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综述
冶金含锌粉尘中回收氧化锌的工艺综述

冶金含锌粉尘中回收氧化锌的工艺综述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钢铁积累不断增加,废钢重铸将逐渐增多,特别是表面镀锌等金属回炉重铸,髙炉粉尘及灰渣中会含有锌元素。
因此,在高炉粉尘和灰渣中富集、提取氧化锌逐渐成为关键固废资源回收的热点问题。
我国锌资源储备丰富,分布广泛,品位主要集中在1%-7%之间,品位大于等于6%以上的已探明锌矿资源量仅全国总量33.3%。
高炉粉尘中回收锌元素对低品位锌矿的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文章主要针对冶金含锌粉尘中回收氧化锌的工艺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炉粉尘;回收利用;氧化锌引言:传统的含锌电炉粉尘处理工艺中,填埋法虽然处理简单,但并不能利用其中的金属资源,只是一个暂时无害化的处理。
电炉粉尘循环利用进入生产流程,可回收其中的铁资源,但由于铅锌的富集,对后续高炉炼铁以及炼钢生产工艺造成影响,且只能部分循环利用,并不能大规模的处理。
火法处理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脱锌率高,原料适应性强的优点,但其前期设备投资大,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了火法工艺的发展。
湿法处理工艺锌的浸出率低,只能处理高锌电炉粉尘,锌铁同时浸出导致后续沉铁工序复杂,设备腐蚀严重。
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围绕冶金含锌粉尘中回收氧化锌的工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含锌电炉粉尘传统处理方法1.1填埋法填埋法有直接填埋法、固化填埋法和玻璃化填埋法。
直接填埋法是指将未经任何处理的电炉粉尘直接进行填埋处理。
该法仅适用于铅锌含量很低的电炉粉尘,对于铅锌含量高的电炉粉尘,直接填埋法不仅无法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成本也高,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固化填埋法是指先将电炉粉尘与黏土或者水泥均匀混合后高温固化再进行填埋处理。
此法操作简单,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但经过处理的电炉粉尘失去了再次利用的可能,无法再次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资源。
玻璃化填埋法是固化填埋的改进,热稳定性更好,但也只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回收电炉粉尘中的有价金属。
氧化锌

检查
碱度 取本品1.0g,加新沸的热水10mL,振摇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酚酞指示液2滴,如显粉红色,加盐酸 滴定液(0.1mol/L)0.10mL,粉红色应消失。 硫酸盐 取本品1.0g,加稀盐酸适量使溶解,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0.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不得更深(0.005%)。 碳酸盐与酸中不溶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加稀硫酸30mL,置水浴上加热,不得发生气泡,搅拌后,溶液应澄清。 炽灼失重 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在800℃炽灼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 铁盐 取本品0.40g,加稀盐酸8mL、水15mL与硝酸2滴,煮沸5分钟使溶解,放冷,加水适量使成50mL,混匀后, 取出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1、在橡胶或电缆工业工业中用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乳胶的硫化活性剂、补强剂及着色剂,以使橡胶具 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撕裂性和弹性。白色胶的着色剂和填充剂,在氯丁橡胶中用作硫化剂,颗粒细小者(粒径 0.1μm左右)可用作聚烯烃或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光稳定剂。
2、有机合成催化剂、脱硫剂, 3、在化肥工业中对原料气作精脱硫用,用于合成氨、石油、天然气化工原料气的脱硫,甲醇和制氢等工业 原料气、油的深度脱硫净化过程, 4、用作分析试剂、基准试剂、荧光剂和光敏材料的基质 5、用于静电湿法复印、干法转印、激光传真通讯、电子计算机的静电记录及静电制版档 6、用于塑料行业、防晒化妆品系列产品、特殊陶瓷制品、特种功能涂料以及纺织卫生加工等 7、制药,用作收敛药,用于制软膏、锌糊、橡皮膏 8、用作白色颜料,着色力不及二氧化钛及立德粉。用于ABS树脂、聚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 脂和聚氯乙烯及油漆和油墨的着色。用于颜料锌铬黄、醋酸锌、碳酸锌、氯化锌等的制造。
纳米氧化锌综述

化学沉淀法
