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
传播学副语言

传播学副语言
副语言通常是指在言语中除了词语本身之外的其他表达手段,包括音调、语调、音量、音质、语速、重音等。
这些元素虽然不是具体的词语,但却在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强调或转折等信息。
在传播学中,副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恰当使用副语言可以帮助传播者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提高传播效果。
传播学中的副语言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传播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传播的目标,例如是说服听众接受某个观点还是传达某种情感。
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副语言手段来支持。
2.观察和分析受众: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例如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可以帮助传播者选择更适合的副语言手段。
3.选择副语言手段:根据目标和受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调、语调、音量、语速等副语言手段。
例如,要表达一种庄重、正式的气氛,可以选择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和音量。
4.实践和调整:在实际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反馈和效果不断调整副语言手段,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5.评估和总结:传播结束后,需要对副语言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不断提高副语言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传播学中的副语言操作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进行有效传播的方法。
通过恰当地使用副语言手段,可以增强传播
效果,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副语言运用

详细描述:在课堂管理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副语 言来激励和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或进步,例如通过鼓掌 或口头赞扬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04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副语言运用 注意事项
邀请同行教师听课,对课堂副语言运用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分享交流与学习
组织教师分享交流,让教师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提升自己的副语言运用能力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在学生互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副语言来 调节学生的情绪和氛围,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 通过轻松的语气和幽默的表达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课堂管理中的副语言运用
总结词:严肃制止 总结词:温和提醒 总结词:激励表扬
详细描述:在课堂管理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副语言来 严肃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例如通过严厉的眼神或手势 来警告学生。
音质与教师形象
03
音质的悦耳动听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增强学生对教
师的信任和敬爱。
03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副语言运用 实例分析
课文讲解中的副语言运用
总结词: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在课文讲解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副语言,如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手 势和眼神交流,能够使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文讲解中的副语言运用
总结词:情感传递
详细描述:通过副语言,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传递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讲 解悲伤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低沉的语调和悲伤的表情来传递情感。
课文讲解中的副语言运用
英语副语言的表意手段和交际功能

语调 是 表 情 达 意 的一 种 重 要 手 段 ,可 以反 映 说话 者 的情感 状 态 ,表 明 说话 者 的情 感 、情 绪 和 态度 ,如 用 降调 带 有 严 厉 、命 令 、直 率 、坚 决 等 色彩 ,而 升 调 常带 有 怀 疑 、试 探 、期 待 、礼 貌 等
型 。例 如 :
()H ant a rafs / ( 问句 ) 3 ehs ’ dbekat h ? 疑 Hehm ’ a ekat ( a t d rafs \ 陈述句 ) h b .
2 谈话 的语音 分割 .
维普资讯
Se t 0 p .2 06
维普资讯
中 国 民 航 飞 行 学 院 学 报
4 2
Se t 00 p .2 6
Vo . 7NO 5 1 1 .
