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公路工程地质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问题对策分析摘要:在进行公路项目中,勘察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传统的勘察方法对于现在的建设项目已经不适用,要想满足公路项目的需求,就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一样的勘察方法,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项目的勘察规范进行,遵循相关的规范进行勘察工作,做好全过程的控制,提升勘察质量,进而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本文从地质勘察的要点入手,分析了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常见问题;对策1地质勘察涉及到的要点地质勘察包含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地质勘察与现阶段的公路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是因为,地质勘察获得的各项结论都应当视作公路设计必需的参照。

具体来讲,公路地质勘察应当包含如下的关键点:1.1勘察隧道地质公路工程不能缺少隧道勘察为其提供根本保障.与此同时,隧道地质本身表现为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因此在客观上增大了修建隧道的整体施工难度。

具体来讲,勘察人员有必要结合特定的路线方案,因地制宜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控制点。

实质上,隧道勘察获得的相关数值以及信息都应当被视作后期修建隧道的参照,在这其中涉及到施工路径以及其他要素。

如果涉及到复杂度较高的隧道特殊地质,勘察人员对此就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对于隧道勘察来讲,关键应当落实于洞身以及洞口这两个特殊部位,确保符合隧道建设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1.2勘察筑路条件为实现高效性与快捷性的公路修建,对于当地固有的自然条件有必要加以综合利用。

近些年以来,针对很多二级公路具体在修筑时,通常都会涉及到借助现有的自然条件。

因此可见,对于各种类型的筑路条件都应当加以全方位的勘测。

作为勘察人员而言,关键在于勘验筑路沿线现有的岩层状态、工业废料以及其他筑路材料的真实状况。

通过运用全方位的分析手段,应当能在根本上节省筑路消耗的资金,同时也便于挖掘筑路材料。

此外,勘察人员有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其符合特定的勘察深度,进而提供了可信度更高的地质信息。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摘要: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分类和成因分析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建设的要求,交通规划之一的公路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一条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质问题,现就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一般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通常有:一、滑坡:主要在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一)地形所致:在修筑公路过程中,普遍高角度切坡,形成高边坡,导致边坡岩体结构受到破坏,岩体裸露,加速岩石风化,岩石力学强度体降低,加上坡体临空,支挡、护坡措施失当,边坡失稳。

(二)降雨所致:根据调查统计,滑坡大多在丰水期时发生,降雨量大5~8月滑坡比较常发生,其中7~8月的发生的频率最高,而降雨量少的其他月份,滑坡较少发生。

二、路面塌陷: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路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影响着路面塌陷形成具有必要的条件和多种外界动力因素的作用:(一)必要条件1、岩溶:岩溶洞隙是岩溶塌陷赖以产生的基础,它为塌陷产生提供了物质运移空间。

质纯灰岩岩组易被溶蚀,在浅层部位可形成连通性好的洞隙网络系统;在不纯灰岩和白云岩岩组的局部地段,由于构造影响和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好,岩体洞隙也能发育形成塌陷。

2、松散履盖土层:第四系土层具有厚度小、松散、欠固结、孔隙度大、强度低、含砂量大、易崩解的特点,因此其抗潜蚀、抗崩解、抗塌能力弱。

3、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活动是形成岩溶路面塌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又十分活跃的因素,能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效应:改变土的容重,增加土层的有效重量,改变土的塑性状态和力学强度;水位急降引起洞隙中负压力产生吸蚀作用,带走洞隙充填物,加速土洞垌壁土体的剥蚀和崩解,同时加强渗流潜蚀,作用在土洞顶板,成为附加致塌力。