2.均匀沉淀法 均匀沉淀法 连续微波加热 硫酸锌+ 纳米氧化锌( 例:硫酸锌+尿素 纳米氧化锌(粒 径为8~ 径为 ~30nm ) 特点:避免了直接沉淀法中的局部过浓, 特点:避免了直接沉淀法中的局部过浓,从 而大大降低沉淀反应的过饱和度。 而大大降低沉淀反应的过饱和度。
溶胶-凝胶法 溶胶 凝胶法
纳米氧化锌的气相化学制备技术
例:高纯度锌粒 氧化锌纳米棒 直径20~ (直径 ~30nm、长径比 、长径比>20) ) 气相法常以惰性气体为载体, 气相法常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在超高 温气相中发生化学反应, 温气相中发生化学反应,利用高温区与周 围环境的温度梯度, 围环境的温度梯度,通过急冷作用得到氧 化锌纳米颗粒。 化锌纳米颗粒。
纳米氧化锌粒子的超重力制备技术
例:六水硝酸锌(aq) 六水硝酸锌 中间体悬浊液 过滤洗涤 煅烧 中间体干粉 纳米氧化锌 特点:粒径小且分布集中。 特点:粒径小且分布集中。
旋转床内通氨气
纳米ZnO的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技术 的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技术 纳米
例:先用沉淀法制得纳米氢氧化锌
交换 无水乙醇洗涤、 无水乙醇洗涤、
国防工业中的应用
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强 的吸收红外线的能力, 的吸收红外线的能力,吸 收率和热容的比值大, 收率和热容的比值大,可 应用于红外线检测器和红 外线传感器 纳米氧化锌还具有质量轻、颜 纳米氧化锌还具有质量轻、 色浅、吸波能力强等特点,能有 色浅、吸波能力强等特点, 效的吸收雷达波, 效的吸收雷达波,应用于新型的 吸波隐身材料。 吸波隐身材料。
纳米氧化锌的应用
• • • • • 1.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2.国防工业中的应用 2.国防工业中的应用 3.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4.涂料防腐中的应用 涂料防腐中的应用 5.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氧化锌(Zinc oxide)基本资料

氧化锌(Zinc oxide)基本资料氧化锌(ZnO)是锌的一种氧化物,俗称锌白,英文名称是Zinc oxide。
中文别名有锌氧粉、锌白、锌白粉、锌华、亚铅华、锌白银、一氧化锌、水锌矿等等。
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强碱。
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塑料、硅酸盐制品、合成橡胶、润滑油、油漆涂料、药膏、粘合剂、食品、电池、阻燃剂等产品的制作中,在半导体领域的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发光二极管等产品中均有应用。
此外,微颗粒的氧化锌作为一种纳米材料也开始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
氧化锌氧化锌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山东(潍坊)、河北(高邑、邢台)、江苏、浙江等地,生产的氧化锌以99.7%含量的为主,俗称997(99.7)氧化锌。
一、氧化锌物理化学性质1.1.基本信息密度:5.6沸点:2360ºC熔点:1975°C分子式:OZn分子量:81.408精确质量:79.924065PSA:17.07000外观性状:白色粉末折射率:2.008~2.0291.2.分子结构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的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介电常数:无可用的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单一同位素质量:79.924061Da 标称质量:80Da平均质量:81.4084Da1.3.编号系统CAS号:1314-13-2MDL号:MFCD00011300 EINECS号:215-222-5 RTECS号:ZH4810000二、性质与稳定性2.1.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碱、碱金属2.2.受阳光照射发磷光,在阴极线和阳极线上,能发出绿色和紫色等光。
为两性氧化物,溶于稀酸、浓氢氧化碱溶液、氨水和铵盐溶液,不溶于水和醇。
2.3.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应注意防尘通风。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0.5mg/m3。
溶于酸、氢氧化钠、氯化铵,不溶于水、乙醇和氨水。
综述---氧化锌制备

综述——————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指导老师:翁永根组员:周敏200921501146周生鹏200921501147朱亚南200921501148前言: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其粒径介于1~100纳米,又称为超微细氧化锌。
