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游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游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游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摘要: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他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喜欢游戏更是每个孩子的特质。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游戏理论,如经典的游戏理论斯宾塞的精力过剩理论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还有就是对当代影响深远的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传统游戏、假装游戏等各种游戏方式又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各不相同的影响。游戏也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帮助儿童矫正心理,形成好的身心修养。

关键字:游戏儿童心理发展游戏治疗

一、游戏总述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也是儿童内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弗洛伊

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曾述:“儿童有许多愿望和冲动,在现实

中得不到实现,就通过游戏加以补偿。”皮亚杰曾言,任何形式的心

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总之,许多学者都认为游戏是儿

童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游戏构成了儿童发展的环境氛围,他们可以

在游戏中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状态,因此,游戏对

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

同化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活动,游戏的发展水平是与认知的发

展水平是一致的。我也认为游戏和认知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儿童

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外部世界融入现实生活,发展其认知,例如假装

游戏涉及的角色扮演和社会参照等能广泛的促进幼儿的各种能力如记忆、语言、认知合作等的发展。

二、传统游戏的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传统游戏,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经过实验

检验流传至今的一种游戏活动。

I传统游戏加强了儿童道德品质的修养

儿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然而,如今的儿童对传统文

化缺乏必要的了解,传统游戏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可以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以愉快的接受传统文化,理解内涵,对儿童正确道德品质的修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II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是象征性思维出现的主要标志。传统游戏中,儿童利用自然的事物自制玩具就是一种表征,是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活动参与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儿童能感知与操作物质的世界,积累大量的经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III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言语能力

传统游戏具有愉悦性,新奇性,儿童还可以自己建立游戏规则,极大的赋予了儿童发挥创造力的条件。比如,“丢手绢”游戏,儿童一边做游戏的同时一边给游戏添加了口语化的童谣,因此传统游戏又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情境。进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了儿童的言语能力。

IV有利于儿童的社会认知过程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儿童可以自由表现自我和内心心理活动的一部“真实情景剧”,传统游戏多为集体的游戏,如“过家家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渐渐退化,他们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儿童也学会团结、互助、分享、谦让等方式交流合作。因此,进行传统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社会认知过程逐步得到提高。

V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的发展

传统游戏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为儿童创造了良好的情绪环境,很容易是儿童跨越情绪障碍,对儿童的偏异方面有较好的矫正作用。所以,在现代社会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儿童交流导致的儿童的自闭等现象,传统游戏则可很好的帮助儿童进行矫正克服。

然而,目前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电子游戏的盛行,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等原因,传统游戏已然要消失,这对儿童显然是极大不利。三、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假装游戏是儿童尤其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斯宾塞和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假装游戏理论。斯宾塞认为:游戏只是谋生这一“真

正活动”的“模仿”和“表象”,同时游戏又反过来有利于生物体谋生活动的完成;弗洛伊德的游戏论可以概括为愿望满足论和想象论:游戏是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弗洛伊德将儿童游戏看做儿童凭想象进行的虚拟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儿童已经具有大人的各种欲望,但却尚未具备大人的现实的满足这些欲望的能力;因而,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成人,以便能像大人一样生活。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生活。

I假装游戏与认知发展

假装游戏涉及几个重要的认知技能,如社会参照、解读意图、符号假扮、角色扮演等。并且假装游戏能广泛促进幼儿的各种能力如:记忆、语言、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假装情境能够很好的控制儿童的愿望和现实的突出,从而促进幼儿对信念的认识。

II假装游戏与个性的发展

假装游戏对儿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儿童在游戏情景中更能克服困难,完成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这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发展强烈的责任心。许多研究者也发现了假装游戏也会影响到儿童的延迟满足。所以说儿童能在游戏中自由的表现其能兴趣及态度,表现他的特长和缺点,能更有利于他人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III假装游戏与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制定和改变游戏计划需要意见和合作,某个儿童箬不肯合作就会被取消游戏资格,这就加强了儿童之间的交往合作行为,促进了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对别人的感知、思维及情感的理解。

IV假装游戏与情绪的发展

在假装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经历各种情感的历程,通过角色扮演他们也有机会打破现实中的束缚和各种限制,体验更大的快感,控制感,并提高对情感的意识以及对他人和事物的敏感性。