Ci i Av a i n F ih Un v ri o Ch vl it l t o g ies y t f ma
英 语 副 语 言 的 表 手 段 和 交 际 功 能 意
贺 华 丽
( 中南民族大学外 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 0 7) 3 04
摘
要:副语言是人类自然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调语言的英语 ,其副语
言的表 意手段有音量控制、语音分割、语音的延长或缩短、语音 义 。 一般 说 来 ,语 调具 有 表 态 功 能 ,表 意功 能和句 法功 能 。
1 )语调 的表 态功 能
关 于 副 语 言 的表 意 手段 ,历 来 倍 受 关注 。萨
莫 瓦等 认 为 ,副 语 言 是 “ 随 、打 断 或 临 时代 替 伴
的有 声 行 为 。它 通 过 音调 、音 量 、语 速 、 音质 、 清 晰 度 和 语 调 起 到 言 语 的伴 随作 用 。 ”用 ul l ,
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性及其语用启示

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性及其语用启示作者:王晓卉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0期摘要: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对言语交际有效的补充与说明。
副语言对语言交际具有解释功能,是说话人真实感情的流露,同时也能够替代言语并具有幽默性。
对副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区分场合、保持本色和顺其自然。
这样才能用好副语言,充分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副语言言语交际特性语用启示前言我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副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狭义地说,副语言仅指人们说话时伴随语言而产生的一些发音特征和语言现象,包括停顿、语速、节奏、语调、重音等;广义地说,副语言包括各种身势语,如面部表情,头部动作、眼神、手势等,这些往往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
副语言交际也被称为非语言交际。
国外关于副语言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关于副语言与话语意义的研究Malinowski (1985),Firth(1985),Verschueren(1999),Yus Ramos(1999),Leech(1981),Saeed(1997)。
国内关于副语言的研究开始得相对较晚,本文统计了从1997年到2011年的相关论文和译著,内容主要涉及副语言交际及副语言特征的如毕继万(1999),孟小平(2004),曹合建(1997),熊学亮(2000);有关副语言与言语语义的研究如刘艳秋(2006),宗世海(2003,2004,2005),王德春、孙汝建和姚远(2000),何兆熊(2000)等。
国内外关于副语言研究内容覆盖面广,但这些研究鲜有全面系统地谈论副语言的特性及其语用启示。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非语言行为在人际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非语言交际行为有可能更多地、更微妙地表达人们发出的不同信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对非语言交际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往往认识不足。
“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人在谈话时,只有35%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65%的信息是由非语言因素传递的。
副语言的定义和分类

副语言的定义和分类副语言是指在一国或地区有统一使用的主要语言之外,还有其他被部分人群使用的语言。
副语言可以在官方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它们通常有自己的文字和语法特点。
副语言在交流、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类:根据使用者的群体划分,副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地区副语言:地区副语言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使用的副语言。
在地理较大、语言差异较大的国家或地区中常常出现许多地区副语言。
比如在中国,粤语、闽南语等就是地区副语言。
这些地区副语言通常源于历史、地理、民族差异等因素,并且在当地具有较高的使用率。
2.社群副语言:社群副语言是指由特定族群、职业团体或兴趣群体内流传使用的副语言。
例如,医生、金融从业人员、计算机程序员等职业群体内常常使用专业术语或行业潜规则,这些都可以被视为社群副语言。
3.少数民族副语言:在一些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中,少数民族常常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通常被视为副语言,并有时被保护和提倡。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语、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语等。
4.移民副语言:在移民国家中,移民群体往往保留自己的母语并形成副语言。
这些副语言通常由移民群体在新环境中的交流需求而产生。
例如,美国的西班牙语、英国的孟加拉语等。
此外,在副语言的使用限度上,还可以将副语言分类为官方副语言和非官方副语言。
1.官方副语言:官方副语言是指在行政、教育、法律等方面被认可并得到政府支持的副语言。
官方副语言通常拥有自己的正式字母、文法和规范,可以在官方文件、学校教育等领域中使用。
例如,在瑞士,瑞士意大利语、瑞士德语等被视为官方副语言。
2.非官方副语言:非官方副语言是指没有被政府正式认可,但在民间使用广泛的副语言。
通常非官方副语言只在非正式场合中被使用,不具有行政和教育等方面的权威性。
例如,瑞士的瑞士法语、瑞士日语等.副语言的定义和分类对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副语言的地位和使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化。
略论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一、引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语言学家注意到了语言的语用方面的研究。
