最无活性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十分耐生物老化,与动物机体无排异反应,并具有

较好的抗凝血性能。

5.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

有机硅的主链十分柔顺,这种优异的柔顺性起因于基本的几何分子构形。由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碳氢化合物要

弱得多,因此,比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粘度低,表面张力弱,表面能小,成膜能力强。这种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

是它获得多方面应用的主要原因:疏水、消泡、泡沫稳定、防粘、润滑、上光等各项优异性能。

二、有机硅的分类

有机硅主要分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四大类。

由于有机硅具有上述这些优异的性能,因此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作为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部门

的特种材料使用,而且也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其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

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等等。

硅油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应用为:脱膜剂、减震油、介电油、液压油、热传递油、扩散泵油、消泡剂、润滑剂、疏

水剂、油漆添加剂、抛光剂、化妆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颗粒和纤维处理剂、硅脂、絮凝剂。

硅橡胶分为室温硫化硅橡胶和高温硫化硅橡胶。前者主要应用于:密封剂、粘合剂、保形涂料、垫片、泡沫橡胶、

模压部件、封装材料、电气绝缘、玻璃装配、医疗植入物、外科手术辅助材料、制模材料;后者主要应用于:管材和

软管、带材、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外科手术辅助材料、阻燃橡胶件、穿透密封材料、模压部件、压花辊筒、汽车点火

电缆和火花塞罩、挤压部件、医疗植入物、层压制品、导电橡胶、纤维涂料、泡沫橡胶。

硅树脂的主要应用有:清漆、绝缘漆、模塑化合物、保护涂料、封装材料、接合涂料、压敏胶、层压树脂、脱膜

剂、粘合剂、砖石防水剂。

硅烷偶联剂主要应用于油漆、塑料橡胶加工、粘合剂。

有机硅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基础材料、结构材料在一些大工业中大量应用,而且可以作为补助剂或辅助材料与其它

材料共用或改善其他材料的的工艺性能。

制备硅油、硅橡胶、硅树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的原料是各种有机硅单体,由几种基本单体可生产出成千种有机硅产

品。有机硅单体主要有:甲基氯硅烷(简称甲基单体)、苯基氯硅烷(简称苯基单体)、甲基乙烯基氯硅烷、乙基三

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γ-氯丙基三氯硅烷和氟硅单体等。其中甲基氯硅烷最重要,其用量占整个

单体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苯基氯硅烷。

任何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关键在于单体技术的发展。有机硅工业的特点是集中的单体生产和分散的产品加工。因

此,单体生产在有机硅工业中占重要的地位,单体的生产水平直接反映有机硅工业的发展水平。

五、有机硅聚合物

1.聚有机硅氧烷

聚有机硅氧烷是最重要的有机硅聚合物,现在市售的有机硅产品大都属于此种形式。具有单元结构

R2SiO的链状聚

有机硅氧烷,常被称为硅酮。

聚有机硅氧烷可大致分为长链结构和复杂交联结构两种。硅油和硅橡胶属于前者,有机硅漆属于后者。此外,聚

有机硅氧烷也可以根据硅上面的有机基来分类,在多数情况下可分别称为甲基系聚有机硅氧烷(单元结构Me2SiO),苯

基系聚有机硅氧烷(单元结构Ph2SiO,PhSiO3/2)及含氢系聚有机硅氧烷(单元结构MeHSiO)等。2.聚有机烷(芳)撑硅氧烷

在硅氧烷链段中含有苯(撑)基的聚合物,热稳定性比聚二甲基硅氧烷高100℃以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3.聚硅硫烷

