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

合集下载

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

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

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要用到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另一种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今天主要介绍软件延时以及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

单片机的周期介绍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它是以机器周期为单位的,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一个时钟周期= 晶振的倒数。

对于单片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单片机的基本时间单位,两个振荡周期(时钟周期)组成一个状态周期。

机器周期: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周期,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单片机完成一项基本操作,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写等。

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51单片机的指令有单字节、双字节和三字节的,它们的指令周期不尽相同,一个单周期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即12个时钟周期,所以一条单周期指令被执行所占时间为12*(1/ 晶振频率)= x s。

常用单片机的晶振为11.0592MHz,12MHz,24MHz。

其中11.0592MHz 的晶振更容易产生各种标准的波特率,后两种的一个机器周期分别为1 s和2 s,便于精确延时。

基于51单片机的精确延时(微秒级)

基于51单片机的精确延时(微秒级)

声明:*此文章是基于51单片机的微秒级延时函数,采用12MHz晶振。

*此文章共包含4个方面,分别是延时1us,5us,10us和任意微秒。

前三个方面是作者学习过程中从书本或网络上面总结的,并非本人所作。

但是延时任意微秒函数乃作者原创且亲测无误。

欢迎转载。

*此篇文章是作者为方便初学者使用而写的,水平有限,有误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作者:Qtel*2012.4.14*QQ:97642651----------------------------------------------------------------------------------------------------------------------序:对于某些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程序,用c写延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故需用到汇编程序。

本人通过测试,总结了51的精确延时函数(在c语言中嵌入汇编)分享给大家。

至于如何在c 中嵌入汇编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这方面的资料很多,且很简单。

以12MHz晶振为例,12MHz 晶振的机器周期为1us,所以,执行一条单周期指令所用时间就是1us,如NOP指令。

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若要延时1us,则可以调用_nop_();函数,此函数是一个c函数,其相当于一个NOP指令,使用时必须包含头文件“intrins.h”。

例如:#include<intrins.h>#include<reg52.h>void main(void){P1=0x0;_nop_();//延时1usP1=0xff;}----------------------------------------------------------------------------------------------------------------------2.延时5us,则可以写一个delay_5us()函数:delay_5us(){#pragma asmnop#pragma endasm}这就是一个延时5us的函数,只需要在需要延时5us时调用此函数即可。

单片机常用延时函数

单片机常用延时函数
精确的单片机常用延时函数:(c代码 误差0us 12M){即是延时函数的位置}
1、延时0.5ms
void delay0.5ms(void) //误差 0us
{
unsigned char a,b;
for(b=71;b>0;b--)
for(a=2;a>0;a--);
for(b=19;b>0;b--)
for(a=130;a>0;a--);
}
7、延时10ms
void delay10ms(void) //误差 0us
{
unsigned char a,b,c;
for(c=1;c>0;c--)
for(b=38;b>0;b--)
for(a=214;a>0;a--);
_nop_; //if Keil,require use intrins.h
}
13、延时500ms
1·void delay500ms(void) //误差 0us
{
unsigned char a,b,c;
for(a=130;a>0;a--);
}
12、延时200ms
void delay200ms(void) //误差 0us
{
unsigned char a,b,c;
for(c=4;c>0;c--)
for(b=116;b>0;b--)
for(c=23;c>0;c--)
for(b=152;b>0;b--)
for(a=70;a>0;a--);
}
2·void Delay500ms()

51单片机C语言精确延时程序(超级准)

51单片机C语言精确延时程序(超级准)
单片机c语言单片机c语言教程pic单片机c语言教程pic单片机c语言单片机c语言指令集单片机c语言入门单片机c语言中断c语言和单片机avr单片机c语言单片机c语言编程
51单片机 C语言精确延时程序(超级准)
51单片机C语言精密延时程序 程序如下: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t) { unsigned char j; unsigned char i; do { j=3; do { i=165; do { --i; } while(i!=0); --j; } while(j!=0); --t; } while(t!=0); } 该程序延时时基为1ms,所以最大延时时间是255ms 下面是反编译的汇编程序 C:0x0031 7E03 MOV R6,#0x03 C:0x0033 7DA5 MOV R5,#0xA5 C:0x0035 DDFE DJNZ R5,C:0035 C:0x0037 DEFA DJNZ R6,C:0033 C:0x0039 DFF6 DJNZ R7,delayms(C:0031) C:0x003B 22 RET 延时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R5*2 + 2+1)*R6+2+1)R7
假设R7=1,上式为(165*2+3)*3+2+1 =1002us!!!!! 以上程序使用的晶振是12MHz,如果使用的是其他频率的晶振只需计算出1ms的机器周期 数,代入5*2 + 2+1)*R6+2+1,选择合适的R

用delay函数进行延时

用delay函数进行延时
用delay函数进行延时
在使用delay进行延时的时候,delay()括号中的数是多少则代表延时多少毫秒,即单位为毫秒。
举个例子:delay(100)则代表延时100ms;delay(200)则代表延时200ms。
delay是循环等待延时,该程序还在运行,占用处理器。
下面举例如何让在程序中进行编程采用51单片机范例:
#include<reg52.h> //52单片机头文件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sbit led1=P1^1; //单片机管脚位声明
void delay(uintu) //延时函数,u代表的取值为这个函数的延时ms数,如delay(200);大约延时200ms.
}
}
{//delay(300);大约延时300ms.
uint x,y;
for(x=u;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主函数
{
while(1) //大循环
{
d1=0; //点亮小灯
delay(300); //延时300毫秒
led1=1;//熄灭小灯
delay(300); //延时300毫秒

