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种子的来历》
藏族的民间故事

藏族的民间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睡前故事、寓言故事、胎教故事、格林童话、其他童话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fairy tales, Folktale, idiom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fairy tales, bedtime stories, fables, prenatal education stories, Green's fairy tales, other fairy tale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藏族的民间故事藏族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试析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 卷第1 期JOU RNA L OF QIN GHAI NA TIO NA LI TIES I N STI TU TE V O L . 29 NO. 12003 年1 月( soc ial scie nces) Jan. 2003Ξ试析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贡保草(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糌粑是藏民族主要的食品之一,它与藏民族的生活密不可分。
糌粑食俗充分体现了藏族独特经济生活、生产观念以及信仰等。
文章对藏族糌粑食俗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介绍和剖析。
关键词:藏族; 糌粑食俗;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 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5447 (2003) 01 - 0061 - 05糌粑是藏族的主要食品之一。
一提到糌粑,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藏族。
糌粑和藏族密不可分,已经被人们看作是藏民族的象征。
因此,它不仅是藏民族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也是藏民族的饮食精华。
藏民族的糌粑饮食民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它由最初的填饥饱腹的功能逐渐深入到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即由一种自然物发展、深化为一种文化现象。
吃糌粑是藏民族饮食文化的形象化表现,它已不单单是藏民族的一种饮食民俗,而是藏民族饮食文化的集中反映,蕴含着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发展及其所积淀的心理、观念、伦理、道德、信仰等内涵。
本文通过藏族糌粑饮食民俗来了解藏民族的生活习俗,进而及揭示隐藏在其后深刻的民族文化观念。
一、糌粑食俗及其产生的原因(一) 糌粑及其食用方法糌粑是青稞(或豌豆) 等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
根据用料,糌粑分为‚乃糌‛( 即青稞糌粑) 、‚散细‛(即去皮豌豆炒熟后磨成的糌粑) ‚、毕散‛(即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的糌粑) 等。
糌粑的食用方式主要是拌和酥油茶,即在碗中放入适量的酥油、曲拉,再倒入奶茶(如果喜欢甜味,也可加糖) ,待酥油融化,曲拉被泡软,将茶喝到适量,加入糌粑。
关于青稞的传说故事

关于青稞的传说故事祖祖辈辈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由于居住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恶劣,出产的农作物并不丰富。
