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角度分析四大名著
音洛老师对四大名著的深度解释

音洛老师对四大名著的深度解释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们包含《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音洛老师的深度解释,以期对这四部名著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红楼梦》的深度解释: 1. 故事背景与结构:音洛老师首先解释了《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他指出,该小说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荣光,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与人性的悲剧。
此外,他还对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进行了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 人性的善恶:音洛老师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善恶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用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为例,说明了他们对善恶的体验和追求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善恶之间的探讨。
3. 作者的创作理念:音洛老师强调了曹雪芹作为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他解释了《红楼梦》的创作思路、创作背景和艺术技巧,让读者更加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和作品的独特性。
二、《西游记》的深度解释: 1. 佛教思想的体现:音洛老师分析了《西游记》中佛教思想的体现。
他通过对孙悟空成佛和取经一事的解读,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
此外,他还解释了三藏和其它取经团成员的形象塑造,展示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2. 玄奘的成长:音洛老师特别强调了《西游记》中玄奘成长的过程。
他详细解读了玄奘在取经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从中学到的教训。
通过对玄奘成长的解释,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塑造的深意和作者人性探讨的目的。
3. 幽默与讽刺的运用:音洛老师还分析了《西游记》中幽默与讽刺的运用。
他指出,该小说通过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互动和各种形象生动的描写,巧妙地将幽默和讽刺融入其中。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还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批判。
三、《水浒传》的深度解释: 1. 正邪之辨:音洛老师深入解释了《水浒传》中正邪之辨的主题。
四大名著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研究

四大名著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研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四大名著一直以来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部小说的诸多人物和情节早已深入人心,是历代读者耳熟能详的故事。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小说在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上也有了新的阐释和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四大名著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部分:历史价值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它们不仅娓娓道来了一个个传奇故事,也传承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从史学角度来看,四大名著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们反映了明清两代社会生活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首先,《红楼梦》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荒唐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描写,体现了封建贵族阶层的威权、腐败和手段。
同时,小说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形象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它们代表了封建时代妇女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地位。
这些含义和价值在历史上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经验和文化遗产,也成为研究古代文明和文学这一领域的重要切入点。
其次,《西游记》对于揭示唐朝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各色人物的形态和特征。
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刻画中,也能一窥唐朝时期国家制度和道教文化的状况。
这不仅是古代社会的文化遗产,也为后来人们探索中国文化和古代历史提供了更加具体的素材和切入点。
再次,《水浒传》讲述的是民间英雄斗争的故事,这个题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事中的108位好汉,代表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朝末年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故事呈现了一个抑郁愤慨、颓丧堕落、尸位素餐的世道恶果,塑造了一群以义为凭、以信为本的英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人文关怀,强调了正义、人性和智慧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也就赋予了小说一种新的价值意义。
四大名著调查报告(2024)

引言概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名著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性剖析,持续影响着世代读者。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四大名著进行深入调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文内容:一、《红楼梦》1.《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清代社会背景作者曹雪芹的生平背景2.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对象写实与隐喻的结合诗词咏史与社会讽刺的巧妙结合3.情节和人物形象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贾府的家族关系与社会结构4.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家族衰落与社会变迁的象征女性地位与婚姻制度的探讨5.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影响当代文学与艺术作品影响社会观念与价值取向二、《西游记》1.《西游记》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宗教背景作者吴承恩的创作动机2.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神话与小说的糅合幽默与讽刺的运用3.情节和人物形象孙悟空与唐僧的冒险历程各类妖魔鬼怪的形象呈现4.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人性的救赎与成长宗教文化与人的信仰5.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影响后世文学作品与艺术形象影响人们对于正义与道德的理解三、《水浒传》1.《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宋代的社会背景作者施耐庵的文化背景2.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英雄史诗与小说的融合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描写3.情节和人物形象108位英雄的形象刻画李逵、林冲等著名角色的故事4.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强调义气和忠诚的品质5.