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包括哪些
行测常考常识

行测常考常识一、常识之政治部分行测里政治常识可不少呢。
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太重要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比如说咱们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体现,而这些政策又推动了国家不断发展,这就是意识的反作用啦。
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常考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很多方面,像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在行测题里经常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哦。
二、常识之经济部分经济常识也是重点呢。
供求关系是很有趣的一个点。
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商品价格往往会下降;而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上升。
比如在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子建得太多,买房的人又少,那房价就可能会降下来。
还有宏观调控的手段,像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常常被考到。
货币政策有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财政政策有税收调整、政府支出等。
三、常识之文化部分文化常识超级丰富。
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有很多考点,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背后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对团圆的向往。
文学方面,四大名著那是必须要知道的。
红楼梦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除魔,这些都是常考点。
还有诗词歌赋,李白的豪放飘逸,“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沉郁顿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常识之历史部分历史常识就像一个大宝藏。
从古代史开始,像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推行的郡县制影响深远。
汉朝的文景之治,休养生息,让国家繁荣起来。
再到近代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国考行测常识题

国考行测常识题国考行测常识题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世界历史事件、文化、科技等。
2. 地理常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科技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环保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4. 文化常识: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
5. 政治常识: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6. 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7. 生活常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国考行测常识题示例: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 《齐民要术》是综合性农学著作C. 宋应星编撰了《天工开物》D. 徐渭是明代最著名的医学家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3.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纯碱溶液除水垢B. 可用小苏打制作发酵粉C. 铜器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说明铜不如铁活泼D.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4. 下列关于地理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B.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寒带C.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北方地区D.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自然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的是西北地区。
行测必备常识

行测必备常识:
1.政治常识: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政治体制、国家机构、党的理
论等内容,以及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动向。
2.法律常识: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以及各
种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程序。
3.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市场经济、产业经济、财
政金融等,以及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
4.文化常识:包括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文化遗产、世界文化等,
以及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5.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
6.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
问题。
7.科学常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各种科学原理和科学
技术的应用。
8.生活常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健
康保健、家庭教育等。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政治常识:
1.国家的系统。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3.国家行政区划。
4.国际政治组织。
5.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常识:
1.宏观经济政策。
2.GDP的计算和意义。
3.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战略。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
法律常识:
1.法律的层级与法律体系。
2.法律的基本原则。
3.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4.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
5.基本的行政法律关系。
科学常识:
1.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方法和科学史。
4.疾病预防与健康。
5.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
