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地理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4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并说出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比较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你还记得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吗工具(方式)运速运量运价适合货物飞机(空运)轮船(水运)汽车(陆运)火车(陆运)管道运输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在看看我国主要有什么旅游资源。
学生复习填表:运速运量运价货物空运最快最少最高急需水运最慢最多最低大宗陆运较慢较少较高路短陆运较快较多较低量大管道连续多便宜气液回顾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与温故提高的学习习惯。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要点承转过渡旅游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民居、风俗、服饰等构成了特色的地方文化亦作为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板书: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民居(1)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
(2)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屋顶坡度大。
(3)傣家传统民居:称为,上层,下层。
学生观看衣、食、住、行图片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开阔座北朝南厚较小较小薄较大竹楼住人堆放杂物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铺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合作探究自主学习(4)陕北传统民居:称为,冬暖夏凉,节约。
4.4《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课件-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小麦
面食
旱地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西北属于 (干湿地区),草场广布, 发达,所以居民中 占有很大比重。
炕:北方人用砖或土坯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的床。
03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03
贵州西江苗寨
山西平遥古城
02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地形、气候、物产对人们饮食的材料、做法、口味等影响很大。
02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在潮湿闷热的四川盆地,川菜以麻辣、鲜香、味厚著称。
薄
大
北方特别是东北的民居墙体 ,窗户 ,密封程度高。
厚
小
气温对民居的影响
东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 ,西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 。
大
小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院落较 ,如西南地区的 。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湿热气候
昼夜温差大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北方属于 (干湿地区),耕地以 为主,盛产 (粮食作物),居民多以 为主食。
干旱、半干旱区
牛羊肉和奶制品
畜牧业
南方属于 (干湿地区),耕地以 为主,盛产 (粮食作物),居民多以 为主食。
பைடு நூலகம்湿润地区
水稻
米饭
水田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南方民居墙体 ,窗户 ,通风条件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各地民居、饮食、服饰等不同特色文化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总结归纳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拓展延伸,结合蒙古族游牧民俗理解蒙古包便于拆装的特点。
通过几组图片对比,了解不同地区人民传统出行方式的不同。
分析不同地区出行方式是如何适应当地自
然环境的。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课前任务中,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在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并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
而后,教师选取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人们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最后立足本地实际,由学生介绍本地的特色文化。
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前准备学生参与度不高,仅少部分程度就好同学搜集了资料并进行展示,此处应做改进。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件

推广文化传承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活动,使传统 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虚拟现实等,对 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推广。
04
实践应用
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
• 案例一:以北京胡同文化为例:- 分析胡同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 探讨胡同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和延续 。- 分析政府、企业和居民如何共同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
通过制定和完善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法规,从 法律层面保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
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年轻一代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保护文化传承人
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人给予关注和支持,鼓 励他们将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如何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
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01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提升
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建设文化旅游设施
02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设施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加强文化旅游宣传
03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推广地方特色文化旅游,提高其知名度和
美誉度。
如何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现代社会
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当地文化与地理环 境之间有何联系?
02
新课教学
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地方特色文化定义:地方特色文化是指以特定地区为依 托,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形成的具有独特地方 特色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艺术形式和社会价值观。
地域性:地方特色文化受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背 景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风格。
(名师整理)最新商务星球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精品课件

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
口味特点:咸重, 微辣,辛香。
酥 油 茶
糌粑
青稞
南北方食品差异
南北方食品差异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北方产小麦,面是主食;南方产稻 , 米是主食(所谓“南稻北麦”)
除夕年夜饭,北方饺子南方鱼
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
南方饮食比较细腻,北方饮食比较粗犷
思考
民居与环境
❖不同❖自在然这环些境自下然的环房境屋下为的何房不屋同应,该主设要计考成虑什何么种样因?素?
内蒙古民居(蒙古包 )
江南两面坡式民居
陕西民居(窑洞)
云南傣族民居(竹楼)
内蒙古民居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 特点:易于拆装,适应搬迁流动的生活。
两面坡式民居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特点:有利于雨天排水。
中国饮食追求味道谐调和中,但不同地方的人的
口味却千差万别,这是因为受到这个地区的自 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 习惯等影响。。
这种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就是我们今日津津乐 道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等等的历史渊源,也是中 华民族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历史遗产。
饮食与自然环境
选料
影响
自然环境
饮食 口味
适应
习惯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一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二
中 国 的 世 界 遗 产
三
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
桂桂林林山山水水风风光光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地
气候差异
域
辽 阔
地形复杂
地地 域域 自生 然产 环生 境活 差方 异式 显差 著异
(名师整理)最新商务星球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精品课件

影响住的第三个因素: 为降低造价,就地取材
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 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 用片状岩石建造石板房;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黄土 层中建造窑洞;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 子建造竹楼。
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 窑洞广泛分 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它 利用黄土的特点在黄土沟谷 的崖面上挖掘而成的。
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着。传 统藏袍多用毛织品缝制,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 当地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时,敞襟长袖便于人们将袖子褪去 系于腰间;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大的衣服还可以当被盖,保温 防寒。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与气候
气温高、空气潮湿—— 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质 无领、短小、轻便 女子穿裙、男子裤桶宽且短 脚穿单鞋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
中国的世界遗产 二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三
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万里长城
故宫
皖南古村落
香格里拉
南京秦淮河
山西乔家大院
桂桂林林山山水水风风光光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地方文化与旅游 (名胜古迹、知名小吃、特色文艺表演) 西双版纳——傣族风情 海南岛———黎族风情 四川————变脸艺术 南京————传统庙会
4、出行与自然环境
影响
工具
自然环境
出行
适应
方式
横跨怒江的溜索沙漠驼队
二、我国的文化遗产分布:
我国地方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文明历史, 受到了国际组织的重视,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和 自然景观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 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吸引着众 多的游客。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 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 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 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 合作。到2016年年底,我国已有50项遗 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 大利,居第二位。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如何繁荣和发展这些文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展示了我国各地独特的文化风情,旨在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各地的基本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情。
但他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学会分析和发展地方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
2.难点:分析和发展地方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地特色文化的案例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准备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分组调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地特色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呈现(15分钟)呈现各地特色文化的案例,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让学生对各地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各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和发展地方文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群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思考如何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
星球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共39张PPT)

