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托牙矫正治疗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的固定疗效观察

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的固定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的固定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采用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固定的病例资料,随访6个月后,分析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80例采用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固定的病例资料,在治疗并随访6个月后,显效49例(61.25%),有效28例(35.0%),无效3例(3.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25%。
结论: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的固定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方法操作方便,耗材低廉,经济实惠,并且不破坏牙体组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关键词】松动牙;固定修复法;疗效【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217-02松动牙主要是由牙周疾病及外伤所致的牙齿松动,影响咀嚼功能。
临床治疗时多采用固定修复法治疗,是依靠松动牙间隙两侧或单侧的天然牙作支持,用冠套等固位体把义齿粘接形成一个固定的咀嚼体,恢复松动牙齿咀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
固定修复法依据耗材不同一般分为烤瓷修复、全瓷修复、金属修复及树脂修复等[2]。
本文就80例采用固定树脂修复法对松动牙固定的病例资料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的固定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采用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固定的病例资料,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52.5)岁;松动牙齿有上颌牙42例,下颌牙35例, 上颌牙和下颌牙均有松动者3例,所有松动牙均为前牙,牙齿松动度均在Ⅱ°以上,其松动原因有牙周疾病所致牙槽骨吸收1/2以上75例,外伤所致5例。
1.2 方法选用光敏复合树脂制作成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首先将松动牙表面的菌斑及软垢用无菌棉球擦净并彻底清洁与隔湿;其次在松动牙釉质表面酸蚀40s后均匀涂抹粘结剂粘接,光照20秒。
选择与患牙颜色相同的树脂材料,用塑料调刀取适当树脂置于牙面上,一般在牙冠的中l/3区,厚0.5~1.0mm,光固化机照射40秒,其树脂夹板宽度以不妨碍咬合、不刺激牙龈为宜,采用同样的方法与邻牙面紧密相连。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临床研究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宋福蝶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中心卫生院口腔科,甘肃天水741306【摘要】目的:探讨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〇〇例牙列缺损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固定义齿+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和对照组(固定义齿修复),各50例。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 0%显著高于对照组80. 0%(P<0. 05)。
观察组满意度98. 0%显著高于对照组82. 0%(P< 0.05)。
结论: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牙列缺损;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牙列缺损是常见的口腔科疾病。
外伤、牙周病、龋齿 等是造成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
影响患者咀嚼功能、辅助 发音及美观。
如修复不及时,会引起牙冠变短,颞下颌关 节病变等并发症,在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对临床修复也带来严重困难[1]。
固定义齿修复在临床 上牙列缺损中较为常用,而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同时 具有两者的特点。
为此,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牙列缺损患 者采取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的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牙列 缺损患者1〇〇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固定义 齿十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和对照组(固定义齿修复),各50 例。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 (60. 23±2. 54)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6 岁,平均年龄(61. 11 ±2. 4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
在制作完临时冠、基牙、圆锥型活动义齿后,制作可卸代型义齿和内外冠,患者试 戴后放置到硅橡胶的印模中,灌注树脂材料并进行固定钉 的安插。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9-06-04T14:14:12.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作者:韩明艳1 马小迪2 [导读]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修复复杂的牙体以及牙列缺损,且义齿固定稳固、美观、舒适,值的临床大力推广。