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引用和借鉴影响人们对正义与罪恶的认识四、《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作者罗贯中的生平背景2.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武侠小说与传记史诗的融合十分丰富的战斗描写3.情节和人物形象三国时期的政治、战争和英雄事迹刘备、关羽、张飞等角色的形象塑造4.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反映了政治斗争和权谋的本质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和忠诚与背叛5.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影响中国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承在现代戏曲、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中广泛应用总结: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思想意义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分析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分析引言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是由《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组成的四大名著。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1.《红楼梦》1.1 红楼梦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宏大的情节和精致的人物塑造,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爱情纠葛。
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人性、爱情、宗法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2 文化价值《红楼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作品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描述爱情和婚姻问题上,小说探讨了自由婚姻和妇女权益的重要性,对后来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红楼梦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如写意画、诗词风格等,对中国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3 社会影响《红楼梦》不仅在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社会层面掀起了广泛的讨论。
小说中展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也被人们所喜爱,成为了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红楼梦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国内,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研究。
2.《西游记》2.1 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是民间故事《大话西游》的前身。
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进行西天取经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善良。
2.2 文化价值《西游记》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刻画,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对社会的批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悟空,他的形象不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小说中抱持善良和正直的主题,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社会影响《西游记》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小说中描绘了师徒四人的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这一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广为流传。
四大名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大名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面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红楼梦》。
这部小说以贾府和荣府两个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落。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富有世家,代表了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
贾府内部的宴会、婚礼等场景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奢靡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荣府则代表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荣府的破败和荣府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家族衰落。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西游记》。
这部小说以唐朝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的西天取经之旅。
小说中的西天取经其实是对唐朝历史的一种寓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西天取经则象征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小说中的各种妖魔鬼怪以及孙悟空等人的斗争,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动荡和战乱。
而唐僧的智慧和慈悲则代表了唐朝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我们来看看《水浒传》。
这部小说以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宋江等英雄的故事。
小说中的水泊梁山是一个农民起义的根据地,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反抗和斗争。
而宋江等英雄的形象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薄云天和忠诚精神。
同时,小说中的官府和黑社会的斗争也反映了宋朝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的故事。
小说中的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小说中的各种战争和政治斗争,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乱世和英雄豪杰的崛起。
同时,小说中的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和忠诚精神。
通过对四大名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它们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面貌。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四部作品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本文将对这四部名著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它们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叙事结构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采用回溯法叙事,通过对贾府兴衰故事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变迁。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众多人物关系交织复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旅为线索,在途中展开了一系列奇遇和战斗。
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明晰。
