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典名言(带翻译)

合集下载

《孟子》必背38句及翻译

《孟子》必背38句及翻译

《孟子》必背38句及翻译1.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上上下下交相牟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反复地向百姓强调孝敬长辈、尊重兄长的道理,须发斑白的人就不必头上顶着东西,肩上背着重物,在路上奔波了。

3.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先生这么一说,使我的心很受触动。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敬重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敬重他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他人的小孩。

这样天下就能像运转于手掌之上那样容易了。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一个东西)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6.仰足以事父母,附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对上足以奉养父母,对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时能够温饱,碰到灾难也可免于死亡。

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木求鱼)然而,用这样的作为来求去您这样的抱负,犹如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8.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个更快乐?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愈合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哪个更快乐?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百姓也把君主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

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

10.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因为意志是感情意气的主导,感情意气是充满体内的力量。

1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12.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心悦诚服)依靠道德来使他们服从的,他人才会心悦诚服的归附你。

13.天作孽,有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

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子的经典名言名句及翻译1(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公孙丑上)【翻译】(公孙丑问:)“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气。

”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

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满于天地宇宙之间。

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孟子曰:)“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离娄上)【翻译】(孟子说:)“孔子说‘治国方法有两种,就是仁政和暴政罢了。

’过分他的人民,那自己也会身死国亡,不太厉害也会造成危险使国家削弱。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翻译】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离娄下)【翻译】(孟子说:)“君主讲求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讲求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离娄下)【翻译】(孟子说:)“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翻译: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翻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翻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翻译: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翻译: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

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翻译:孟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

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的身上。

7.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翻译:仁人对于弟弟有所忿怒。

不藏于心中;有所怨恨,不留在胸内。

只是亲他爱他罢了。

8.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翻译: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9.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翻译: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1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翻译: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发挥所长,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常伴左右,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1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翻译: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12.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姓,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

孟子名言100句及译文

孟子名言100句及译文

孟子名言100句及译文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就像在一个班级里,那个善良、公正,总是愿意帮助别人的班长(就好比得道者),大家都愿意帮他一起组织活动,而那个总是欺负同学、自私自利的小霸王(失道者),谁会愿意真心帮他呢?这就告诉我们啊,做人做事得讲究正道,可不能走歪路。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我就想起我的爷爷,以前有人给他一笔钱,想让他在村里的选举里作弊,爷爷虽然不富裕(贫贱),但他坚决不干,说这违背他的良心。

那些有钱人想用钱诱惑他(富贵),这就是“富贵不能淫”。

还有人威胁他,可爷爷一点都不怕(威武不能屈)。

爷爷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邻居张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

我妈妈呢,不仅把奶奶照顾得好好的,还经常去帮张奶奶买菜、打扫卫生。

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就说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想啊,要是每个人都能这样,这个世界该多美好啊,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

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译文: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你看那些大公司,有些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困难重重,大家拼命努力,最后成功了。

可是成功之后呢,开始贪图享乐,最后就慢慢衰败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一直待在舒适的温室里,一旦遇到点风雨就受不了了,多可怕呀。

难道我们不应该时刻保持警醒吗?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孟子经典名言加解释

孟子经典名言加解释

孟子经典名言加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交流思想;自甘落后的人,不能和他共同做事。

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释: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释: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姓,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

孟子语录经典及翻译

孟子语录经典及翻译

孟子语录经典及翻译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 “虽千万人,吾往矣。

”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最重要的是人民,国家是次要的,君主的地位是最轻的。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

做到这样,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转小东西一样容易治理。

10.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1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1、原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孟子说:“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2、原文: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他们的忧愁。

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心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3、原文: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译文:孟子说:“年老独身或是死去妻室的男人叫鳏夫,年老死了丈夫的妇女叫寡妇,年迈膝下没儿没女的人叫孤老,年龄小便失去父亲的孩子叫孤儿。

这四种人,是世间最无依无靠的穷苦人民。

”4、原文:孟子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孟子说:“天降祸害,还可以逃得掉;自己造成的祸害,简直逃也没法逃脱。

”5、原文: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译文:孟子说:“尊重贤士,使用能者,让才德出众的人各在其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感到衷心喜悦而愿意到那个朝廷里来做官了。

”6、原文: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习,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孟子说:“任何一个人,要是没有同情别人的心,就称不上是人;没有羞耻的心,也算不了人;没有礼让的心,算不了人;没有是非之心,也算不了人。

同情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耻的心,是义的开端;礼让的心,是礼的开端;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7、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好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80句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80句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80句孟子的名言及翻译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 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8.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9.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10.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1.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12. 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13.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14.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15.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16.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17. 仁则荣,不仁则辱.【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18.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19.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20.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2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2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2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2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25.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26.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27.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28.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2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30. 民事不可缓也.【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孟子的名言及解释(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经典名言(带翻译)
孟子的思想集中反应在《孟子》一书中。

“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重民轻君”是他“仁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在哲学上,孟子是一个性善论和唯心主义者,继承孔子的天命论,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要求人们依“天命”行事,并提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一唯心史观。

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视培养贤才,认为“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

孟子还十分注意人格修养,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孟子经典名言(带翻译)
(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
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出生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马鞍山下的凫村(凫村1960年划归曲阜市)。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约在祖辈时迁于邹。

三岁时,他父亲孟孙激去逝,全靠母亲仉氏教养。

史书中记有孟母三迁教子、断机喻学的佳话。

孟子从小立志学儒习礼,15岁左右,他入学读书,“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上承孔子、子思之学。

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

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

因此,又叫“良知”。

孟子的心性论
1.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

因此,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

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
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属於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

人之性,必有异於禽兽之处,这种「异於禽兽」的性,便是「善端」。

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

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

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於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

「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4.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

人苦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