V假装游戏与语言的发展

假装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儿童在游戏中的协商和程序要有大量的对话,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出演也需要口语的表达,因此儿童语言可以得到锻炼与提高。

总的来说,假装游戏也对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假装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全面的影响,并且有长期的效果。现实生活中应多给儿童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歌方面的积极发展。

四、以皮亚杰理论为依据的游戏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儿童游戏理论的一个重要派别,并支配这当代大量的游戏研究。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他还提出了分别也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三种类型的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

五、游戏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的产生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中发现了游戏对儿童精神分析的意义。他认为人格结构中本我所遵循的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的原则的驱使。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游戏是儿童症状的表现,于是他将游戏作为精神分析的内容。游戏治疗的突出特点是心理治疗中应用游戏作为沟通的媒介,因此游戏治疗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目的,而是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如“沙盘游戏”对于治疗儿童的自闭症或抑郁症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总之,儿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心修养才真正是游戏的内在意义。

参考文献:发展心理学、皮亚杰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

假装游戏理论

毛颖梅《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儿童心理学》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儿童发展心理学 2、遗传决定论 3、跨文化研究 4、幼儿期 5、关键年龄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卢梭。() 3、陈鹤琴采用测验法研究儿童心理。() 4、1岁左右儿童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自如。()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指出生至青少年初期的人。() 9、0-1岁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对儿童的动作训练越早越好。() 12、格塞尔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等特点。()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

横向研究。()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何谓关键期?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计28分)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2、试述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指3-6、7岁。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判对1分,改对1分) 1、×,发展与儿童对调 2、×,卢梭改成普莱尔 3、×,测验法改成日记法 4、×,1岁改成1.5岁 5、×,情绪改成行为 6、√ 7、√ 8、√ 9、×,乳儿改成新生儿 10、√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家园齐力,共促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尤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胡景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空间却越变越小;我们也总能听到或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缺乏同情心、胆小缺乏自信、过度依赖、自虐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天真的孩子产生这些难以理解的举动?在这儿,我们无法一一做详细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这些现象的产生大多与家庭变故、家庭生活紧张、家长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如何帮助幼儿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和现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从家庭教育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实施教育,不失为一条高效的教育途径。 新《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将:“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这更加明确了健康的真正含义:“健康”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如社会危机和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中,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的影响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家庭环境对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老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过家长园地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促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实现很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0个经典课堂心理小游戏

无论是学习还是会议,间或安排穿插一些心理游戏内容,对于氛围和情绪的调节,是很有必要和用处的,能起到放松精神和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同时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信任和愉悦的亲近关系,对于教学来说,掌握得法的话,这些小游戏的配合使用,确不失为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一下是我在教学中常常会使用到的几个经典小游戏,简短精炼,用时不多,根据自己的状态和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收效不错,供参考。 1、“有错你就说”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并排站成两列,用手搭前者的后肩。用数字代替方向(如1代表向左,2代表向右,3代表向前,4代表向后),由主持人喊口令并监督队伍行进情况,犯错的同学需主动举手示意,并大声对组员说声:“对不起,我错了!”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方位辨别能力,与此同时让大家敢于面对错误并及时承认错误。 2、“传递呼啦圈”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圈内放入一个呼啦圈,由主持人宣布开始计时,看两个小组顺时针传递速度的快慢,一般记为三圈一轮且中途不允许把手放开。(快的一组即为胜者,落后的依旧要给予惩罚)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游戏规则】7或8个人一组(通过分发扑克牌随机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出自己的组长,然后顺时针依次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家乡、性格、

爱好),最后由组长来总结发言并介绍自己小组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看哪个小组组长介绍得生动有特色,能让大家都记住他们的组员) 【游戏意义】让大家对彼此有一份最基本的了解。 4、“大风吹,吹大风”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内开始喊口令:“大风吹,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其他同学围着主持人转动,一旦听到吹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就得立马反应过来,然后进行位置互换。(重复或者站错的都将受到惩罚,要当场表演节目) 【游戏意义】一是考验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二是考查换位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情有千千结”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主持人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叫停,大家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考察部分同学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 6、“找零钱” 【游戏规则】男生代表1元钱,女生代表5毛钱。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由男女生自由组合,最快组合完毕的即为获胜者,落单或者组合错误的则视为失败。