2.文化遗产保护。
3.世界文化遗产。
4.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
5.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实际考察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加强对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新动态的了解。
多进行模拟考试和题目演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在国考行测中的得分。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情常识 1.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14亿。
2.地理: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
3.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
二、政治常识 1.中央政府组织: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2.国家元首:中国的国家元首是主席,现任国家主席是习近平。
3.政府机构:中国的政府机构包括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等。
4.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
三、经济常识 1.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的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
2.GDP: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GDP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3.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大量农民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4.外贸: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四、法律常识 1.宪法:中国的宪法是最高法律,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等。
2.刑法:中国的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法律体系,对各类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
3.合同法:中国的合同法是保护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各方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事项。
4.知识产权法:中国的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包括版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
五、文化常识 1.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3.习俗: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拜年、红包、团圆饭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常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民主监督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治常识等。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人民战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动性和其他反动武装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反动力量不断腐败烂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仍然坚定信念、忠诚为党、爱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战斗终身。
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活动方针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克服形式和能力“两个在”、坚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清除社会腐败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农民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社会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常识包括哪些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英文名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AAT)的简称,它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
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
行测常识包括哪些一、常识考什么大纲中明确说到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公文、党史、国情、人文、科技、生活常识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综合分析一下,主要考察五块的内容: 1、政治:时政、哲学、毛概---3题左右。
其中毛概只有2011年考过一题;中特与时政是交叉性的;哲学是近两年每年考过一题;而时政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且在常识部分又是打头炮的,所以大家在政治这一块尤其需要关注一下一来以内的重大时政,包括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
这部分知识的准备与大家申论热点的准备可以说是一致性的工作,且能为大家申论的写作提供素材,能更好地申论写作的深刻性和时代性。
2、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2~3题。
经济部分一般很少单纯的考察经济理论,大都与实际相结合,来检测大家的能力。
3、法律: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新法---3题左右。
对历年省考真题有研究的同学应该能够发现,法律的题量在逐渐减少,这也是国考的一个趋势,这刚好体现出公考的一种公平性,是真正在考常识,不会特别偏重某一方面的知识点。
法律这里大家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下每年新颁布或者新修订的法律文件,这体现了公考的一种时代感,与时俱进。
4、科技历史人文:科技融入生活、人文视野开阔---比重渐增。
法律减少的题量增加到了科技人文这一块。
这一方面总结的说:广度很广、但深度并不深。
物理、医学、科技奖项、生活常识、历史、文学、地理等各方面都可能涉及,但每一块考察的都是非常基础性,时代性且应用性的题目。
5、国情省情管理:这三块的知识,并非每年必考,其中国情2013年考过一题,且与经济和地理相结合;省情前两年考过,都与时政相结合;管理也是2010、 2011两年考过,且都考了行政决策。
总结的说:国情最新有、考察基本点;省情突特色、一般1~2题;管理早期考、重者恒重也。
二、常识怎么考知道常识考什么之后,很多同学心理直犯堵,涉及面这么广,而自己专业又单一,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答题方法去解题。
现总结了4个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1.与众不同:方法释义:即在四个选项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该选项一般为正确答案。