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加,使得纳米氧化锌产生了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因而,纳米氧化锌在磁、光、电、化学、物理学、敏感性等方面具有一般氧化锌产品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在橡胶、涂料、油墨、颜填料、催化剂、高档化妆品以及医药等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法和化学法。
其中,化学法是常用的方法。
Ⅰ、物理法物理法包括机械粉碎法和深度塑性变形法。
机械粉碎法是采用特殊的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技术 ,将普通级别的氧化锌粉碎至超细。
其中张伟等人利用立式振动磨制备纳米粉体 ,得到了α-Al2O3,ZnO、MgSiO3等超微粉 ,最细粒度达到 0. 1μm此法虽然工艺简单 ,但却具有能耗大,产品纯度低 ,粒度分布不均匀 ,研磨介质的尺寸和进料的细度影响粉碎效能等缺点。
最大的不足是该法得不到1—100nm 的粉体 ,因此工业上并不常用此法;而深度塑性变形法是使原材料在净静压作用下发生严重塑性形变 ,使材料的尺寸细化到纳米量级。
这种独特的方法最初是由 Islamgaliev 等人于 1994 年初发展起来的。
该法制得的氧化锌粉体纯度高,粒度可控,但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却很高。
总的说来 ,物理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存在着耗能大 ,产品粒度不均匀,甚至达不到纳米级,产品纯度不高等缺点,工业上不常采用,发展前景也不大。
Ⅱ、化学法化学法具有成本低 ,设备简单 ,易放大进行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主要分为溶胶-凝胶法、醇盐水解法、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等。
⑴固相法①碳酸锌法利用硫酸锌制得前驱物碳酸锌,在200℃烘1h,得纳米氧化锌初产品: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洗涤,过滤,干燥可得纳米氧化锌产品。
氧化锌 表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氧化锌表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氧化锌(Zinc Oxide,Zn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由锌和氧两种元素构成。
它具有多种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氧化锌的表征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介绍氧化锌的物理性质。
氧化锌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无味无臭。
其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具有高熔点和热稳定性。
此外,氧化锌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其次,我们将探讨氧化锌的化学性质。
氧化锌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不溶于水和酸,但可溶于碱性溶液。
它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以催化多种有机反应,例如光催化和氧化反应。
此外,氧化锌还具有抗菌、抗氧化、光敏和防紫外线等特性,因此在医药、化妆品和防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我们将介绍氧化锌的应用领域。
氧化锌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在橡胶工业中,氧化锌可用作活性剂,起到促进橡胶硫化反应的作用。
在电子行业中,氧化锌可以制备成透明导电膜,用于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器件。
此外,氧化锌还可用于催化剂、染料、润滑剂和防腐剂等方面。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介绍氧化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氧化锌的表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种材料的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接下来的正文将对氧化锌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增加对氧化锌的全面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氧化锌的表征展开,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Chapter 1)为文章的开篇,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1.1)中,将简要介绍氧化锌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化学式、晶体结构等相关信息,以及氧化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对本文的兴趣,并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文章的文章结构(1.2)部分,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