儿童心理评估量表

瑞文测验、儿童孤独症量表、多动症量表、儿童气质量表、儿童行为量表、 DDST或 DST智力筛查量表: (1)测验目的旨在进行智力筛选,以便对可疑者作进一步诊断性的检查。 (2)编制者 William K.Frankerburg等,1967年公开发表。 (3)适用范围 0~6岁婴幼儿。 (4)测验时间 15分钟左右。 (5)量表构成量表有105个要求或项目,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次序先后不同,各项目与0~6岁的某个年龄段相对应。这些项目在测验表分别安排于4个能区,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身边处理及社会适应能力4大项。(6)测验结果分为正常、可疑、异常及无法解释4种。(7)评价操作简便,花费时间少,工具简单。能从多个维度(能区)评价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发育的程序性和时间性;同时,其检查、评价方法也是我们了解其他的儿童发育评价方法的基础。但实际应用中,4岁以上项目明显不足。 GESELL智力诊断量表: (1)测验目的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育程度,诊断可能有发展迟缓的儿童。 (2)编制者由美国心理学家A.格塞尔制定的婴幼儿发展测量工具。最初发表于1925年,后对它做了几次修订,先后发表于1937、1940、1947和1974年。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临床上试用格塞尔量表。 (3)适用范围0~5岁婴幼儿。 (4)测验时间约30分钟。 (5)量表构成量表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①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②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③言

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④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结果以发展商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6)评价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贝利测试量表:(1)测验目的旨在测量儿童当时的心理发展状况(2)编制者贝利(N. Bayley)等1933年发表该量表,1969年出版修订本(3)适用范围2-30个月的婴儿(4)测验时间约45分钟(5)量表构成本量表有三个分量表:①智能量表,包括感知一运动项目,如辨别形状、搭积木、放置形状板等共163个项目。②运动量表,主要属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项目,如俯卧抬头、坐、站、走、翻身、跑等共81项。③社会行为,主要记录每个月龄儿童的个性特征,如做测验时的情绪反应和合作行为。(6)评价从测验编制技术的角度看,贝利量表是被公认为最好的婴儿测验,它具有科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心理学实验上,常用它作智力前后变化的对比。然而,该量表应该主要用来测量当时的发展状况,而不是预测将来的能力水平,或者说用婴儿的测验分数作出长远的预测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0-6岁儿童神经心理测验:(1)测验目的旨在测量儿童的发展状况与发育程度,可以筛选出可能有发展迟缓的儿童,为其进一步鉴定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2)编制者黄惠玲,2000年。(3)适用范围0~6岁幼儿。(4)测验方式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心理健康--团队游戏

团队游戏 通过团队游戏,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群体心理,在活动的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有心理感悟,培养换角度人认识问题的意识。 重点在对于游戏活动的组织以及活动秩序的管理,引导学生体会心理反应。 游戏安排如下,可根据班级不同的情况,酌情调节顺序。 一、大风吹 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 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 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 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 如吹有戴眼镜的人。(如果是大风吹,则是有戴眼镜的人起来换,如果是小风吹,则是没有戴眼镜的人起来换!) 备注:可「吹」之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胸卡的人、穿运动鞋的人、穿帆布鞋的人、喜欢篮球的人、做课代表的人、昨天值日打扫卫生的人。 PS : 小风吹则吹相反的 以此活动,活跃气氛,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大树与松鼠 适合人数:10人以上 适用对象:所有学生 时间:5-10分钟 方法 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 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教师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 任临时人员。 2)、教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 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教师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 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3)、培训师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

