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而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联合应用在癫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意识丧失、抽搐和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目前,抗癫痫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反应不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可以作为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癫痫。

它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钠通道的活动来减少癫痫发作。

丙戊酸钠的副作用较少,但有些患者在单药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抽搐发作的情况。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多种机制来减少癫痫发作。

它主要通过增加突触后钾离子流入来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左乙拉西坦具有强效的抗癫痫作用,并且相对丙戊酸钠来说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联合应用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癫痫发作的严重程度。

与单独使用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相比,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联合治疗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联合治疗的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

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

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它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其中,脑卒中后癫痫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该病病状危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需要采用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常见的抗癫痫药物,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已经被证明对各种类型的癫痫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丙戊酸钠特别适用于治疗部分性癫痫。

它通过调节神经传导功能来减轻癫痫发作,同时也可以增加抗癫痫药物的疗效。

这一药物还可以通过增加γ-氨基丁酸的浓度来发挥其抗癫痫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目的。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癫痫发作。

通过作用于神经元之间的电气刺激,左乙拉西坦能够调控神经传输,从而减缓癫痫发生,这使得它成为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较好选择之一。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是因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互补,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这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治疗时间,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这种治疗方法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总之,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尽管这种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但我们仍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其在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方面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导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1%。

虽然多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控制癫痫发作,但是约3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或只有分部效应,需要寻求其他治疗方式。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的药物和药物组合对于癫痫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两种用于控制癫痫的药物,它们的合并使用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现有研究。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能够同时抑制GABA转氨酶活性和钠通道活性。

丙戊酸钠通过增强神经元膜的钠通量而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和同步放电活动,并增强突触旁释放的GABA水平,从而减少了过度同步放电活动的发生,达到控制癫痫的目的。

丙戊酸钠也能抑制神经元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从而增强乙酰胆碱的效应,这也可能与其抗癫痫作用相关。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左乙拉西坦通过结合蛋白SV2A来增强神经传递的抑制作用,因此可能对癫痫的抑制有关。

左乙拉西坦对其他神经递质的作用非常有限,但它对硬膜下电极诱发的癫痫样放电有明显的镇定和抑制作用,表明它可能抑制硬膜下的同步放电和激烈放电活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丙戊酸钠已成为控制各种类型癫痫的重要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然而,尽管有些患者对丙戊酸钠有很好的反应,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或疗效不佳。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对严重癫痫的疗效表现出与丙戊酸钠类似的效果,而且其不良反应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相互协作的作用,从而提高癫痫的控制效果。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的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发作频率和病发持续时间,增加反应癫痫的患者的反应性。

该组合还显示出出色的控制不良反应的效果,包括丙戊酸钠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肝损伤,以及左乙拉西坦引起的反锥体外系症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分析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分析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脑卒中后癫痫近些年,我国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老年人群数量占比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其中脑卒中是老年群体高发病率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生脑卒中疾病后,将对患者的神经元造成严重损伤,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交流[1]。

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进而出现癫痫症状,使得患者神经炎症因子分泌出现失衡状况,而临床中采用药物治疗,其中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是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能够对患者的癫痫症状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2]。

基于此,我院就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6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60.1±4.1)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6.3±1.5)个月,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3例,脑出血1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2-75岁,平均(59.8±3.2)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7.6±1.2)个月,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1例,脑出血17例。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主要包括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等,但是单一药物治疗癫痫的效果有限,且易产生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主要通过增强GABA受体传导作用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在给药方式、给药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联合应用可能有望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了解其对于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研究方法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寻找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基础和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癫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3 研究意义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由于突发性的癫痫发作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目前,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作为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单一药物治疗癫痫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药物的耐受性和疗效的不足等问题。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对于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丙戊酸钠的作用机制丙戊酸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再摄取的药物,通过增加GABA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增强GABA受体的激动性作用,使神经元在兴奋性神经传导路径中不易兴奋,从而抑制了癫痫发作。

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

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

研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其后遗症包括癫痫等严重并发症。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也颇具挑战性。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目前治疗癫痫常用的药物,两者均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医生在临床中更好地应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分析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各自的作用机制,以期深入了解它们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作用;第二,研究并比较丙戊酸钠单药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评估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第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在脑卒中后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推动脑卒中后癫痫治疗领域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改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经验。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后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常面临复杂的治疗挑战。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但其单独应用对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效果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评估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意义重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参考,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贡献新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临床上常常被联合应用来治疗癫痫。

