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课件

针对造血器官的药物
不同类型疾病相应的药物治疗
常见的包括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
这种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加速红细胞的合成过程。
免疫调节剂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影响免疫见药物
1
抗血小板药物
2
可以缩小血管病变,有助于稳定病情。
3
抗凝剂
这种药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贫血治疗药物
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缓解贫血状况。
造血器官疾病常见药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该病常使用免疫抑制剂或 免疫调节剂。
淋巴瘤
这类疾病通常使用化疗药物来 治疗。
输血
对于一些大量失血的疾病,输 血是一种常规的救治方式。
药物作用机制
血液药物的作用机制
有些药物可以刺激或抑制血小板和血细胞的生成或聚集作用,或是干扰血液的凝固机制。
造血器官药物的作用机制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骨髓和其他造血器官的细胞生成、诱导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
注意事项
1
药物副作用与风险
使用药物时,患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
2
用药时
应当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用药。
总结
身体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对于医学的进步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目前主流药物的分 类、作用机制,并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注意事项。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 物课件
药物对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件将介绍与这些 领域相关的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注意事项。
针对血液的药物
红细胞生成素
这类药物可提高患者贫血的红 细胞生成速率。
抗凝剂
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血 液循环系统中的血小板凝聚, 预防血栓的形成。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一、作用于血液的药物:1.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液中的凝血过程,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卒中等血栓性疾病。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2.止血药物: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包括酚磺乙胺、伊曲康唑、丹参等。
3.抗贫血药物:抗贫血药物用于治疗贫血病症,可以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调节铁代谢等方式改善贫血状况。
常见的抗贫血药物有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
4.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免疫调节药物有环磷酰胺、皮质激素等。
二、作用于造血器官的药物: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可以刺激造血器官进行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放射损伤等疾病。
常见的生长因子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2.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造血器官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造血器官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A、美罗华等。
4.铁剂: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缺铁引起的贫血,常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
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物系统之一,门诊中广泛应用血液和造血器官相关药物以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然而,药物的应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 第31章 血液系统药

合物,抑制其活性。肝素与AT-Ⅲ结合后,
使其构形改变,活性部位充分暴露,与上
述凝血因子的反应速度提高1000倍。
肝素通过AT-Ⅲ灭 活因子Ⅱa、Ⅸa Ⅹa 时,必须同时与AT-Ⅲ 及因子结合;
低分子量肝素灭活 Ⅹa时,只需与AT-Ⅲ结 合即可。
2.降血脂作用 释放脂蛋白酶到血液中,分 解甘油三酯,加速乳靡微粒和VLDL分解, 提高HDL。 3.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降低 血液黏度及促纤溶作用。
香豆素类 coumarins
华法林 warfarin
双香豆素 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
〔体内过程〕
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99%以上和血 浆蛋白结合, t1/2 40h。 双香豆素:口服吸收缓慢,不规则,几 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
〔作用〕1.体外无抗凝作用,2.显效慢, 持续时间长。
2.减弱其作用药
的代谢。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
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加速香豆素
枸橼酸钠--体外抗凝剂(sodium citrate)
其酸根与Ca2+形成一种难以解离的可溶性络 合物,降低血中Ca2+ ,使凝血过程受阻。 输血时作为抗凝剂,2.5%枸橼酸钠10ml 放 入100ml血中。
二、抗血小板药
(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
2.TXA2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 利多格雷 ridogrel,匹可托安 picotamide 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 persantin) 作用机制:1)可逆性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
中的cAMP↑,2)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3)轻度 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使TXA2合成↓,降低血小板 的黏附,聚集及释放功能.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保护免疫系统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血液系统可能会发生功能障碍或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使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血液和造血器官恢复正常功能或治疗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1.抗凝血药物:抗凝血药物可以防止血液过于凝结,预防血液栓塞的发生。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如阿比加酮等。
2.血小板抑制剂: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参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抑制剂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数量或抑制其功能,从而预防血栓的产生。
常用的血小板抑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3. 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造血器官产生更多的血细胞,用于治疗因骨髓功能不全、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血细胞缺乏症。
常用的造血生长因子包括重组人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rhG-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4.铁剂:铁是红细胞合成的重要成分,而缺铁会导致贫血。
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的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合成。
常用的铁剂包括二价铁盐和葡萄糖酸亚铁等。
5.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预防移植排斥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硫唑嘌呤等。
6.补体调节剂:补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系统,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
补体调节剂可以调节补体系统的活性,用于治疗与补体异常相关的疾病。
常用的补体调节剂包括厄罗培南、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儿茶酚胺等。
7.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或诱导其凋亡来实现。
常用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和免疫治疗药物(如帕珠单抗和尼白格雷等)等。
总而言之,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血药物、血小板抑制剂、造血生长因子、铁剂、免疫抑制剂、补体调节剂和白血病治疗药物等。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抗血小板药
抗凝血药
总结词
干扰血液凝固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预防血栓形成,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总结词
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详细描述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通过溶解已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液流通。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等。
分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等物质,阻止血液凝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释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
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止血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监测血常规指标
在使用抗贫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贫血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血小板计数
