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立体声调频发射机电路
几款无线话筒电路电路图及原理

几款无线话筒电路来源:滕州科苑电子作者:未知字号:[大中小]编者按: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听、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
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BH1417调频立体声发射机的制作_电路图

BH1417调频⽴体声发射机的制作_电路图BH1417调频⽴体声发射机的制作_电路图这款⼩电台除了能发送⾃⼰播送的⽴体声语⾳信号外,还可以将计算机声卡、游戏机、CD机、DVD机、MP3播放机、调⾳台等⽴体声信号进⾏FM调制并发射。
⼩电台的特点与功能⼩电台有两路麦克风,可以实现⽴体声节⽬的录制,如果配合普通的收⾳机就可以实现⼀套⾼保真的⽆线调频⽴体声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如果有两套这样的⼩系统,还可以实现⽆线调频⽴体声对讲功能。
此外,还可以把⼩电台⽤于⽴体声⽆线⾳箱、⽆线话筒、⽆线⽿机、笔记本等⽆线⾳频产品的开发。
制作完成的⼩电台电路板如图所⽰。
从图中可以看到⼩电台的结构简单、紧凑,⾮常适⽤于⾃制。
⼩电台电路图如上图所⽰是⼩电台的系统电路图。
电源由(;K2插座输⼊,经C16、C17、C18和C14、C15滤波后送⼊fC2,其输出的+5V 稳压电源供给fC1使⽤,同时通过6位拨码开关中的2位(图2中的K1的M1、M2),送给话筒放⼤电路。
MIC1将语⾳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C3送⼊由V1、R6、R7等组成的⾳频放⼤器,放⼤后的⾳频信号经C5⾄RP1调节⾳量,最后经过C6送⼊IC1的左声道信号输⼊端。
MIC2、V2、RP2、C24等组成右声道⾳频放⼤电路,送⼊lC2的右声道信号输⼊端。
D0、D1、D2、D3(即IC1的15~18脚)接K1的4位开关,⽤于设置发射频点。
复合后的调频⽴体声载波信号由Lc1的11脚输出,经C36耦合,送⼊由V3、R21、L3、C37等组成的⾼频放⼤电路,放⼤后的信号通过C38送⼊天线ANT1发射出去。
外接⾳频信号从CK1输⼊。
LED1是电源指⽰灯。
CK2是外接电源输⼊插座,可配合空芯插头使⽤,插头中⼼是正极。
制作与调试上图是制作好的⼩电台的电路板,在焊接器件时可以参考中图的安装图,具体的安装过程可参考下图.焊接完成后,⽤8~12 V的直流电源适配器给系统供电,就可以开始进⾏调试了。
几例调频发射电路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聴、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0、2N3866等,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
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本电路分为振荡、倍频、功率放大三级。
电路中V1、C2~C6、R2、R3及L1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主要由C3、C4和L1的参数决定,其振荡频率为44~54MHz,该信号从L1的中心抽头处输出,再经过C7耦合至V2放大,由C8和L2选出44~54MHz的二倍频信号,即88~108MHz,此信号由C9耦合至V3进行功率放大,V3由3只3DG12三极管并联组成,可扩大输出功率。
用易得普通元件制作FM立体声调频发射器

用易得普通元件制作FM 立体声调频发射器本人失眠,故半夜常需收听收音机。
但当地午夜后就没有电台节目了。
好在公司有一台全天运行着的电脑,且离我的住处不远,于是,便想利用该电脑播放音乐,通过自己做的发射器发射,以便夜里收听。
对发射器的要求:可以发射立体声,功率不要太大,200米左右即可,下面即是发射器的功能框图:以下是经典立体声编码及调制发射电路:初看要制作的电路跟经典立体声编码电路似乎区别很大,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同样产生立体声编码信号并通过高频发射出去。
有兴趣的朋友可用相关理论知识去验证,这里从略。
工作原理简述:38KHz振荡器产生的极性相反的振荡信号分别控制串联在L、R 输入电路中的一对开关器件,从两开关器件公共端输出的即是立体声编码信号。
该编码信号同19KHz的导频信号相加后送入到FM调制器进行调制发射。
当然,要实现以上功能有很多专业器件可供选择,而且电路相对比较简单。
然而,我的这个立体声调频发射器却是用最常用元器件做成,看似有点“山寨”,但可提高动手能力,并能加深对立体声编码、及FM调频发射器以及常用逻辑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电原理图如下:L、R信号通过阻、容网络R6-R9、C9、C10分别输入到开关器件IC2 CD4066的1脚和4脚,在一对极性相反的38KHz副载波信号的控制下(编码),由IC2的2、3脚引出,叠加后通过R12再与19KHz的导频信号叠加,由VR1调节幅度后送入由Q3及阻容元件组成的发射缓冲器;从缓冲器输入的立体声编码信号由R2、C3送入FM调制电路。
38KHz副载波信号由IC1 CD4069中的A、B两个反相器及R15、VR2、C13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
振荡信号经过反相器C缓冲隔离后分三路输出:一路送到CD4066的5脚,控制第二组开关,一路经反相器D反相后送到CD4066的13脚,控制第一组开关,该两组开关交替导通,从而实现L、R的立体声编码;另一路则送到由两片CD4011即IC3及IC4组成的1/2分频电路,以得到立体声接收端所必需的19KHz导频信号。
调频立体声发射器

