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单位知识点

时间单位知识点
时间单位知识点

时间单位知识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三年级时间单位知识点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2、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3、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大月是31天,

4、6、9、11这四个小月是30天。大月,是指31天的月份。小月,是指有30天的月份。2月即不算大月,也不算小月。而2月,一般为28天,最多为29天,较为特殊。一般被称为“2月平”。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上半年有31+28+31+30+31+30=181(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公历称为“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农历也叫“阴历”,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也叫阴历,或者夏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

5、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

3+12=15时, 16时:16-12=下午4时。

7、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例题①(1)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是(30)天。

(2)2100年的2月份有(28)天,2000年2月有(29)天。

(3)4日5小时=(101)小时 3小时20分=(200)分 4年=(48)个月

例题②(1)每一年里,双数月都是小月,单数月都是大月。(×)大月里既有单也有双数,小月里也有单数和双数。

(2)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一年12个月,两年是24个月。

(3)一般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根据历法规定,四年一

闰,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是年份是整百的倍数时,只有是

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其他年份是整百的倍数都不是闰年。

(4)每四年一定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根据历法规定,四年一

闰,但也有可能四年都是平年的:例如1899年、1900年、1901年、

1902年,所以太绝对的问题是错的。

例题③小华2006年已经18岁了,但只过了四次生日。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

小华已经18岁了,可是只过了4个生日,18÷4=4(年) (2)

(年)

说明他4年才过一个生日,即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2006-

18=1988(年)

例题④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2时是几时晚上10时是几时

下午2时: 2+12=14(时)

晚上10时:10+12=22(时)

例题⑤是,你计算出2008年是星期几

方法一:2005,2006,2007年均为平年,每年365天;2008年为闰年,有366天。所以:从2005年4月1日到为整整两个平年,有365×2=730(天),再从到为一个闰年(因为2月包含在内),有366天,再从到4月11日,有10(天),所以,总共有730+366+10=1106(天),而,1106÷7=156(天)。所以,2008年4月11日也是星期一

方法二:与没有2月29日,则是星期二,与没有2月29日,则是星期三,与有2月29日,则是星期五,再从到4月11日,有10(天),即一个星期+3天,所以2008年是星期一。

(规律:如果今年的今天与明年的今天之间没有2月29日,则星期数+1,有2月29日,则星期数+2,如果星期数超过了7,则再从1开始加)

最新小学常用单位换算总复习知识点讲课教案

常用单位换算总复习知识点 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毫米、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毫米(mm2)、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hm2)、平方千米(km2)。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三、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 t )。 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1斤=10两=500克1两=50g 四、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五、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时间单位换算: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1秒(s)=1000毫秒(ms) 1毫秒(ms)=1000微秒(μs) 1微秒(μs)=1000纳秒(ns)

六、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体积单位:(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 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法: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一、周长公式: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毫米、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用字母表示:C=2 (a+b) C=a×2+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用字母表示:C=4a 二、面积公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 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概念: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支粉笔长10() 教室长7() 小军身高12() 数学书长210() 小树高3000() 文具盒长2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分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500)厘米 500厘米=(5)米 4分米=(40)厘米 5000毫米=(50)分米 3000毫米=(3)米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单位换算知识点.pdf

单位换算 一、面积单位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1米=1平方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1厘米=1平方厘米。 边长是1毫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毫米×1毫米=1平方毫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边长是1千米(也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是1000米×1000米=100 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 0000平方米,100 0000平方米里面有100个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记住:是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才用到。) 平方千米做单位的,比如:国土面积、省或城市面积、耕地面积、陆地面积。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 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公顷做单位的比如:土地、花园、公园、厂区、森林、广场. 如百花公园的面积是3(公顷)。 鱼台孝贤广场的面积是2(公顷)。 二、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质量单位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四、人民币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五、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km m dm cm mm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 如:2米6厘米=(206)厘米 20米12厘米=(2012)厘米 345厘米=(3)米(45)厘米 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如:课桌高7( ),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 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 (>)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 (>)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 (<)55mm ,因为5cm=50mm ,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00 ×10 ×10 ×10 ÷10 ÷10 ÷10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知识点汇总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吨=1000 000克 吨:吨是重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1千克=1000克500克=1斤 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 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方法:人民币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1元=10角 元:货币单位,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货币符号为“¥”,譬如,人民币100元,可写作,RMB¥100(区别于日元),或¥100。 1角=10分 角:货币单位,一元钱的十分之一。 1元=100分 分:货币单位,一元钱的百分之一。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大月:指阳历(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小月: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阳历或阴历中无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无闰月的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闰年: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 1日=24小时1时=60分 日: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等于86400秒。 分:时间的辅助单位。 1分=60秒1时=3600秒 秒: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中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 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 00厘米(cm)=1000 000毫米(m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 1厘米(cm)=10毫米(mm)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识点】 概念: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支粉笔长10()