抗血小板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西医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课件
目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种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01
CHAPTER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概述
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HARMACOLOGY学习目标掌握:维生素K、肝素、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氨甲苯酸、链激酶、尿激酶、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贫血药促白细胞生成药血容量扩充药促凝血药促凝血药是指能增加凝血因子而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又称止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为甲萘醌类物质,包括维生素K1、K2、K3、K4。
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维生素K2由肠道细菌合成,两者均为脂溶性。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K4为水溶性。
●【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可以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中谷氨酸残基羧化,再通过Ca2+连接于血小板磷脂表面,使血液凝固。
若维生素K 缺乏,肝脏只能合成无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导致凝血障碍。
●【临床应用】●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①维生素K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胆瘘、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出血;②维生素K合成障碍:如新生儿、早产儿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出血。
●治疗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如长期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导致的出血。
●胆绞痛维生素K1、K3肌内注射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可用于缓解胆绞痛。
●【不良反应】●维生素K3、K4刺激性强,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较大剂量K3、K4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及血胆红素升高、黄疸等;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故常采用肌注。
●维生素K●患儿,男,早产,出生55天,因发热伴拒乳3天,间断抽搐2天入院。
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拒乳,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间断抽搐,抽时双眼向一侧斜视,右侧肢体抽动居多,3~5min缓解,共发●作10余次,便中带血。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

2 出血风险
调整药物剂量,监测凝血 功能,避免外伤。
3 免疫抑制
增强营养摄入,注意个人 卫生,防止感染。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不良反应定义
明确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监测与评估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反应观察,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报告与教育
及时报告不良反应,提供药物教育和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2
供体选择
筛选合适的干细胞供体,确保兼容性和成功的移植。
3
移植过程
注射干细胞,替换受损骨髓,并恢复被破坏的造血功能。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药理作用
类型 华法林 肝素 拜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抑制凝血因子合成,预防血栓形成。 激活抗凝酶,延长凝血时间。 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 药物
探索血液和造血系统中药物的重要作用,了解药物分类、机制以及治疗白细 胞增多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的应用。
药物分类及机制
血液透析剂
通过滤清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液体,帮助清 除毒素和维持化学平衡。
造血刺激因子
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细胞,提高患者的造血 功能。
抗凝剂
防止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液循环障碍。
抗纤维化剂
减少血管的纤维化进程,改善血流和氧气供应。
白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药物
巯基嘌呤(6-MP)
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白细胞 增多症的风险。
化疗药物
免疫疗法
抑制白细胞的生长,降低其数量。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异常 白细胞的杀伤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及应用
1
预处理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课件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47
第6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主要为骨髓造血因子。 人体至少有四种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即: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多向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即IL-3)
1、出血——促凝血药 2、血栓——抗凝血药 3、贫血——抗贫血药 4、失血——血容量扩张剂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3
主要内容:
一、影响凝血过程的药物 ㈠促凝血药:维生素K等 ㈡抗凝血药 1.抗凝血过程药:肝素、香豆素类 2.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等 3.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 等
二、抗贫血药 三、血容量扩充剂 四、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早期应用肝素能 防止微血栓形成。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 耗竭,避免继法性的出血。
3.其它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输血时预防血液凝固及血库保存鲜血等体外抗凝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18
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 停药,并注射鱼精蛋白。 2、过敏反应。 3、其它: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和自发性
15
内源性凝血系统 (Intrinsic)
Ⅻ
Ⅻa
IⅩ
IⅩa
外源性凝血系统 (Extrinsic)
Ⅺ
Ⅺa
Ca2+ + Ⅷ + PF3
第一步 Ⅹ
Ⅹa
Ⅴa +Ca2++ PF3
Ⅶ Ⅲ+ Ca2+
ⅩⅢ
第二步 Ⅱ(凝血酶原) 第三步 I (纤维蛋白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铁剂可用于治疗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下列关于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常与维生素C配伍以促进铁的吸收
B.服用铁剂时忌喝茶
C.禁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
D.可与碳酸氢钠同服以促进铁剂的吸
E.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
3.下列关于维生素K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凝血酶原的形成
B.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治疗
C.用于水杨酸类药物所引起的出血
D.致严重肝硬化性出血
E.新生儿出血
4.维生素K没有下列哪项不良反应
A.快速静脉注射维生素K时可致血压下降
B.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C.诱发新生儿黄疸
D.诱发溶血性贫血
E.大剂量可导致血栓形成
5.维生素K的拮抗剂是
A.肝素
B.枸橼酸钠
C.双香豆素
D.链激酶
E.尿激酶
6.肝素不可用于
A.输血抗凝
B.脑血管栓塞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
D.产后出血
E.急性心肌梗死
7.肝素过量所导致自发性出血可选用何药治疗
A.维生素K
B.安络血
C.鱼精蛋白
D.止血敏
E.止血芳酸
E.两者作用互相拮抗
8.下列关于氨甲苯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此药用量大,排泄快
B.对于不是由于纤溶酶亢进所引起的一般出血,无明显止血效果
C.大剂量也有直接抑制纤溶酶的作用
D.有血栓形成倾向者应慎用
E.对产后出血.肝.胰等手术后的各种出血,止血效果较好
9.维生素K过量可引起
A.自发性出血
B.心功能不全
C.血栓形成
D.过敏反应
E.以上皆否
10.枸橼酸钠使用过量可引起
A.心功能不全
B.血压升高
C.自发性出血
D.过敏反应
E.低血钾
11.肝素使用过量可引起
A.心功能不全
B.血压下降
C.手足抽搐
D.自发性出血
E.过敏反应
12.肝素禁忌证中,错误的是
A.肝肾功能不全
B.溃疡病
C.心肌梗死
D.严重高血压
E.孕妇
13.铁制剂与下列哪种物质同服能促进吸收
A.维生素C
B.四环素
C.浓茶
D.氢氧化铝凝胶
E.牛奶或豆浆
14.口服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是
A.肝素
B.枸橼酸钠
C.华法林
D.尿激酶
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5.关于链激酶和尿激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链激酶间接激活而尿激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B. 两者均能间接激活纤溶酶原
C.两者均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D.两者均有抗原性
E.两药过量均能引起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
16.链激酶的对抗剂是
A.维生素K
B.酚磺乙胺
C.氨甲苯酸
D.鱼精蛋白
E.凝血酶
17.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宜选用
A.硫酸亚铁
B. 叶酸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K
E.维生素E
18.叶酸主要用于治疗
A.月经过多所致的贫血
B.产后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9.下列药物中除哪药外均能促进白细胞增生
A.维生素B4
B.维生素B2
C.沙格司亭
D.非格司亭
E.