调频立体声发射器我们这里所指的小区范围是指半径在1-3公里范围内,这样的调频收发系统比较适合作为校园或单位广播之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利用闽实科技生产的微型高效无线传声模块MEC002A制作的小区调频(立体声)发射装置。
由闽实科技研发的MEC002A微型高效无线传声模块具有体积小,射频输出功率大,声音感应灵敏度高,输出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等优点,利用它构成的调频发射机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调试方便,只需在其后加一级由C1971构成的射频功率放大电路即可实现三公里范围内的调频发射电路。
电路构造相当简单,因而比较适合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制作。
图1是由MEC002A构成的三公里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可以看出,其射频电路实际上只有两级,一级是由MEC002A及周边相关频率控制器件构成的射频振荡输出电路,另一级是由C1971及相关元件组成的丙类射频功率放大器,其它的元件主要是供电和滤波及麦克风放大之用。
虽然MEC002A内含麦克风放大电路,但对一些单位而言,需要另外外插麦克风而不使用模块内的高灵敏度麦克风放大电路,为了得到稳定的工作频率,本电路设置了多级电源稳压和滤波电路,其中U1(7812)为MEC002A模块提供稳定的12V电压,C12-C15为电源滤波电容,使工作电压更稳定,以保证MEC002A模块不会因工作电压的改变而产生频率漂移。
R3,R7及L3为级间退耦器件,可以有效地克服各级之间因使用同一电源而带来的相互干扰。
Q1及其周边器件构成麦克风放大电路,音频输出经C5耦合至W1以控制麦克风的音量大小,受控的麦克风音量经C8耦合至MEC002A的调制端(第7脚),对MEC002A内部高频振荡电路进行调频。
MEC002A的第6脚为其内部麦克风音频放大输出脚,经W2控制其声音感应灵敏度后由C9耦合至7脚也对MEC002A内部高频振荡电路进行调频,如欲使MEC002A的内部麦克风不工作,只需将其4脚悬空即可,当需要启动内部麦克风电路时,将4脚接地即可实现。
用BA1404制作立体声调频发射机

Veronica FM发射机容易制作,性能稳定,信号纯净, 不使用专业零件和IC, 并有辅助测试功能使您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轻易地进行调试。
它有两个版本, 1瓦和5瓦。
1瓦版本适用于3公里发射距离,所需的电源是12-16V 200mA;5瓦版本适用于8公里发射距离,所需的电源是12-16V 900mA。
本文介绍5瓦版本。
图1: 5W Veronica 线路图该发射器自带一个混音器,使您同时发射来自CD和话筒的音频信号。
晶体管T1是话筒放大器,可变电阻R1和R2调节音量大小(参见调试部分)。
在R8和C21之间是振荡器,是产生无线电射频信号的部件。
二极管D1是一个所谓的“变容管”,相当于一个可调电容,它由音频信号控制,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起到变频的作用。
C12,C13,和L1决定振荡器的频率。
这个振荡器实际上是由两个反相振荡器组成,每个运行在50MHz附近,当两个信号结合时,便成了一个100MHz的信号。
这种电路比单个100MHz振荡器稳定很多。
振荡器的信号由T4、T6放大到5W。
在T4右边的电路包括天线阻抗匹配和低通滤波功能。
D2、D3、T5组成的电路是辅助调试用的,它将射频输出的信号取样,控制发光二极管D5,输出高时,D5也明亮一些。
此电路本身不带立体声调制器,你若需要播放立体声节目,请参照这里制作立体声调制器。
元件清单电阻:R1+2 10k 可调R3 820k R4 4.7k R5-7 220 R8 1.5k R9 15k R10+11 1k R12 33k R13+14 56 R15+16 68k R17 47 R18 270 R19 10 R20 22 R21 1.5k R22 270电容:除特殊指定外,用瓷介或云母电容。
C1,2,7, 16,17,19, 24,29及31 1n C3-5及8 10u 16V 电解C6, 18及30 220u 16V 电解C9, 10及20 10n C11 22p* C12 47p* C13 22p 微调C14及15 15p* C21,25及26 65p 微调C2 2 100p C23 15p C24 33p C27 1.8p C28 5.6p C32及34 47p C33 22p C35及38 1n C36 22 0n C37 100p*C11, 12, 14 和15 决定振荡频率,最好用高质量云母电容。
ba1404小型立体声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说明
本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以BA1404为核心的小型立体声调频发射机,因为好多朋友对他非常热衷,向我问及它的资料,所以就把它放了上来。
其实关于BA1404应用在许多电子杂志和报刊上多有介绍,算不上什么新鲜,但他确实很实用。
BA1404是美国ROHM公司生产的调频无线电发射专用集成电路;其集成度高;需要的外围元件少;工作可靠;电源电压适应范围宽,低至1.5V时仍能正常工作,很适合业余条件下制作各种无线电发射装置。
由于我没有扫描仪,所以只能在PROTEL中画了一个典型电路在WORD中画了它的内部功能框图和引脚说明图给大家介绍,据说这个电路配合较高灵敏度的调频收音机距离能达到1000米,你可以去试制,如图一。
内部结构和引脚图如图二。
特别指出的是38KHz的晶振交难找到,可用一57P的电容结余电路的5、6脚之间可代替工作,只是立体效果不是太明显罢了!
用他你就可以制作一台自己的小型立体声广播电台了!需要注意的是原图中功率放大级所用三极管为2SC 8050其实大家都知道2SC8050的最高频率为100MHz左右,在这里使用是很不恰当的,会因过大的功率损耗而急剧发烧而在短时间烧毁,倒不如用国产的3DG130C或3DG12C等国产的中功率管加以散热帽效果来的好,如用台湾产的D40、D50等发射专用管的话效果会更好,只是工作点需要从新调整。
注:由于本人疏忽功放级没有连上电源,应将T1上部连接至+4.5-6V电源端在上次电路图的基础上增加了输出滤波电路,使电路更加完善,频率性能更好。
9018简易调频发射器电路