4.聚硅氨烷

5.侧练基团中含硅的碳系聚合物6.聚硅烷

书籍排版的结构及要求

版面的构成 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 版面与排版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版面构成要素、排版技术术语、校对符号的作用及各种版式处理等。这些知识是激光照排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工艺设计人员和操作员只有掌握“排版语言”和一些排版工艺知识,才能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 1. 书籍的组成 众所周知,一本书通常由封面、扉页、版权页(包括内容提要及版权)、前言、目录、正文、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构成。 扉页又称内封、里封,内容与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丛书名、副书名、全部著译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点等。扉页一般没有图案,一般与正文一起排印。 版权页又叫版本记录页和版本说明页,是一本书刊诞生以来历史的介绍,供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出版情况,附印在扉页背面的下部、全书最末页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横开本),它的上部多数印内容提要。版权页上印有书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厂、发行者,还有开本、版次、印次、印张、印数、字数、日期、定期、书号等。其中印张是印刷厂用来计算一本书排版、印刷、纸张的基本单位,一般将一张全张纸印刷一面叫一个印张,一张对开张双面也称一个印张。字数是以每个版面为计算单位的,每个版面字数等于每个版面每行的字数乘以行数,全书字数等于每个版面字数乘以页码数,在版面上图、表、公式、空行都以满版计算,因此“字数”并不是指全书的实际行字数。 2. 版面构成要素 图2.1 书刊版面要素示意图 版面指在书刊、报纸的一面中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总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围的空白部分书刊一页纸的幅面。通过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设计,版面构成要素如图2.1所示。 版心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书眉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页码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注文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对某一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排在字行中的称夹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称脚注或面后注、页后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后的称篇后注,排在全书后面的称书后注。在正文中标识注文的号码称注码。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详解

学号:201214140123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测定 12届药学班级1组号 实验人姓名:李楚芳 同组人姓名:罗媛,兰婷 指导老师:邓斌 实验日期:2014-05-30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吉布斯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2. 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二、 主要实验原理,实验所用定律、公式以及有关文献数据: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若溶液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增加,那么,表面层溶液质的浓度应比内部低。这种现象为溶液的表面吸附。用吉布斯公式(Gibbs )表示: T c σ )d d (RT c Γ- = (1)式 式中,Г为表面吸附量(mol.m -2);σ为表面张力(J.m -2);T为绝对温度(K);C为溶液浓度(mol/L );)(dc d σ T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随浓度的改变率。

当 )( dc d σ T < 0,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作用。 )( dc d σ T >0,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 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作用。 可见,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入试管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直到液柱的压力等于因表面张力所产生的上升力为止。若管内增加一个与此相等的压力,毛细管内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若所增加的压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气泡就会从毛细管口被压出。可见毛细管口冒出气泡的需要增加的压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正比。 σ=K △p 式中K 与毛细管的半径有关,对同一支毛细管是常数,可由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求得。本实验通过蒸馏水来测得。 由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以浓度为横坐标,表面张力为纵坐标,得σ-c 图,过曲线上任一点作曲线的切线和水平线交纵坐标于b1,b2两点,则曲线在该点的斜率为 c b b c 0b b d d 2121c σ--=--=

书籍版面与排版的基础知识

版面与排版的基础知识 一、书籍的组成 众所周知,一本书通常由封面、扉页、版权页(包括内容提要及版权)、前言、目录、正文、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构成。 扉页又称内封、里封,内容与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丛书名、副书名、全部著译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点等。扉页一般没有图案,一般与正文一起排印。 版权页又叫版本记录页和版本说明页,是一本书刊诞生以来历史的介绍,供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出版情况,附印在扉页背面的下部、全书最末页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横开本),它的上部多数印内容提要。版权页上印有书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厂、发行者,还有开本、版次、印次、印张、印数、字数、日期、定价、书号等。其中印张是印刷厂用来计算一本书排版、印刷、纸张的基本单位,一般将一张全张纸印刷一面叫一个印张,一张对开张双面也称一个印张。字数是以每个版面为计算单位的,每个版面字数等于每个版面每行的字数乘以行数,全书字数等于每个版面字数乘以页码数,在版面上图、表、公式、空行都以满版计算,因此“字数”并不是指全书的实际行字数。 二、版面构成要素

图1 书刊版面要素示意图 版面指在书刊、报纸的一面中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总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围的空白部分书刊一页纸的幅面。通过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设计,版面构成要素如图2.1所示。 版心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书眉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页码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注文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对某一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排在字行中的称夹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称脚注或面后注、页后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后的称篇后注,排在全书后面的称书后注。在正文中标识注文的号码称注码。 三、开本 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多少小张就称多少开本。我国习惯上对开本的命名是以几何级数来命名的,如图2所示。