这篇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

目前,抗癫痫药物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法。

单药治疗并不总能有效地控制癫痫的发作,联合应用多种药物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两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可能会有协同作用。

本研究选择了100名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名,女性48名,年龄范围为18岁到60岁。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另一组接受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

通过观察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在接受联合治疗的组别中,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且减少程度高于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组别。

疗效评估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为良好,而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组别的疗效为一般。

在安全性评估中,通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显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组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组别。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且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不需要特殊处理。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能够提高癫痫的控制率,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摘要】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常用于癫痫治疗的药物组合。

本文通过对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作用机制的介绍,分析了它们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揭示了这种药物组合在癫痫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该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指出了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作为治疗癫痫的有效选择,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合应用、临床研究、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治疗价值、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癫痫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两者均具有一定的抗癫痫效果。

单独使用丙戊酸钠或左乙拉西坦时,可能存在药物耐受性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研究发现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治疗,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于临床上的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估其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癫痫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影响,以及对突触传递的调节作用;2.研究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3.评估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包括对患者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4.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2:54:00.8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作者:张志高
[导读] 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
张志高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均为36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常规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未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中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增加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推广性较好。

关键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脑卒中;癫痫
癫痫属于常见精神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脑卒中后癫痫属于继发性癫痫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尚不确定,可能因为脑卒中造成神经元受到损伤,后期无法恢复,造成炎症因子的分泌失衡,使得局部神经出现异常放电的情况。

脑卒中后的癫痫不仅增加原有神经系统的损伤,同时对于脑卒中的恢复也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1]。

该病一般采用短期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常规情况下使用丙戊酸钠,但是该药物使用后的整体效果不理想,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方式,通过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对整体治疗措施进行改进[2]。

本文对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均为36例。

研究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6-57岁,平均年龄(45.24±2.17)岁,常规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5.65±2.3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后均进行血压、血脂改善治疗,对患者局部微循环以及颅内高压的情况进行缓解,尽早对脑部神经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常规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给予患者丙戊酸钠(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95)口服,起始剂量通常为每日10-15mg/kg,随后递增至疗效满意止),一般剂量为每日20-30mg/kg,3次/d[3]。

如果在该剂量范围下发作状态仍不能得到控制,则可以考虑增加剂量,但患者必须接受严密的监测[4]。

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丙戊酸钠使用方法与常规组一致,同时联合使用左乙拉西坦(UCB Pharma
S.A.,H20160254)口服治疗,成人(>18岁)体重≥50kg,起始治疗剂量为每次500mg,2次/d,根据临床效果及耐受性,每日剂量可增加至每次1500mg,2次/d[5]。

两种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间均为12个月,药物使用结束后对患者临床各项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采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累及导联数进行比较。

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失眠、认知障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后癫痫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到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结合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药物使用方法,全面提升药物使用质量[6]。

本研究可以看出,治疗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常规组为27.78%,两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原因分析为:丙戊酸钠在药物服用后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部氨基丁酸分解,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神经元细胞的意外放电,稳定细胞膜,对癫痫发作的次数进行抑制,但是该药物长期使用后出现不适反应的概率较大,患者因长期不适反应不得不停止用药,因此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7];左乙拉西坦在使用后可以与中枢神经突触的囊泡蛋白进行结合,参与至神经方面的传导,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降低神经放电中的N型钙离子通道的形成,并且药物在使用后患者不适反应较低,因此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通过左乙拉西坦对患者氨基酸丁水平进行抑制,通过丙戊酸钠对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整体效果理想,并且未增加患者在联合用药后的不适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单药治疗中患者因为不适反应较大而停止用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中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增加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推广性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艳,张晓鑫,杨清成.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治疗及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18,15(04):38-39.
[2]孙小平.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7):73-75.
[3]江孝建,刘庆杰,方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1):69-71.
[4]宋淑玲,李艳捧,周相娟,等.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156-157+167.
[5]林岚,王晓燕,杨淑,等.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3):4634-4637.
[6]李淑芸,张鹏.丙戊酸钠注射液与左乙拉西坦联合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影响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01):107-109.
[7]李国选.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4):55-56.
[8]武强,黎红华,濮捷,等.丙戊酸钠注射液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06):608-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