例如:(2012年12题)张某有甲、乙、丙三子,张某去世后,没有留下遗嘱。
其遗产在处理前,甲明确表示放弃继承,乙明确表示要继承,丙没有作出放弃或接受继承表示,那么丙的行为视为A.放弃继承B.接受继承C.丧失继承权D.转继承【答案】 B。
解析:这一题答案一看就知道B与其他三个不一样,所以选B。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做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二个月内,做出接受或放弃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自相矛盾:即在四个选项间横向比较,有两个选项的说法自相矛盾,则答案在这两个选项之间,答对题目的概率增加一倍。
例如:(2010年114题)我国黑龙江北部一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的最低气温曾达到过℃,因此只能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A.水银比酒精传热快B.水银比酒精传热慢C.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低D.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高【答案】D。
解析:这一题一看A与B是一对矛盾,C与D 是一对矛盾。
而根据常识判断我们知识温度计是与凝固点相关,所以答案肯定在C与D中挑一个。
水银温度计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热胀冷缩原理。
水银即汞,熔点摄氏度,沸点摄氏度;酒精即乙醇,熔点摄氏度,沸点摄氏度,也就是说酒精在摄氏度才会凝固,所以冬季低温中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就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高。
3.张冠李戴:即错把某一原理的概念、背景、适用范围、影响等元素放在其他原理上,造成选项错误。
例如:(2012年7题)用来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A.消费者价格指数B.恩格尔系数C.基尼系数折算系数【答案】C。
解析:这题是关于经济概念的,也是最常犯张冠李戴错误的题。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
安徽的GDP从第三位上升至榜首,去年是亿,增长百分之十点四,居中部地区第一位。
中国2013年的GDP为日本的两倍。
4.绝对陷阱:一般而言,选项说法太绝对为错误选项,之所以称之为陷阱,仅仅指的是一般而言。
例如:(2008年108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了不少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D.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一看最后一个说的太过绝对。
目前,我国信息化已经走过了基础发展时期,开始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阶段。
综合以上所述,常识真的是在考常识,也是有一定方法去突破的,专家认为,要想在常识这里拿分,考的还是平时点滴的积累,要在平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留意周围的事物、注重积累、相信点滴终将汇聚成河。
【案例分析】:那些“任性”的常识判断题一、时隔四年又惊现武器军事常识相信不少同学对2010年国考行测试卷里那道关于AK47的武器常识题记忆犹新,初次接触此类试题的同学很多都傻了眼:整天读教科书的书呆子怎么会做这些题呢还让不让人愉快的做题了可能是为了让考生们再多关注一下时事,今年,国考行测又任性了一次!这次考的什么呢?【国考行测第十题】关于现代武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迫击炮通常配属装甲兵使用B. 陆军航空兵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C. 洲际弹道导弹是目前射程最远的导弹D. 驱逐舰具有防空、反潜和对地攻击的综合作战能力【答案:A】京佳解析: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是步兵极为重要的常规兵器。
因此,A项说法错误,故选A。
京佳名师点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抗日神剧该看也要看,君不见影视作品里小鬼子步兵们就爱背迫击炮这玩意嘛,装甲兵都有坦克了要这东西干嘛。
排除法,直接选A。
二、二十四节气类的题目又考出新花样下面这道题嘛,乍一看,哦,是二十四节气的题目,没关系,这些节气我们都能倒背如流,但仔细一看,这到底考的啥?【国考行测第十三题】下列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处暑时节,我国北方医院里中暑病人相对有所减少B. 小满时节,我国东部由低温导致呼吸疾病明显增多C. 芒种时节,我国南方居民发现春困的感觉有所加剧D. 雨水过后,我国西部蚊蝇所传播疾病开始明显增多【答案:A】京佳解析:小满时节气温升高,B项表述错误。
芒种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C项中春困感觉加剧说法错误。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即公历2月18-20日,D项西部蚊蝇出现说法错误。
处暑时节为公历每年的8月23日前后,是秋季,A项中中暑病人减少的说法正确,故选A。
京佳名师点评:看到这题,不禁想起以前常考的“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此流火非炎热,处暑时节已经是秋季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常识一定要读透学透。
三、最让人崩溃的文学常识题文学常识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也明白国考文学常识题一般都是来者不善,没有几道是白送分的。
但说你难,你还真长脸了,下面这道题应该让不少同学读完题后当场泪奔:完全看不懂是在说什么!【国考行测第十五题】下列唐诗所描写的内容与对应的体育项目不相符的是:A. 御马牵来亲自试,珠球到处玉蹄知—马球B.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游泳C.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拔河D.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射箭【答案:B】京佳解析:ACD对应均正确。
B项是刘禹锡的《竞渡曲》,细致描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因此,B 项与游泳无关,故选B。
京佳名师点评:从A项中的“马”推断出马球;C中的“拔”推出拔河;D中的“箭”推出射箭。
游泳动静再大也不至于“轰然”。
虽然这些诗咱一句都没看过,但一样能蒙对!咱们学渣有力量! 四、最挂羊头卖狗肉的题常识判断考的是作为公务员应知应会的知识。
下面这道题表面上看是一道礼仪题,好像还考了历史人物,其实解题的关键却是文学常识。
【国考行测第十五题】中国古代在“室”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
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下列宴会座位安排符合礼法的是:孙仲谋黄庭坚戚继光邓世昌孙伯符孙季佐苏轼苏洵张居正胡宗宪李鸿章丁汝昌孙叔弼苏辙俞大猷奕A B C D【答案:A】京佳解析: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A项座位安排符合礼法。
故选A。
京佳名师点评:凭历史知识,我们能确定D是肯定不对的,道光帝第六子奕怎么可能座位排在邓世昌之后。
如果你恰好读过《明朝那些孙季佐事》,那么C项也能排除,俞大猷是胡宗宪手下一员将领,座位排错。
B项就不好排除了。
A 项孙叔弼、孙季佐也不知道是谁,但有个成语是“伯仲叔季”,明白这个,再看四人名字第二个字,恰好符合题干说的顺序,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