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麦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新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新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新疆自治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一、南疆地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耕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南疆地区的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404。

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 15671—1995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 8321.1—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 8321.2—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 8321。

3—198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 8321.4-19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 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 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3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92的规定4 术语与定义新疆南疆地区:指塔里木盆地南缘及西南缘平原地区,主要包括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县(市)。

产量水平:在正常气候年份,按照本标准实施,在相应类型区可实现冬小麦450 kg ~500 kg/666.7 m2、夏玉米450 kg ~500 kg/666。

7 m2、两熟合计900 kg ~1000 kg/666.7 m2产量水平。

5 生产技术管理5。

1 合理配茬.小麦10月10日前播种,翌年6月上中旬收获,复播玉米6月20日前播种,9月底之前收获,让茬播冬小麦.5.2 品种选择.小麦品种选择本地主栽品种;复播玉米选择早熟、生育期短、丰产的品种,生育期95d以内。

北疆地区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北疆地区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增加施肥量由于晚播冬小麦在越冬前苗小弱次生根少无分蘖或分蘖很少翌年早春苗小不可太早进肥水就必须对晚播冬小麦加大底肥用量来补充地里有效养分的不足多分蘖成穗
科研 ◎j 史术推 广
2 0 1 4 年第6 期( 下半月)
北疆地区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郭改银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 六七 团, 新疆额敏
冬前 6 6 7 米总茎数不足 4 0 万茎的 , —般应适量i 创巴 , 以促进春季分 蘖生长, 提高成穗率, 确保穗数足够: 三要看长势长相 , 如麦苗植株矮 小、 叶片握 别、 发黄, 说明麦田 营养不足, 要及时追肥, 每6 6 7 米 追施尿 素 8—1 O千克。需要. 庄意的是 , 各类晚播麦田, 严重缺肥缺水地块除 外, 为促进春季地温 回升 , —般不施返青肥 、 不浇返青水。 6 做 好后期管理 晚播冬小麦在开花期和 灌浆初期 , 要保证及 时、 足量的浇水 . 浇足 、 浇透 灌浆水对保花增加穗粒数作用 明显 .能够提 高光 合 作 用, 并增强抵御干热风的能力 , 从而增加粒重 。 同时 , 要注意对 小麦锈病 、 白粉病和蚜虫的防治 。
2 . 晚播冬小麦在春季气温 回升后 , 生长发育速度快 , 穗分化 进程加快 , 持续时间短 。
3 . 春季分蘖成穗率高。晚播冬小麦冬前分蘖少或无分蘖 , 春 季随着温度的升高 , 分蘖增长很 陕, 成穗 率高 。
三、 高产栽培要点
1 . 增加施肥量 由于晚播冬小麦在越 冬前苗 小 、 弱、 次 生根少 , 无 分蘖或分 蘖很少 , 翌年早春苗小 , 不 可太 早进肥水 , 就必 须对晚播冬小 麦
参考文献
晚 播原 因 1 _ 由于前茬作物成熟、 收获过 晚。倒不出地而造成晚播。 2 , 由于不能及时浇播前 水 , 或没水浇等待 降雨 , 。这是造成北疆地区冬小麦 晚播 的主要原因

示范展示基地扬麦25_晚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示范展示基地扬麦25_晚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
“一喷三防”复查补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危害 。
生产技术,使其应用面积逐年上升,2019、2020 秋播,全区种植面
2
2
2
积分别 0.707 万 hm 和 1.12 万 hm ,2021 年达到 1.414 万 hm ,占
小麦播种面积的 45.6%,已经成为全区主体品种。通过示范展示
2.4 气候因素的影响
2
推广扬麦 25,涌现了一批规模种植高产典型,使扬麦 25 的应用面积逐年上升,2021 年达到 1.414 万 hm ,占小麦播种面积的 45.6%,已经成为全区主体品种。探索形成了扬麦 25 晚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包括水稻秸秆
机械全量还田技术、抗灾减灾应变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 关键词:扬麦 25;示范展示基地;晚播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力、中慢速行驶,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 15~20cm。有条件的地 维他灵 25~50mL 兑水 20kg 叶面细喷雾;灌浆期高温可在小麦
方可采取深耕翻埋稻草,二次浅旋作业,提高整地质量,最大限 扬花后 10~12 天,适时浇好灌浆水;在高温来临前,每亩用尿素
度降低稻草还田对小麦生长带来的负作用。
0.5~1kg,兑水 40~50kg 均匀喷洒,以延长叶片青枯衰老,预防
长苗情、冬春冻害发生情况,及时补施肥料,促进尽快恢复生长。 2018 年 6 个品种、2019 年 10 个品种、2020 年 11 个品种中均排
2.3.3 病虫草害防治。返青期用 50g/L 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2
2
(大能)100~120mL/667m +10%苯磺隆 20mL/667m 防治菵草、日
[1]
步延迟了小麦播期,冬前苗小、苗弱及不平衡性更为突出 。 1.2 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在稻草秸秆还田技术实施中,由于主要大型收割机械稻草

