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合集下载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一、作用于血液的药物:1.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液中的凝血过程,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卒中等血栓性疾病。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2.止血药物: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包括酚磺乙胺、伊曲康唑、丹参等。

3.抗贫血药物:抗贫血药物用于治疗贫血病症,可以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调节铁代谢等方式改善贫血状况。

常见的抗贫血药物有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

4.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免疫调节药物有环磷酰胺、皮质激素等。

二、作用于造血器官的药物: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可以刺激造血器官进行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放射损伤等疾病。

常见的生长因子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2.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造血器官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造血器官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A、美罗华等。

4.铁剂: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缺铁引起的贫血,常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

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物系统之一,门诊中广泛应用血液和造血器官相关药物以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然而,药物的应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临床上根据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可将其分 为:出血性贫血、容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以及再生 障碍性贫血。
在治疗上,前二者主要是消除病因;而营养性贫血 主要是补充铁、铜、钴、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物 质。
硫酸亚铁
• 【体内过程】
铁盐必须以Fe2+形成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 段吸收。进入血循环后, Fe2+被氧化为Fe3+, 再与转铁蛋白结合成血浆铁,转运至肝、脾、 骨髓等贮铁组织中去贮存。
• 【毒性】 安全范围较窄,特别洋地黄易致蓄积中
毒。强心苷的毒性反应可归纳为三方面: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3.心脏反应:强心苷中毒的危险症状。
• 【中毒的解救】
1. 钾盐 ;
2. 阿托品;
3. 依地酸二钠; 4. 苯妥英钠。
•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也用于某些心律失常。 如马、犬有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搏动。
药物,称为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应用:用于输血或化验室血样检
查(体外抗凝),也可用于体内有血栓形成倾 向的疾病(体内抗凝血)。常用抗凝血药有枸 橼酸钠和肝素。
第三节 抗贫血药
抗贫血药:是指能增进机体造血机能、补充造
血必需物质、改善动物贫血状态的一类药物。
单位体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低于
正常值时,就称为贫血。
病情严重或不适于内服情况下,可静脉注射。
洋地黄毒苷
• 【体内过程】
内服易吸收。酊剂吸收较好,片剂吸收较 慢。
洋地黄毒苷的蛋白结合率很高,在体内分 布广泛,可形成肝肠循环。
犬的消除半衰期范围为8~49h,个体差 异很大;猫的半衰期长达100h,故一般不用。
地高辛

药理学 第31章 血液系统药

药理学 第31章 血液系统药

合物,抑制其活性。肝素与AT-Ⅲ结合后,
使其构形改变,活性部位充分暴露,与上
述凝血因子的反应速度提高1000倍。
肝素通过AT-Ⅲ灭 活因子Ⅱa、Ⅸa Ⅹa 时,必须同时与AT-Ⅲ 及因子结合;
低分子量肝素灭活 Ⅹa时,只需与AT-Ⅲ结 合即可。
2.降血脂作用 释放脂蛋白酶到血液中,分 解甘油三酯,加速乳靡微粒和VLDL分解, 提高HDL。 3.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降低 血液黏度及促纤溶作用。
香豆素类 coumarins
华法林 warfarin
双香豆素 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
〔体内过程〕
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99%以上和血 浆蛋白结合, t1/2 40h。 双香豆素:口服吸收缓慢,不规则,几 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
〔作用〕1.体外无抗凝作用,2.显效慢, 持续时间长。
2.减弱其作用药
的代谢。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
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加速香豆素
枸橼酸钠--体外抗凝剂(sodium citrate)
其酸根与Ca2+形成一种难以解离的可溶性络 合物,降低血中Ca2+ ,使凝血过程受阻。 输血时作为抗凝剂,2.5%枸橼酸钠10ml 放 入100ml血中。
二、抗血小板药
(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
2.TXA2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 利多格雷 ridogrel,匹可托安 picotamide 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 persantin) 作用机制:1)可逆性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
中的cAMP↑,2)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3)轻度 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使TXA2合成↓,降低血小板 的黏附,聚集及释放功能.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第26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PHARMACOLOGY学习目标掌握:维生素K、肝素、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氨甲苯酸、链激酶、尿激酶、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促凝血药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贫血药促白细胞生成药血容量扩充药促凝血药促凝血药是指能增加凝血因子而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又称止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为甲萘醌类物质,包括维生素K1、K2、K3、K4。

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维生素K2由肠道细菌合成,两者均为脂溶性。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K4为水溶性。

●【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可以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中谷氨酸残基羧化,再通过Ca2+连接于血小板磷脂表面,使血液凝固。

若维生素K 缺乏,肝脏只能合成无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导致凝血障碍。

●【临床应用】●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①维生素K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胆瘘、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出血;②维生素K合成障碍:如新生儿、早产儿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出血。

●治疗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如长期应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导致的出血。

●胆绞痛维生素K1、K3肌内注射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可用于缓解胆绞痛。

●【不良反应】●维生素K3、K4刺激性强,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较大剂量K3、K4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及血胆红素升高、黄疸等;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故常采用肌注。