水表面张力介绍

水表面张力介绍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通常,处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较为稀薄,其分子间距较大,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平行于液体界面的引力。表面张力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 1基本信息 多相体系中相之间存在着界面(interface)。习惯上人们仅将气-液,气-固界面称为表面(surface)。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将水分散成雾滴,即扩大其表面,有许多内部水分子移到表面,就必须克服这种力对体系做功——表面功。显然这样的分散体系便储存着较多的表面能(surface energy)。 2相关数据 在293K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2.75×10-3N·m-1,乙醇为22.32×10-3N·m-1,正丁醇为24.6×10-3N·m-1,而水-正丁醇(4.1‰)的界面张力为34×10-3N·m-1。 表面张力的测值通常有多种方法,实验室及教科书中,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为最大气泡压法。由于其器材易得,操作方法相对易于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因而长期以来是教学的必备方法。 作为表面张力测试仪器的测试方法,通常有白金板法(du Nouy method)\白金环法(Wilhelmy plate method)\悬滴法\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法等。 3测定方法 (1)表面张力法。表面张力测定法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无机离子的存在也不影响测定结果。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当到达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张力的下降则很缓慢或停止。以表面张力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转折点相对应的浓度即为CMC。如果在表面活性剂中或溶液中含有少量长链醇、高级胺、脂肪酸等高表面活性的极性有机物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上的转折可能变得不明显,但出现一个最低值(图2—15)。这也是用以鉴别表面活性剂纯度的方法之一。 (2)电导法。本法仅适合于表面活性较强的离子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的平方根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CMC。溶液中若含有无机离子时,方法的灵敏度大大下降。 (3)光散射法。光线通过表面活性剂溶液时,如果溶液中有胶束粒子存在,则一部分光线将被胶束粒子所散射,因此测定散射光强度即浊度可反映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以溶液浊度对表面活性剂浓度作图,在到达CMC时,浊度将急剧上升,因此曲线转折点即为CMC。利用光散射法还可测定胶束大小(水合直径),推测其缔合数等。但测定时应注意环境的洁净,避免灰尘的污染。 (4)染料法。一些有机染料在被胶团增溶时。其吸收光谱与未增溶时发生明显改变,例如频那氰醇溶液为紫红色,被表面活性剂增溶后成为蓝色。所以只要在大于CMC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使用Matlab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 1、表面自由能: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

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的过程。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 ?,则需要对其做功。功的大小应与A ?成正比:-W=σA ? 2、 溶液的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 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显然,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Gibbs 用热力学的 方法推导出它们间的关系式 T c RT c )(??-=Γσ (1)当0 0,溶质能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此类物质叫表 面活性物质。(2)当0>??? ????T c σ时,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 层的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此类物质叫非表面活性物质。由 T c RT c )(??- =Γσ 可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 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吸附量Γ浓度c 之间的关系,有Langmuir 等温方程式表示:c K c K ·1·+Γ=Γ∞ 4、 最大泡压法: (3) 实验装置与流程:将燃烧热实验的主要设备、仪器和仪表等 按编号顺序添入图下面相应位置: 图11-4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装置

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表面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表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观察到许多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如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荷叶上滚动着的小水滴,玻璃板上的小水银滴等,它们为什么都是球形或近似球形?这就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当用细管吹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时,在泡膜的表面上就布满了液体表面张力。用数学可以证明,在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中,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正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会出现露珠、小水银滴等都收缩为球形的现象。 你若有机会观察护士给病人输液,你会看到在输液之前,护士总是要把输液管中的空气泡排除干净。不然的话,若让那些气泡混入人体血管中,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气泡将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液体表面现象发生的原因。 1 表面张力的成因、大小和方向 表面张力就是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液体与气体的交界面(属于液体薄层),称为表面层。在表面层中,液体分子因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而有一部分会被拉入液体内,致使表面层液体分子密度小于液内分子密度。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这种布局,使得液体表面层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而具有收缩趋势。表面层一直处在具有收缩趋势的表面张力作用之下。 这里应指出,液体表面张力与橡皮膜张力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橡皮膜的分子间距会随着膜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液体表面张力却不受面积变化的影响,当液体表面层面积增大时,液内分子会自动进入液面来补充,从而维持液面内分子间距不变。 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来可说明表面张力的存在。取一段铜丝制成一个直径约 cm ~85的圆环,在环上跨系一根细红线(用红线易于观察) 。将环浸入洗洁精溶液再取出,环上蒙了一层液膜,这时用粉笔头轻触线一侧的液膜,原来自由弯曲的红线则立即被液膜拉向另一侧,成为一段张紧的弧线。实验表明,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同时它还表明,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于任一周界线且与液面相切。 理论和实验表明,表面张力的大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2)(双表面层单表面层L F L F αα 上式中,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α与液体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液体,α不同;同一种液体,α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另外,α也与液体中的杂质有关。因此,当人体使用了某些药物后,血液或尿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则会发生变化。 在生活中有许多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例如,对人来说,重力有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人若不慎从高处落下,可能会被摔得不轻。而小昆虫一点也不害怕重力,它在落下时一点危险也没有。但表面张力对某些昆虫来说则有可能造成很大威胁,小昆虫有时最怕表面张力。当一个成人从浴池中站起时,他身上会带起厚约mm 2.0的一层水,这些水大约kg 5.0,不到人体重的%1,这对人来说不会感到有什么负担。即使是人的全身涂满了肥皂泡沫,其表面张力对人也不会产生任何威胁。而一只蚊子一旦被肥皂泡沫弄湿,它将很危险。这时蚊子将难逃表面张力“法网”。