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 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4)、培训师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 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培训师或插其他没成 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三、人椅 形式:全班学生一起参加类型: 破冰时间:5分钟 材料场地:空地 适用对象:所有学员 方法:1、全体学员围成一圈。 2、每位学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 3、听从教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培训师再给予指令,让学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5、最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 有关讨论:1、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身体和声音是否也相继出现变化? 2、在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变化时,是否及时加以调整? 3、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 什么情况? 4、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什么是相当重要。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在竞争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问以下问题: 早上起床时,是从左边下床?右边下床? --从左边下床的站左边,从右边下床的站右边,记不清的站中间 早上穿鞋时,先穿左边的鞋?先穿右边的鞋? --先穿左脚的站左边,先穿右脚的站右边,记不清的站中间 以此种办法将学员分成三大组 四、诺亚方舟 选择不同的动物救,洪水来了则要找位置坐 按照三组的形式来表演。选出三个输的人一起表演节目。 游戏方法: 1. 把人数还少一张数目的椅子围成一圈。除了诺亚外,其余的人坐在椅子上。 2. 每个人必须为自已选个代表的动物。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幼儿教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温暖的家庭,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幼儿独立性的需求;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心理问题的扩大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缩小化教育问题、生理问题与心理问题的混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克服的问题。幼儿园心理教育必须是健康的教育。游戏既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营养液,也是是幼儿情感与冲突的解压阀,因此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之中。 心理健康从理论上来说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我们国家在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处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要比呆在家里的时间长得多,因此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应更多的关注、调节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幼儿在一个充满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氛围中成长,其中游戏活动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能够通过“模仿游戏”来达到开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对幼儿的园内一日生活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生活活动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还反映了幼儿各个方面的的发展现况。游戏活动在调节幼儿心理健康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从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规则,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游戏中,强调游戏规则的遵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使幼儿通过游戏形成“礼貌、遵纪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角色游戏《敲门》时,就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来玩,主人有主人的行为规范,客人有客人的行为准则,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当幼儿按照规则玩下来时,他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认识。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8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许宜铭《重塑心灵》一书中的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孩子喜欢玩游戏,只要是游戏就能让孩子一再重复,乐此不疲,其实有些心理模式的互动,也是身为大人的我们一再陷溺、反刍而不自知的,源自于小时候在真实表达自己的需要时,遭到拒绝、否定,遂发展出一套生活规则,不坦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要,而用暧昧的方式来要求,这个心理游戏的过程就在于累积“情绪的点券”。 累积情绪点券 点券愈多可兑换愈大的礼物,如一百点时小吵一番、五百点时大吵一架,有人积到一万点时分手、离婚,累积十万点时精神分裂,二十万点时自杀、杀人。 点券还可分成好多种颜色,红色代表愤怒的点券;黑色是悔恨、自责;褐色代表沮丧、无助、伤害;白色则是为正义、公平而付出代价;灰色代表害怕;蓝色带来罪恶感;金色代表喜悦、成长、欢乐,来自于真实的亲密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累积各色点券,每一种心理游戏都有特别的点券可兑换,心理游戏落幕时,主角总是再一次沉溺在童年的原始创伤,一再纵容自己回到原始创伤里温习,愈陷愈深,甚至回到小时与父母互动时,心灵深处的幼儿决断期感受,比如说:“我是可怜的,他们都不帮助我,没有人真的爱我。”小时候对自己的判断与感觉会内化,且日后不断在生活事件中强化。这时唯有带着觉知去审查自己的举止,与家人、朋友、爱人的关系才能跳脱心理游戏的陷阱,摆脱现世轮回。 在谈到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之前,先介绍一下在这八种心理游戏中经常会出现的三个重要角色——“迫害者”、“拯救者”与“牺牲者”,我们将这些角色称之为卡普曼(Karpman)三角形(生命潜能所出版的《自我对话的艺术》一书中曾提及卡普曼三角形的理论)。 卡普曼在美国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博士,他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所有的心理游戏中都有迫害者、拯救者与牺牲者这三个角色,而每一个人都在这三个不同的角色中不停地互换位置。其实,如果你仔细回想过去你曾读过或看过的童话故事、电影或连续剧,就会发现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有这三个角色。几乎所有的故事或连续剧里都具有同样的情节,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断地在玩这种心理游戏。