9018简易调频发射器电路上图中的发射器线圈是用1.0mm的漆包线在3.2mm的钻头上绕6-8圈,可覆盖88-108MHz,7圈时在100MHz附近。
距离不是很远,<100米(开阔地带)!虽距离不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附:9018简易无线话筒本无线话筒电路设计合理、造型美观大方、传声距离远、使用寿命长、经济实惠、耗电小,非常适合普通FM调频收音机接收使用。
振荡线圈L的制作:在Ф5mm的直柄钻花上用Ф0.5mm的漆包线平绕4T脱后即成。
振荡线圈L的调整:打开收音机(置于FM段)和话筒开关,然后手持话筒,一边对话筒讲话一边调收台旋钮,直到收音机中传出自己的声音为。
如果在整个频段(即88~108MHz)仍收不到自己的声音,仔细拨动振荡线圈L,拨动时只需拉开或缩小线圈每匝之间的距离,调整时应仔细。
若调整线圈的松紧仍无凑效应将L焊下来增加一匝或者减少一匝(因电子元件参数的影响),重新焊上后继续上述调整。
在准备安装制作前,请用万用表筛选一下各个元件的质量,有条件的话将各瓷片电容测量一下电容量,这样就万无一失,一装即成功。
在焊接时要保证质量,不能出现虚焊、假焊、错焊。
文章来源:电子爱好者1)高频三极管V1和电容C3、C5、C6组成一个电容三点式的振荡器2)C4、L组成一个谐振器:谐振频率就是调频话筒的发射频率,根据图中元件的参数发射频率可以在88~108MHZ之间,正好覆盖调频收音机的接收频率,通过调整L的数值(拉伸或者压缩线圈L)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避开调频电台。
发射信号通过C4耦合到天线上再发射出去。
3)R4是V1的基极偏置电阻,给三极管提供一定的基极电流,使V1工作在放大区。
4)R5是直流反馈电阻,起到稳定三极管工作点的作用。
5)话筒MIC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
6)电阻R3为MIC提供一定的直流偏压,R3的阻值越大,话筒采集声音的灵敏度越弱,电阻越小话筒的灵敏度越高。
7)话筒采集到的交流声音信号通过C2耦合和R2匹配后送到三极管的基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立体声调频发射机电路
本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以BA1404为核心的小型立体声调频发射机,因为好多朋友对他非常热衷,向我问及它的资料,所以就把它放了上来。
其实关于BA1404应用在许多电子杂志和报刊上多有介绍,算不上什么新鲜,但他确实很实用。
BA1404是美国ROHM公司生产的调频无线电发射专用集成电路;其集成度高;需要的外围元件少;工作可靠;电源电压适应范围宽,低至1.5V时仍能正常工作,很适合业余条件下制作各种无线电发射装置。
由于我没有扫描仪,所以只能在PROTEL中画了一个典型电路在WORD中画了它的内部功能框图和引脚说明图给大家介绍,据说这个电路配合较高灵敏度的调频收音机距离能达到1000米,你可以去试制,如图一。
内部结构和引脚图如图二。
特别指出的是38KHz的晶振交难找到,可用一57P的电容结余电路的5、6脚之间可代替工作,只是立体效果不是太明显罢了!
用他你就可以制作一台自己的小型立体声广播电台了!需要注意的是原图中功率放大级所用三极管为 2SC8050其实大家都知道2SC8050的最高频率为100MHz左右,在这里使用是很不恰当的,会因过大的功率损耗而急剧发烧而在短时间烧毁,倒不如用国产的3DG130C或3DG12C等国产的中功率管加以散热帽效果来的好,如用台湾产的D40、D50等发射专用管的话效果会更好,只是工作点需要从新调整。
注:由于本人疏忽功放级没有连上电源,应将T1上部连接至+4.5-6V电源端在上次电路图的基础上增加了输出滤波电路,使电路更加完善,频率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