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永祥医院 155900;2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154007【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90例牙列缺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固定义齿进行修复,观察组给予固定义齿联合活动义齿进行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咀嚼功能情况,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2年后的咀嚼功能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修复复杂的牙体以及牙列缺损,且义齿固定稳固、美观、舒适,值的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effect of fixed and movable dentures in repairing dentition defect.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fixed dentures for restoration,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ixed dentures combined with movable dentures for restora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masticatory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2.2%,P < 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4.4%,P < 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ixed and movable dentures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It can effectively repair complex dentition and dentition defect,and the fixed dentures are stable,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keywords] fixed denture;removable denture;combined prosthesis;dentition defect牙列缺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齿、牙周病以及外伤等[1]。
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前牙脱位临床观察论文

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前牙脱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前牙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前牙脱位者复位后运用矫治技术固定。
结果:治疗33患牙,随访1年,总成功率为近97%。
结论:使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前牙脱位克服了传统固位方法的缺点,创伤小,固位好,短时期内减小了患牙松动度,尽快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固定矫治技术;前牙脱位;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69-01近年来随着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多,上前牙又处于面部突出的部位,所以前牙外伤性脱位较为多发。
因前牙在人们社会生活、美观等方面的特殊意义,成功的牙再植术非常重要。
本院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前牙脱位3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性收集门诊自2008-2011年底收治的前牙外伤致完全性脱位患者28例共计33颗患牙,其中上颌中切牙23例,侧切牙10例,年龄8~50岁,男20例23颗牙,女8例10颗牙,限脱落当日12 h内就诊。
1.2 矫治器的选择标准方丝弓托槽,粘着型颊面管,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0.20mm金属结扎丝。
1.3 处理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应急处理,对软组织损伤进行迅速而彻底的清创缝合。
遵循尽量保留患牙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1.3.1 对根尖孔已发育完成的脱位牙,在2 h以内进行再植。
1.3.2 根尖孔未完成的患牙,若2 h以内就诊,不要贸然拔髓,及时复位再植, 1、3、6个月定期x 片检查,确定牙髓状态,有必要时选择根尖诱导术进行治疗,若就诊不及时,则只能体外氢氧化钙糊剂根尖诱导,再植后固定,1、3、6个月定期x片检查了解氢氧化钙糊剂吸收情况,及时换药直至根尖屏障形成后,再行根管充填1.3.3 再植后的患牙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在把牙植入复位到牙槽窝后,让病人在正中咬合关系下,使牙尽可能完全复位,然后酸蚀牙齿约30 s,清洗、吹干、隔湿,上粘着型颊面管及粘标准方丝弓托槽,尽可能使复位后托槽处于直线化,选用适合长度且弹性好的0.016英寸不锈钢圆丝,前部弯制成理想的牙弓弧度,末端插入两侧磨牙的颊面管中,用0.2mm结扎丝将所有牙齿与弓丝结扎,弓丝结扎可视情采用灵活的变化方式,并注意调节其松紧度,如连续结扎、“8”字连续结扎、单翼结扎,甚至某些牙位不结扎,以达到既稳固了复位牙,又不对其产生矫治力。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位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观察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位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错位牙列缺损进行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错位牙列缺损患者,将纳入的94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47例运用常规修复方式治疗,试验组47例运用口腔正畸+修复治疗,两组最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评比。
结果:在组间进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不足0.05。
结论:错位牙列缺损选择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可取得显著性成效,加快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关键词】错位牙列缺损;口腔正畸;修复治疗错位牙列缺损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之一,其能够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主要是由牙齿发育不良或外伤因素导致,牙齿比例失调、移位倾斜是临床症状表现,不仅会极大的影响外观形象,还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言语不清,从而降低生活质量[1]。
错位牙列缺损因为复杂性较高,所以极大的增加了修复和矫正治疗的难度。
随着近年来口腔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正畸、修复等各种治疗方案的提出,用于错位牙列缺损的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
本文选择的94例观察样本正是前来本院就诊的错位牙列缺损患者,现作以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病例的时间:2020年7月-2022年6月;病例类型:在本院就诊的错位牙列缺损患者;病例数量:94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依据为双盲法。
对照组47例患者的男/女=26/21;18-46岁为年龄区间,均值(24.8±3.6)岁;18例为先天性缺失,12例为拔除,17例为外伤;试验组47例患者的男/女=27/20;19-47岁为年龄区间,均值(24.5±3.7)岁;20例为先天性缺失,11例为拔除,16例为外伤。