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晚 播 小 麦 生 长 发 育 特 点
11 生 育 期 缩 短 .
1 . 群 体 性 状 的 变 化 5
播 种 时 间较晚 的小 麦 , 越冬 以 前群体 密 度小 , 在 个体 发 育不 良 。 开春 后 , 体旺 长 , 个 再加 上 播 量大 、 本 苗 多 , 产 基 易
生 群体 过大 和节 间充 实度差 等 问题 , 有后 期倒伏 的 隐患 。
短 1 、 花 灌 浆 期 缩 短 3d 0d 开 。
1 . 冬 前 苗 小 、 弱 2 苗
选 择 适 合晚 播 的小 麦 品 种 , 小 麦 的生 长 能够 适 应 晚 使 播 面 临 的环境 和气 候 条件 , 为高产 打 下基 础 。 适合 淮安 市 种 植 的晚 播 小麦 主要 有 淮麦 2 、 麦 3 、 麦 9 2 1淮 0郑 0 3等半 冬性 偏 春性较 耐迟 播 品种嘲 。
22 加 大 播 种 量 .
淮 安 市小 麦 的播 种期 为 l 0月 1 — 1 0 5日 , 时 潘种 , 此 越
冬前 小麦 苗 的主 茎有 叶 片 6 7叶 、 ~ 每株 有分 蘖 3 5个 。 果 ~ 如 小麦 播 种 期 延迟 至 1 0月底 以 后 , 冬 前 小 麦 苗 主 茎 有 0 越 ~ 4O叶 , 前 单株 一般 无 分 蘖 或带 蘖 很 少 。 麦 的播 种 期 在 . 冬 小 l 0月底 . 冬 前 小麦 苗主 茎 在 3叶 1 左 右 、 株 有分 蘖 越 心 每 0 1个 ; 1月初播 种 的 小 麦 , ~ 1 一般 2叶 1心 左 右 , 前 没 有 冬 分 蘖 ;1月上 中 旬 播 种 的小 麦 一 般 在 1叶 1心 , 1月 中 下 1 1 旬 播种 的小 麦 。 冬 前小麦 仅 第 l叶 出土 ; 麦播 种 的 时 间 越 小 如 果在 1 1月 2 5日以后 , 前的 苗情较 差 。 冬