奥地利语言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意义及用法”,我国语言学家黎锦熙提出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等观点,都是关注到言语交际中话语的实际意义而得出的理论。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面提出“语言”和“言语”是两个需要区别的概念,使得现代语言学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语用学。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意义的学科成为新时期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显学。
今天,随着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预设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等语用学理论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言语交际行为中的话语意义的研究了。
人们已经确定无疑地相信,语言学领域除了语义学以外,还有一片更为开阔,并且生动有趣的研究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经过全面调查得出:一条信息的传递效果,词语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七,声音的作用占百分之三十八,面部表情的作用占百分之五十五。
在这里,我们不用去考察和确认他的调查的准确度到底有多少,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表达实在意义的词语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并不重要,而词语之外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副语言却起着相对重要的表达作用。
那么,什么是副语言呢?副语言也叫“类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副语言指有声语言之外的非言语交际的表达手段,就是副语言和态势语的总称。
狭义的副语言是一种有声音但没有固定意义的语言,是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用它来伴随有声语能够听到的言语自身之外的人声所产生的全部刺激因素,这种语言也经常被称为“腔调”或者“句调”。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的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影响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特雷格又把副语言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属于“声音的性状要素”,包括声音的高低、发音的方法、韵律的把握、速度等。
第二类属于“发音的要素”,这一类又分三小类:第一小类属于“发音方面的特征”,例如哄笑、窃笑、开怀大笑,抽泣、呻吟、耳语、叫喊带有特征的声音;第二小类属于“发音方面的限定”,主要包括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等;第三小类属于“发音方面的游离因素”,主要指填补音之类的,有表示肯定或者沉吟的“嗯、啊”,也有表示尽力嗅闻的抽鼻声,表示应答的“嗯、啊”,甚至表示厌烦或者尝味时的咂嘴声等也属于这一类。
副语言沟通名词解释

副语言沟通名词解释
副语言沟通是在日常沟通中,我们不仅通过语言(语音和语义)
来传达内容,比如说语调、语气、表情和动作,这些都是副语言沟通。
副语言沟通是非语言的沟通,它包括内容外的其他沟通方式,比
如表情、眼神交流、手势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表达的媒介,有效地传
达信息和意思。
符号语言是副语言形式的一种,它是指使用符号及图表表示的文
字消息,如可视能量的形象控制,这种形式的沟通,可以充分维护沟
通者的自主性,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语音交流是另一种副语言沟通技巧,它除了用单词传达感受之外,还可以表达着某种情感,从而使话语更渗透、更有力,但也要注意不
要说话过激,以免引起沟通的麻烦。
表情也是一种副语言沟通,它是由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
动作、声调等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而不是口头表达,这样可以更有
效地传达出某种情绪或思想。
指法沟通,也叫手势交流,是指利用手指及手腕的各种肢体动作
来表达意义,目前,指法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可以作为补充语言的一种方式,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最后,脸部表情也是一种副语言沟通方式,它是由脸部的表情对
对方的语言表达做出反应的,通过变化脸部的表情,能起到强化话语
的效果,更有效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及感受。
综上所述,副语言沟通是指在沟通中,我们使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及语调、语气等除文字外的其他各种沟通技巧,它可以起到传达
精神意图和提升沟通质量的作用,这是人们聊天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中西方副语言的功能差异性及其应用

中西方副语言的功能差异性及其应用作者:张慧来源:《祖国》2017年第06期摘要:副语言也就是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
由于副语言是不自觉的,因此它与语言相对比,会更为真实。
副语言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语言体系中,副语言在其功能性发声、语空以及声音等层面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要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文化冲突,对中西方副语言的差异性进行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恰当地使用话语转接、语音延长、停顿、音调、重读、功能性发音等技巧与规律对提升跨文化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副语言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语言技巧副语言又被称作辅助性语言、伴随性语言或类语言。