对比后可确定组间在临床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予以均衡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的修复治疗:首先需要全面检查口腔颌面部,以牙体、牙周损伤情况为依据作出准确的诊断,对残留牙体情况进行分析,在以患者实际需要为依据对模型进行定制,灌模,待牙齿咬合工作做好后,重建患牙列,对口腔修复方案进行制定,正确执行,并将相应记录做好。
活动牙套粘接托槽矫正第一磨牙缺失8例体会

活动牙套粘接托槽矫正第一磨牙缺失8例体会目的:观察活动牙套粘接托槽对矫正第一磨牙缺失的效果。
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牙合上、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病例8例,拔除上、下颌第一磨牙后,用活动牙套粘接托槽,同时牵引第二磨牙至第一磨牙的位置,替代第一磨牙。
结果:8例前牙拥挤状况明显改善,第二磨牙取代第一磨牙位置。
结论:用活动牙套粘接托槽,同时牵引第二磨牙至第一磨牙的位置,替代第一磨牙,并为将来第三磨牙替代第二磨牙做好准备。
标签:活动牙套;矫正;第一磨牙第一磨牙是所有牙齿中体积最大的牙齿,拔除4个第一磨牙后牙齿前后间隙大,正畸治疗中关闭间隙难度也很大。
前移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牙间隙。
此时会出现磨牙支抗问题。
支抗丧失成为困扰这类病例治疗的难题。
为了解决第一磨牙拔除后,移动第二磨牙到第一磨牙位置的过程中出现的支抗问题,自从2013年,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在活动牙套上粘接托槽,利用前牙和整个牙槽骨作为支抗,牵引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用最小的支抗丧失,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室安氏Ⅰ类患者8例,男4例,女4例。
年龄12-19岁,平均15.4岁。
其中上、下颌牙合弓前突5例,前牙拥挤2例。
所选择病例摄全景片均有尚未萌出的第三磨牙,且第三磨牙位置正常,预测可以正常萌出。
拔除上、下颌第一磨牙,常规取模,灌注模型。
常规拍摄X线口腔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取记存模型,牙牙合及面像照像,经模型及头影测量分析。
1.2矫治器制作常规取上、下颌牙列模型两套,一套作为工作模型,另一套为制作牙套模型。
咬蜡堤重建咬合,嘱咐患者上、下牙列按照正常咬合关系紧密咬合。
然后用蜡进行咬合记录,在工作模型上上重建咬合蜡堤,然后上牙合架。
用切割方法把需要移动的第二磨牙从模型上取下,在切断部分用蜡固定,在牙合架调整上、下牙齿,尤其是磨牙的咬合关系,使上、下磨牙达到正常咬合位置。
把第二次灌模的牙列模型用硬膜压模,成型一个硬膜牙套。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固定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进行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义齿修复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固定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咀嚼功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固定联合活动义齿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固定性和美观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牙列缺损;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临床疗效牙列缺损是口腔科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造成该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牙周病、外伤及龋齿等因素[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牙列缺损的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分析固定联合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①所有患者的牙列缺损均分布于磨牙区、磨牙后区;②均属于连续牙缺失;③缺隙牙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检查,检查患者剩余的牙体及牙周和基牙体的具体情况,并根据X线摄片结果与全景片对患者余留的根尖、牙周、残根残冠及验证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修复方案进行修复。
研究组患者采用固定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方案进行治疗:按照患者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牙齿松动情况来选取固定义齿内聚的角度,以明确修复体的使用方法、人工牙排列及基托范围等内容,在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缺牙间隙一端或两端的牙根与天然牙作为修复的基牙,在牙根、天然牙之上制定相应的固定体,然后将其和人工牙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然后再通过粘结剂对固位体进行固定,使其固定于基牙上。
固定修复法对松动牙的固定疗效观察

(1)按常规第 1 次备牙,应用首次的模型,采取模型观测 器监测就位道。(2)进行第 2 次备牙,制定最终模型,试戴且 固定修复体;如果后牙牙龈萎缩到牙根暴露 >2mm,牙冠边缘 位于牙龈上;<2mm 时,牙冠边缘位于牙龈下,同时前牙应该 重视脸部的美观感,所以,牙冠边缘应该位于牙龈下,如果牙 本 质 磨 除 较 多,造 成 牙 齿 穿 髓 时,立 即 处 理 牙 髓。 需 要 注 意 的是:在固定义齿修复的备牙时,首先保留颌关系:垂直距离 与咬合关系的记录,保证正确的记录后再实施备牙、取模。
选择 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 ±s)表示计量 资料,实施 t 检验比较;用(%)表示计数资料,实施 χ2 检验, P<0.05 为准,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2 结果
经 过 对 比 所 有 病 人 的 治 疗 效 果,研 究 组 远 远 强 于 对 照 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 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
组别 例数显效有效来自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 100
65
30
5
95
研究组 100
81
19
0
100
P
<0.05
3 讨论
牙周炎需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及时的治疗 [3]。若轻度 牙 周 炎 没 有 及 时 的 救 治,则 可 造 成 炎 症 严 重 的 恶 化,进 而 发 生 牙 龈 以 及 齿 槽 骨 组 织 萎 缩,最 终 导 致 牙 齿 松 动、严 重 时 出 现牙齿缺失 [4]。所以,如果出现轻度牙周炎时,需要及时的救 治,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恶化 [5]。综合疗法分为:服用消炎药 等药物疗法、机械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为了控制牙周病原 微生物菌的生长,减少细菌密度 [6]。如果牙固定性较差,传力 不均匀时,极易导致牙周炎的加重。但是采取固定义齿来固 定 松 动 牙 ,把 健 康 的 邻 牙 连 接 牙 周 病 松 动 牙 ,保 证 松 动 牙 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托牙矫正治疗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托牙矫正治疗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84例基牙错位患者,将予以固定矫治器治疗的42例设为对照组,将予以活动托牙矫正治疗的42例设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修复满意情况。
