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比较

合集下载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中最常见的应属小麦、水稻、玉米、美人蕉、白玉兰等。

双子叶植物中最常见的则应是大豆、花生、苹果、菊花、棉花、向日葵等。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
片子叶,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这两类植物比较容易区分,因为它们之间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发达;很多是木本植物,茎干能持续加粗;叶脉为网状脉;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5片或4片,如果花瓣是结合的,则有5个或4个裂片。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基本上是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茎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叶脉为平行脉,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数。

利用上述几方面的差异,能够比较容易地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在整个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类占总数的4/5,双子叶植物除了几乎所有的乔木以外,还有很多果类、瓜类、纤维类、油类植物,以及很多蔬菜;而单子叶植物中则有大量的粮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一、植物学简介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光合作用,能够吸收阳光和水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能提供食物和氧气给其他生物。

植物根据其叶子的形态和结构被分为两大类: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它们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生物化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二、双子叶植物纲的特点1. 叶子结构双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呈扁平状,叶脉呈网状排列,叶片边缘多数呈锯齿状、波状、羽状等,叶脉在叶片的扩张处形成叶鞘。

2. 萼片和花瓣数目双子叶植物的花萼和花瓣一般都是4或5的倍数,如4、5、8、10等。

另外,它们的花序多数为总状花序。

3. 组织结构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组织是分散的,即细胞成组织的形式,细胞中有较多的气孔,并有气管和木质部。

它们的维管束呈分散排列,具有明显的二维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纲的特点1. 叶子结构单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呈管状或带状,叶脉呈并行排列,叶片边缘多数呈整齐的平缘或裂片状,叶脉没有明显的叶鞘。

2. 萼片和花瓣数目单子叶植物的花萼和花瓣一般都是3或3的倍数,如3、6、9等。

另外,它们的花序多数为穗状花序。

3. 组织结构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组织是集中的,即细胞不成组织的形式,细胞中气孔较少,没有明显的气管和木质部。

它们的维管束呈集中排列,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

四、总结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中两大主要类裙,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它们的叶子结构、花萼和花瓣数目、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对植物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展望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研究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之间的差异,探索其在植物进化、适应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意义,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中两类极为重要而又广泛分布的类裙。

它们在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态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1.叶子不同单子叶植物其实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它们的叶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叶脉就可以很好将其分辨。

双子叶植物的叶子叶片上有着网状的叶脉,而单子叶植物的叶子叶脉则是平行状分布的。

2.胚乳不同还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上有没有胚乳来进行两种植物的区分。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上是没有胚乳存在的,但是在双子叶植物上,可以明显看到种子上是存在胚乳的。

3.花瓣不同双子叶植物其实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所开的花瓣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此进行区分。

单子叶植物的花朵上一般只有3片花瓣,但是双子叶植物的花朵上花瓣则较多,通常是4~5片花瓣。

4.茎干不同单子叶植物的茎干相对于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来说,其组织成分中少了一个形成层,因此就导致单子叶植物的茎干不能继续生长,往往较细小。

双子叶植物则可以通过形成层让茎干不断长大变得粗壮。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10-2。

表10-2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

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特别是在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为多;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等有4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

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10.3.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

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6 个亚纲,64 目,318 科,165 000余种。

* P6-15 A∞G∞1、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2、※P3 A∞G∞花先叶开放。

花被花瓣状;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3、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1-2胚珠;或为带翅的坚果。

4、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重要特征: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

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棒状花托上,子房上位。

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特征

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特征

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特征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还具有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植物可以根据其叶子的形态和结构被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两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植物的特征。

二、单子叶植物的特征1. 叶片形态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呈长条形或剑形,边缘平滑或有锯齿状。

叶片通常没有明显的中脉,而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细脉组成。

2. 叶脉排列单子叶植物的叶脉通常呈平行排列或近似平行排列。

这些平行的细脉从中央主脉出发,并在末端汇合成网状结构。

3. 花朵结构单子叶植物的花朵通常是三数花序,即花瓣、雄蕊和花柱均为三个。

花朵通常不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4. 根系结构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通常为纤细的须根,可以在土壤中广泛分布。

三、双子叶植物的特征1. 叶片形态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呈扁平或宽阔的形态,边缘通常有明显的锯齿状。

叶片通常有明显的中脉和侧脉。

2. 叶脉排列双子叶植物的叶脉通常呈网状排列。

这些网状结构由中央主脉和侧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3. 花朵结构双子叶植物的花朵通常是四数花序,即花瓣、雄蕊和花柱均为四个。

花朵通常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4. 根系结构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通常为主根和侧根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四、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分布情况1. 单子叶植物在干旱地区分布较多,如荒漠、沙漠等地区。

2. 双子叶植物在温带和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如森林、草原等地区。

3.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适应性强,可以在干旱的土壤中生长。

而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复杂,可以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五、结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适应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态行为和生长习性。

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茎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
木栓组织,单子叶植物的茎部没有木栓形成层以及形成层,双子叶植物具有木栓组织;阶节部分,单子叶茎部的节间区分较为明显,双子叶植物皮层内侧具有纤维;根系不同,单子叶植物根系较为发达,双子叶植物根须生长速度较快;茎部维管,单子叶茎部维管为束散状,双子叶茎部中间有髓部。

1、木栓组织
单子叶植物的茎部大多没有木栓形成层和形成层,它只具有初生的结构,没有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而双叶子植物茎部的表面一般具有木栓组织,少数植株的茎部还带有表皮或者鳞状叶片。