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

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 作者:洪恩教育IQ365商城时间:2009-08-11 儿童的妙想世界——十大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 本文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10个经典实验。对于熟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人来说,看看不同的观点,也是一件好事。 儿童心理学——或者更宽泛的说,发展心理学——并不仅仅是关于孩子的研究,而是研究像你我这样的人,以及我们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儿童心理学展现了我们的过去,甚至包括我们的将来。本文是这十篇的索引,希望各位看官多提建议、多多支持。 开始翻译的时候,我没想过一下子把10篇都翻译出来。之后有个网友留言,说自己是个孩子的爸爸,希望我能将这个系列进行到底。其实本来上开始在yeeyan上发表翻译是想给自己找个事情做,转移一下注意力。没想到,却真的可能对某些人有帮助。这位爸爸的支持,让我下决心在新年之前把这十篇都翻译出来,也算是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一、婴儿早期记忆 想想看,如果我们真的记得从出生开始的所有事情,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幸亏忘的比记得多得多。本文介绍了一个60年代关于儿童记忆的实验。与我们的common sense有出入,小孩儿很早就能记住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虽然现在看起来已模糊不清,我们都曾是孩子。我们咯咯笑、大哭、大笑、探索、摔倒,我们对于刚刚起步的这条旅途几乎一无所知。

除非遭遇不幸,在生命最初的几年中,我们产生了记忆、语言、自我意识、记忆认知、社会和情绪能力。我们向着未来的自己走出了最初的几步。 儿童心理学——或者更宽泛的说,发展心理学——并不仅仅是关于孩子的研究,而是研究像你我这样的人,以及我们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就像了解自己的历史可以对未来有所借鉴,儿童心理学展现了我们的过去,甚至包括我们的将来。 这篇及以后几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几个重要领域中的10个经典研究。每个实验都是我们自己这个拼图中的一块,细细品味任何一个实验,都将提醒我们,现在看来浑然天成的事情曾经是多么复杂。 婴儿从很早就有记忆 有些人认为,我们不可能记得2到4岁之前的任何事情。另一些人则认为我们能记住那之前的事——可能甚至能追溯至出生之前。“儿童期失忆”可不好研究,因为我们很难证明成人最早的记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不过心理学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通过一系列经典实验来检查幼年的记忆形成。如果真的很早就有记忆,那么从理论上成人当然可能记住很早期的经历。 一踢脚就有声 上世纪六十年代,Carolyn Rovee-Collier(现任职于Rutgers大学)教授和同事们设计了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以了解婴儿记忆的机制。这种方式提供了关于婴儿记忆何时、如何发展的重要证据。 在他们的实验中,Rovee & Rovee让9-12周大的婴儿舒适地躺在家中的摇篮中,向上看着一个色彩鲜艳的木头旋转风铃。

心理健康小游戏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游戏规则:7或8个人一组(通过分发扑克牌随机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出自己的组长,然后顺时针依次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家乡、性格、爱好),最后由组长来总结发言并介绍自己小组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看哪个小组组长介绍得生动有特色,能让大家都记住他们的组员) 游戏意义:让大家对彼此有一份最基本的了解。 2、“找零钱” 游戏规则:男生代表1元钱,女生代表5毛钱。由主持人说出具体价格数目,由男女生自由组合,最快组合完毕的即为获胜者,落单或者组合错误的则视为失败。 游戏意义:让大家都了解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 3、“大风吹,吹大风”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内开始喊口令:“大风吹,吹大风,吹穿白色衣服的……”,其他同学围着主持人转动,一旦听到吹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就得立马反应过来,然后进行位置互换。(重复或者站错的都将受到惩罚,要当场表演节目) 游戏意义:一是考验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二是考查换位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情有千千结”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主持人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叫停,大家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 表表演)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考察部分同学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 5、“传递呼啦圈”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圈内放入一个呼啦圈,由主持人宣布开始计时,看两个小组顺时针传递速度的快慢,一般记为三圈一轮且中途不允许把手放开。(快的一组即为胜者,落后的依旧要给予惩罚) 游戏意义: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6、“有错你就说” 游戏规则: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并排站成两列,用手搭前者的后肩。用数字代替方向(如1代表向左,2代表向右,3代表向前,4代表向后),由主持人喊口令并监督队伍行进情况,犯错的同学需主动 举手示意,并大声对组员说声:“对不起,我错了!”