51单片机延时函数

51单片机延时函数

51单片机延时函数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51单片机因其易于学习和使用、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在51单片机的程序设计中,延时函数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通过延时函数,我们可以控制程序的执行速度,实现定时器功能,或者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延时操作。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中常见的延时函数及其实现方法。

一、使用for循环延时这种方法不精确,但是对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用来估算延时。

cvoid delay(unsigned int time){unsigned int i,j;for(i=0;i<time;i++)for(j=0;j<1275;j++);}这个延时函数的原理是:在第一个for循环中,我们循环了指定的时间次数(time次),然后在每一次循环中,我们又循环了1275次。

这样,整个函数的执行时间就是time乘以1275,大致上形成了一个延时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因为硬件和编译器的不同,延时时间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只适用于对延时时间要求不精确的场合。

二、使用while循环延时这种方法比使用for循环延时更精确一些,但是同样因为硬件和编译器的不同,延时时间会有差异。

cvoid delay(unsigned int time){unsigned int i;while(time--)for(i=0;i<1275;i++);}这个延时函数的原理是:我们先进入一个while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循环指定的时间次数(time次)。

然后在每一次循环中,我们又循环了1275次。

这样,整个函数的执行时间就是time乘以1275,大致上形成了一个延时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因为硬件和编译器的不同,延时时间会有差异,所以只适用于对延时时间要求不精确的场合。

三、使用定时器0实现精确延时这种方法需要在单片机中开启定时器0,并设置定时器中断。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我们进行相应的操作来实现精确的延时。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到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功能,相对复杂一些,但是可以实现精确的延时。

STM32延时函数的三种方法——最好掌握第三种

STM32延时函数的三种方法——最好掌握第三种

STM32延时函数的三种方法——最好掌握第三种单片机编程过程中经常用到延时函数,最常用的莫过于微秒级延时delay_us( )和毫秒级delay_ms( )。

1.普通延时法这个比较简单,让单片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来打发时间,经常用循环来实现,不过要做的比较精准还是要下一番功夫。

下面的代码是在网上搜到的,经测试延时比较精准。

//粗延时函数,微秒void delay_us(u16 time){u16 i=0;while(time--){i=10; //自己定义while(i--) ;}}//毫秒级的延时void delay_ms(u16 time){u16 i=0;while(time--){i=12000; //自己定义while(i--) ;}}2.SysTick 定时器延时CM3 内核的处理器,内部包含了一个SysTick 定时器,SysTick是一个24 位的倒计数定时器,当计到0 时,将从RELOAD 寄存器中自动重装载定时初值。

只要不把它在SysTick 控制及状态寄存器中的使能位清除,就永不停息。

SysTick 在STM32 的参考手册里面介绍的很简单,其详细介绍,请参阅《Cortex-M3 权威指南》。

这里面也有两种方式实现:a.中断方式如下,定义延时时间time_delay,SysTick_Config()定义中断时间段,在中断中递减time_delay,从而实现延时。

volatile unsigned long time_delay; // 延时时间,注意定义为全局变量//延时n_msvoid delay_ms(volatile unsigned long nms){//SYSTICK分频--1ms的系统时钟中断if (SysTick_Config(SystemFrequency/1000)){while (1);}time_delay=nms;//读取定时时间while(time_delay);SysTick->CTRL=0x00; //关闭计数器SysTick->VAL =0X00; //清空计数器}//延时nusvoid delay_us(volatile unsigned long nus){//SYSTICK分频--1us的系统时钟中断if (SysTick_Config(SystemFrequency/1000000)){while (1);}time_delay=nus;//读取定时时间while(time_delay);SysTick->CTRL=0x00; //关闭计数器SysTick->VAL =0X00; //清空计数器}//在中断中将time_delay递减。

51单片机延时函数

51单片机延时函数

51单片机延时函数
151单片机延时函数
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微控制器,它可以实现一系列功能,如定时器,定时器中断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需要使用单片机来实现特定功能,而51单片机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知名的。

本文旨在介绍51单片机延时函数的实现方法。

1.1时钟
任何有效的51单片机使用的延时函数都受时钟的控制。

由于50单片机本身的频率有限,为了让计算机更有效地运行,我们需要精确设置时钟频率。

由于时钟频率的不同,51单片机的延时函数也有所不同。

1.2延时函数的实现
51单片机的延时函数是用来延迟任务的一种方法。

延时函数可以延迟任务的执行,并且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起点和终点执行任务。

51单片机使用指令延时来实现延时函数。

指令延时就是指通过控制51单片机内部时钟,来让程序暂停一段指定时间。

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受时钟控制的延时函数。

1.3延时函数的实际应用
51单片机的延时函数可以用来实现许多不同的功能,如断电保护,延时启动,定时控制等。

由于这些函数可以精确控制任务的执
行,可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同时,51单片机还可以实现节能,使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可靠。

2结论
51单片机延时函数是51单片机应用中最基础的功能之一。

该函数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帮助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节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
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要用到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另一种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今天主要介绍软件延时以及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

单片机的周期介绍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

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它是以机器周期为单位的,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一个时钟周期= 晶振的倒数。

对于单片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单片机的基本时间单位,两个振荡周期(时钟周期)组成一个状态周期。

机器周期: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周期,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单片机完成一项基本操作,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写等。

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51单片机的指令有单字节、双字节和三字节的,它们的指令周期不尽相同,一个单周期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即12个时钟周期,所以一条单周期指令被执行所占时间为12*(1/ 晶振频率)= x s。

常用单片机的晶振为11.0592MHz,12MHz,24MHz。

其中11.0592MHz 的晶振更容易产生各种标准的波特率,后两种的一个机器周期分别为1 s和2 s,便于精确延时。

单片机精确毫秒延时函数对于需要精确延时的应用场合,需要精确知道延时函数的具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