在人们的实际交流中,副语言指的是用于表达说话人态度、个人情感或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非语言性技巧的统称,它普遍存在于整个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过程当中,因此,副语言有着特殊的交际功能。
作为语言交流的一个通用辅助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副语言带有鲜明的文化差异。
一、副语言的种类副语言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副语言是说话者使用相应语言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声音现象。
而广义上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因此,副语言能配合语言、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狭义的副语言又可分为以下几类:语音代替功能,即利用副语言行为来准确地表示一些特殊的语言意义,其主要作用为代替某些话语或词语;语音分隔功能,即利用副语言来更为详细、深入地传达说话者的目的、想法、思路及内心状态等等,主要用“ah”(嗯哈)“um”(嗯哼)等有声符号来表示;语音区分功能,其通常会具备影响话语含义的作用,例如,说话的语速,声音的音量、音高,话语的强度等,说话者通过对自身发音器官的控制,实现对上述因素的改变,进而表现出说话者自身情绪的变化,例如,喜悦、气氛、严肃、不快、开心等等;语言修饰功能,即对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在语言中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如大笑、哭闹、打哈欠等等,从而反映出说话者的情绪与态度;个人音质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说话者自身所具备的生理条件——语音条件来决定的,其所反映的是说话自身所特有的语音特征,并由说话者的语音特征分为多种不同的因素,例如:说话的节奏、语速、延长音、音域、音色等等,这一语义功能往往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说话者的年龄、社会地位、职业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功能
发表时间:2019-07-19T09:19:26.7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作者:赵雨婷
[导读] 副语言作为一种辅助性交际行为,在人际沟通交往的环境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语音信息的传递,同时通过不同的副语言,我们可以判断出不同的行为趋向,人际关系,情感表达,以及最终的目的意图,广义上的副语言为显性的行为动作,如面部微表情,身势,体态动作等,狭义上的副语言为交谈时的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也就是语气语调的变化。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150000)
摘要:副语言作为一种辅助性交际行为,在人际沟通交往的环境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语音信息的传递,同时通过不同的副语言,我们可以判断出不同的行为趋向,人际关系,情感表达,以及最终的目的意图,广义上的副语言为显性的行为动作,如面部微表情,身势,体态动作等,狭义上的副语言为交谈时的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也就是语气语调的变化。
关键词:电视剧;副语言;信息
1.引言
在语言交际的过程,除了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形式之外,还有一些在信息沟通传递中的起着重要作用的辅助性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情状,行为习惯,特殊语音等等,它们在人际交往,社会交际,言语沟通中占据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副语言.广义上的副语言为显性的行为动作,如面部微表情,身势,体态动作等,狭义上的副语言为交谈时的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也就是语气语调的变化。
因此在分析和研究某种语言环境时除了考察语言使用特点外还要注意副语言的分析和研究,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处于言语交际双方或多方的心理状态和目的意图.
2.辅助情感表达
语言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协助沟通交流的第二系统,是语境形成完善的一个副系统,这里不得不提及查尔斯达尔文所作《动物与人类的表情》一书,这本书是最早触及到人类的面部表情研究的,书中所阐释的内容是伴随情绪所带来的不由自主的面部微表情变化,是地球上人类不断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那么什么叫做微表情呢?微表情是副语言的一种,也叫做情态语,因为这种面部表情呈现时间极其短暂,所以称作微表情,是脸上转瞬即逝的表情,持续概只有五分之一秒,微表情不会因为个体差异而因人而异,《别对我说谎》开头通过向我们展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表达相同感情时所展现出的微表情,通过不计其数的表情图片比照,我们惊奇的发现表现相同的情感所展现出来的面部微表情都十分的相似,因人而异的差异度极小。
同时一个人正常情绪表露是的时间持续不到一秒钟,如果持续的时间超过一秒,那么则说明他在说谎。
所以说副语言与人类个体的情感表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能够真实反馈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对于副语言的研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案件分析,心里疾病治疗,以及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类面部表情的构成研究是微表情研究的前提,通过掌握人类的面部构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人类的面部表情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人类的面部一共由三种信息因素构成,静止信息,高速信息和低速信息,其中静止信息是指一些不可变因素,比如皮肤颜色,特点,骨骼结构,五官的大小和位置分布,这些都是人类个体天生自然形成的,是无法改变的。