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气候、物产 等对其服饰的材质、样式、色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有很多典型。例如,傣族生 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山林茂密,女子 一般穿丝绸缝制的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般穿无领 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穿肥大的长裤。
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着。传统藏袍多用 毛织品缝制,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当地昼夜温差大,白天 气温高时,敞襟长袖便于人们将袖子褪去系于腰间;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 大的衣服还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
鄂伦春族服饰
彝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
我国地形、气候、物产对人们饮食的材料、做法、 口味等影响很大。例如,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旱地连片,盛产小麦,所以居民多以面食为主食,如饺 子、馒头、烙饼、拉面等;南方湿润地区水田广布,盛 产稻谷,所以居民多以米饭为主食,特色食品也多以大 米为原料,如汤圆、米粉、年糕等;西北半干旱、干旱 地区草场广布,牛羊成群,所以居民饮食中牛羊肉、奶 制品占有很大比重,特色食品也多以肉、奶为原料,如 烤羊肉串、奶酒等。
回、汉等族的名菜涮火锅 彝族人喜欢吃“坨坨肉”
新疆维吾尔族参加婚礼吃抓饭
蒙古族牧民向客人敬奶茶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 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对传统民居建筑影响深刻。 如果从海南到黑龙江做一次旅行,我们会发现南方民居 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而北方特别是东北的民 居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如果从福建到新疆做 一次旅行,我们会发现东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西北 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
图4-4-2 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1、想一想 你所了解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项 目有哪些 2、识记我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布情况,说说 它们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关系
?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敦煌莫高窟 长城 故宫
平遥古城 承德避暑山庄
泰山 黄山 苏州古典园林
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究创新:南北文化
下列词语体现了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你知道这些词语所描 述的是南、北方在那些方面的差异吗?请将下列各方面的差异用合适的词语 来表示。 南船北马 南腔北调 南矮北高 南繁北齐 南尖北平 南轻北重 南甜北咸 南涝北旱 南米北面 南瘦北胖 …… 例: 交通运输——南船北马 工业部门——南轻北重 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南甜北咸 自然灾害——南涝北旱 民居特点——南尖北平 语言差异——南繁北平 人体外部特征——南矮北高 南瘦北胖 音乐——南腔北调
总结: 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 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学习和掌握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 且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程度地满 足生存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传统民居的形成主要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 A.气候、地形 B.气候、交通 C.战争、历史 D.交通、资源 2.青藏高原的牧民往往穿着可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藏袍 ,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贫困 B.牧民不怕寒冷 C.适应气温日较差大这种变化 D.美观大方 3.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 A.黎族——孔雀舞 B.傣族——泼水节 C.蒙古族——藏袍 D.朝鲜族——竹竿舞 4.被列入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有( )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 C.秦陵兵马俑和陕西华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
蒙古包
湘西碉楼
四川都江堰
福建土楼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
1 .服饰: (1)青藏高原的牧民往往穿着可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藏袍 , 其主要原因是以适应 的变化。 (2)傣族女子一般穿丝绸缝制的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 般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穿肥大的长裤是适应当 地 气候 。 2.饮食 (1)北方人: 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 ; 受气候的影响。 (2)南方人: 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 ;, 受气候的影响。 (3)西北人:畜牧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食物构成中以 为主。 受气候的影响。
5.下面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描述著名风景的诗句,相关组合 正确的是 ( )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杜甫—黄山 B.②—李白—三门峡 C.③—杨万里—西湖 D.④—苏轼—衡山
6.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⑿___________。
3、民居 (1)北方传统民居:墙体 ,窗户 ,密闭程度高, 受气候的影响。 (2)南方传统民居:墙体 ,窗户 ,通风条件好, 屋顶坡度大,受气候的影响。 (3)东南地区民居屋顶 ;西北地区民居屋顶 , 受气候的影响。 (4)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 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 ;而北方平原 地区民居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 等。受气候的影 响。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传统民居是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历史 文化、经济状况以及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建造起来的。民居作为一个物质环境是与人们的观念、意识即文化 背景密不可分的,民居的建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材料二 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图 (1)两幅景观图,A是___________地区的传统民居,B是 ___________地区的传统民居。 (2)结合所学的知识,请简要分析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A图___________。 B图______
(5)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地取材。如: 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用片状岩石建造 ;黄土高原 建造的 ;云 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子建造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1.传统民居与地理环 境 议一议 图中各民居 的主要分布地区、 建筑特点及与当地 自然环境的关系。
2.饮食习惯与地理环 境。 (1)说一说 南北方 2 在饮食习惯上有哪些 差异? (2)议一议 南北方 在饮食习惯上的差异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服饰与地理环境 (1)说一说 藏袍 的特点是什么? (2)想一想 ①藏袍的设计与当 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②西北人的服饰为 什么多以羊毛和皮 革为原料?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