公路工程地质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公路工程地质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图2-27 断层与隧道工程图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地质构造
第三节 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三、 地质构造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图2-28 隧道内涌水情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地质构造
第三节 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三、 地质构造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图2-29 断层引起的围岩压力变化 返回目录
第四节 地震 一、 地震概述
(一) (二)
1 3 4 (三) 1 2 (四)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矿物
第一章 岩石及其工程性质
图1-1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矿物
第一章 岩石及其工程性质
图1-2 方解石的三组解理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矿物
第一章 岩石及其工程性质
五、 目前已知的矿物近3 300种。矿物学中目前是以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为
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即先以化学成分为基础划分出大类和类;再按 结晶结构的形式,把同类中具有相同结晶结构的矿物归为一个族;最后按 具有一定结晶结构和一定化学成分的独立单位划分种。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图2-5
返回目录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二、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图2-6 不同成因的倾斜岩层(据《地质矿产基础》长春地质学院编) 返回目录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三、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图2-7 褶曲要素
返回目录
第二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三、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图2-30 常用地震术语示意图
返回目录
第四节 地震 三、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图2 -31 面波
返回目录
第四节 地震 四、
第二章 地质构造
(一) (二) 地震烈度
返回目录

最新8第八章公路工程地质问题详解课件PPT

最新8第八章公路工程地质问题详解课件PPT

盐渍土路基变形
影响路基盐胀的主要因素有土质、含盐类型、 含盐量、土的含水量、土体密度、温度及其变 化过程等。
盐渍土地区的路基随着温度的变化出现胀缩现 象,低温季节土体膨胀,路面出现鼓包、开裂 ;高温季节,由于硫酸盐脱水,路基出现松软 和泥泞。
岩溶和采空区路基沉陷
岩溶地区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由于地 下洞穴顶板的坍塌,引起位于其上的路基及其 附属构造无发生坍塌、下沉或开列;由于地下 岩溶水的活动,或因地面水的消水洞穴阻塞, 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以及 隧道涌水等病害。
大桥和特大桥位的选定,除综合考虑政治、 经济等因素外,还必须十分重视桥位地段的 地质、地貌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
山区河流桥位条件
1. 桥渡线尽可能选在河道顺直、水流通畅地段,避免在 河弯、砂洲,河心孤石突起及河道急剧展宽等河段通 过。
2. 桥渡线宜选在河槽较窄的峡谷段通过,并应同时考虑 施工方法与施工场地的布置问题。当由于峡谷段水深 流急,一跨不成,必须在河中建墩时,为避免基础施 工困难,也可在开阔段通过。
包括风化剥落、落石、冲刷和表层滑塌等类型。
桥梁工程地质问题
桥位选择的工程地质问题 桥基勘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桥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的确定
桥位选择的工程地质问题
桥梁位置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线路方向、选线 设计技术要求、城乡建设、交通水利设施的要 求和地形、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中、小桥位置由线路条件决定,特大 桥或大桥则往往先选好桥位,然后再统一考 虑线路条件。
3. 桥渡线应避免在两河交汇或支流汇入主流的河口段通 过,避免两河洪水涨落时间不同,冲淤变化复杂,影 响建筑物的安全。
4.桥头及其引线应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发生场所。

8-第八章-道路外业勘测(共47张)

8-第八章-道路外业勘测(共47张)
…… 高差/平距 里程 高差/平距 ……
0/15 -2/2.9 0/5.5 K0+000 0/7 -1.2/3.2 -1.3/0 0/10
(4)测量精度(jīnɡ dù)及测图范围
第28页,共47页。
§8.2 道路 定测 (dàolù)
7. 地组形(topographic survey)
(1)任务 1)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 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或局部范围的专用地形图), 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2)地形图(topographic map)分为路线地形图和工点 地形图两种。路线地形图是以导线(或路线)为依据的 带状地形图,主要供纸上定线或路线设计之用。
第8页,共47页。
§8.2 道路 定测 (dàolù)
3.导线测角组(traverse survey)
(1)任务 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测量
交点间距;平曲线要素计算;导线磁方位角观测及 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交点及转点桩固定;作分 角桩;测定交点高程,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 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
第20页,共47页。
30 L (mm)
§8.2 道路(dàolù)定测
5.水平组(leveling survey)
3)中平测量 中平测量一般采用单程法,以相邻两水准基
点为一测段。 中平要求符合精平精度为
50 L (mm)
第21页,共47页。
§8.2 道路 定测 (dàolù)
6.横断面组(cross-sectional survey)
第6页,共47页。
§8.2 道路定测
1.任务、内容及分工
(3)定测队的组成 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
平组、断面组、调查组、路基路面(lùmiàn)组、桥涵 组、内业组等作业组进行。