青稞主要用来磨格耙,然后才用以酿制青稞酒。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养成了珍爱粮食的习惯。
相传很早以前,地上的青稞种子被一个魔鬼城占着,天神的儿子投生人间去找青稞种子。
一天,天神的儿子来到雪山较小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走来了一位白胡须的老人。
老人对他说:“年轻人,你也是找青稞种子的吧?我劝你还是别去了,在你之前已经有许多像你一样去找青稞种子的人都被魔鬼吃掉了。
青年人听了老者的话,没有丝毫惧色,坚定地说:“即使被魔鬼吃了,我也要找到青稞种子。
并请求老人指点找回种子的方法。
白须老人见年轻人勇敢又有礼貌,便告诉他魔鬼每天都要上到山顶上去煨桑的秘密,要他在魔鬼回来前进入魔鬼居住的山洞里偷走青稞种子,并交给年轻人一粒黑色的药丸,让他在危急时吃下。
年轻人在山洞了把青稞种子刚装满一小袋,魔鬼就回山洞了,他连忙吃下那颗黑色的药丸,将青稞种子搭在颈项上拔腿便跑。
魔鬼追赶不上,就施法把年轻人变成了一条藏獒。
藏獒驮着青稞种子来到邻寨拉姆家,拉姆姑娘见这只狗冲她又点头又摇尾,便收留了它,并把狗带来的青稞种子种到了地理。
到了秋天,地里的青稞金黄一片,拉姆看到丰收的青稞,十分高兴,对藏獒又是亲又是爱,没想到就在那天晚上,天神的儿子竟奇迹般地变回了人形。
他把找青稞种子的经历一一告诉了拉姆。
天神的儿子用天上的方法煮出了青稞美酒,他们接回父母,请来相亲,在寨子的院坝里燃起了舞火。
他们把插在小主杆的酒坛子放在舞火边,请白须老人开坛致颂词。
乡亲们跳起欢乐的锅庄,唱起动听的山歌,边唱边跳边喝酒,拉姆他俩就这样举办了婚礼。
那天,全寨子的人都喝醉了,拉姆夫妇从此孝敬父母,生儿育女,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他们还把煮青稞酒的方法告诉了乡亲们,此后藏区就有了青稞酒,并且代代相传。
忽然间它抬起头,它从风中嗅到了狼的气味。
警惕的藏獒颈毛忽然全部立了起来,它悄悄地将上半身探了起来,头开始低下往前用力伸展,两耳忽上忽下地闪动,眼睛开始充血。
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分类及其特征概述

《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分类及其特征概述》摘要:摘要: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藏族古代文学体系得以构建,知识内涵丰富,其中蕴藏着诸多类型故事,从侧面上展现出藏族文学价值,传说故事是藏族古代文学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丰富,有的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有的是关于地区自然的,有的是关于寺庙传说的,还有的是关于动物的,在这一过程中,藏族古代文学故事得以被记录和再创作,这就为藏族古代文学故事的推广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助于推进藏族文学的现代化发展摘要: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藏族古代文学体系得以构建,知识内涵丰富,其中蕴藏着诸多类型故事,从侧面上展现出藏族文学价值。
本文就藏族古代文学中的故事分类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从内容、修辞、体裁以及艺术特征这四方面入手,对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特征进行探究,旨在更为深入的了解藏族古代文学故事形式,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承发扬。