表面张力及测定

基础知识2 第三讲表(界)面张力 3.0 思考题 (1)什么是表(界)面张力?降低表(界)面张力有什么意义?(2)简述: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有7种)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3)解释:毛细上升法、脱环法、滴重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停滴法、悬滴法。 (4)写出Szyszkowski公式,指出其研究内容和用途。(5)解释:表面张力曲线的最低点现象。 (6)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样品纯净与否的重要标志? (7)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8)解释:表面活性剂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效率 (9)什么是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动表面张力?影响动表面张力的因素存在哪些定性规律? (10)什么是溶液表面张力时间效应?如何测定?影响因素?(11)简述:振荡射流法的基本原理。 (12)液液界面由哪些途径形成,是否自发进行? (13)解释:界面张力、界面自由能、界面张力曲线转折点。(14)何谓“超低界面张力”?有何实际应用?简述旋滴法测定超低界面张力的基本原理。

3.1 基本概念 1.界面、界面现象、界面张力(界面自由能)表面张力现象.A VI 2.毛细上升法、脱水法、滴重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停滴法、 悬滴法(7种测定界面张力的方法) 3.表面张力曲线的最低点现象 4.振荡射流法 5.Szyszkowski公式 6.超低界面张力、旋滴法 3.2 基本原理 1.测定界面张力方法的原理(常用的7种方法) ①毛细上升法 ②脱环法 ③滴重法 ④吊片法 ⑤最大气泡法 ⑥停滴法 ⑦悬滴法 2.振荡射流法的工作原理。 3.应用“超低界面张力”技术解决注水油井后期石油开采的基本 原理。