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提出了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以提高幼儿自我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成长中的幼儿心理逐步成熟,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当今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就目前所发表的相当一部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来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心理问题的扩大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狭隘化;二是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含混不清,由此使一部分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科学、明智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的问题来看,由于当今社会幼儿的行为问

题日益增多,于是诊断、咨询和矫治首先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人们试图通过疏导、通过教育措施使问题幼儿摆脱问题行为。其实我们认为,充其量这只是一种医教模式,针对的是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实施的是一种教育的补偿和疗救。就面向大多数幼儿施加影响的教育机构而言,这毕竟是被动的。问题并不仅止于此,为了显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和成效,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诊断的界限不适当地放宽了,许多原本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未成熟现象、年龄特点,或者发展的速度上、程度上、气质上的个体差异,却无端地被纳入了矫正的范围,将正常现象误解为问题行为,即使不把他们列入另类的话,至少在教师心中这些孩子的形象也不再那么可爱了。 就第二方面的问题来看。就目前被教师认定的种种问题行为,有些与教育环境有关,需要教育给予矫正,如受到过度溺爱的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来的有关行为问题;有些或许与心理因素有关,需要心理调节给予矫正,如由于惊吓恐惧、爱的饥渴、分离焦虑、过度紧张等而产生的行为问题;有些则可能与生理障碍有关,需要医教结合来给予矫正,如轻微脑功能障碍或某些生理功能失调导致的行为问题。我们认为,要矫正这些行为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 二、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游戏有利于幼儿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有些心理游戏的互动,也是身为大人的我们一再陷溺、反刍而不自 知的。这个心理游戏的过程就在于累积“情绪的点券”。 孩子喜欢玩游戏,只要是游戏就能让孩子一再重复,乐此不疲,其 实有些心理模式的互动,也是身为大人的我们一再陷溺、反刍而不 自知的,源自于小时候在真实表达自己的需要时,遭到拒绝、否定,遂发展出一套生活规则,不坦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需要,而用 暧昧的方式来要求,这个心理游戏的过程就在于累积“情绪的点券”。累积情绪点券

点券愈多可兑换愈大的礼物,如一百点时小吵一番、五百点时大吵 一架,有人积到一万点时分手、离婚,累积十万点时精神分裂,二 十万点时自杀、杀人。 点券还可分成好多种颜色,红色代表愤怒的点券;黑色是悔恨、自责;褐色代表沮丧、无助、伤害;白色则是为正义、公平而付出代价;灰色代表害怕;蓝色带来罪恶感;金色代表喜悦、成长、欢乐,来自于真实的亲密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累积各色点券,每一种心理 游戏都有特别的点券可兑换。心理游戏落幕时,主角总是再一次沉 溺在童年的原始创伤,一再纵容自己回到原始创伤里温习,愈陷愈深,甚至回到小时与父母互动时,心灵深处的幼儿决断期感受,比 如说:“我是可怜的,他们都不帮助我,没有人真的爱我。”小时候 对自己的判断与感觉会内化,且日后不断在生活事件中强化。这时 唯有带着觉知去审查自己的举止,与家人、朋友、爱人的关系才能 跳脱心理游戏的陷阱,摆脱现世轮回。 在谈到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之前,先介绍一下在这八种心理游戏中 经常会出现的三个重要角色——“迫害者”、“拯救者”与“牺牲/受害者”,我们将这些角色称之为卡普曼(Karpman)三角形(生命潜能所出版 的《自我对话的艺术》一书中曾提及卡普曼三角形的理论)。

学前儿童发展计划心理学检验测试题

.\ 第一阶段测试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考试科目: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键期 2、遗传决定论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4、幼儿 5、年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3、乳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4、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观察目的性差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之一。() 9、0-1个月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争夺玩具而产生的。() 12、学前儿童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横向研究。() .\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陈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日记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2、谁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成熟对发展的影响比学习更重要()。 A格塞尔 B华生 C霍尔 D皮亚杰 3、1-3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4、认为儿童的游戏复演了从原生动物到人的越来越复杂的各个阶段,这是哪种游戏理论的观点()。 A剩余能量理论 B放松理论 C训练或前练习理论 D复演理论 5、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格塞尔 6、吉布森等人设计的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儿童的()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7、3岁幼儿能分辨的方位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以上都行 8、观察力初步形成于() A婴儿 B幼儿 C乳儿 D新生儿 9、儿童行走动作形成的关键年龄是()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主动到被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成体系到零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试述学前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该时期就称关键期。 2、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6、7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4、指3-6、7岁的儿童。 5、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心理健康课用心理游戏