●维生素K●患儿,男,早产,出生55天,因发热伴拒乳3天,间断抽搐2天入院。

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拒乳,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间断抽搐,抽时双眼向一侧斜视,右侧肢体抽动居多,3~5min缓解,共发●作10余次,便中带血。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是用于治疗和管理与血液和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作用包括增加或降低血液的某些成分,抑制或促进造血过程,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和特点,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血液凝聚抑制剂血液凝聚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止血液凝血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

这些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常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症、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补血药物补血药物是一类用于促进红细胞生成和提高血红蛋白浓度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常用于治疗贫血相关疾病。

血液促进剂血液促进剂是一类用于促进骨髓造血过程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髓衰竭等疾病。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

常用的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通过阻止血小板生成的血液凝块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肝素肝素是一种血液凝固阻断剂,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减少凝血因子的生成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白细胞特异性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荷尔蒙,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贫血、克山病等疾病。

注意事项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使用血液凝聚抑制剂时,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应当密切监测病患的病情。

•补血药物容易导致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血液促进剂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应当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

•使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应当密切监测病情并定期检查。

血液系统用药一览表(血液内科)

血液系统用药一览表(血液内科)

血液系统用药一览表(血液内科)血液系统用药一览表(血液内科)以下是一份血液系统内科常用药物一览表,供参考使用。

1. 抗凝药物- 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Warfarin)- 功能: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副作用:出血风险增加- 注意事项: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功能: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 副作用:出血风险增加-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功能: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 副作用:出血风险增加- 注意事项: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2.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Aspirin)- 功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副作用:胃肠道不适-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胃溃疡患者慎用-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氯吡格雷(Clopidogrel)- 功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副作用:胃肠道不适-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胃溃疡患者慎用3. 铁剂- 口服铁剂(Oral Iron Preparations)口服铁剂(Oral Iron Preparations)- 功能:补充体内铁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 副作用:消化道不适- 注意事项:与钙、咖啡因等物质相互作用- 静脉注射铁剂(Intravenous Iron Preparations)静脉注射铁剂(Intravenous Iron Preparations)- 功能:补充体内铁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 副作用: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仅限于严重贫血患者使用此表为简要参考,具体用药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获取详细的信息和指导。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1、抗贫血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成为贫血。

1)铁制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某些酶的必须物质。

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2)叶酸:叶酸缺乏时会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

3)维生素B12:可引起叶酸相同的贫血表现,还可以出现外周神经病变。

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2、凝血途径: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②纤维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溶解3、抗凝血药1)肝素:①只允许静脉注射②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发挥作用③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作用用途:①血栓栓塞性疾病②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有效③用作体外抗凝剂2)香豆素类:(华法林、新抗凝和双香豆素等)①本类药物适合口服,剂量根据个体凝血酶原时间不同而个体化②本类药物体外无效③香豆素类药物和许多药物有相互作用,可作为拮抗剂用途:主要用于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发防治,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不良反应:过量时引起出血4、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小剂量长期服用至半年以上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2)潘生丁:(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人工瓣膜患者的血栓并发症)5、纤维蛋白溶解药1)第一代(链激酶):用于新血栓的治疗,对新血栓有缓解作用。