第一章课后作业答案

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液体的表观特征有: (1)类似于液体,液体最显著的性质是具有流动性,即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 (2)类似于液体,液体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状; (3)类似于固体,液体具有自由表面; (4)类似于固体,液体可压缩性很。 2、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分类,液体可分为原子液体、分子液体及离子液体三类。其中,液态金属属于原子液体,简单及复杂的熔盐通常属于离子液体。 3、偶分布函数g(r)的物理意义是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4、考察下面右图中表达物质不同状态的偶分布函数g(r)的图(a)、(b)、(c)的特征,然后用连线将分别与左图中对应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配对。 固体结构(a)的偶分布函数 气体结构(b)的偶分布函数 液体结构(c)的偶分布函数 5、能量起伏: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子的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6、结构起伏: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组成,团簇内为某种有序结构,团簇周围是一些散乱无序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7、在特定的温度下,虽然“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的存在,但对于某一特定的液体,其团簇的统计平均尺寸是一定的。然而,原子团簇平均尺寸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原子团簇平均尺寸越小。 8、浓度起伏:工业中常用的合金存在着异类组员;即使是“纯”金属,也存在着大量杂质原子。因此,对于实际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子的分布情况。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浓度起伏。 9、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大于不同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即F(A-A、B-B) >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混合热,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具有“化学短程序”的原子团簇,在热运动的作用下,出现时而化合,时而分解的分子,也可称为不稳定化合物,甚至可以形成比较强而稳定化合物,在液体中就出现新的固相。 10、金属熔化潜热?H m比其气化潜热?H b小得多(表1-2),为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二、判断题(括号中添“√”或“×”) 1、(√) 2、(×),因为Ga, Bi, Sb, Ce, Si, Ge等熔化时体积增大。 3、(×),理想纯金属液体中既有“能量起伏”,也有“结构起伏”。 4、(√) 5、(×),近年,人们发现液态Ga、Cs、Se、I、、Bi 、Te等元素以及石墨熔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压力出现异常非连续变化,Katayama等利用对液态磷进行高压X-衍射实验,证实了液态磷中发生压力诱导型非连续液-液结构转变;我国及国外的学者也以多种手段揭示,一些合金熔体的性质与结构随温度发生非连续变化。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了解物质体系性质、溶液表面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特别是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可用来帮助计算等张比容,工业设计中用来帮助估算塔板效率等。 2.熟悉表面张力中常用的测定方法:(1)毛细管升高法(2)滴重法。 二、实验原理 (1)毛细管升高法: 当一根洁净的、无油脂的毛细管浸进液体,液 体在毛细管内升高到h 高度。在平衡时、毛细管中 液柱重量与表面张力关系为22cos r r g h πγθπρ= 2cos g hr ργθ = 式中,γ为表面张力,g 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r 为毛细管半径。 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 θ=1,则2g h r ργ= 。 (2)滴重法: 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 的毛细管 滴下的液体质量,应等于毛细管周边乘 以表面张力,即2mg r πγ=式中:m 为 液滴质量,r 为毛细管外半径,γ为表面 张力,g 为重力加速度。 事实上,滴下来的仅仅是液滴的一部分。 因此,式中给出的仅仅是理想液滴。经 实验证明,滴下来的液滴大小是V/3r 的 函数,即有f(V/3r )所决定(其中V 是液滴体积)所以式子可变为32(/)mg ryf V r π=或32(/) mg rf V r γπ=其中F 称为校正因子。 三、实验仪器 毛细管升高法:约25cm 长、0.2mm 直径的毛细管毛细管,读数显微镜,小试管,25°C 恒温槽。 滴重法:毛细管(末端磨平),称量瓶,读数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毛细管升高法: 1、将毛细管洗净、干燥,于小试管中倾入蒸馏水,按图装好。 2、用吸耳球在X 管处慢慢地将空气吹入试管中,待毛细管中液体升高后,停止吹气并 使试管内外压力相等。待液体回到平衡位置,用度数显微镜测量其高度h 。测定完毕后从X 管吸气,降低毛细管内液面,停止吸气并使管内外压力相等,恢复到平衡位置测量高度。如果毛细管洁净,则两次测量的高度应相等,否则应清洗毛细管。 3、测定毛细管内径。将毛细管插入高锰酸钾溶液后,洗净毛细管外层,用读数显微镜 测量毛细管的内径。 4、用密度计测量高锰酸钾的密度。 滴重法: 1、按图二装好仪器,把待测液体充满毛细管,并调节液位使液滴按一定时间间隔滴下。 在保证液滴不受震动的条件下用称量瓶搜集30滴,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重。 2、用游标卡尺测量毛细管的外径。 3、从液滴重量及液体密度计算滴下液滴体积。然后求出v/r 3数值,从表中查出校正因 子F 数值。根据式子求出表面张力。 五、数据记录 毛细管升高法: 升高高度h/cm 5.67 5.67 溶液密度ρ/(g/3cm ) 0.9981 内径r/mm 0.654 (读数显微镜) 0.220(用水测定毛细管升高h ,计算 所得) 滴重法: 液体+瓶质量m1/g 26.1130 瓶质量m2/g 22.8806 外径r/mm 7.64 六、数据处理 毛细管升高法: m N cm N mm cm g N cm g ghr /0907.0/1007.92 102654.067.5/108.9/9981.02433=?=÷÷????== --ργ 滴重法: cm cm cm h 67.5267.567.5=+=

计算机排版基础知识

计算机排版基础知识 1、主要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排版系统的应用环境 1.2 版面的结构及常见的排版规则 1.3 知识点:掌握版面结构及名词术语、熟悉常见出版物的版心尺寸、熟悉常用书刊的版面格式及规格;熟悉计算机排版系统的应用环境 2、计算机排版原理概述 计算机排版系统是将计算机硬件与适用于书刊等编辑排版的软件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排版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机两大部分。 计算机排版系统硬件的组成: 录入终端、编辑排版主机、文件输出、汉字字模库。 3、桌面出版系统 图文输入部分 图文输出部分 图文存储及传输部分 扫描仪、计算机、光栅图像处理器RIP、照排机、显影机 激光照排机:能在胶片或相纸上输出高分辨率图像和文字的数字式打印机,简称照排机(RIP)专门用来把用PS(PostScript)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页面解释成照排机可以记录的点阵信息的装置。 页面描述语言: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版面中各元素和各元素在版面中的计算方法,是专业桌面出版系统和软件使用的算法语言。 3、印前生产流程