关键词:藏族古代文学;故事分类;特征藏族古代文学内容丰富,故事类型众多,其独特之处在于,是源于生活实际所衍生出来的,符合社会群体认知范围,但又带有一定的奇异和精怪色彩,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藏族古代文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现代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整体环境下,对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分类及特征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藏族古代文学中故事的分类(一)神话故事在藏族古代文学中,神话故事实际上是与鬼相关的故事或者一种神化了的英雄传说,能够将藏族人民对于自然的意愿以及对社会的向往间接化的表达出来。
藏族古代文学中,神话故事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与大自然相关,以神话故事为载体将人类与万物的产生进行阐述,比如《女娲娘娘》;其二是与人类起源相关,比如《猕猴变人》;其三是与生产相关,比如《青稞种子的来历》。
(二)传说故事传说故事是藏族古代文学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丰富,有的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有的是关于地区自然的,有的是关于寺庙传说的,还有的是关于动物的。
人们比较熟知的藏族古代文学中传说故事有《八思巴运宝》、《龙王潭》、《兔子的三瓣嘴》等。
藏区的传说故事

藏区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藏区呀,人们还不知道啥是青稞,只能靠打猎和挖野菜勉强过日子,那生活可苦啦。
有一天呢,一个名叫阿初的年轻王子,他看到族人们挨饿受冻,心里特别难受。
他就想啊,一定要找到一种能让大家吃饱的食物。
阿初王子听说在遥远的蛇王那里有青稞种子,只要种下去就能收获很多粮食。
于是,他决定去寻找蛇王。
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就出发了,一路上翻山越岭,那山可高了,就像直接插到云彩里似的,每走一步都累得气喘吁吁。
走了好久好久,终于找到了蛇王住的地方。
那蛇王的宫殿啊,全是用亮晶晶的宝石和金子建成的,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阿初王子鼓起勇气走进宫殿,见到了蛇王。
蛇王长得那叫一个吓人,身子粗得像水桶,眼睛像灯笼。
蛇王问阿初王子来干啥,阿初王子就恭恭敬敬地说他想要青稞种子,这样就能让他的族人过上好日子。
蛇王一听就冷笑起来,说:“哼,这青稞种子可是我的宝贝,怎么能轻易给你呢?”阿初王子苦苦哀求,蛇王想了想就说:“行吧,你要是能在我的宫殿里给我当三年的苦力,我就把种子给你。
”阿初王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三年里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挑水、砍柴、打扫宫殿,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但是一想到族人能有饱饭吃,他就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三年过去了,蛇王看阿初王子这么有毅力,就把青稞种子给了他。
蛇王可坏心眼儿呢,他在给种子的时候悄悄施了魔法,只要阿初王子把种子带出宫殿,就会变成飞鸟。
阿初王子带着种子高兴地往回走,刚走出宫殿,种子就变成了一只小鸟飞走了。
阿初王子那个伤心啊,但是他没有放弃,就跟着小鸟一直追。
追啊追,阿初王子的鞋子都跑烂了,脚也磨出了血泡。
最后小鸟飞到了一个山谷里,阿初王子也跟着进了山谷。
突然,小鸟变成了种子,落在了地上。
阿初王子高兴坏了,他赶紧把种子带回去,教族人们怎么种青稞。
从那以后啊,藏区就有了青稞,人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而且啊,人们为了纪念阿初王子,每年青稞丰收的时候,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呢。