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月2 0日调 查 , 1 月 1 1 5日播 种 的 小 麦 叶 龄 2 2叶 、次 生 根 .
21— 014
点 , 当浅播 可减少种子养分 的消耗 , 适 能够早 出苗 、 早分蘖, 是争取晚播壮 苗的有效措施 。一般播种深度以3 ~4c m为宜。
尽 可 能 实 行 机 条 播 , 距 以 1 ~2 m为 宜 。 同时 提倡 使 用 行 5 0c
最 高 ,“ 麦 1 ”和 “ 麦 l ” 田问 出苗 率 分 别 达 9 .%和 扬 1 扬 6 07
别 为6 .%和 6 .%。随 着 播 期 推 迟 , 问 出苗 率 逐 步 下 降 , 87 86 田
8 .%。最后一期 ( 1 1 96 1 月 4日) 播种 的最低 ,田问出苗率 分
由于 水 稻 轻 简 栽 培 面 积 逐 年 扩 大 , 下 河 地 区稻 茬 小 麦 里 大 面积 播 种 期 逐 年 推 迟 , 播 麦 的 面 积 越 来 越 大 。 针对 这 一 晚 客 观情 况 , 者 进 行 了 系 统 地 田 问调 查 和 小 区试 验 , 获 取 笔 在 第 一 手 数据 和 资料 的 基 础 上 , 该 地 区稻 茬 晚 播 小 麦 高 产 栽 对 培 技 术进 行 了初 步 的 探 讨 。
晚 播 小 麦 种 在 较 低 的 温 度 下 萌 发 生 长 , 种 至 出 苗 的 时 播
问长 、 发芽 势 降 低 , 而 出苗 率 随播 期 的 推 迟 而 降 低 。相 同 因
麦 l” 4 ,收获期在 6月初 ,小麦全生 育期 2 0 d左右 ,总叶 l
片 数 1张 左 右 。 该 地 区 是 优 质 红 皮 中 筋 小 麦 的 主 产 区 , 中 l 其
时穗 分 化 进 程 也 快 , 续 时 间短 , 、茎 、叶 等 营 养 器 官 的 持 根

鲁西地区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

鲁西地区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

鲁西地区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鲁西地区小麦适当晚播技术和玉米适当晚收技术,包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田间管理等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和适当晚收技术,以为小麦、玉米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玉米;规范化播种;田间管理;一增四改;鲁西地区小麦、玉米是鲁西地区主要农作物,通过与气象部门联合研究发现,近年来鲁西地区冬前积温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气候向变暖的趋势发展,研究表明小麦播期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和小麦栽培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的新情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传统的大田耕作制度进行适当变革,总结出一套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适当晚收的“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且通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1.1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1.1.1 品种选择。

经过多年试验和大田推广应用,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等。

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和包衣[1]。

1.1.2播前准备。

充分应用现有先进的农业机械,把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根据鲁西地区土壤状况,在测土的基础上,成功选出茬平县小麦施肥最佳配比为1∶0.4∶0.8,一般施N∶P∶K配比为20∶10∶16的复合肥750 kg/hm2左右。

1.1.3播种。

大量试验表明,茌县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5―12日[2],近10年该县冬前积温为640 ℃左右,冬前能够形成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播种时使用精播或半精播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1.2冬前管理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遇雨或土壤板结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浇好冻水,利于保苗越冬。

年后墒情适宜返青快,应于小雪前后浇冻水,浇水量不超过600 m3/hm2。

并配合划锄,疏松土壤。

小麦、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晚稻栽培技术 ,减少冬季抛荒现象。近年来 推 广小麦——晚稻种植模式 ,现将 2 0 1 2年 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田面无水而土壤湿润 ; 分蘖初期浅水勤灌促 分促分蘖 ; 7 月 中下旬时 ,多次轻搁 至倒 4
叶露尖时复水 ; 薄露灌溉至抽穗期再轻搁 田 2 ~ 3 天 ,以换气促根 。 齐穗后灌满水 , 扬花
分 蘖期撒施 尿素 6 . 5 公斤 ;7 月2 5日左右撒 施 尿素 7 . 5公斤加氯化钾 5公斤;8月上旬
施促花肥撒施尿素 7 公 斤; 8月 2 5日左右施
视对粮食生产安全 问题 。为进一 步提 高种粮
积极性 ,完成上级种粮任务 ,推 广小麦——
保花肥撒施尿素 3 . 5 公 斤。 ( 3 ) 水浆 管理;播种后至出苗期 ,保持
创新 科技
2 0 1 3年 2期 ( 中)
小麦 、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施 芝坤
( 浙 江省杭 州市萧山区坎 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浙江 杭 州 3 1 1 2 4 3 ) 坎 山镇位于萧 山市东部 , 镇 人民政府驻
地坎 山自然镇 。东与瓜沥镇航 民村接壤 ,南
于2 0 1 2 年2 月 1 0日 左右 , 每 亩用高渗异丙 隆2 0 0克兑水 4 o 公斤细喷雾 。
再次除草 。
临衙前镇凤凰 山,西连新街镇 ,北与红 山农 场 毗邻 ,西距城 区 1 3公里 。镇域内以北海 塘 为界 ,南为水网平原 ,北为钱塘江泥沙淤 积平 原。在建 的杭 州萧 山国际机场在境 内, 1 0 4国道 、沪杭 甬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曾获 浙江省综合 经济 实力百强乡镇 , 杭州市小康 乡镇、首批新农村 乡镇 。萧 山区经济发展优
公斤 ;防治稻飞虱每亩用 1 0 %吡虫啉 4 o克