目前印前生产流程图如上图,需要11道工序。上面的一行(1-5)主要是在设计与排版中解决,下面的(6-11)往往交由印刷厂来处理。 4、版面设计制作的主要工作流程为: 1、确定尺寸、出血等; 2、处理文字; 3、处理图片和图形; 4、存盘输出; 5、编辑加工; 6、修改并输出一校样; 7、校对; 8、定稿、打样、出片; 9、整理工作资料。 排(组)版软件主要作用:把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的图像、绘图软件绘制的图像和文字、底色、色块等组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成品版面,最后打印输出。 5、版面的再认识(用WORD来讲) 5.1版面元素的介绍 5.1.1文字 文字是大多数版面上都具备的版面元素,文字通常是单色的。文字可根据原稿直接从键盘输入,也可从范围广泛的用户终端上的数据库、文本文件、资料库中提取,然后再转到计算机排版系统中。 文字的排版主要是字体、字形、字号及其他排版参数的设定、修改;另一方面是字符位置处理,即文字的版式,如居中、居左、居右、字距、行距等。整篇使用的文字字体不应超过4种,字号也不应超过5种,文字色彩不宜变化过多。 5.1.2图形 图形指线条图和美术字等,可用多种绘图软件制作。 5.1.3图像:指连续调图像。 图像处理:桌面制版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稿,所处理的图像往往是彩色的,其处理方式与其他图像处理相比有某些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桌面制版系统在将图像数字化时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将所有主色合并,只需原图像的灰度信息,而是力求忠实地保持原稿的颜色特征。因为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稿的颜色特征对准确的图文复制是至关重要的。 (2)桌面制版系统在图像输入时需要要将原稿分解为三个主色 (R、G、B)的灰度图像,这称为分色。

乙醇表面张力的测定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 在一个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力比后者大。因此在液体表面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要使液体的表 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 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或增大一 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 其单位为J·m-1;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 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1。液 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如欲使 液体表面面积增加ΔS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应该是: 一A=ΔG=σΔS (1)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对纯溶剂而言,其表面层与内部的组成是相同的,但对溶液来说却不然。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根据能量最低原则,若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则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大,如果所加溶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那么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的溶质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公式表示: Γ=-()T (2) 式中:Γ为吸附量(mol.m-1);σ为表面张力(J·m—’);T为绝对温度(K);c为溶液浓度 (mol.L-1”);R为气体常数(8.314J.K—I·mol-1)。()T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表面张力 随溶液浓度而改变的变化率。如果σ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也即()T <0,则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作用。如果σ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T >0,则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溶液本身的浓度,称为负吸附作用。 从(2)式可看出,只要测定 溶液的浓度和表面张力,就可 求得各种不同浓度下溶液的吸 附量Γ。 在本实验中,溶液浓度的 测定是应用浓度与折光率的对 应关系,表面张力的测定是应 用 最大气泡压力法。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刘全坤版 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 破坏? 答:(1)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的异同点可用下表说明 相同点 不同点 液体 具有流动性,不能承受切应力;远程无序,近程有序 固体 具有自由表面;可 压缩性很低 不具有流动性,可承受切应力;远程有序 液体 远程无序,近程有序;有自由表面;可压缩性很低 气体 完全占据容器空间 并取得容器内腔形 状;具有流动性 完全无序;无自由表面;具有很高的压缩性 (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 ① 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Δm /V 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 金属熔化潜热H Δm 约为气化潜热ΔH b 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 定的规律性。 2 .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 1 、平均原子间距r 1各表示什么? 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 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 (=N/V )的相对偏差。 N 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 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 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 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 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 团 (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 ① 偶分布函数的特征 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 相等,呈一条直线g(r)=1。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而液体的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② 从金属熔化过程看 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Δm /V 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另一方面,金属熔化潜热H Δm 约为气化潜热ΔH b 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说,在熔点(或液相线)附近,液态金属(或合金)的原子集团内短程结构类似于固体。 ③ Richter等人利用X衍射、中子及电子衍射手段,对碱金属、Au、Ag、Pb和Tl等熔体进行了十多 年的系统研究,认为液体中存在着拓扑球状密排结构以及层状结构,它们的尺寸范围约为10-6-10-7cm。 ④ Reichert 观察到液态Pb 局域结构的五重对称性及二十面体的存在,并推测二十面体存在于所有的单组元简单液体。