①具有抗原性②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出血、过敏反应)2)第二代(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6、促凝血药1)维生素K:(K1、K2为脂溶性,K3、K4为水溶性)①本药物以肌肉注射为宜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患者、早产儿、新生儿以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2)抗纤维素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主要用于纤溶亢进出血,如产后出血不良反应:过量可以促进血栓形成,包括诱发心肌梗死。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位,参与多种生化代谢。
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应用】
1、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贫
以叶酸为主, 辅以VitB12。
2、抗叶酸药(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 氧苄啶等)引起巨幼贫 甲酰四氢叶酸钙
3、恶性贫血
叶酸能纠正血象,
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
1、VitB12 + 内因子吸收
1. 参与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fibrinogen
(soluble) XIIIa
In the figure : factors affected by heparin
Fibrin (insoluble) fibrin (insoluble)
Vit K dependent factors affected by oral anticoagulants
直接激活纤溶 酶原变为纤溶酶。 无
用途: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梗、肺栓塞、眼 底血管栓塞等。 不良反应:发热、出血等。
血容量扩充剂
要求:1.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排泄慢; 3.无毒、无抗原性。 右旋糖苷(dextran) 小分子右旋糖酐(10,000) 低分子右旋糖酐(20,000~40,000) 中分子右旋糖酐(70,000)
常用药物
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尿激酶(urokinase,U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
链激酶(溶栓酶) (streptokinase,SK)
作 用 机 制 抗原性 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 复合物→纤溶酶原转 变成纤溶酶。 有
尿激酶 (Urokinase, UK)
【药理作用】
1、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2、低、小分子的能抑制PLT、RBC聚集 血液粘滞性 防止血栓形成。 3、渗透利尿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药理作用】
口服不吸收,静注。 1、抗凝血。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特点: 作用迅速、强大、稳定, 消失快。
2、其他作用:
调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 皮细胞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
精品课件
肝素抗凝机制:
【体内过程】
1、口服不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引起血肿, 常静脉给药,静注后立即生效。 2、主要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少量以原型经 肾脏排泄。 3、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
脂溶性,需胆 汁协助吸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药物 氨甲苯酸(PAMBA) 氨甲环酸(AMCHA) 作用:减少纤维蛋白的降解
- 低剂量时阻止纤溶酶原的活化; - 高剂量时直接抑制纤溶酶的活性。 临床应用 - 纤溶亢进引起的出血,如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 官(肝、肺、前列腺、尿道和肾上腺等)手术或创伤后; - 对抗促纤溶药物过量。
外源性铁 香菇 、豆类 动物:如瘦肉、蛋、肝
内源性铁: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
精品课件
【体内过程】
以亚铁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促进铁吸收的1因、素需要量胃 酸增酸 、多、 谷而V胱摄i甘t入C肽、不、半足果胱。糖氨。
2、吸收不良:胃十二指肠次
抑制铁吸收的全因切素术后、胃长酸期缺严乏重和腹抗泻酸等药。、
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
酚磺乙胺(止血敏) 【药理作用】 缩血管,增强血小板聚集,促血小板释放凝血 活性物质。 【临床应用】 防治手术前后出血; 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的出血。
精品课件
四、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
垂体后叶素 【药理作用】 缩血管。 【临床应用】 肺咯血; 上消化道出血。
精品课件
3、失血。食物中的高磷、高钙、
缺铁原因
鞣酸、四环素等。
精品课件
【临床应用】 治疗、诊断缺铁性贫血
常用药物:硫酸亚铁 枸橼酸铁铵 右旋糖酐铁
【不良反应】
1、胃肠刺激,宜饭后服
2、引起便秘 3、急性中毒
洗胃:磷酸盐,碳酸盐 精解品课毒件 剂:去铁胺
叶酸
【药理作用】 1、嘌呤核苷酸合成 体内转化为四氢2叶、酸胸腺后嘧,啶与核多苷种酸一合碳成单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p201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㈠、抗贫血药 ㈡、促凝血药 ㈢、抗凝血药 ㈣、纤维蛋白溶解药 ㈤、血容量扩充药
精品课件
抗贫血药
贫血:循环血液中RBC或Hb低于正常。 分类: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精品课件
铁剂
铁的来源: 植物:如海带、木耳、
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严
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孕妇。
精品课件
低分子量肝素(LMWH)
普通肝素降解后抗分凝离作得用到及。应用与肝素相似。
作用特点:
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 性, 对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影
响小。
常用制剂: 对血小板影响小,在发挥抗凝 依诺肝素 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t1/2长,给药次数少。
精品课件
intrinsic pathway
blood vessel injury
XII
XIIa
HMWK
Ka
HMWK Pre – Ka
XI
XIa
X
extrinsic pathway
tissue injury
tissue factor( Ⅲ) Ca2+
IX VIII
IXa VIIIa
VIIa Ca2+ ,PL Xa
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
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凝血系统 激活
纤维蛋白 形成
血凝块形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纤溶酶原激活物
激活物 抑制物
纤溶酶原
+ 纤溶酶
纤溶酶抑制物
纤维蛋白
+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
一、促凝血因子生成药
维生素K
【结构与来源】
基本结构:甲萘醌
维生素K1:植物性食物(苜蓿) 维生素K2:腐败鱼粉、肠道细菌 维生素K3: 人工合成,水溶性, 维生素K4: 不需胆汁协精助品课吸件 收
精品课件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 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4、体外抗凝:如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
精品课件
【不良反应】
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 2、孕妇应用,引起早产和胎儿死亡。 3、长期应用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性骨折。 4、其他:过敏、血小板减少。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指通过影响凝血过程,阻止血液 凝固的一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 病的预防与治疗。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药物分类 肝素类:增强AT-Ⅲ作用
影响凝血因子合成的药物 香豆素类: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精品课件
一、体内、体外抗凝血药:肝素
来源:最初从动物肝脏发现而得名,药用的 肝素主要从牛肺脏和猪小肠粘膜提取。 化学: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粘多糖。分子量 大, 显酸性。
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精品课件
维生素B12
1、VitB12
1+ .
2.
参内与因核子酸吸及收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FH4类辅酶的循环利用
2、恶性贫血3. 及维其持他神itB12
3、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
精品课件
促凝血药
精品课件
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
VII XIII
II
IIa
V, Ca2+ ,PL
Ca2+
fibrinogen
fibrin (soluble)
In the figure : factors affected by heparin
精品课件
二、体内抗凝血药:香豆素类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该类药物药理作用相同。
精品课件
【药理作用及机制】
为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 向氢醌型转化,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 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停留在无活性的 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对已形成的因子无作用。
位结合成四氢叶酸3类、辅促酶进,某些传氨递基一酸碳的单互位变,
参与多种生化代谢。
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临床应用】
以叶酸为主,
辅以VitB12。
1、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贫
2、抗叶酸药(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
氧苄啶等)引起巨幼贫 甲酰四氢叶酸钙
3、恶性贫血
叶酸能纠正血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