3.《水浒传》《水浒传》多个英雄人物同时出场,每个故事基本上独立存在,最后汇聚起来成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描述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兴衰命运展开叙述。
时间线较长。
二、人物形象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大量丰满多维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性格和命运。
2.《西游记》《西游记》刻画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形象,以及众多妖怪和神仙角色,具有明显的喜剧色彩。
3.《水浒传》《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豪杰,代表了各个阶层和社会背景。
他们各有特点,并通过群体力量达到正义目标。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展示了各个英雄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和角逐权力的斗争。
三、主题内容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兴衰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世间虚幻美好的追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取经为线索,展示了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
旨在描述佛道教化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倡导正义和仁爱观念。
3.《水浒传》《水浒传》以英雄豪杰起义拯救民众为主题。
反映出封建统治下农民阶层压迫与反抗的对立矛盾。
四大名著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意义

四大名著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意义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引人入胜、影响深远的四部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小说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哲学、历史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巨著虽然作品题材迥异、风格各异,但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特点,深刻地折射了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要人物,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兴衰荣辱。
相较于三大四大名著中的宏大场面和磅礴气势,《红楼梦》则突出了小家庭生活的微妙变化,揭示了封建道德和文化的虚伪和腐败。
它展现了清朝中期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虚伪,道出了一个封建时代的基调。
《红楼梦》除了揭示封建时代的黑暗和虚伪之外,还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末世思想的影响,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无常和虚幻的深沉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具有文化和哲学意义的杰作。
《西游记》《西游记》又名《大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之一,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瑰宝。
小说通过描写四个主角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取经过程中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战斗和各类奇遇的经历,展示了道教、佛教、儒家、阴阳五行等多种思想哲学体系和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无一不那似一艘浩然正气的巨舟,引领着读者借助于小说体验其背后深邃的思想哲学。
《西游记》反映了唐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封建社会的体制崩溃、士人进入地位下降,地位上升的商人阶层呈现变化,此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这都在小说中得以体现。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草根英雄史诗,以宋朝末年官府与蒋山洪连年作战的历史为背景。
小说以及诸个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群众所受的压迫和剥削,让人们领略到他们拼搏和反抗,既有矫正社会面貌的崇高追求,同时又有集团控制下的革命性和所意味着的复辟。
《水浒传》影响至今,长寿的《水浒传》以其呼之欲出的中国民间文学风情,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而“忠、孝、义、勇、诚”五个大字则已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
浅谈四大名著的价值

浅谈四大名著的价值摘要中国的四大名著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它们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下面我将对这四大小说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做一个浅显的分析,才疏学浅,希望能给你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四大名著巨大财富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引言 (1)一、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 (1)1.1《水浒传》 (1)1.2《三国演义》 (1)1.3《红楼梦》 (1)1.4《西游记》 (2)二、四大名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2.1《水浒传》的艺术价值 (2)2.2《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 (3)2.3《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3)2.4《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4)三、四大名著的现实意义 (4)总结 (5)参考文献 (5)四大名著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欧洲等其他地方也存在。
个人觉得中国四大名著的价值非同一般,研究价值比较高,它们都属于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屈指可数的好作品,它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已早已深入人心,人物的行为也极大的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它们以细致的工笔和经典的场景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称赞,经久不衰。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价值1.1《水浒传》《水浒传》又称《江湖豪客传》,顾名思义是讲述一帮江湖上的豪侠义士行侠仗义的故事,全书共120回,章章富有情趣,表现的是一种绿林豪杰事业和绿林文化精神。
本书的主要题材是农民战争,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例如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等,主要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生动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非常之高。
“水浒”即水边,指当时事发地点在山东的梁山泊,当然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把宋江等人的聚义和周朝的比兴相类比,表明作者的坚定立场:支持那些起义英雄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水浒传》一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他们矛盾的内心世界,108好汉各有其特点,虽最终都被逼上梁山,但被逼迫的原因千姿百态,是很多作品无法逾越的,整体来说这本书是豪放的,粗犷的,却又无所不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社会学角度分析
陈丽婷中文系学号:20080151123
摘要:近年来名著翻拍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现象,各大名著翻拍作品相继搬上银幕。
叫好和拍砖的也各有其人。