物体的表面张力

1、物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内部任一分子受到4面分子力大小平衡,合力为另 液体表面分子受到其相内分子的作用力较外部大,表面分子受到一个向内收缩的力既表面张力 2、湿润现象 液体对固体的湿润主要取决于液体-固体-液体的分子吸引力。当液体-固体之间的分子吸引力大于液体自身的分子吸引力,产生湿润。 改变固体的表面状态即表面张力,就能改变湿润程度。 3、极性或非极性聚合物 分子中原子核正电荷和电子负电荷的作用中心可能不重合,其距离为偶极矩。形成极性基团。不同的极性分子,其分子偶极矩不等,所表现的极性强度不同 μ=0.0 非极性分子:聚乙烯(PE)、聚炳烯(PP) μ<0.5 弱极性分子:聚笨乙烯(PS) μ>0.5 极性分子:聚氯乙烯(PVC) μ>0.7 强极性分子:聚酯(PET) 4、非极性聚合物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5、临界表面张力:塑料表面恰好被液体完全湿润时,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常见塑料临界表面张力一览表 6、塑料薄膜的印刷性及可加工性 (1)、印刷:凹版印刷为主、多用于PE、PP、PET、PVC等 一般要求表面张力38dyn/cm以上 (2)、复合:干式复合为主、多用于PE、PP、PET、PVC、PVDC、PA、等一般要求表面张力38dyn/cm以上 (3)、镀铝:高阻隔复合软包装材料、多用于PP、PET等等 一般要求表面张力38dyn/cm以上 7、当前提高表面张力办法 (1)、电晕处理 (2)、化学处理 8、电晕处理的原理: (1)、电冲击或击穿:在高压电场下对薄膜进行强有力的冲击,使薄膜表面起毛,变得粗糙,增加表面积,产生湿润效果。物理作用的解释。 (2)、高压电场下,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氧气+氧原子。氧原子的氧化剂作用使薄膜表面分子极性增大。 高倍数放大镜下,薄膜表面变得毛糙。 9、存在问题 (1)、电晕处理表面张力的不均匀性(有高有低、成片或成段) (2)、电晕处理表面张力的随时间衰减性(随时间而下降) (3)、电晕处理表面张力对薄膜表层造成物理性强度下降(有些应用在高于48mN/m后表面可加工性反而下降) (4)、无法进一步得到表面张力更高(58mN/m以上)的薄膜。 、常发生无法解释的因表面张力问题导致的产品质量事故。 10、化学处理的原理 (1)、在薄膜表层涂布一层化学物质(也叫底层),这层化学物质改变了薄膜表面的化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表面活性物质?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答: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能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表面张力?它的单位如何表示?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 单位:mN/m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与表面外分子的引力,而造成的分子聚拢效应。 3.什么是cmc?为什么说cmc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性值? 答:Cmc: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达到cmc后即有胶束形成,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随时补充表面分子膜中分子的损失,从而使表面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4.什么是Krafft点? 答:在较低温度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升高缓慢,但到某一温度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上升。该溶解度突变所对应的温度称为Krafft点。 5.增溶的方式有哪几种?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有什么区别? 答:增溶是由于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这些物质或溶入胶束的亲油基中间,或插于胶束的分子之间,或黏附于胶束的亲水基上,从而使溶解度大增。 表面活性剂增溶是利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达到其cmc点(临界胶束浓度)后增加对于溶质的溶解度完成的。与溶剂溶解溶质的理论不一样,有机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只受到温度的影响。 6.什么叫做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与洗涤之间有什么关系?

表面张力的测定

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加深对表面张力, 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 掌握折光仪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原理 在液体的内部,每个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可在表层却不同,它一方面受到液体 内部邻近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面外气体分子的吸引,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在液体表层的分 子都受到垂直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的力,这不平衡的力使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向内 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 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力而作 功,增加分子的位能。所以说分子在表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 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 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 的变化△G ,称为表面自由能。其单位J ·m 2-;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 表面张力,其单位N ·m 1-.液体的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如欲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加△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应该是: -A = △G = σ△S (1) 对于纯溶剂,表面与内部的组成相同,对溶液确不同,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 发生变化。若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σ,则表面层浓度大于内部浓度,若溶质能使溶 剂的表面张力升高,则表面层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这种表面浓度与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 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在T ,P ,一定,溶液的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的溶质的量有关, 它们的关系用吉布斯(Gibbs )公式表示: T c RT c )(??-=Γσ …… (2) 式中:Γ吸附量(mol ﹒m 2-); σ表面张力(J ﹒m 2-); c 溶液的浓度(mol ﹒L 1-) T 绝 对温度(K );R 气体常数(8.31411--??mol K J )。(T c )??σ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变化率。只要测定溶液的浓度和表面张力, 就可求出各种不同浓度下溶 图1分子间吸引 示意图