白血生
【A2型题
20.李某,男性,31岁,一个月前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餐后痛而就医,胃镜确诊为胃溃疡,近两周来上腹痛加剧,间断出现柏油样大便,现感头昏、心慌、气促、乏力。
体查: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液化验血红蛋白8g,你认为宜选用哪药治疗?
A.维生素C
B.叶酸
C.维生素B12
D.硫酸亚铁
E.甲酰四氢叶酸钙
21.伍先生,58岁,高血压病史15年,因右侧肢体麻木,肌肉无力就诊。
经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形成,请问宜选用何药溶栓
A.华法林
B.枸橼酸钠
C.肝素
D.葡聚糖40
E.尿激酶
22.周女士,28岁,妊娠34周,产下的男婴出现头皮下血肿及多处皮肤淤斑。
应选用下列何药治疗
A.维生素K
B.血凝酶
C.氨甲苯酸
D.鱼精蛋白
E.酚磺乙胺【B1型题】
23~27题共用答案
A.阿司匹林
B.链激酶
C.肝素
D.维生素K
E.硫酸亚铁
23.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应选用A
24.脑血栓形成6小时之内,应选用B
25.新生儿出血,应选用D
26.喝茶可影响其吸收的药物是E
27.为避免手术过程中凝血,术前或术中需使用C
【X型题】
28.下列哪种因素可阻碍铁剂吸收
A.浓茶
B.稀盐酸
C.四环素
D.维生素C
E.碳酸氢钠
29.铁制剂可用于下列哪些原因引起的贫血
A.机体需要量增加(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期)
B.内因子缺乏
C.慢性失血
D.由于造血功能减退
E.萎缩性胃炎
30.下列选药哪些是对的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选硫酸亚铁
B.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选叶酸
C.恶性贫血选维生素B12
D.再生障碍性贫血选硫酸亚铁+叶酸+维生素B12
E.恶性贫血选叶酸
31.下列关于维生素K的叙述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A.胆汁缺乏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症
B.本品是双香豆素的拮抗剂
C.长期口服四环素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D.肝硬化晚期病人出血可用维生素K治疗
E.剂量过大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32.体内抗凝药物包括
A.华法林
B.链激酶
C.肝素
D.枸橼酸钠
E.尿激酶
二、问答题
33. 维生素K可以用于治疗哪些出血?为什么?
34. 简述肝素抗凝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参考答案
1.C
2.D
3.D
4.E
5.C
6.D
7.C
8.A
9.E 10.A 11.D 12.C 13.A 14.C 15.A 16.C 17.A 18.D 19.B 20.D 21.E 22.A 23.A 24.B 25.D 26.E 27.C 28.ACE 29.ACE 30.ABC 31.ABCE 32.ABCE
33. 维生素K主要用于防治阻塞性黄疸、胆瘘、早产儿及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杀鼠药“敌鼠钠”中毒所致的出血。
因为上述原因均能造成体内的维生素K缺乏,
导致Ⅱ、Ⅶ、Ⅸ、Ⅹ因子减少,从而引起出血,因此用维生素K治疗
有效。
34.肝素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其抗凝作用。
其作用特
点是:抗凝作用强大而迅速,体内外均有效,但口服无效,必须注射
给药。
临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部静脉血栓、心肌梗死、
肺栓塞等,可阻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也可用于DIC早期、体外循环及血液透析。
其不良反应有:①过量而导致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粘膜出血、关
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鱼精蛋白对抗;②偶见皮
肤瘙痒、哮喘、发热等过敏反应;③其他反应:可发生短暂性血小板
减少症;长期应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等;④有出血倾向、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术后与产后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