首先,将会介绍本文的大纲,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氧化锌zno》课件

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通流容量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的 过电压保护。
透明导电膜
01
氧化锌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良 好的透明度,可以用于制作透明 导电膜。
02
在显示器、触控面板、太阳能电 池等领域,透明导电膜作为电极 材料使用,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 和可见光透过率。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氧化锌的物理性质
总结词
高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
详细描述
氧化锌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能够在高温和恶 劣环境下保持稳定性。
氧化锌的化学性质
总结词
两性氧化物、可溶于酸碱、光催化性 能
详细描述
氧化锌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 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同时,它在光照条件下具有光催化 性能,能够分解有机物。
常见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等。
热解法
热解法是将含锌化合物加热至高 温,使其分解为氧化锌和氧气。
该方法可获得高纯度氧化锌,但 能耗较大,成本较高,一般仅用 于特殊用途的高纯度氧化锌生产
。
热解法可以采用多种含锌化合物 作为原料,如锌酸盐、醋酸锌等
。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湿化学方法。将锌盐与有机溶剂混合 ,通过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凝胶,再经过干燥、热处理得到氧化锌。
中国氧化锌出口量较大,但近年来 出口量有所下降,主要受到国内外 市场价格差异的影响。
中国市场分析
01 02
消费结构
中国氧化锌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主要应用于塑料、橡胶、陶瓷等传统领 域,未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下游新兴领域的拓展,消费结构将逐步 多元化。
氧化锌zno

ZnO中的可见发光
• ZnO的可见发光是较宽的发光谱带,包括蓝 光、绿光、黄光、红光等波段。 • 通常认为ZnO的可见发光是与ZnO中的各种 本征缺陷,如间隙(Zni、Oi)、空位(Vo、 VZn)、反位(OZn、ZnO)等有关,或者是由 掺杂如Cu、Mn、Er等引起。
ZnO材料的优势
ZnO的压电和热电特性
面体。这种四面体配位模式导致了 ZnO具有非对称结构。 Zn与O之间的 结合键处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因 此zno沿c轴方向具有较强的极性,通 常定义从O晶面指向Zn晶面为[0001] 方向,反方向为 方向 这说明纤锌矿结构的zno晶格原点不是 对称中心。ZnO的典型不对称晶体结 构,使得具有独特的压电特性和热电 特性。
ZnO的能带结构
• 在固体的晶格中,由于相互作用从而使原子的一些电 子能级劈裂成多个相邻分布的次能级,而这些原子同时又 参与了相互作用,这些次能级的总和便形成了能带。能带 理论能够清晰的解释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Zn电子构型: 1s2 2s22p6 3s23p63d10 4s2 O电子构型: 1s2 2s22p4 通过理论计算表明,ZnO的价带是由Zn原子的3d态与O原 子的2p态杂化形成,价带宽度为7eV;导带则主要由O原 子的3s态和Zn原子的4s态构成。 Zn的3d与O的2p的作用会使价带顶向高能方向移动,价 带底则向低能方向移动,作用的结果则使价带变宽,带隙 变小;而导带的最低能级(由阳离子s轨道组成)和价带 的最高能级(由阴离子p轨道组成)则分别向下、向上推 斥后在原来的能隙中极有可能形成了缺陷或其他微扰能级。
ZnO的铁电和铁磁特性
• 铁电性:在一些电介质晶体中,晶胞的结构使正负电荷重 心不重合而出现电偶极矩,产生不等于零的电极化强度, 使晶体具有自发极化,晶体的这种性质 • 铁磁性:是指物质中相邻原子或离子的磁矩由于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在某些区域中大致按同一方向排列,当所施加的 磁场强度增大时,这些区域的合磁矩定向排列程度会随之 增加到某一极限值的现象。 • ZnO沿c轴方向的极性以及极性面、表面极化的存在,使 其具有铁电特性,是研究极性诱生铁电性能的理想材料5]I。 本征ZnO的居里温度约为330K,一般而言,带宽增加, 居里温度也会增加。nzo是一种很好的稀磁半导体材料, 3d过渡态元素在Zno中的溶解度很高,可以高达百分之几 十,常用的掺杂元素包括Mn、Ni、Fe、Co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锌综述