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
苏北地区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其晚播小麦生育特点是生育期较短、日温和、夜
温低、光照充足。

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独杆栽培配套技术,实现高产增收。

独杆栽培是在每个小麦株中间放置1-3根铁棍,使植株较为集中,减少了地面上的杂
草及各类病虫的危害,同时也能提高光照强度和通风透气条件,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及气
体交换,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在独杆栽培过程中,还需配套一些技术,以保证小麦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生长条件。

比如,要采用套种玉米和薯类等作物来向小麦田施肥和杀虫,同时还要控制玉米和薯类等
作物的生长,以避免对小麦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增
加土壤温度及湿度,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在苏北地区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独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的指导下,能够充分利
用地域条件和人工技术,促进小麦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地区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穗数及成穗率的比较 。晚播麦起点苗高、 高峰苗多、 单株分 蘖
比较 。晚播麦熟相好看 、 农产 品质量高 。晚播麦 到灌浆期 间 仍有 4— 5张绿叶 , 光能利用率较 高, 籽粒灌浆速度快 , 充实度
高, 饱满度好 , 粒型整齐 成熟一致 , 容重较高 , 外观色泽 好看 , 粒重基本同于适播麦 。
晚播 麦苗期病 害轻、 杂草少。实践 证 明, 晚播 小 ( ) 大 麦 苗期病害和杂 草与播期 、 气温 以及是否 催芽播种有 关。 ( ) 1
料时 , 应选择单二或其他饲麦 品种 ; 就小麦而 言, 应选用适应
性强的扬麦 18品种等。 5 大麦黄化叶病 的主要传播介体是 土壤 中的禾谷 多粘菌 , 病 2. 确 定 适 宜起 点 苗 感 2 期主要是播后 3 4 O一 0d的幼苗期 , 期越早 , 温越适宜病 播 土
本着“ 适宜” 的原则确定起 点苗。试验证 明 , 晚播 大麦产 量为 6 0 0—6 70 k/ m 0 5 g h 时 , 宜 起 点 苗 一 般 控 制 在 适 2 5万 ~ O万/ m ; 3 h 晚播小麦产量为 670— 0 g h 时 , 5 750k /m
毒侵染 , 其发病机率就愈大 。调 查结果表 明,0月 2 1 O日左右
播种的 田块 , 土温约 1 , O℃ 加之干旱少雨 , 导致大麦黄化叶病 发生较轻 。( ) 麦黄矮病 主要与播 期、 2小 温度 及蚜虫 传毒有 关, 播期早 、 温度高有利 于蚜虫迁 飞传 毒 , 易导致小麦 黄矮病
生育 期 短 。
表 2 晚 播 麦 和适 播 麦 主 茎 总 叶 片 数 、 长节 间数 、 龄 期 伸 叶
晚播麦花前物质积 累少 , 花后物质积累多 , 谷草 比和经济系数 较高 。
表 5 晚播麦和适播麦千物质积 累及经济 系数的 比较
及全生育期的 比较