1-25(趣味热身游戏) 1团体游戏--透支(无能为力) 时间:2~5分钟 人数:不限 道具:一段直径12毫米的绳子。 概述:这是一个适合在培训之初开展的有趣游戏。 目的:说明即使优秀的人也会在一些游戏中失败。 准备: 步骤:1.把绳子拉直后放在地上。 2.让队员们在距绳子30厘米处站立。 3.让他们下蹲,双手分别紧握脚后跟。 4.他们的任务是跳跃通过绳子。而手脚不能松开。如果有人完成这个动作,将赢得一张新版lO元纸币。他们只能向前跳跃,不能滚动或者倒下,同时双手紧握双脚,不能放松。 5.所有人都放弃后,告诉大家在团体活动中,有时可能根本不能“赢”。成功和失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参与学到东西。对于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有些的确无法办到,但有些却也未必。总之,大家重在参与,乐在其中。 讨论问题示例:1、这个动作有可能完成吗? 2、游戏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将该游戏和我们将要开展的培训联系起来? 2生死与共 规则 1.主持人挑选6对选手上台(1男1女为1对,男强壮,女瘦小),助手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大张报纸。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最后从报纸上站不住的一对选手即为第一,并与助手示范一次 3.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 4.助手把进入第二轮的各对选手面前的报纸撕掉一半,选手站上去,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 5.助手把进入第三轮的各对选手面前的报纸再撕掉一半,选手站上去,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依此进行,直至产生最后一对坚持住的选手 6.主持人宣布获胜者,请领导颁奖 3穿越生死线 规则 1、主持人请3名选手上台,助手在4米外拉起一根离地1米的绳子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选手可以以任何姿势穿过绳子(即“生死线”),不碰而且姿势最有创意者即为第一 3、各选手全部被用红布蒙上双眼。 4、助手撤掉绳子 5、主持人拉着第一个选手原地转两圈,使其面向4米外的绳子站定。 6、选手开始在主持人的夸张、紧张的大声提示下“穿越生死线”(根本不存在) 7、第一个选手“穿过”后取下红布,第二个选手开始,依次进行 8、主持人请大家评议姿势最搞笑、最独特、过程最辛苦者为第一 9、主持人请领导颁奖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高兴和生气的时候》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八种著名地心理游戏(参见许宜铭《重塑心灵》一书) 孩子喜欢玩游戏,只要是游戏就能让孩子一再重复,乐此不疲,其实有些心理模式地互动,也是身为大人地我们一再陷溺、反刍而不自知地,源自于小时候在真实表达自己地需要时,遭到拒绝、否定,遂发展出一套生活规则,不坦诚直接表达自己地情感与需要,而用暧昧地方式来要求,这个心理游戏地过程就在于累积“情绪地点券”. 累积情绪点券 点券愈多可兑换愈大地礼物,如一百点时小吵一番、五百点时大吵一架,有人积到一万点时分手、离婚,累积十万点时精神分裂,二十万点时自杀、杀人. 点券还可分成好多种颜色,红色代表愤怒地点券;黑色是悔恨、自责;褐色代表沮丧、无助、伤害;白色则是为正义、公平而付出代价;灰色代表害怕;蓝色带来罪恶感;金色代表喜悦、成长、欢乐,来自于真实地亲密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累积各色点券,每一种心理游戏都有特别地点券可兑换,心理游戏落幕时,主角总是再一次沉溺在童年地原始创伤,一再纵容自己回到原始创伤里温习,愈陷愈深,甚至回到小时与父母互动时,心灵深处地幼儿决断期感受,比如说:“我是可怜地,他们都不帮助我,没有人真地爱我.”小时候对自己地判断与感觉会内化,且日后不断在生活事件中强化.这时唯有带着觉知去审查自己地举止,与家人、朋友、爱人地关系才能跳脱心理游戏地陷阱,摆脱现世轮回. 在谈到八种著名地心理游戏之前,先介绍一下在这八种心理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地三个重要角色——“迫害者”、“拯救者”与“牺牲者”,我们将这些角色称之为卡普曼()三角形(生命潜能所出版地《自我对话地艺术》一书中曾提及卡普曼三角形地理论). 卡普曼在美国是一位非常著名地心理学博士,他在多年地心理研究中发现所有地心理游戏中都有迫害者、拯救者与牺牲者这三个角色,而每一个人都在这三个不同地角色中不停地互换位置.其实,如果你仔细回想过去你曾读过或看过地童话故事、电影或连续剧,就会发现所有地故事几乎都有这三个角色.几乎所有地故事或连续剧里都具有同样地情节,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断地在玩这种心理游戏. 跳脱游戏陷阱 在这个卡普曼三角形里面,你会不断地在这三个角色中跳来跳去,却总离不开这三个角色.除非你具备了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地能力,你才能够真正从这个不断重复上演地心理游戏中走出来. 在这八种经常玩地心理游戏中,表面上我们常常以牺牲者和拯救者这两种姿态出现,事实上却施加给别人很大地负担与压力.所以当你在进行心理游戏分析地时候,请你特别注意自己身上这个部分,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这样地模式,以至于你总是用牺牲者地角色来遮掩自己迫害者地行为,或是你早已变得习惯用拯救者地角色在迫害你身边地人而丝毫不自觉. 下列是八项心理游戏,值得你去察觉自己是否在玩这些游戏,怎么玩、跟谁玩,玩地过程如何、结果有什么感觉,落幕时一再重复地原;始创伤又是什么?你对这些心理游戏地觉察可与之前驱迫令、禁止令地自我剖析联结在一起,你会看到自己在舞台上一幕幕地演出熟悉地剧码. 是地……可是 第一个我们常玩地心理游戏是:“”,就是“是地……可是”.这个玩法是有人会带着无助地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