活性氧化锌的制备
摘要:本综述主要介绍了活性氧化锌的发展现状,以及酸法和碱法制备活性氧化锌的方法和其发展方向。
目前活性氧化锌的应用非常广阔,活性氧化锌是橡胶、搪瓷、电缆、医药及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
纳米Zn0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与普通ZnO相比,因其特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等,在防晒化妆品、催化剂和光催化剂、电化学等多领域已经开始应用。
关键词:氧化锌制备
正文
氧化锌(ZnO),俗称锌白,是锌的一种氧化物。
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强碱。
活性氧化锌是橡胶、油漆、搪瓷、电缆、医药及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易于分散在橡胶和乳胶中,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优良补强剂及活化剂。
胶料中加入活性氧化锌可有效地改善橡胶中频的耐磨性、耐撕裂性和弹性,是橡胶产品中不可取代的基本原料。
[1]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氧化锌的需求量将会日益增加。
纳米微粒是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其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和功能。
随着对纳米粉体性能研究的深入,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应
运而生,概括起来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微
乳法、化学沉淀法、醇解法等将重点对活性氧化锌的制备工艺,是以锌焙砂为原料,以硫酸浸取法和氨一碳酸浸取法制各活性氧化锌。
[2]
一、活性氧化锌的现状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功能材料。
目前,纳米氧化锌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直接沉淀法、微乳液法和水热法等.目前,国内外多以火法选冶低级氧化锌或闪锌矿锌焙砂为原料,采用酸解浸取工艺或氨-碳酸铵浸取工艺生产活性氧化锌。
[3]其中,我国生产活性氧化性的传统方法是酸浸法,这种方法是以低品级的氧化锌或锌矿砂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粗氧化锌,再经过氧化、还原除去杂质后,制得精硫酸锌溶液,经中和反应后得碱式碳酸锌,再经过滤、干燥、焙烧制得活性氧化锌。
[4]
氨一碳酸氢铵混合溶液浸取法是使矿石中的锌化合物与氨一碳酸氢铵混合溶液络合反应形成高纯度的锌氨络合离子。
经一系列除杂后得到较纯的锌盐溶液。
再加纯碱或碳酸氢铵中和得到碱式碳酸锌,经洗涤、脱水、干燥、煅烧即可制得活性氧化锌。
此种方法的锌列用率高达95%以上。
由于氨浸法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引入的杂质离子较少,除杂过程较上述酸浸法简单,且氨浸法锌的利用率较高,浸取剂可回收循环使用,所良目前大多数都采用氨浸法生产活性氧化锌。
[5]
二、活性氧化锌的制备
(一)硫酸浸取法
1、酸解
称取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原料锌焙砂10g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mol/l的硫酸溶液35ml,置于80℃的水浴锅中,2-3分钟摇一次,加热50分钟,使锌与硫酸充分反应。
50分钟后,取出,加15ml去离子水,加热煮沸后过滤。
酸浸时,除生成硫酸锌外,铁、铜、铅、镉等金属也以硫酸盐形式转入溶液中,酸浸的主、副反应为:
ZnO + H2SO4 = ZnSO4 + H2O
Zn + H2SO4 = ZnSO4 + H2
ZnS+ H2SO4 = ZnSO4 + H2S
Fe3O4 + 3H2SO4 = Fe2(SO4)3 + 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PbO + H2SO4 = PbSO4 + H2O
CdO + H2SO4 = CdSO4 + H2O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H2等混合气体,故应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2、除铁
在合适的浓度、温度、时间下,绝大多数锌,包括难溶的铁酸锌,都可溶解,锌浸出率高达95%以上。
但许多杂质,如Fe、Mn、As、Pb、Cu、Cd均同时被溶下。
以Fe为例,在pH<2时,会与Zn同时转入溶液[6-7].因此,硫酸锌溶液中含有许多杂质,除去铁时,向溶液中加入0.1mol的KMnO4溶液(滴加时,直至KMnO4溶液不退色,停止滴加),KMnO4为强氧化剂,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又因为Fe(OH)3的溶度积很小, Fe(OH)3溶液很容易发生沉淀,在pH>2.6时完全沉淀,控制溶液pH在4-5之间,把溶液煮沸3分钟,减压过滤除去Fe。
3、除重金属
除重金属可用黄铵铁矾法、置换法和硫化物沉淀法,其中置换法:利用各金属电极电位的差异,溶液中加人锌粉,将上述金属离子置换还原沉淀出来。