总叶片数 地上部伸长 有效分蘖可靠 生理拨节叶 全生育期 ( 节间数 ( ) 叶龄期 ( 张) 个 叶) 龄期( ) 叶 () d
的小麦黄矮病发生面积 只占 0 15 。( ) .2 % 3 杂草发生与播期 、 温度及是否催芽播种均有一 定关 系。适播麦 因播 种期早、 温
穗苗比例分别为 1: . 0 5和 1: . ;1月 2 091 5日后播种 的大麦、
小麦穗苗 比例分别 为 1: . 0 6和 1: 。为达到早苗 、 1 全苗、 齐 苗、 匀苗和壮苗的目的,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
播麦第一抱茎 叶节根数 ( 与产量 ( ) X) y 的关系为 Y= 7 . 43 25
+3 86X ( = . 8 ) 单茎茎鞘 重 ( ) 4 . r 0 897 ; 与产量 的关系为
Y=304 5+306 0X ( = . 4 ) 6 . 0 . 2 r 07 61 。
表 4 晚播麦和适播麦产量结构的 比较
要求 , 因此越冬时苗龄较小 , 单株干物质积 累少 。
表 1 晚播麦和适播麦冬前积温、 叶龄及 单株干物重的 比较
表 5是晚播麦和适播麦 干物质积累及 经济系数 的 比较 。 表 2是晚播麦和适播麦主茎总叶片数 、 伸长节 间数 、 叶龄 期及全生育期 的比较。晚播麦 的总叶片数和地上部伸长节间 数均较少 , 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 和生理拔节叶龄期均提前 , 全
适宜起点苗一般控 制在 2 O万 ~2 5万。穗苗 比例 因播种期不
同而不 同, 一般来说 ,1 1一 1 1 月 O 5日播种 的大麦 、 小麦穗 苗比 例分别为 1: . 0 4和 1: . ;1 2—2 08 1 月 0 5日播种 的大麦、 小麦
发生。据调查 , 小麦黄矮病 发病面积随播期 推迟而下 降。1 O 月2 0日左右播种 的扬麦 18 因蚜虫传毒造 成黄矮病 的发生 5, 面积 占8 9 % ;1 6日后播种的扬麦 18 因蚜虫传毒造成 .3 1 月 5,
缩短增粗 , 叶片增厚 , 株高降低 , 促进根系发育 , 上 有和 于耐旱防 窄行密播有利于提高晚播麦 出苗均匀度 和光能利用率 。 针对晚播麦前期生长量小、 中期生长快、 后期分蘖消亡早 的特 倒 。在 抽 穗 8 % 左 右 时 , 合 防 病 治 虫 , 赤 霉 素 0 结 用
摘要 : 针对 晚播麦生育特点 , 过品种选择 、 通 适宜起点苗确定 、 机械深松精整 、 肥料运筹 、 化学调 控、 田水 利和病 农
虫草害 防治等措施 , 达到 晚播麦高产 、 优质、 高效 的 目的。 关键词 : 晚播 麦 ; 栽培技术 ; 高产 ; 优质 ; 高效
中图分 类号 : 52 14 ¥ 1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5 0 10 32 2 1 )5— 0 9— 2
1 晚播 麦 的生 育 特 点
少、 单株成穗少 、 成穗率低 。为弥 补晚播麦个体小 的不足 , 扩 大 了群体 以实现 高产 , 由于起点 苗数增加 , 峰苗也 相应增 高 加, 因此单株成穗 比例下降 , 成穗率较低。
表 3 晚播麦和适播麦起点苗 、 高峰苗、 单株成穗数、 成穗数 及成穗 率的比较
积极推 广联合开沟精播 技术 , 既能提高 田间成苗率 , 又能 提高土地利用率 。近年来成功 研制 了联合 开沟精播机 械 , 既
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沟边壅土埋苗 、 缺株断垄 、 堆子苗 以及轮 胎印露种等 问题 , 又实现 了匀苗 , 从而使播种量与 油耗 下降 , 田间成苗率及土地利用率显著提 高( 7 J 表 ) 。
表 4是晚播麦和适播麦产量结构 的比较。晚播麦 的第一 抱茎叶节根数少 , 单茎茎鞘重 低 , 每穗粒 数少 , 产量低。第一
抱茎叶节根数 和单茎茎鞘重与麦作产量 的关系极为密切 。晚
表 1 给出了晚播麦 和适播 麦冬前积温 、 叶龄及 单株干物 重的比较 。晚播麦积温低 、 苗龄小 、 单株 干物质积累少。随着 晚播麦播种期推迟 , 冬前积温减少 , 不能满足前期 的营养生长
收稿 日 : 1 0 — 4 期 2 2— 2 0 0