文章试图找到被翻拍的原因,认为除了本国人民对名著的崇尚和景仰外,也不乏翻拍者看中的名著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旧版本在审美和时间上与当代人的脱离。
以及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
关键词:名著翻拍审美经济利益
四大名著在中国人们心中的地位的超然和无可替代,他们已经深深影响到人们思考方式和习惯,建国来以四大名著为蓝本排出了很多版本的影视作品,一般认为央视版本的四大名著为旧版,因为遵照原著,他们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被称为经典。
而后出现的版本层出不穷但是始终无法无法做到当时央视版本播出时的万人空巷的盛况。
但是这始终不能停止人们翻拍新版四大名著的热情。
究其原因,我认为:
一、四大名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和社会中都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观众们的需求是影视创作人创作的动力,市场的需要令他们有动力去翻拍新的版本。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在文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崇高的思维和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代改变了,唐宋以前的那种以文言为主的写作格式。
而且融合了政治的成份在里面,这在以前写作当中,尤其是在长篇的文学里是没有的。
这种文学体裁在四大名著的出现成为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为后人所欣赏和研究。
情节和人物都为中国人民所熟知,并且影响着人们对于历史的理解。
《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创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使神魔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臻于成熟,从而确立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
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沿途所见的奇异事件神魔之事吸引着许多人。
其中的桥段诸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最为人们所熟悉。
而以研究《红楼梦》思想和内涵的学问称为‚红学‛,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点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水浒传》以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作为创作主题,因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被列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梁山英雄好汉的形象深入人心,书中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齐聚‚聚义堂‛高举替天行道的旗帜。
讲述的故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回目中的故事,更是数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经
典段落。
《三国演义》塑造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等为人们所熟知的形象。
在人们心中诸葛亮就是‚贤相‛的代表,曹操为一代奸雄。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
正是这种无可替代的地位,让很多影视制作人看到了无限的市场,于是他们也发挥其所能去翻拍出各种版本的四大名著。
当然除了市场需求外,翻拍名著的人本身也同观众一样对四大名著有着浓厚的感情和特殊的偏好。
所以说四大名著不断的翻拍最本质原因是四大名著本身的魅力,是他们自身丰富的内涵吸引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二、旧版的时间久远及其经典地位和时代审美变化
旧版的完成时间基本都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从时间上距离现在比较久远。
近年来电视剧行业竞争激烈,取材常有雷同,观众埋怨故事老套,导演哭诉剧本劣质。
翻拍一部老剧比创作一部新剧承担的风险要小,依仗旧剧已培养的受众,翻拍老剧至少能保证有部分人看。
尽管翻拍老剧常会引来观众的大骂,但骂得越多,引起的注意就越多,收视率也随之上升,投资商们赚的钵满盆满。
电视剧本的青黄不接,导致翻拍成风,电视剧本难以突破其同一故事由不同人物在不同时代上演的固定模式。
无论是将著名小说由文字转换成影视,还是把多年前的收视经典升级成当下版本,翻拍名著的行为,在全球的影视界一直没有停止过,也照例都会成为媒体喧哗的焦点,正是这种喧哗不断收视率就随之高升了,要翻拍必然要有新点。
央视版的四大名著遵照原著的拍法得到了肯定,而新的版本虽然是重拍,但四大名著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忠于原著‛的旗号作为卖点,都希望以此获得观众认可,减少‚翻新‛带来的‚阻力‛。
新《红楼梦》剧组一直宣称‚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原著‛。
观众对其最大的争议不是来自于剧情,而是人物造型——仿昆曲扮相的‚铜钱头‛被网友直呼‚雷人‛。
为此,导演李少红也曾担心得一度失眠。
《西游记》(张纪中版):让人担心悟空会不会变成‚金刚‛?新版《西游记》与原著相似程度是六成以上,加入了不少新元素。
剧情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将企业管理的概念引进剧中,将唐僧师徒描述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成员‛。
但是孙悟空头顶非主流的黄毛、唐僧头戴斗笠像武林大侠、猪八戒和沙僧显得老态龙钟……对此,六小龄童深表忧虑:‚我担心他们把‘孙悟空’拍成‘金刚’!‛高希希明确重拍《三国演义》只是做‚整容手术‛,‚仅仅在还原作品的基础上拔高立意‛,听上去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陆毅、陈好、林心如和新人赵柯等人的入选,都让新《三国》整体呈现‚年轻化‛,甚至带有了些许偶像剧的风格。
高希希还强调,他会更重视女性角色的传奇人生,如貂蝉、大小乔、孙尚香……‚偶像版名著‛成为高掌门的独门秘
笈。
只是,这些偶像不多不少也过了偶像的年纪,要是实力跟不上,也许会两头
不讨好。
新版《水浒》对原著的改动是这几部剧中最大的,除了在剧情结构上进
行调整,还删除了很多暴力情节,连人物性格都将变‚温和‛,原因就怕‚少儿
不宜‛。
另外,主创人员觉得原著中对妇女有点不尊重:潘金莲是淫妇、孙二娘
是卖人肉包子的母夜叉、王婆是倚老卖老的‚老鸨‛……于是都一一进行了修正。
就连新曝光的潘金莲造型也变成了清纯型。
‚新《水浒》要变温和派‛的消息
出炉后,在网络上引来一番争论。
《水浒》最值得称道之处无疑是人物形象的塑
造,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李逵的憨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如果只单纯为了
所谓的‚少儿不宜‛,把《水浒》拍成一部‚温和‛版,颠覆了原著的人物性格
特征,这种改编的思路不值得提倡。
新《水浒》把孙二娘设计成了一个非常漂
亮的女人,结果被害得不人不鬼,于是她开始报仇,务求让人对她产生同情且对
她心生喜爱。
另外,新版《水浒》中潘金莲不是淫娃荡妇,而是一个爱情失意的
寂寞女人。
如何面对这种现象:
个人认为新版四大名著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而很多方面也不能让人苟同,一味地迎合大众粗俗的审美趣味是很不值得称道的。
老版在观众心里已经形成固定的映像了,而新版又必定与老版有所区别,所以与观众心中的映像有所不同,观众就会有先入为主的观点,新版不如老版。
再加上现在的一些新版电视剧过于迎合观众的爱好,加入了一些过于庸俗的东西,让有些观众难以接受就在其心中形成了不好的映像,这样的反应越多,就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潮流,一些人云亦云的任意跟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新版不如老版了。
比起现代商业片的制作精良,包装花哨,还有那海量宣传,旧版的总是给人
一种淡淡的亲切感,因为很真,没有大量的电脑特效。
他们都是实打实的表演,
陈晓旭无法超越、总总都无法超越。
而且旧版的播映的时间我国的影视产业还不
发达,能看的电视电影都寥寥无几,因此万人空巷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那时候
电视还是非常新鲜的产物的,那时候的新鲜感一直保存在脑海里,而现在的我们
看惯了电脑特效的片子,就没有很兴奋的感觉了,拿现在的和过去的比较也是所
有人的通病,过去的总是美好的。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
化遗产,而上世纪80、90年代根据四大名著拍摄的电视剧,也成为观众们心中
的经典。
重新翻拍四大名著,所承受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而观众们在有意无意
间,也一定会将新版和老版进行一番对比。
更何况珠玉在前,新版若稍有不慎,
势必会引发阵阵质疑声。
总之,人们用对经典的感情来审度新版创作,必然眼光
要严厉一些,舆论环境并不是那么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