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谦敬词》教学设计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谦敬词》教学设计作者:黄满英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5年第36期教学构想: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古代人们在交往中,经常使用谦敬词,而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流传至今,活跃在日常交际中。
作为当代高中生,应该了解这些词语,并能正确地使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疑难点适时点拨。
为了帮助学生对谦敬词用法的识记,教师编排了一首简单的顺口溜,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目的:1.了解谦敬词的正确用法。
2.探究谦敬词背后的文化观念,并正确对待。
3.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谦敬词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探究谦敬词背后的文化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一、趣味一读“我”吓跑老外:一个老外为了学好汉语,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拜师于一位国学教授门下。
老外想挑一个简单的词学习,便向老师请教,英语“我”在汉语中应该怎么说。
老师解释道:“当你处在不同级别、地位,‘我’也有不同的变化。
“比如,你刚来中国,没有地位,对普通人可以说:‘我、咱、俺、余、吾、侬,洒家、本人、个人、人家。
’“如果见到老师、长辈和上级,则应该说:‘区区、仆、愚、鄙人、小子、小可、在下、末学、小生、不材、不孝、不肖、学生、晚生、鄙生。
’“等你当官了以后,见到上级,则应该说:卑职、小的。
见到平级,则可以说:愚兄、为兄、小弟、兄弟、哥们儿。
见到下级,则可以说:爷们儿、老子、乃公。
“上面这些‘我’,仅仅是男性的说法,更多的‘我’,明天讲解。
”老外听了老师一席话,顿觉冷水浇头,第二天一大早便向老师辞行:“学生、愚、不材、末学走了。
”退了房间,定了机票,回国去了。
提问:这则故事反应了我国称谓语有何特征?【设计说明】趣味故事的阅读,便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会到称谓语的丰富多彩,为讲授谦敬词做铺垫。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

良言一语三冬暖, 恶言一句六月寒。
学会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 能娴熟地运用委婉语,世间 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 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 分文明,多了一分和谐。
这是写在什么地方的提示语。
请不要吻我。 请您近距离投篮。 请微笑,摄像中。 昂首阔步时,我在你的脚下呻吟。 天黑时我关照你,天亮时你关照我。
初次见面说久仰 他人帮助说费心 托人办事说拜托 请人指点说赐教 需要考虑说斟酌 看望别人说拜访 问人姓氏说贵姓 送人礼品说笑纳 无法满足说抱歉 等候客人说恭候 陪伴朋友说奉陪 客人入座说请坐 送客出门说慢走
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帮忙说劳驾 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老人年龄说高寿 欢迎购买说惠顾 请人谅解说包涵 没能迎接说失迎 中途要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与客道别说再来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 交际语言; 2、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了解中国传 统的文化,提高交际能力。
一个称呼
(简单)
交际顺利? 文化修养?
贾宝玉
贾母 贾敬 贾敏 贾蓉 林如海 王熙凤 薛宝钗 林黛玉
按职衔称: 主席 按职业称: 老师 按年龄称: 老王 泛称: 师傅
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 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 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 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称谓
“避讳”
禁 忌 语
本来是反对某种言行 -------
“对此感到遗憾”
实际上讨厌某人或某事-------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亲属称谓制不同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把所有的亲属制度分为描述制 (descriptive system)和分类制(classification system)两种。而莫德克又在此基础上把人类成千 种语言中所反映的全部亲属称谓制度分成六种类型: 爱斯基摩制(Eskimo kin terminology)、夏威夷 制(Hawaiian kin terminology)、易洛魁制 (Iroquois kin terminology)、奥马哈制(Omaha kin terminology)、克劳制(Grow kin terminology)和苏丹制(Sudanese kin terminology)。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属于描述制,即一个人的母亲的兄 弟与父亲的兄弟有区分,母亲的姐妹也与父亲的姐妹 有区分,每个堂亲互相都有区分,堂表亲与同胞兄弟 姐妹也有区分,这种亲属称谓制很少见。而英语亲属 称谓系统则属于爱斯基摩制,它强调核心家庭,特别 分出母亲、父亲、兄弟和姐妹,并把其他所有亲属, 姨母和姑母、叔伯、舅舅和堂(表)兄弟姐妹,合而 统称,即一个人父亲的称谓与父亲的兄弟的称谓(伯 叔)不同,而父亲的兄弟与母亲的兄弟在称谓上没有 区别;一个人也并不区分他的堂、表兄弟姐妹的性别 和属于他家庭的母方还是父方。
4、交际中要求别人做什么事,常用祈使表示商量的语气。 如向别人借笔,可以说:“请把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 5、当别人要你干你所不愿意干的事时,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 如别人请你去看电影,你不想去,可以说:“对不起,我今天很忙,改天去吧。” 6、另外还要注意客套话的使用,也即所谓“寒暄语”、“致谢语”、“称颂语”、 “抚慰语”、“吉祥话”等。
禁忌语
大部分禁忌语都是和特定民族社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 关的。甲民族视为禁忌的,乙民族不一定忌讳它。有 的时候,在同一个民族中,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集团 也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禁忌语。所以,我们若是到了异 乡、异邦,在入乡问俗的时候,也应该了解当地居民 有哪些禁忌语。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交际过程中失礼, 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另有一类禁忌词语是对某些人、事物特别崇拜,认为直说他或它的名称是大不 敬的行为,因此也必须用别的词语去代替。比如,在我国历史上,封建帝王和 孔子的名字全国人都不许说、不许写,这个叫国讳或公讳。如果在谈话或书写 中遇上这个字时,就要改换成另一个同义词。比如汉文帝名恒,汉代的人就把 恒山改称常山,连神话传说中的姮娥也被人改名为嫦娥。西汉吕后名雉,于是 山野中的飞禽──雉从此改称野鸡。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名忠,为了避讳这个忠字, 颜之推在他的《家训》中把凡是含有忠字的篇目一律改“忠”为“诚”。曹宪 所著《音释》为了避隋炀帝杨广的名字,把前人的《广雅》改称《博雅》。隋 唐时代,江苏郡有一个地名叫做义兴,到了宋代,为了避讳宋太宗赵匡义的名 字,改义兴为宜兴,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避讳之风发展到后来,士大夫及其 知识分子不许说和写自己父母的名字,叫做私讳。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到恰当 的同义词来代替避讳的词时,便只好不说这个词的音,书写时把这个字少写一 笔,叫做“敬缺一笔”以示尊崇。比如把“孔丘”写成“孔”,又比如苏轼祖 父名序,东坡先生为人写“序”时一律改写为“叙”。
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进行情境交际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掌握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语境的选择、语气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情境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一、语境的选择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不同的语境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首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应该使用正式的词语和措辞,以显得庄重和专业;而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口语化的词语,以增加亲切感。