公路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作者:谢松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6期摘要:路项目的地质勘察,就是应用项目地质的理论与各类技术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公路要穿越地带的项目地质条件、为公路选线、设计、施工与应用供应合理经济而又准确完整的项目地质资料。

长达几十公路的公路修建过程中,会通过不一样的地质地貌条件,也会遇到非常多不利的施工条件,这需要公路项目施工以前必须要把地质勘察做好,而且勘察人员需要掌握相对高的技术水平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察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问题项目设计是分步骤开展的,和设计时期相适应,勘察也是分步骤的。

公路项目地质勘察必须要依据勘察阶段的差异化,完成全部勘察任务。

每个勘察过程的工作内容与深度要与公路设计中每一个程序的要求相匹配。

公路项目的地质勘察工程一般是呈线型布局,通常状况下都要长达几十公里。

假如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同一个工程中一般会跨越各种地形地貌与及地质结构,通过各类恶劣的地质与特殊岩土。

想要把一项复杂难度大的公路项目地质勘察工程管理好,这需要工程负责人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另外还要具有特别高的综合技术水平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勘察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实施深度应要跟公路设计阶段的要求相符。

客观方面的设计思路与水平当前还极难达到最新的交通建设规范,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设计水平,技术指标与规范的运用和掌握都相对死板,地勘工作不够深度,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与准确应用的能力稍弱,一些工程技术方案还不能完全完成客观、合理与真实,更不能发挥出优化设计、控制投资、便捷施工的关键作用。

投资控制过程中,常常有项目概算大于估算,预算超过概算等各类不良的情况出现。

地质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勘察设计的时长相对短,缺少严密度,设计者深入分析问题,还有推敲方案不够时间。

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的详细理解上存有误区,质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处理。

第8章 公路勘测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gai)

第8章 公路勘测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gai)

① 桥位
② 桥基 ③ 引道 ④ 调治构造物(导流堤、截水坝等) ⑤ 材料
一、桥位勘测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桥位工程地质勘测的任务是为桥位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采用的方法是调查与测绘,必要时可辅以少量勘探工作。 对于大桥应提供桥位工程地质说明书,在复杂情况下还应有 桥位工程地质图与粗略的桥位中线处的河床地质断面图。 桥位工程地质勘测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桥位应尽可能选在河道顺直,水流集中、河床稳定的地段, 以保证桥梁在使用期间不受河流强烈冲刷破坏或由于河流改 道而失去作用。 2、桥位应选在岸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严重不良地质现象 的地段,以保证桥梁和引道的稳定并降低工程造价。
2、地温
在开挖深埋山岭隧道时,地温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在40℃ 以下才能正常施工,因此,必须对深埋隧道内的温度进行预测, 并采取降温措施。
3、有害气体
在开挖隧道时,常会遇到各种对人体有害、易燃、易爆的气 体。在工程地质勘探时,应注意查明隧道所通过的地层含有的 各种有害气体,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如下几种: ①甲烷(CH4) →易燃、易爆炸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CO2) → 无毒的窒息气体 ③氮(N2) → 无毒的窒息气体 ④硫化氢(H2S) → 易燃的有毒气体
路线方案有大方案(主体方案)与小方案(局部方案)之分。
一、山岭区
(一) 沿河线
沿河线路线布局的主要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桥位选择 应结合河谷的地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比较;为 1、河岸选择: 了避让不利地形和不良地质地段,还可考虑跨河换岸。 ①为节省工程量、施工方便与路基稳定,路线宜选在有山麓缓 坡、较低阶地可利用的一岸,尽可能避让大段的悬崖峭壁。 ②在积雪和严寒地区,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很大,路线宜尽可能 选择在阳坡一岸,以减少积雪和翻浆等病害。 ③在顺向谷中,路线应注意选择在基岩山坡较稳定、不良地质 现象较少的一岸。在单斜谷中,路线应结合岩层倾向和地貌 考虑选择较为有利的一岸。