表面张力的测定

C.9表面张力的测定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对于了解物质体系性质,溶液表面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特别是表面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它还可用来帮助了解润湿、去污、悬浮力等问题;可以来帮助计算等张比容,工业设计中用来帮助估算塔板效率等。 下面用毛细管升高法和滴重法来测定液体表面张力。 一、 毛细管升高法 (一) 实验原理 当一根洁净的、无油脂的毛细管插进液体,液体在毛细管内升高到h 高度。在平衡时,毛细管中液柱重量与表面张力关系为 h g r r ρθγ2cos 2∧=ππ θ ργcos 2hr g = (1) 式中:γ为表面张力, g 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r 为毛细管半径。 对于洁净、无油脂的毛细管和水,接触角θ≈0,cos θ=1,所以 hr g ργ2 1 = (2) 上式忽略了液体弯月面,如果弯月面很少,可以考虑为半球形,则体积应为: 33 1 3323∧=∧-∧r r r πππ 由(2)式可得: )3 1 (21r h r g += ργ (3) 更精确些时,可假定弯月面为一个椭圆球。(3)式变为: ]3)(1312.02)(1288.0)(311[21∧+∧-+= h r h r h r hr g ργ (4) (二) 实验仪器

25cm长、0.5mm直径的毛细管,读数显微镜,小试管,尺子 (三)实验步骤 将毛细管洗净、干燥,于小试管中倾入被测液,按图装好。从管口慢慢将空气吹入试管中,待毛细管中液体升高后,停止吹气并使试管内外压力相等。待液体回到平衡位置,用尺子测量其高度h。重复一次,再次测量高度h,看是否一样,两次测量的高度应相等,否则应洗清毛细管从新测量。 将毛细管浸入有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然后用读数显微镜测毛细管的直径d。(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二、滴重法 (一)实验原理: 从图C.9-2中可以看出当到达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的毛细管滴下的液体质量,应等于毛细管周边乘以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即 (5) 式中:m为液滴质量,r为毛细管半径,为表面张力,g为重力加速度。 事实上,滴下来的仅仅是液滴的一部分。因此(5)式中给出的液滴是理想液滴。经实验证 明,滴下来的液滴大小是的函数,即由所决定(其中V是液滴的体积)。(5)式可以变为

书籍排版知识

书籍排版知识2010-04-09 15:50:56| 分类:电脑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01* 开本与书籍分类选择 课本、杂志、科技读物、参考书等版面开本设计有不同的规格要求,课本一般为32开本或16开本(大学课本),杂志刊物多为16开本,如政治教科书用32开本,每行字数为26~27只字,用大32开本,每行字数为28~30只字;科技杂志用16开本,每行字数为36~42只字。 (《活字排版工艺》印刷工业出版社P66 周承民等编199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02* 开本与标题字号选择 标题设计是版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版面美观、大方、紧凑,往往是指标题的排版,标题层次适宜,版面字号相称,很有讲究。如:32开本最大的标题字是用二号字,字数只有两个字,它们中间只能空两个字的地位;16开本的标题,最大字也只有用二号字,字数同样是两个字,但它们之间就要空三个字的地位。这是标题格式规范化的一个方面。 (《活字排版工艺》印刷工业出版社P66 周承民等编199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03* 标题级别与字号、字体选择 图书排版中,标题往往要分级处理,因此标题字一般要根据级别的划分来选择字号大小和字体变化。一级标题选用字号最大,而后依次递减排列,由大到小。图书标题的字体一般不追求太多变化,多是采用黑体、标题宋体、仿宋体和楷体等基本字体,不同级数用不同字体。(《活字排版工艺》印刷工业出版社P175 周承民等编199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04* 版式设计 版式即版面格式,具体指的是开本、版心(包括书眉及页码)和周围空白的尺寸,正文的字体、字号、排版形式(横排或竖排,通栏或分栏等),字数、排列地位(包括占行和行距),还有目录和标题、注释、表格、图名、图注、标点符号、书眉、页码以及版面装饰等项的排法。版式设计是指在既定的开本的基础上,对书刊原稿的体例、结构、标题的层次和图表、注释等进行艺术的科学设计。 (《当代排版技术概论》印刷工业出版社P57 翟铭、杨新岚编著199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05* 常用术语 版面书刊、报纸的一面中,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总和称为版面。 版心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书眉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 页码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而正方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注文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某一个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开本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对折多少小张就称多少开本。 (《当代排版技术概论》印刷工业出版社P115~116 翟铭、杨新岚编著199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