教室长7() 小军身高12() 数学书长210 ()小树高3000() 文具盒长20()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四年级单位换算知识点总结【绝对经典】

小学四年级单位换算——即小数表示 【概述】本资料旨在为刚接触小数的学生和讲授小数的老师一种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单位换算依据,使学生在增加知识面的同时强化对分数概念的认识,并且初步感受理解学习的无穷魅力。【教师建议】虽然本文的知识侧重理解,但是对于基本单位之间的进制,还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记忆,这也是实现单位换算的硬件基础。 【常用度量单位】 1.长度单位 [符号]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单位进制] 1千米=1000 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 毫米 于是也就有:1米=10分米=100 厘米=10 00毫米 与上面的关系对应,我们就有 1米= 1 1000 千米 1毫米= 1 10 厘米,1厘米= 1 10 分米,1分米= 1 10 米 1毫米= 1 10 厘米= 1 100 分米= 1 1000 米 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任意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特别是小数表示,例如: 要求3厘米=( )米,根据1米=100厘米,既有1厘米= 1 100 米=0.01米 所以3厘米= 3 100 米=0.03米 [强化练习]9分米6厘米=( ) 米 10分米=( )米 100厘米=( )米 38米=( )千米 2.面积单位 [单位进制]1平方千米=100 公顷, 1公倾=10000 平方米; 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 1 100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 100 平方米 1平方厘米= 1 100 平方分米= 1 10000 平方米 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一般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但是目前很多省份公基的考试形式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题型,多数倾向于公基+材料写作的形式,像湖北、江苏、河北等地的考试中,公基里政治、法律等内容也出现了主观题的形式,比如案例分析、简答、简析等题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 在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考试科目很多,建议考生提前拟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应该包含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各个学科门类。在各个具体学科复习过程中,首先是分析历年真题,其次是从头到尾梳理理论框架,再次是在历年真题和框架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最后是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建议先按照每个模块进行专项练习,临考前一周再做模拟卷,体验真实的考试状态。

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必考的150个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

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必考的150个公共基础知 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 1. 拟写和制作公文、包括会简、审核、签发等 2. 收文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为查阅公文提供线索和论据、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真理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4. 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静止中包含运动、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6.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内容和实质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前进性 7. 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推理、概念、判断 8.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与意识主体的社会存在紧密相联、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 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表现是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 10. 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产力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

小数及单位换算讲义.doc

学生学校年级 教师授课日期授课时段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2、理解名数的改写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名数的互相改写。目标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难点1、掌握名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重点2、能正确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 情境导入→例题解析→课堂巩固 过程 作业完成课堂巩固 总结课堂进度:按计划完成□提前完成 家长意见反馈:□推后完成□ 接受情况:完全接受□部分接受 □不能接受□ 课堂表现:非常积极□ 比较积极 □不积极□ 作业完成:优秀□良好□合 格□不合格□ 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家长签名: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名数改写的意义 知识回顾名数分为单名数与复名数,只含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如:5cm、4kg 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如:5元8角、2m5dm 等。 问题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过程讲解 1.明确解题思路 观察四名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有用米或厘米做单位的单名数,也有既用米又 用厘米做单位的复名数,这些数据的单位不统一,无法直接比较。因此要先把它 们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的数,在比较。 2.探究解题思路 观察四名小朋友的身高数据,如果把前两个数据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或者把后三个数据都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比较起来就简便多了。 归纳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据,以便于计算或比较。 【知识点二】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 级单位的单名数 问题把 80cm、 1m45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单名数。 方法讲解 1.把 80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改写。 因为1cm= 1 m,所以 80cm= 80 m=。根据小数的性质,=,所以80cm=。 100 100 方法二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可以用除以进率的方法改写。 因为 1m=100cm,所以 80cm中有多少个 100cm,方法提示 就是多少米。因此,可以直接用80 除以米与厘米 方法一需要根据计量单位间的关系先转化成分数,再转化成小数;方法二直接除以进率,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改写。相比之下,方法二比较简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厘米和米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知识点1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问题导入你想知道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我们的文具盒多长吗?用你手中的物品量一量。 1、测量注意 在测量时,应先选一种物品作为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上图中的硬币、曲别针、小刀、三角形等),再找到被测量物体的边(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等),将作为标准物品的左端与要测量物体的边的一端对齐,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摆放作为标准的物品,要平放摆直,最后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作为标准的物品 2、测量过程 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虽然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如数学书的宽),但由于选用的标准不用(硬币、曲别针),所以量得的数据不同。如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是7个1角硬币长;用曲别针量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虽然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但得到的结果去不相同。 (2)虽然测量的是不同一物体的长度,但由于选用的标准不用,量得的数据可能相同。如用曲别针量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是5把小刀的长。虽然量的不是同一物体,但量的结果却相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选用同一物品作为标准去测量。 知识大盘点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同一的标准去测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知识点2 认识厘米,感受1厘米有多长 问题导入你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吗?1厘米有多长吗? 【过程解读】 1、认识厘米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如上图),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上面正方体的一条边正好是1厘米。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从上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从中体验了1厘米有多长。 3、测量手指 分别将你的手指放到尺上,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知识大盘点 方法提示 测量时,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 对准尺的“0”刻度,而不是对准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历年真题详解汇编》 2009年 单选题第18题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明晰其分类,对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对执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规范执法形式、完善执法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其做以下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于法律规范的方向不同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处罚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以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三农”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或措施的行政行为,如某省档案局对携带档案出境的审批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可诉的。 三、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以做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规章的公布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具备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只要行政主体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汶川地震灾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抢险中发布即时口头命令的行为。