第八章喀斯特及喀斯特地区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八章喀斯特及喀斯特地区的工程地质研究

水的溶蚀性是喀斯特发育的必要条件 水对碳酸盐岩的化学溶蚀过程
CO2(溶解)+H2O +CaCO3
Ca+2 +CO3-2 +H+1+ HCO3-1
CO2(空气)
Ca+2+ 2HCO3-1
由上式可以看出,水中CO2含量越高,H+1也越多。由 于H+1是非常活跃的离子,当和石灰岩作用时,H+1就 会与CaCO3中的CO2—结合成HCO3-1 ,分离出Ca+2, 从而使CaCO3溶解于水。上述反应是可逆的,正反应 速度取决于CO2的浓度。
第1节、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喀斯特(karst),又称岩溶,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 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地貌现象的总称。
岩溶作用(karstification)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 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 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 地质作用。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 ➢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性岩石的存在是喀斯特形成的物质基础。
➢卤化物类岩石 食盐、钾盐、镁盐等
➢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芒硝等
➢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
(2)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
碳酸盐岩的比溶蚀度与矿物成分相关图
b.岩石结构: ➢ 岩石的结构制约了岩溶发育强度。 按溶蚀性指标排序:泥晶-粒屑-亮晶(灰岩类); 泥晶-细晶-中晶-粗巨晶(白云岩类)。 ➢ 原因:岩石的孔隙度高,比溶蚀度、比溶解度值高,岩溶相应发育。
1-泥晶粒屑石灰岩 2-泥晶石灰岩 3-晶粒石灰岩 4-粉晶白云岩 5-细晶白云岩 6-细一粗晶白云岩 7-粗一巨晶白云岩 8-不等粒晶白云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原区河流桥位条件


在平原区河流稳定河段,桥位应选在河道顺直、 河床深槽地段,桥梁中线宜与河流两岸垂直。 在平原区河流次稳定河段,则要注意河床的天然 演变。一般桥位可选在河湾顶部中间部位跨越, 不宜设在两河湾间直线过渡段,以免河湾下移, 引起桥下斜流冲刷,危及墩、台安全。 对于平原区游荡性河段,桥位宜选在有坚固抗冲 的岸壁或人工建筑物河堤等处。必要时采取导流 措施保护桥渡安全。


路基不均匀变形
路基不均匀变形以路基沉陷变形较为常 见,但也包括鼓胀变形。除路基施工碾 压不够外,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常是主 要原因。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 、岩溶空洞和地下矿山采空区等分布区 域的路基常出现路基沉陷变形,而在盐 渍土和膨胀土分布地区的、冲刷和表层滑塌等类型。
桥梁工程地质问题
桥位选择的工程地质问题 桥基勘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桥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的确定
桥位选择的工程地质问题
桥梁位置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线路方向、选线 设计技术要求、城乡建设、交通水利设施的要 求和地形、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中、小桥位置由线路条件决定,特大 桥或大桥则往往先选好桥位,然后再统一考 虑线路条件。 大桥和特大桥位的选定,除综合考虑政治、 经济等因素外,还必须十分重视桥位地段的 地质、地貌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
桥基勘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工 作。对于大、中桥,目前均采用以 钻探为主,辅以物探和原位测试的 方法。 勘探资料应满足查明地质构造、不 良地质现象、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 质及地下水的状态等要求。
桥基稳定性及承载力