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是语言表达的框架,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比如,在描述过程或者事件发展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状语从句或者递进关系的连词,以使表达更加连贯和流畅。
二、语气的运用语气是指语言表达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不同的语气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选择合适的语气。
首先,要注意使用礼貌的语气。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使用礼貌的语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比如,在提出请求或者询问时,我们可以使用委婉的措辞,以显得更加礼貌和尊重。
其次,要注意使用积极的语气。
积极的语气可以传递出我们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魅力。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些特定的修辞技巧,以达到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效果。
在情境交际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首先,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比喻和拟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形象和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一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感到自在和舒适。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际用语,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他人意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交际用语:问候、介绍、道别、道歉、感谢、邀请等。
2. 日常交流话题:天气、学习、工作、兴趣爱好、家庭等。
3. 交际技巧:倾听、表达、同理心、说服力等。
4. 跨文化交际:不同国家的交际习惯、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交际场景,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小组讨论:针对某一交际话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交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际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交际场景中的语言组织、表达清晰度。
3. 交际技巧: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中的交际表现。
4. 跨文化交际能力:考察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3课时:基本交际用语的学习与实践。
第4-6课时:日常交流话题的讨论与练习。
第7-9课时:交际技巧的讲解与训练。
第10-12课时:跨文化交际的了解与探讨。
第13-15课时:综合实践,模拟真实交际场景。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交际英语教材。
2. 辅助材料:交际场景图片、视频、案例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交际话题的信息。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交际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基本交际用语、交际话题、交际技巧等。
3. 实践环节: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内容。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题 (1)

精品文档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2017-06-19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牢记)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年龄说“贵庚”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需要考虑说“斟酌”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 送人远行说“平安”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谢人爱意说“错爱”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 祝人健康说“保重”交友结亲说“高攀” 受人夸奖说“过奖”书信结尾说“敬礼” 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
2、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也可以说“祝你”。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我真的”(3)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4 )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
(5)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
(6)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03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04
(3)语和谦语
谦称小结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 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小犬。 微:微臣。 卑:卑职。 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舍:舍弟、舍侄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2) 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又称为非亲属称谓 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20岁(男) ——弱冠; 30岁(男) ——而立之年; 4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 ——杖朝之年; 80~90岁 ——耄耋之年; 90岁 ——鲐背之年; 100岁 ——期颐。
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如要把这类汉语译成英语,一般多采用较为直接说法。如: 您,您老人家 you 敝人 I , me 令尊,令兄 your father, your brother 家严,家慈 my father, my mother 师母,伯母,嫂子 you wife, Mrs. 令郎,令爱 your son, your daughter 令侄,令亲 my nephew, my aunt
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1课件

二、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 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 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 说的“禁忌语”。
• 在古代,对于帝王和尊亲的名讳绝对 不能称说,要回避,要用别的字眼代 替,否则就被视为“大不敬”或有所 冒犯,而要受到惩处,这就是所谓的 “避讳”。搞避讳最严厉的,当数明 太信之后,大受打击,精神有些恍惚, 神志不清,于是他来到了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 向护士询问有关他的病情。
情
境
小明:小姐,神经科治的都是些什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些难治的病。 小明:像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 护士:(不耐烦)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 多干啥。没听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得少死 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 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 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 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 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在马克思墓
前的讲话》
√
1、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菜时, 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和 蔼地说了一句话。你想她应该怎么说才显 得委婉?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 要?”