这就是藏区关于青稞种子来历的传说啦,是不是很有趣呢?。
浅议民族文化特色:浅论藏族民间故事特征

浅论藏族 民间故事 数 量 多 ,而且 内容 也很 丰 富 多彩 。本文 就 藏族 民间 故事 所 表 现 的特 点 作 简单 阐述 。 藏 族 民 间故 事是 藏 族悠 久 文 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它 展 示 m 了一 幅幅 生 活 的风 俗 面 ,真实 地 表 现 了各 阶层 人 民 的思想 感 情 。从 采 录 的藏 族 民 间故 事看 ,表 现 }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特 点 : f J 故 事 的基 本 主题 大 都是 反 映 阶级 矛 盾 和斗 争 。 藏族 的 民 间故 事类 型 很 多 ,有 生 活故 事 、爱 情 故事 、幻想 故 事 、动物 故 事 、民间笑 话 等 ,应 该 说 阶级 之 间 的斗 争 在这 些 故 事 中的 比例 是 比较 大 的 。如 生 活故 事 《 夫 和暴 农 君 》讲 的是 一个 农 民因为 交 不起 税 差 被 国王 赶 出家 门 ,到 处 流 浪 。在 路上 捡 到 了能 满 足一 切 的法 宝碗 。这 个农 民先 后遇 到 了拿 着 “ 旋仗 ”的 流浪 汉 、扛 铁 锤 的人 、背着 山羊皮 的人 。他 们 四个 带 着各 自的 宝物 去 找 国王 报 仇 ,在国王宫殿后用铁锤敲打出了九层宫殿 ,国王命人用火烧,另一个人使劲抖动羊皮 ,下起 了暴雨 ,把士兵
聚会那年不见猎人儿子于是卦师儿子算卦得知被国王扔到河底弟兄们前往把他捞上来医生儿子用灵丹妙药让他起死回生由木匠的儿子仿照金翅鸟的样子做一只大木鸟画匠的儿子给它涂上油彩铁匠的儿子在它肚子里装上能够起落飞行的机关最后猎人的儿子乘坐它飞到王宫屋顶把妻子从国王手中救了出来
文化论坛
浅 议 民 族 文 化 特 色
全冲走了,于是 国王拿起 弓箭去射农夫 ,他们抛 出旋仗 ,把国王的脖子缠住杀死 了。再如 民间笑话 《 i不会 的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民间文学半期考试题一、单项选择1、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A、审美价值高B、教育意义大C、认识价值深刻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2、"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
"是()A、成语B、谚语C、歇后语D、谜语3、《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A、人物B、史事C、风物D、技艺4、《虎门烧烟》是一则()传说。
A、人物B、史事C、风物D、技艺5、第一次使用"童话"一词的人是()A、阿尔奈B、瞿秋白C、山东京传D、庄子6、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他"指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7、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本菲B、库仑父子C、格林D、胡适8、《粤风》的编者是()A、屈大均B、冯梦龙C、李调元D、黄遵宪9"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这首民歌用的是()手法。
A、双关B、托物起兴C、比喻D、白描10、"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
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
"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兴B、借喻C、双关D、叠韵11、谜语一则:"多多多多"(打二民间节目,谜底:七夕,除夕)。
这则谜语的败笔是()。
A、浅露B、底面相犯C、谜面不成文D、闲字无着落12、谜语一则:月巴(打一城市名,谜底:合肥)。