桥基稳定性:桥梁基础及其施工过程中基坑的
稳定性受到地质条件与河流冲刷的影响,会产 生基础垮塌、滑移和基坑坍滑等破坏或变形, 威胁工程和人员的安全。
第八章公路工程 地质问题
介绍内容
路基工程地质问题 桥梁工程地质问题 隧道工程地质问题
第一节 路基工程地质问题

路基不均匀变形

② ③ ④ ⑤ ⑥
软土路基沉陷 黄土地基沉陷 多年冻土路基变形 膨胀土路基变形 盐渍土路基变形 岩溶和采空区路基沉陷
坡面变形 整体失稳破坏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隧道位置的选择与地质条件
在各类地质条件中,地质构造与岩层产状、岩石类型 及风化程度、地下水条件、地质灾害等都会对隧道位 置的选择产生影响。
地质构造与岩层产状对 隧道稳定的影响

岩层产状与隧道稳定性的关系



穿越水平岩层的隧道,应选择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在软 硬相间的情况下,隧道拱部应尽量设置在硬岩中。 在倾斜岩层中,沿岩层走向布置隧道一般是不利的。主要的 工程地质问题是不均匀的地层压力即偏压。 隧道轴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是隧道在单斜岩层 中的最好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岩层受力条件较为有利,开挖 后易于成拱,同时围岩压力分布也较均匀,且岩层倾角愈大 ,隧道稳定性愈好。

崩塌岩堆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在崩塌、落石地区确定隧道位置时,必须查清岩体中裂隙的产状,延伸 长度,胶结情况及对铁路可能构成的危害。一般小型崩塌、落石地区, 可以清除危岩或嵌补裂隙处理。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区隧道 位置的选择

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隧道通过泥石流地区,以在流通区泥石流沟口的基岩中通过为首 选方案 ; 当线路布设标高较低,隧道需要在泥石流的沉积区通过时,一定 要注意洞口位置的选择,避开洪积物可能扩大的范围,尤其是发 展中的泥石流,洪积扇不断扩大,更应注意,以免堵塞洞口; 当老洪积扇处于下切阶段,应考虑泥石流沟的改道和最大下切深 度,使隧道洞顶距最低下切面有一定距离,确保安全。 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在可溶岩层与非可溶岩层接触地带或构造破 碎带,常常是岩溶发育地带,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这些 地带,将隧道位置选在非可溶岩中。 正断层较逆断层和平推断层更有利于岩溶发展,因此在断裂发育 地区,隧道应避开正断层,如避不开,应正交或以大角度通过断 层破碎带,以减少岩溶危害。
盐渍土路基变形
影响路基盐胀的主要因素有土质、含盐类型、
含盐量、土的含水量、土体密度、温度及其变 化过程等。 盐渍土地区的路基随着温度的变化出现胀缩现 象,低温季节土体膨胀,路面出现鼓包、开裂 ;高温季节,由于硫酸盐脱水,路基出现松软 和泥泞。
岩溶和采空区路基沉陷
岩溶地区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由于地 下洞穴顶板的坍塌,引起位于其上的路基及其 附属构造无发生坍塌、下沉或开列;由于地下 岩溶水的活动,或因地面水的消水洞穴阻塞, 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以及 隧道涌水等病害。
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将隧道沿褶曲的轴部设置,该处岩层 弯曲、裂隙发育,岩石较为破碎. 在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大规模断层,若不易避开时, 则应采用隧道轴线与断层线垂直或大角度通过。

地质构造与隧道稳定性的关系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区隧道 位置的选择

滑坡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当隧道需要在滑坡地区通过时,必须查清滑坡地区的岩性、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滑坡范围、滑动面的位置、滑动方向及滑坡发生、 发展的原因,才能判断滑坡的稳定状态,以及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一 般情况下应避开滑坡体,必须在滑坡地区通过时,应将隧道设在滑动面 以外一定部位处。如果滑动面有可能继续向深部发展,则隧道位置应选 在可能形成新滑面以下一定深度。