不 我 该 该 又 来 走 没 的 的 说 怎 怎 他 么 么 们 还 走 俩 没 了 ! 有 呢 ” 来 ? ? ” ”
“ “ “
创
设
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 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
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 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 我又没说他们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开课时间:2007-4-17 开课班级:高一四班开课地点:二层多媒体教定开课教师:林珍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同义词,或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委婉的语义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可见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
主人有些着急了,就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一位客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起身走了。
主人更着急了,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另外一位客人脸色一变也离开了。
主人急坏了,连忙对着最后一位解释说:“我又没说他们俩!”得,最后一位也走了。
有人一句话就把人说笑,而有人一句话却把人说跳。
交际语言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婚姻乃至前途、命运,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说话得体不仅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高考就专门在“语言运用”中设立了“得体”这一考点的。
如下例,大家感受一下:高考实例(05全国。
1。
20)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七十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十二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
(不超过40个字)老叔:定于6月16日中午十二点在阳光饭店,我为我老爸开一个生日派对,你们荣幸被邀参加,务必前来,o k !椿6月8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就是“得体”这一考点中的一部分。
二、称谓语1、什么是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之细密、描述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
(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2、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1)敬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谦词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如: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2)“家大舍小令外人”,如: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家兄家姐舍弟舍妹舍侄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令侄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3)考考你:大家看看以下情景应该怎么说?初次见面说“”,好久未见说“”,请人批评说“”,求人原谅说“”,央人帮忙说“”,向人祝贺说“”,麻烦别人说“”,请人赴约说“”,求人解答用“”,请人指点用“”,托人办事用“”,赞人见解用“”,看望别人用“”,客人来到用“”,陪伴朋友用“”,中途先走用“”,等候客人用“”,请人勿送用“”,请改文章说“”,归还原物用“”,送礼给人说“”,老人年龄称“”,问人姓名说“”,希望照顾说“”称人住处是“”,称己住处为“”,送人照片说“”,欢迎购买说“”。
(4)年龄称谓趣谈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更是民主的,所以很多词语逐渐陌生。
但是也有一部分词语作为一种礼貌用语,在很多正式场合依然沿用。
3、课堂练习(1)(1994·高考题)下列礼貌称谓正确的是(D)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爱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时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A.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B.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听说你新买了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3)(08深圳一模)2007年,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故乡海宁举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席台大墙上的横幅为:“纪念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有学者认为这个横幅不符合传统礼仪。
请根据中华民族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对这个横幅的内容进行润饰,并说明理由。
(6分)润饰: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3分)或:纪念国学大师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润饰理由:对他人的称呼,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对像王国维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横幅的内容直呼其名,显得不礼貌、不得体、不符合中华民族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
(3分)三、禁忌语1、什么是禁忌语?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2、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禁忌语?(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避讳说“死”,西方人忌讳称别人“老”,连“养老院”都叫疗养院)(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3)职业的禁忌语(渔民忌“翻”、戏班子忌“散”、商人忌“干”“蚀”、和尚忌“秃”、秃子忌“光”,“电”、“灯”、“亮”、“寸草不生”、“一毛不拔”等等)(4)隐私的禁忌语(家庭情况、年龄、收入、情感生活)3、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1)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
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
(2)家庭不幸。
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荒凉,身有难言这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
(3)职业的禁忌语:渔民忌“翻”,戏班忌“散”、“伞”,商人忌“干”、“蚀”,对着和尚忌骂“贼秃”……(4)特定的风俗习惯。
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也不不喜欢人家说猪。
西方人的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
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
不知道这些,就会在无意中惹人不高兴。
(5)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4、再探讨一下讲求避讳的具体方法:(1)改换说法,寻找替代。
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对聋子表示照顾,说就讲“你耳背,请往前坐!”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干”,受伤流血是“挂了花”,为终老准备的棺木是“寿材”。
(2)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
如你爱人做错了事,关起门来怎么批评也不要紧,当着外人,你把他(她)数落了一通,这面子往哪儿放?有几个不避讳的!(3)入境问俗,入乡随俗。
这样右以主动免去避讳。
四川方言中“舌”与“折”、“蚀”同音,四川饭店肉铺做生意的人,这图吉利,便把猪舌、牛舌称为“猪招财”、“牛招财”,你到了四川就不要张口闭口买猪舌头、牛舌头。
南京人结婚时忌讳人家送伞作礼物,“伞”和“散”同音,太不吉利。
送不得当然也说不得。
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究其实,又是谐音作怪,原来在上海话里“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
为了免生不快,你只好从俗从众,管好自己的舌头。
(4)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
一个谙熟外文人的人,在几个不通外文人面前,大谈掌握外文的重要性,甚至说什么当今时代,不掌握一门外语,简直是新型文盲。
5、练习:下列标语合适吗?(1)敬老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3)澡堂门口:谢绝参观。
(4)火葬场门口: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5)医院病房:宾至如归。
(6)某一交叉路口竖者:“多拉快跑,争分夺秒”的标语牌。
四、委婉语1、什么是委婉语?委婉语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