此法不会引入新的杂质,但因是液固反应不够彻底,锌粉耗量较理论量多5倍以上。
[7]
加锌粉0.1g,80℃水浴加热、搅拌10分钟,过滤,即可除去重金属离子。
3、制备氧化锌
加水将溶液稀释至100ml,在低于35℃的条件下,向溶液中分批加入
9gNaHCO3,不断搅拌,10分钟后,减压过滤,充分洗涤滤饼,洗去其他离子。
将洗涤后得滤饼在烘箱中烘干。
烘干后置于高温炉内2h,常温600℃,冷却3h。
4、对硫酸浸取法的评价
此种方法流程长,酸对设备的腐蚀严重,致使生产成本较高;三废排放物多,对环境污染严重;且由于采取酸浸,大部分杂质离子是可溶的,敌引入的
杂质较多,除杂能耗大,除杂不完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二)碳铵一氨水浸取法
流程为:原料一氨浸一除杂净化一沉锌一干燥煅烧一产品。
粗氧化锌的主要成分为ZnO,并有少量杂质,用氨- 碳酸氢铵浸取,pH值为8-10.5,发生如下主反应:
ZnO + NH4HCO3 +(i - 1)NH3 =[Zn(NH3)i]CO3 + H2O
其反应流程为:
然后除Fe、Mn和重金属,沉锌(主要方法:蒸氨法、水解沉锌、酸化沉锌)对氨浸法的评价
优点:不经硫酸锌阶段,不用硫酸,工序较简单,尤其是铁带入量少,净化负荷小,产品质量高。
此法还可浸取硫化矿,不必事先焙烧。
缺点:氨的回收困难,需要增加氨回收装置。
如果用蒸氨法沉锌,其能耗很大,要将溶液中络合物内的NH3、CO及过量的NH3蒸出来,同时蒸发大量水
分,设备易漏,易堵。
若用水解法沉锌,锌沉淀率很低,仅为60%,而母液氨浓度稀释10倍,需要另设精馏塔回收,而且还易造成环境污染。
三、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展望
目前,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制备研究与工业化规模生产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研究的程度仍然有限,系统性仍然不强。
要实现简单、方便、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面临的任务有:(1)进一步完善适合工业化的制备方法、反应机理研究与工艺技术等;(2)加强控制工程方面的研究,包括颗粒尺寸、形状、表面及微结构的控制,表面改性与修饰技术等;(3)如何针对不同用途的需要,设计与制备出专用的纳米氧化锌材料。
纳米氧化锌的开发、应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信这些问题的解决会指日可待。
但对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不如制备技术研究广泛和深入。
如何更好地发挥纳米氧化锌的优异性能,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使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使制造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都是应用研究努力的方向。
总体来说,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①纳米材料结构的研究及其性能的分析、测试及表征;②纳米材料的合起来,通过控制工程方面的研究,制备出粒度、晶型、形貌等均符合应用的纳米氧化锌。
[8]
四、总结
纳米氧化锌的优良性能已展现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氧化锌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氧化锌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我们应充分发掘氧化性的性能,终有一日,让氧化锌会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彦文斌,石爱华,张益民.锌浮渣制备活性氧化锌.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12.Vol.33 No.6.
【2】LI Xin-Yong(李新勇), LI Shu-Ben(李树先)Huaxue Jinzhan(Chinese Progress in Chemistry), 1996,8(3),231.
【3】王国军.氧化铅锌矿制活性氧化锌工艺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0,17(1):37-42.
【4】阎江峰.硫酸锌溶液深度净化除钴的现状与展望[J].云南冶金,1997,26(5):34-41.
【5】孙继红等.无机盐工业,1996,(2):5-8.
【6】徐采栋等.锌冶金物理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7】邹光中,杜冬云,刘建平。
活性氧化锌生产工艺评价与研究. 2000—07,32(4)
【8】王久亮,刘宽,秦秀娟,邵光杰.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展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2):226.230
活性氧化锌的研究综述
组别:02
指导老师:翁永根
组员:陈伟 200921501405
丁兆凤200921501407
杜娜 2009215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