事业单位必考知识点试题

事业单位必考知识点试题 民法试题 1、陈某与陆某是邻居。陈某家建房挖地基,导致陆某房屋墙面出现裂缝。陆某遂找陈某要求修缮,遭到陈某拒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不可以挖地建房,因为挖地建房会损坏邻居陆某的房屋 B. 陆某家墙面出现裂缝,属于意外事件,陈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C. 陈某可以挖地建房,但对邻居陆某房屋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赔偿 D. 陈某在自家的地基上建房,造成陆某家的墙面出现裂缝,不需要承担责任 参考答案: C

解析:此题较简单。根据民法的一般原理即可答对。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物权法》中的相邻关系问题。陈某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的权力是法定的,但是因此造成了相邻的陆某的直接损失,则应当给予赔偿。 2、甲、乙双方约定,由丙每月代乙向甲偿还债务500元,期限2年。丙履行5个月后,以自己并不对甲负有债务为由拒绝继续履行。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乙、丙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应如何处理?() A.判决乙承担违约责任 B. 判决丙承担违约责任 C. 判决乙、丙连带承担违约责任 D. 判决乙、丙分担违约责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合同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故应当由乙承担责。 3、受理申请宣告公民失踪或死亡的机关是() A.民政机关 B. 司法行政机关 C. 人民法院 D. 公证机关

参考答案: C 解析:《民法通则》第20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本题正确选项为C。 4、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参考答案:正确 解析:《民法通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单位换算知识点及专题训练

单位换算知识点及专题训练 一、长度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单位之间的换算(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 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二、面积 (一)面积: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体积和容积 (一)概念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升l 毫升ml (三)单位换算 1、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 1 毫升=1立方厘米 四、质量(重量) (一)概念 质量:就是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吨(t) 千克(kg) 克(g) (三)常用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题 1米=()分米1千米=()米1米=()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吨=()千克1公顷=()平方米60毫米=()厘米2吨=()千克

8米=()分米5000克=()千克3千克=()克 7千米=()米400厘米=()米6000千克=()吨34平方千米=()平方米9平方米=()平方厘米 5平方千米=()平方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平方米1平方千米=()公顷 1平方米=()平方分米18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2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7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600千米=()千米()米 1吨—320千克=()千克 480毫米+520毫米=()毫米—()米 4米7厘米=()厘米 7008千克=()吨()千克 1米—54厘米=()厘米 830克+170克=()克=()千克 62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400000000平方分米=()平方千米 960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2020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20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与梳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给大家作为参考。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 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 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常用单位换算公式知识点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常用单位换算公式知识点 公式的熟练运用对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现在打好基础,以后才能学扎实。数学网为您推荐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常用单位换算公式,希望大家能够用到。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

秒 一、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毫米=1000微米 1厘米=10 毫米 1分米=10 厘米 1米=1000 毫米 1千米=1000 米 二、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公倾=10000 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 公顷 三、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 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 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 (米) 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 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