2、阶节部分
单子叶植物的茎部不能无限的增粗,且茎部有很明显的节间区分,大多数的阶节中间部分还有萎缩解体。

而双子叶植物表质皮层中经常有根迹维管束以及叶迹维管束通过,皮层内侧还具有纤维或者石细胞。

3、根系不同
单子叶植物茎部的阶节中间还会形成中空的杆,还有实心结构的叶片它的主根较为发达,茎干不会加粗。

而双子叶植物贮藏薄壁细胞较为发达,但机械组织大多都不发达,根须的生长速度较快。

4、茎部维管
单子叶植物的茎部维管呈现束散状分布,皮层和中柱都有维管束散布,但髓部不很明显。

而双子叶植物的茎部中间明显有髓部,它的根部多是直系,主根较为发达,茎干通常会逐年加粗。

单双子叶比较

单双子叶比较

有限外韧维管束,一般无 次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
分布于分类 全世界有12属科90种,我国有5属科 13种 经济价值 食用:慈菇—球菌 要用:泽泻—球菌:具利尿,清湿 热,降血脂,降血压等
双子叶植物
介绍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 纲。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双子叶植物 指植物种子体内有两片子叶,双子叶植物也 属于被子植物。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 到粗壮的木本);叶脉网状;花的各部为五 数(也有四数)。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 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棉花、大豆、 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苹果、烟草、 薄荷和各种瓜类。
两者植物茎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茎 表皮 细胞 基本 组织 维管 束的 排列 维管 束的 结构 多由两种细胞组成, 即表皮细胞和保卫细 胞 有皮层、髓和髓射线 之分,表皮下的机械 组织为厚角组织 排列成一环或排成筒 状 无限外韧或双韧维管 束,可产生次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 有五种细胞,角质化的长 细胞、栓细胞、硅细胞、 保卫细胞、副卫细胞 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表皮下的机械组织为厚壁 组织 大致两轮或星散排列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 筛管的质体具有楔形蛋白质的内含物,除百合目 的一部分植物外,维管束通常无形成层。茎及根 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有些植物虽有此种生长, 但形成层不同于双子叶植物,即次生韧皮部和次 生木质部皆在形成层的内侧形成,竹、椰子、露 兜树虽有似树木的坚实树干,但仍具闭锁维管束, 和草本性的单子叶植物相同。主根较早即停止生 长,另发出多数纤细的不定根,形成须根
特点
1、胚具两片子叶(极少1、3或4) 2、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3、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 4、叶具网状脉 5、花部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 6、花粉具三个萌发孔。

双子叶与单子叶根及根茎比较列表

双子叶与单子叶根及根茎比较列表

双子叶与单子叶根及根茎比较列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是两类常见的植物。

这两类植物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比较双子叶和单子叶的根及根茎的不同之处。

一、根的类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的类型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称为支根,支根可以分化成许多细根。

单子叶植物的根称为须根,须根形态更加均匀。

在结构上,须根由主根和侧根组成,而支根因为分支情况不同,结构上也较为分散。

二、根的生长方式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式也不同。

双子叶植物的根的生长速度较慢,常常生长不高,但向四周扩散的面积很大;单子叶植物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常常生长很高,但向四周扩散的面积较小。

三、根的长度双子叶植物的根往往比单子叶植物的根更长。

这是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往往非常宽,在地下的茎上可以生长许多根。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往往比较窄,因此生长出的根长度就相应较短。

四、根的分布双子叶植物的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深度和方向,这也给它们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补给。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通常呈水平分布,往往生长在地面上和地下水表以下10-20厘米的深度,这可能会导致其根的摄水和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

五、根的形态双子叶植物的根形态比较复杂,往往有很多支根,支根的长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

而单子叶植物的根形态则比较单一,多数具有主根和侧根,根系分布比较平均。

综合来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及根茎在生长方式、长度、分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哪种根更优越。

其实,在自然生态中,各种根的生长和功能的优劣对于植物和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的价值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固定 后产物
CO2固定 的场所
C3还原 的场所
C3植物
C5
2C3
叶肉细胞叶 叶肉细胞叶
绿体
绿体
C4植物 PEP( C3 )
C4
叶肉细胞叶 维管束鞘细
绿体
胞叶绿体
NADPH NADP+
ATP ADP+Pi
暗反应 途径 C3途径 C3途径 C4途径
谢谢大家!
根系的比较
维管束
棉花幼茎
玉米幼茎
叶脉
玉米叶
蔷薇叶
蕙兰叶
花瓣
石竹 5瓣 丁香 4瓣
百合 6瓣
花粉萌发孔
进化程度
单子叶植物进化程度更高 C4植物比C3植物高等,是植物进化过程中较晚
的类型.现在已经知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 木本植都是C3植物,只有草本被子植物中才有 C4植物,在草本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比双子 叶植物高等,单子叶植物中的C4植物约占C4的 植物的80%.
C4植物的特殊结构——花环结构
C3循环
C3途径和C4途径
1、 C4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示意图
叶肉细胞中
维管束鞘细胞
的叶绿体
CO2
C4
中的叶绿体
C4
CO2
2C3
C3(PEP) ADP+Pi ATP
C3 (丙酮酸)
多种酶参 C5 加催化
2、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比较
(CH2O)
种类项目 CO2的受体双 Nhomakorabea叶vs单子叶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
1.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2.维管束环状排列 3.网状叶脉 4.花部 5 数或 4 基数,少 3 数 5.胚具两片子叶 6.花粉粒具 3 个萌发孔
单子叶植物 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系 维管束星散排列 平行或弧形叶脉 花部常 3 基数,少 4 数 胚具一片子叶 花粉粒具单个萌发沟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