这则谜语的主要毛病是()A、谜面不成文B、扣合不紧C、底面相犯D、浅露二、多项选择题 13、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作者的范围扩大了B、民间文学概念发生变化C、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D、流传的形式发生了变化E、体裁发生了变化14、郭沫若同志说过,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A、神话B、民间文艺C、作家文学D、童话E、经过加工的民间文学15、民间文学单项整理的内容有()A、改换过于偏僻懂得方言方语B、规整词句C、增饰文采D、删节封建迷信思想,神仙鬼怪等E、删去不必要的重复16、民间文学艺术特色主要是()A、倾向性鲜明B、体式和章法较稳定C、修辞手法灵活多样D、常用拟人法及托物言志E、结构完整,线索清楚三、填空题17、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18、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_________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藏族的民间故事

关于藏族的民间故事 藏族的民间故事是藏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民众的喜爱。
那关于藏族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下⾯我们就来看看吧! 青稞种⼦的来历 ⼏千年以前,离娄若很远的地⽅,有⼀个布拉国. 布拉国的地盘很宽,⼈也很多.在这个国家⾥,⼈们吃的是⽜⽺⾁,喝的是⽜⽺奶,只有国王的宫殿⾥才有⼀些果树,也只有国王和他的⼤⾂们才能吃上⼀点⽔果. 国王的⼉⼦叫做阿初,是⼀个聪明,勇敢,善良的青年王⼦.他听说⼭神⽇乌达'那⾥有粮⾷种⼦,把这些种⼦撒在地⾥就能长出⼜⾹⼜好吃的粮⾷来.他想让全国的⼈都吃上粮⾷,就打算到⽇乌达那⾥去要种⼦. 阿初王⼦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爸爸妈妈.国王和王后想:到⼭神⽇乌达那⾥去,要⾛九千⾥路,要翻九⼗九座⼤⼭,要过九⼗九条⼤河,怕他们唯⼀的的⼉⼦路上出岔⼦,就劝阿初不要去.不管国王和王后怎么劝,阿初都不听,⼀⼼要去把种⼦找回来.国王和王后没法,只好选了⼆⼗个武⼠陪着阿初王⼦⼀起去找⽇乌达. 就在第⼆天,阿初王⼦带着⼆⼗个威风凛凛的武⼠,⼈⼈都拿着长⽭,别着腰⼑,骑着骏马出发了. 翻过⼀座⼤⼭,⼜是⼀座⼤⼭;过了⼀条⼤河,⼜是⼀条⼤河.阿初王⼦⾝边的武⼠,⼀个接着⼀个地死去了,有的是被⼀路上的野⼈杀死的,有的是被毒蛇和猛兽咬死的.翻过九⼗⼋座⼤⼭,过了九⼗⼋条⼤河,就只剩下阿初王⼦⼀⼈⼀马了. 阿初王⼦牵着他的马,⼀步⼀跌地爬上了第九⼗九座⼤⼭.快到⼭顶时,突然刮起了狂风,天上降下了暴⾬,阿初只好偎依着他⼼爱的马,躲进⼀个岩窝⾥.暴风⾬⼀过,阿初牵着马上了⼭顶.真奇怪!⼭顶上⼀点也不象下过暴⾬的样⼦,太阳正红⽕. 在⼀棵⾼⼤的罗汉松下⾯,坐着⼀位⽼妈妈,她正拿着线锤在纺⽑线.阿初⾛上前去,向⽼妈妈⾏礼,问⽼妈妈⽇乌达住在什么地⽅,怎样才能找到⽇乌达?⽼妈妈把阿初打量了⼀番.阿初把他的⾝世来意告诉⽼妈妈后,⽼妈妈才说:"要找⽬乌达很容易,翻过这架⼭,过了⼭下的⼤河,沿着河岸往上⾛,河的尽头有⼀个⼤瀑布.在那⾥,你只要⾼声喊三次⽇乌达的名字,⽇乌达就会出来见你."原来这个⽼妈妈就是地母,她是被阿初的诚意感动了,特意来给阿初指路的.阿初正向⽼妈妈道谢,⽼妈妈已经不见了. 在第九⼗九条河的尽头,阿初看到了从⾼⾼⼭顶上倾泻下来的瀑布,哗啦啦的⼤⽔流个不停.对着瀑布,阿初恭恭敬敬地⾏礼,接连喊道:"尊敬的神——⽇乌达,请您出来吧,我有⼀件事请您帮忙!"刚喊完第三遍,⼀个象⾼⼭⼀样⾼⼤的⽼⼈从瀑布中现出来,⽼⼈雪⽩的胡⼦跟瀑布⼀样从⼭顶拖到河⽔中.这个巨⼤的⽼⼈,就是阿初王⼦求见的⽇乌达. "是哪⼀个叫我?"⽼⼈低下头,发现了阿初,就说,"哦'哦,是你!你是哪⾥来的?找我做啥?” "尊敬的⼭神,是我找您.我是布拉国的王⼦,听说您这⾥有很多粮⾷种⼦,我求您给我⼀点,让我带回去,让我们那⾥的⼈都能吃到粮⾷."阿初说完,⼜向⽼⼈⾏了⼀个礼. "什么?粮⾷种⼦?”⽼⼈想了想,突然哈哈⼤笑起来,笑得⼤⼭弯腰,河⽔断流.