溶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就是通过野外地质测 绘,配合勘探和测试工作,查明隧道通 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 质条件,为隧道的位置选择和设计、施 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并根据隧道地 段的地质特征,判断隧道围岩的类别, 明确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 工程处理措施。
冻土路基变形
膨胀土路基变形
在膨胀土地区病害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 件:一是土具有胀缩特性,胀缩性愈大可能产 生的病害愈严重;二是水的渗入,没有含水量 的变化,则不会产生土的体积变化和结构破坏 ,即不会产生路基的变形和破坏。
控制填土的性质或改善土的胀缩性,减小路基 、路面水的渗入,是防治膨胀土道路病害的重 要手段。
在软土上修筑公路时,经常遇到软土地 基压缩变形和地基剪切破坏带来路堤过 大沉陷和破坏两大工程问题。因此,软 土地基沉降计算(固结理论)和稳定性 分析(强度理论)是软土理论的两大课 题,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必须考虑的两 个主要问题。
萧甬铁路由于软基的塌方
(来源:新华网)
黄土地基沉陷
黄土路基各种病害的发生与水的关系密切。路 堤沉陷除施工压实不足外,常是地基湿陷、地 下洞穴塌陷、路线通过冲沟时沟底地基湿软、 冲沟逆源侵蚀路基等原因造成的;雨水造成坡 面冲刷、滑塌,河流冲刷坡脚或地下水软化坡 脚引起滑坡;地下水位较高造成路基软化和冻 胀、翻浆。 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和公路病害治理必须重 视排水问题,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多年冻土路基变形
由于修筑公路、铁路,特别是公路铺筑沥青面 层,破坏了多年冻土的水热平衡状态,吸热大 于散热,多年冻土逐渐融化。上限附近不同厚 度和不同含冰量的冰层融化,引起路基基底发 生不均匀沉陷,或由于水分向路基上部集聚而 引起冻胀、翻浆。 针对多年冻土特性和道路病害,多年冻土地区 路基设计采用:保护、一般保护和不保护三种 原则。

桥基承载力:地基允许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
受的由基础传递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作用下, 地基不发生破坏,建筑物也不会因为地基产生 过大的沉降而变形、失稳。地基承载力对确定 桥梁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结构形式和工程 造价影响极大,是桥梁设计中必须提供的重要 数据。
隧道工程地质问题
隧道是公路工程中与地质条件关系最密切的工 程建筑物。隧道位于地下,四周被各种地层包 围,处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遇到 各种地质问题。 主要讨论隧道位置的选择与地质条件的关系, 隧道涌水、地下温度、瓦斯与岩爆等问题。
山区河流桥位条件
1. 桥渡线尽可能选在河道顺直、水流通畅地段,避免在 河弯、砂洲,河心孤石突起及河道急剧展宽等河段通 过。 2. 桥渡线宜选在河槽较窄的峡谷段通过,并应同时考虑 施工方法与施工场地的布置问题。当由于峡谷段水深 流急,一跨不成,必须在河中建墩时,为避免基础施 工困难,也可在开阔段通过。 3. 桥渡线应避免在两河交汇或支流汇入主流的河口段通 过,避免两河洪水涨落时间不同,冲淤变化复杂,影 响建筑物的安全。 4.桥头及其引线应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发生场所。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边坡受岩性、构造等地质条件和风化、水的渗入和冲刷等自然地 质作用以及人工开挖等工程活动的影响,常出现坡面变形和整体 失稳破坏二类工程病害。

整体失稳:是指边坡的整体塌滑和滑坡。岩质边坡的破坏失稳与
岩体中发育的各种结构面有很大关系。
坡面变形:坡面变形是指路堑(或路堤)边坡坡面的局部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