低速信息意味着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面部改变,比如当个体从青年阶段步入老年阶段,会有皱纹浮现,肌肉松弛,皮肤改变等现象。
高速信息则是产生于肌肉的移动,高速信息的持续信息非常短,同时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况也会通过这些一瞬而逝的运动进行表达。
通过这三种符号,人们可以掩饰和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可以说副语言不仅仅是多元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丰富的情感表达系统。
世界上各族人民都能够识别出的七种情绪分别是以下七种,快乐,惊讶,生气,厌恶,恐惧,悲伤,轻蔑。
每一种情绪针对副语言所包含面部微表情,身势语以及声音上的变化来进行逐一地分析与描述,同时列举此种情绪副语言在电视剧中的表现。
3.判断信息真假
说话者和听话者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某种意图,会减少语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语言的修饰,或者伪造虚假的情景来表达信息,此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交际者在说谎。
一般交际者在说谎时,语言上伪造往往都是很轻易可以做到的,因为语言作为交际的主要信息符号,是可以在人脑的加工下完成的,交际者的的语言往往带有说话者的主观色彩,并且轻易受到说话者的控制,目的性和意图性较强,因此单单依靠可听性言语传递的信息就会造成接受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减弱,虽然语言加工在实际语言加工中很容易操作,但是伴随着虚假性语言所产生的一系列副语言现象就是个体下意识的反应,是生理下意识的反应,主观上所刻意增强的虚假性就减少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往往伴随说谎者所产生的副语言现象,有些持续时间非常的短,所以要通过细微的观察才能够辨别出说话者所言真实性。
说谎者在进行谎言编造的时候伴随的副语言现象有很多,比如露出持续时间及其短小的轻蔑的表情,再比如说话的时候磕磕绊绊,再比如说话时不敢直视对方等等现象,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结合电视剧中的具体情景现象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阐述。
总而言之副语言在识破谎言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现实生活以及案件的破解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4.完善视觉非语言环境
服装妆容是服饰语组成的两个重要部分,通过服饰和妆容的类型可以形成对于交际对象的基本身份定位,同时服饰语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思想内涵的外在表现,对于副语言在交际环境中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完善视觉非语言环境。
接下来我们来分别概述一下有关服饰语言的分类,即妆容和服装,妆容是五官的再塑造,眼影,眉色,腮红,口红色彩的不同配比,五官各部分细节的不同描绘,都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官,形成不同的外貌,进而塑造不同的形象,而服饰是外化的气质,裤装,裙装,紧身,宽松,再加之颜色和款式,不同的搭配,不同的选择会形成每个人不同的气场,甚至身份定位上的转换,因此我们在运用服饰语时,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不同的交际对象,精确地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服装搭配和妆容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加流畅和顺利地传递交际信息,与交际者更加亲近。
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对象往往会在服饰的视觉感官刺激下产生对交际语言者的第一印象,然后选用不同的言语材料来进行交际,所以说服饰语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在言语交际中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服饰语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与其相应的副语言表现,根据身份定位的转换来选择与其匹配的服饰妆容,形成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
刺激下,促使言语信息更好的传递。
5.结语
副语言作为伴随口语产生相应的可视性或者可听性言语,同时也是研究不同文化产生的身体姿势,手部姿势,以及面表情,声调语调的学问。
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运动性能足够使人们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同时可以通过这些表现来传达和推测人类个体的某些情感和思想。
副语言一般应该具有传递互感性,释义表演性,客观规定性的性质,为生活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这些人们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副语言行为会增添人们互动交流的灵活性,生动性以及便捷性,因为副语言与人类个体的情感表达紧密相连,人类个体会通过副语言来暗示或者直接来传递一些信息给听话者,同时人们的副语言行为也会暴露其意图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小兰,吴奇&申寻兵.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2010《心理科学进展》,V ol.18.
[2]高甚盈.《体语之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3]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4]姜振宇.《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M].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凤凰出版社,2011.
[5]田华.副语言交际概述[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赵雨婷(1996.03-),女,黑龙江省大庆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201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