他说:"⼩王⼦,你弄错了!我这⾥哪有什么种⼦?只有蛇王喀不勒那⾥才种庄稼,在他那⾥才有粮⾷种⼦." 阿初着急了.接连问⽇乌达蛇王住在哪⾥?怎样才能向蛇王要到种⼦?⽇乌达笑着对阿初说:"蛇王住的地⽅离这⾥不算远,骑着快马只要七天七夜就可以⾛到,只怕你不敢到他那⼉去.蛇王很凶狠也很吝啬,他从来不愿把粮⾷给世上的⼈,以前许多到他那⼉去的⼈,都被他罚成狗吃掉了.你去,也会被他罚成狗,被他吃掉的,你害怕不? 阿初说:“我不怕,只要能得到粮⾷种⼦,我什么也不怕." ⽇乌达看见阿初很坚定,是⼀个聪明勇敢的⼩伙⼦,就详细告诉了他到蛇王那⾥去的路.并叮咛阿初说:"要想得到粮⾷种⼦,只有到蛇王那⾥去偷.秋天蛇王收了庄稼以后,就把粮⾷装进⼝袋,放在他的宝座下⾯,周围都有卫⼠守着.但是,每逢戌⽇太阳当顶时,蛇王就要到⼭顶海⼦边去拜访龙王,虽然他来去只要⼀根⾹那么久,他的卫⼠都要趁这个时候打瞌睡.在这⼀根⾹的时间,就是去偷他的粮⾷种⼦的好时机."说着,⽇乌达从怀⾥掏出⼀颗象黄⾖样的东西交给阿初,说:"我⽼了,不能更多地帮助你,这⾥送你⼀颗'风珠',在万不得已时,你把它含在⼝⾥,它会帮助你跑得象风⼀样快." 阿初向⽇乌达道谢,⽇乌达最后嘱咐说:"万⼀不幸你被蛇王变成了狗,你要赶快往东跑,等你得到⼀个姑娘真正的爱时,你再回国去,那时你就会重新变成⼈.去吧!⼩伙⼦,我祝你碰到好运⽓." 阿初骑着马在路上慢慢地⾛,⾛两天就要歇⼀天,从夏天⼀直⾛到了秋天.离开⽇乌达那⾥时,他很瘦很弱:这时,他却长得⾮常健壮了. 到了蛇王管的地⾯,蛇王刚刚收完地⾥的庄稼.⼀望⽆边的⽥野⾥,只剩下⾼⾼矮矮的⽲桩,周围⼀户⼈家都没有.阿初知道蛇王住在很远很远的⾼⼭上,就赶着马奔向那座⼤⼭. 阿初⼀到蛇王住的那座⼭脚下,翻⾝下马,取下了马背上的⼝袋,放开缰绳,让马先跑回布拉国去.他背起⼲粮袋,不敢对直爬上蛇王住的那座⼭,⽽是爬上了靠近蛇王洞府的另⼀座⼤⼭.到了⼭上,阿初选了⼀个正对蛇王洞府的岩窝住下来.这个岩窝和蛇王的⼭洞隔着⼀条很宽很深的⼭沟.他⽤⼲草和树枝铺好了岩窝,⽔在岩窝⾥就可以看见蛇王洞门⼝的⼀切. ⼀个戌⽇的中午,阿初正在岩窝⾥打盹,突然听到⼀阵清脆的铃声.他抬头⼀看,原来蛇王带着他的卫⼠,正沿着洞门⼝的⼤路朝⼭上⾛去.蛇王很⾼⼤,穿着有鳞甲的袍⼦,袍⼦的边上挂着许许多多⼩银铃.他知道蛇王是到⼭顶海⼦去的,就赶紧爬出岩窝,梭下⼭沟,朝蛇王的洞府门爬去.果然,守洞的卫⼠这时都睡着了.阿初快要爬到蛇王的洞门⼝时,突然铃声响来,洞⼝的卫⼠都翻⾝爬了起来.阿初知道是⼀根⾹的时间过去了,蛇王从海⼦回来了,吓得躲在⼤路边的草堆中,动也不敢动. 等蛇王进了洞府,阿初才悄悄地离开草堆,不但没有偷到粮⾷种⼦,连洞门也没有进成.他垂头丧⽓地回到⾃⼰的岩窝⾥,⾃⼰⽣⾃⼰的⽓.过了好⼀阵,他的脸上才露出笑容.原来,他想到了⼀个好主意:在这边⼭的⼤树上栓根绳⼦,吊在绳⼦上就可以⼀下荡到对⼭腰免得爬来爬去耽搁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稞种子的来历》
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阿初的王子,他聪明、勇敢、善良。
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他决心到蛇王那里去讨青稞种子。
他带着二十个武土,骑上骏马,不畏艰难险阻,翻过一座大山,又是一座大山;渡过一条大河,又是一条大河。
阿初王子身边的战士,有的被毒蛇咬死了,有的被猛兽吃掉了,有的被野人杀害了。
当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九十九条大河之后,就剩下阿初王子一人一骑了。
但是,阿初王子毫不退缩,继续前进。
后来,在山神的协助下,终于从蛇王那里盗来了青稞种子。
不过,不幸被蛇王发现了。
蛇王既吝啬又凶狠,罚他变成了一只狗,只有当他得到一个姑娘的爱情时,才能恢复人形。
后来,这只狗果然获得一个土司三姑娘的爱情,又恢复了人身。
因为他们的辛勤播种和耕耘,大地上长满了青稞。
人们从此吃上了用黄灿灿的青稞磨成的香喷喷的糌粑。
因为人们当初只看见一只狗撒下青稞种子,长出了象黄金一样的粮食。
所以便以为是只神狗给他们带来的青稞。
为了感谢它,人们便在每年收完青稞,吃新青稞磨成的糌粑时,先捏一团糌粑给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