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修复满意度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活动托牙矫正治疗应用于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从而提高修复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活动托牙矫正;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效果
目前临床治疗错位基牙大多采用烤瓷牙的固定修复方案,而烤瓷牙修复通常需将大部分牙体组织磨除,若是基牙的倾斜程度较严重则表示牙体组织则需磨除更多[1]。
磨除更多的牙体组织将导致牙髓严重受损,进而致使牙齿敏感、应急反应显著,因此,为最大限度的降低牙体受损程度,需先矫正错位基牙后再予以修复之术。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
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基牙错位患者给予不同矫正方案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基牙错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04±
2.72)岁,其中24例上颌牙,18例下颌牙;研究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63±2.53)岁,其中23例上颌牙,19例下颌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在固定修复前,应按照每例患者牙齿特异性进行选取适宜的矫治器予以矫正;研究组于活动牙基托上,予以卡环、唇弓、弹簧等一系列部件制作能够活动的固定矫正器,以发挥其托牙矫正等作用。
同时依据患者病情不同,随基牙错位变化与时间推移不断加力进行矫正;两组均待结束过渡性的矫正后,予以金属质的烤瓷牙固定修复。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观察并对比两组修复情况,且在修复后不同时点(3、6、12、18、24个月)予以复查,患者未出现自觉不适等症状,咀嚼功能正常,修复体无松动为成功;存在自觉症状,牙龈红肿,且无咀嚼功能,修复体脱落或松动,符合上述任意1项则为失败[2]。
参照本院资深医师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表[3],评估两组修复满意度,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滿意+满意)/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修复成功比较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修复满意度比较研究组修复满意度为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
见表2。
3 讨论
错位基牙固定修复若不予以过渡性矫正易导致牙髓受损,且对于永久性的固定固定修复极其不利。
此外,因长时间缺牙,患者牙齿间大多存在一定的间隙,有效予以矫正倾斜一方面可使患者牙齿更整齐,另一方面可显著增加其牙齿整体美感。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4],活动托牙具有活动矫正器功能,其能够及时修复患者缺失牙,并对错位基牙予以有效矫正。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42例行固定矫治器治疗与42例行活动托牙矫正治疗的基牙错位患者效果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修复成功率(92.86%)比对照组(66.67%)高(P<0.05),提示活动托牙矫正治疗基牙错位可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分析原因可能为:错位基牙固定修复若不予以过渡性矫正易导致牙髓损伤,这对永久性的固定修复十分不利,加之因长期的缺牙,患者牙齿间存在间隙,适当予以矫正倾斜不但可使牙齿更整齐,而且可有效关闭间隙,从而增加牙齿整体美感[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修复满意度(95.34%)比对照组(71.43%)高(P<0.05),提示与固定矫治器治疗相比,活动托牙矫正治疗的基牙错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修复满意度,这与刘涛等[6]文献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验证该修复方案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可行性。
分析原因可能为:选择可摘矫治器具备技术易推广、原材料易获取及制作简单等一系列特点,但其通常局限在可倾斜移动牙齿,无法做到控制牙齿进行倾斜移动,故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上受限制。
但仅需选取合适患者,做出牙齿移动的严密计划,并合理设计矫治器,于矫治期间调整认真严格,则可达预期目标。
牙齿颊舌与近远中向错位冗长匀可总之,通过可摘矫治器予以排齐,且利用其有效消除附加前牙或后牙牙合,进而更加顺利的移动牙齿。
受样本、环境及时间的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本研究未就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存在不足之处,需临床深入研究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错位基牙固定修复行活动托牙矫治疗中疗效显著,不仅可提高修复成功率,而且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开展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瑛,朱振林,李菁,等. 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损坏后改用Magfit 磁性附着体再修复的临床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1):914-916.
[2] 田斌,张自安,强卫林. 基牙磁附着体、种植磁附着体修复下颌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9):1030-1032.
[3] 李征,崔杰,王星,等. 烤瓷夹板联合植骨修复牙周骨缺损基牙牙周的变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4):6103-6109.
[4] 李慧,王晓峰,王伟. 不同金属烤瓷冠附着体义齿修复老年人游离端缺失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41-643.
[5] 刘聪慧. 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基牙折断烤瓷牙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国医药导刊,2015,17(3):250-252.
[6] 刘涛,耿海霞,荣起国,等. 下颌第一磨牙两壁缺损桩核修复后基牙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中华口腔医学,2015,50(9):
56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