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2.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使什么?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4)幼儿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感知觉的影响。 3.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吼道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4..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较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6.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7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①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②幼儿仍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③在婴幼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8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一般的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9.幼儿攻击性行为有哪些特点? (1)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10.简述幼儿有意想象发展的表现? ①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③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1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1)发展的高速度 (2)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2.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的状态 2.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在游戏中幼儿更好维持有意注意 13..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 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心理健康游戏活动

目地:帮助队员释放压抑情绪,提高参加活动地兴趣. 做法: 、起风:快速搓手,鼓嘴吹气. 、下小雨:变搓手为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滴答滴答”地声音. 、中雨:用右手四个指头慢拍左手手心,嘴里发出“嗒、嗒”地声音. 、下大雨:双手快速拍,嘴里发出“啪、啪”地声音. 、暴雨:双手快速拍,跺脚. 、雷阵雨:双手快速拍,跺脚,同时吼叫(“轰隆隆”). 活动二:齐眉杆 目地:齐心协力攻难关,感受团队协作地重要性. 材料:长棍子(与参与者组数相同) 活动说明: 、分组:每组五人十人. 、小组成员站成相对地两列,每人伸出右手地食指(高度胸口).齐眉杆必须放在每个人地指尖上. 、每个人地指尖必须挨着杆,指导者发出口令时小组成员必须下蹲,而且每个人地指尖必须挨着杆,并且杆不能掉下,完全水平地下移,一旦有人离开齐眉杆或齐眉杆没有水平地下移,任务就算失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感受:当团队在完成同一目标时,需要齐心协力,并且试着调整自己地方式方法,协商、达成与同伴地共识,寻找最有效地途径才能完成.体验团队合作地重要性,靠集体地智慧和力量解决困难.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地意义和重要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活动三:用身体写字 、用左肘、右肘写名字. 、用臀部写“好”字,写大写字母. 活动四:我行,你秀 、你先做自己地动作 、接招做别人地动作(手地动作不一样) 活动五:松鼠和大树 目地:通过寻找来调动身体地积极性,活跃气氛,打破彼此之间地陌生感,训练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说明:所有人围成一圈站好,每三个人一组.三个人中,两个同学面对面站着,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扮演大树;另一个扮演松鼠,站在圆圈中间;站在圈外地人是迷路地小猴子,想找一个松鼠地窝避避雨.当组织者喊“松鼠”时,松鼠不动,大树必须离开原来地位置,形成新地组合,寻找新地大树.当组织者喊“下雨”时,所有地松鼠和大树都要寻求新地组合和新地地方,扮演大树或者松鼠.小猴子每次都要尽快跑进去,扮演大树和者松鼠,别让自己落单.几轮过后,询问大家:是否有人收留“迷路地小猴子”,即让落单地人也有大树依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享:当你落单时,你地心里是怎样? 当你找到依靠时,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 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 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活动七:一条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