作者简介 : 王志春( 92 )男 , 17 一 , 江苏盐城人 , 副研究员 , 主要从事 土 壤肥料研 究 与 科 技 开 发 工作 。T l ( 5 5 8 60 9 E—ma : e: 0 1 ) 2 0 58; i l
wz y h 1 6. o o ez@ 2 cr n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2年第 4 O卷第 5期
一 5 9一
王志春.晚播麦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 J .江苏农 业科 学,0 2 4 5 5 2 1 ,0( ):9—6 1
晚播麦高产优质 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王 志春
(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农 业试验站 , 江苏盐城 2 44 ) 2 09
当前棉茬麦普遍是棉花行 中套播麦子 , 由于不能耕翻 , 施
基肥不便 , 播种质量差 , 盖种不全面 , 杂草先于麦苗 出土 , 拔棉 秸及运输损伤麦 苗, 导致麦子产 量较 低。2 O世纪 9 O年代 初 ,
麦后棉早熟 、 省工 、 高产栽 培技术的出现 , 使麦后棉 田的后茬 麦 由套种改为棉秸直接还 田后 纯播 , 麦子浸种催芽 机械条播 试验 的成功 , 使晚播麦 由麦后棉 田逐 渐扩大到 春茬棉 田和少 量稻茬 田。近年来 , 随着晚粳水稻北 移及其种 植面积不断扩 大, 有些 晚粳茬 口不能适期播 种 , 多雨天气 下 8 %左 右的麦 0 子成为晚茬麦。本研究提 出了晚播 麦高产 、 优质 、 高效栽培技 术及配套措施 , 以期为麦作 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狠 抓 机 械深 松 精 整 , 绝 烂 耕 烂种 , 晚 播 麦 的 正 常生 长 杜 为
度高 , 加之干籽播种 , 草 出土 相对较 快 , 争期 长 , 杂 竞 易形成
“ 草欺苗” 现象 ; 而晚播麦 由于播种期 迟、 温度低 、 行距 小、 基 本苗多 , 加之浸种催芽播种后麦苗出土先于杂草 , 因此麦苗的 生长 占优势 , 有一定 的压草效果 。 晚播麦 的抗倒性与耐低温程度均 比适播麦强 。随着播种 期推迟 , 晚播麦植株高度也相应 降低 , 重心下 降后减少 了遇风
目的 。
雨后植株下弯 的力矩 , 只要控制好拔节期群体 , 就有利于防倒 伏。江苏省盐城市属于沿海地 区, 昼夜温差小 , 气温较 同纬度
其他地 区更高 , 因此冬季冻害较 轻 ; 而春季寒流与冷空气多是 从偏东方 向南下 , 沿海地 区首先 受到影 响, 因此研 究 区域 小 ( ) 大 麦相对容易受春冻影 响。晚播麦 由于迟播 , 一般春季 同
发育创造 良好土壤环境。针对晚粳茬 口“ 、 瘦” 冷 板、 的弱点 , 采取深松精整消除障碍层次 , 加快渗漏速度 , 增强土壤 的通透
性能和提高土温 , 确保 晚播麦 安全生 长。即在麦 收后 、 耕翻 前, 采用 大马力 振动式深松犁进行深松 , 打破犁底层 , 提高透 水性 , 加快排碱 淋盐速 度 , 终达 到无渍 害、 盐 害、 早衰 最 无 不
晚播麦蛋白质含量低 。19 - 19 9 7 98年的 田间试 验发现 , 施纯 N量 2 5k/ m 2 g h 时 , 晚播 啤酒 大 麦籽 粒蛋 白质 含量 为 表 3是 晚播麦 和适 播麦起点苗 、 高峰苗、 单株成 穗数、 成 1 .2 , 0 9 % 比同等施 N水平 下的适播 啤酒 大麦籽 粒蛋 白质含 量低 1 3 百分点 , .1 更宜作为优质 啤酒原料 。 表 6是晚播麦 和适播麦 籽粒整齐度 、 容重及外 观色泽 2 1 02年第 4 O卷第 5期
期抗寒能力 比适播麦更强 。 2 晚播麦 配套栽培技术 2 1 选择 耐迟播、 . 高产、 优质 、 抗性强的良种 作为啤酒原料时 , 应选择 K 4 A一 B大麦品种 ; 作为饲麦原
表 6 晚播麦和适播麦籽粒 整齐度 、 容重及外观色泽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