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资格考试试讲乙醇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3. 掌握乙醇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简介;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工业应用;4. 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乙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讲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等。
2. 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和水合乙烷法,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乙醇的工业应用,如酒精饮料、溶剂、燃料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如密度测定、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对乙醇性质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乙醇的制备方法、工业应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讨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PPT讲义;2. 乙醇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的示意图或实物样本;3. 乙醇理化性质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
六、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乙醇的了解,可在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料、网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乙醇的其他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即为《乙醇》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乙醇教学设计说课稿教案

教案:乙醇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运用乙醇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章:乙醇的基本概念1.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乙醇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1.2 讲解教师介绍乙醇的定义、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1.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的命名规则。
1.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的基本概念的练习题。
第二章:乙醇的性质2.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有哪些性质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和化学性质(如氧化、脱水)。
2.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的性质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2.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性质的练习题。
第三章:乙醇的制备方法3.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是如何制备的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如发酵法、合成法等。
3.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3.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制备方法的练习题。
第四章:乙醇的应用4.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在哪些领域中应用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应用领域,如医药、燃料、溶剂等。
4.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应用的实际例子。
4.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应用的练习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乙醇的化学反应6.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可以参与哪些化学反应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高中化学乙醇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乙醇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乙醇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制备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乙醇分子的结构,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乙醇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的跨科知识整合。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讲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乙醇的知识,它是一种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乙醇?它有什么用途?2. 激发: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讲解1. 结构与性质: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易挥发。
它具有水溶性和可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制备方法:乙醇可以通过发酵过程或乙烯的水合反应制备而得。
3. 应用领域: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作消毒剂、溶剂等。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乙醇的燃烧现象。
2. 实验步骤:取一小量乙醇倒入容器中,点燃乙醇,并观察其燃烧过程。
3. 实验现象:乙醇在点燃后产生火焰,并伴有明亮的蓝色火焰。
4. 实验结论:乙醇是可燃的物质,并在燃烧时产生火焰。
四、课堂练习1. 根据以下式子,画出乙醇分子的结构式:C2H5OH。
2. 描述乙醇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并说明其作用原理。
3. 进行乙醇的制备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乙醇的相关知识。
2. 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并整理乙醇相关的知识点,准备下节课的复习。
乙醇的教学设计范文

乙醇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乙醇的化学性质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3.掌握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乙醇的化学式、分子结构以及物理性质的介绍;2.乙醇的制备方法;3.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导入:-乙醇是一种什么物质?大家对乙醇有哪些了解?-乙醇有哪些常见的应用?2.知识讲解(25分钟):-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可以溶于水,沸点为78.5℃,密度为0.789g/cm³。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可以通过发酵法、水合法和脱水法制备。
-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在制药工业、化妆品、印刷油墨、香水等行业广泛应用。
3.实验演示(25分钟):-实验一:乙醇的火焰反应:将乙醇倒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点燃,观察乙醇燃烧时的火焰。
-实验二:乙醇与漂白粉的反应:将乙醇与少量漂白粉(次氯酸钠)混合,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和探讨以下问题:-乙醇是一种有害物质吗?乙醇的食用量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乙醇的制备方法有无环境影响?如何实现乙醇的可持续生产?-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否存在风险?如何正确使用乙醇产品?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乙醇的应用能否替代石油化学产品?乙醇推广的前景如何?四、教学评价:1.提问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不定期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对乙醇的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评价: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以下拓展延伸:1.调查乙醇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并了解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乙醇》教案

《乙醇》教案
课程:科学
主题:乙醇
目标:
1.了解乙醇的化学式和结构
2.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
3.了解乙醇的用途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乙烯、乙炔等,询问学生这些化合物都有哪些用途。
介绍乙醇的化学式和结构:C2H5OH。
通过演示示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
介绍乙醇制备的两种主要方法:糖类发酵和石油合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乙醇的制备过程。
4.乙醇的用途(20分钟)
介绍乙醇的各种用途,包括能源、消毒、饮用等。
通过演示各种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乙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小结与评价(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评价今天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 乙醇的示意图
2.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酵母、糖、玻璃管、打火机、三角瓶、砂纸。
扩展学习:
1.深入了解乙醇的应用,探究人类如何利用这种化合物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研究乙醇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了解它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
5.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提高是否有帮助?。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够正确区分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对待饮酒行为。
二、重点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乙醇,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
2. 学习(30分钟):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4. 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交流思考,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醇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思考乙醇的环境影响和使用范围。
3.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收集乙醇用途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分析结构的特点,推断乙醇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是本质,性质是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乙醇在铜催化剂条件下,氧化生成乙醛,铜作为催化剂结论的得出,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
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和羟基的特性。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法: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力。
这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
由乙醇的结构推测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

《乙醇》教学设计《乙醇》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乙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乙醇》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活动与探究建议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
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 说实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 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2CH3CHO +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四)教学程序
引入课题:
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
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
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 4.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
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
继续引导学生将乙烷(C2H6)与乙醇进行比较,根据碳四价,氧两价引导学生探究出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继续探究,投影练习:已知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 1 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 mol H2,根据这个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了吗?1 mol乙醇可得到0.5 mol H2,即1 mol 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
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
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
羟基是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以上是对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
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
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
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
(以上是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
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与乙醇的反应。
(2)氧化反应: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 外。
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剂(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
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
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
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
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 3CH 2CH 2OH 、(CH 3)2CHOH 。
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
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归纳小结
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 有关。
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
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4.板书设计:
乙 醇
一、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 2H 6O 结构简式:CH 3CH 2OH 官能团:-OH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2Na + 2CH 3CH 2OH → 2CH 3CH 2ONa + H 2↑
2、氧化反应:CH 3CH 2OH +3O 2
2CO2+ 3H
2O
2CH 3CH 2OH + O 3CHO + 2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