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非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都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的习惯用语和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容易引发歧义。
身体语言、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误解。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加强中英交际的关键。
只有通过增进文化互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偏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加强文化沟通,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中英交际关系,实现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00字】2. 正文2.1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在中英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表达情感、态度和意图时会有不同的方式,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不畅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1. 眼神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眼神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尊重和真诚,而在英国文化中,有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认为是无礼或挑战性的行为。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适当调整自己的眼神交流方式。
2. 身体接触:在一些西方国家,身体接触通常被视为亲密的表达方式,比如握手、拥抱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身体接触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
在交流中需要谨慎使用身体接触,避免引起误解或不适。
3. 姿势和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姿势和手势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尊敬的姿势,而在西方国家可能用握手表示问候。
手势也有可能产生误解,比如在西方国家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被视为侮辱。
在中英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交际习惯至关重要。
中英文化的差异与通融

中英文化的差异与通融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汉字国家和讲英语的国家,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很多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文化交流中实现文化差异与通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交礼仪差异在社交礼仪方面,中英文化有一些差异。
中国人遵守的“以客为尊”的原则,通常会让客人先吃、先坐、先选菜等。
而在英国,第一等级为女士和长者,第二等级为男士,而非来宾的到场先后顺序。
英国社交场合通常要求穿着得体、庄重、不太张扬,而中国文化更注重色彩、质地和款式。
在相互拜访方面,英国人通常会礼仪地询问是否方便拜访,而中国人则更愿意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上门。
在文化交流中,理解差异并尽可能地互相适应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尊重对方文化的不同之处,能够为个人或企业在异国成功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语言交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文化的语言交流,也存在一些差异。
就在词汇上,英语中更常用的是单词来表达一个意思,而汉语则通过多种形态、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多种意思。
例如,“welcome”是用于表示欢迎的单词,而在中文中则通过不同的说法来表示欢迎。
在英国,口语交流中,讲话者通常会说“excuse me”或“sorry”表示寻求对方的帮助与支持;而在中国文化中,讲话者通常会说“劳驾”或“麻烦您了”表示感谢。
此外,在礼貌和尊重上也有一些与中文不同之处,英文更直接,不太注重客套话,而汉语则更强调礼仪和尊重。
语言交流中的误解可能导致文化差异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交流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并尽力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习惯,避免误解或不必要的冲突。
三、食品文化中英文化在食品文化和饮食喜好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在英国,早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餐,并以土豆、面包、鸡蛋、烤豆等为主要原料。
而中国则以米饭、面条、汤和蔬菜为主食。
此外,中国饮食也注重口感,强调甜、咸、酸、苦、辣并存的味觉体验,而英国饮食则更注重口味的平衡和细节的味道。
浅谈中英非语言交际礼节规范的文化差异

2 中国人在演讲 开始 和结 束时 , . 都要 以深 深地 鞠 躬来 表
须起立 。英语 国家人们相见时是 否握手 一般 由女 士采取主 动 示对 听众的谢意 ; 英语 国家演讲人 没有这 一动作 。在 中 国, 领
・
・・
[ 收稿 日期 1o5 0 1 20 —1 — 2 [ 作者简 介] 张舒 , 鸡西大学西语系副教授 。
1 4 4
维普资讯
一
二、 鞠躬礼(o ) Bw
1在 中国, 员谢 幕 常 以鞠 躬礼 表 示 感谢 观 众 的鼓 励 。 . 演 在同样情 况下 , 英语 国家 的演 员却 往 往只 是在 观众热 烈掌 声
1 中国人之间交往 时没有女士 优先的礼俗 。两人 相见 时 中高举双臂 , 连声说 :谢谢 。 . 并 “ ”
认 过 、 三是乞讨式 。握手时 掌心向上 , 得谦恭 , 显 暗示握手人 处 往 往 对 此 种 形 式 的 握 手 深 恶 痛 绝 , 为 是 一 种 “ 于 亲 密 ” “ 于真诚 ” 过 的握手动作 , 明显表现为虚伪不真 。 于受支配地位 。
四是手套式 。双手握住 对方的手 , 上下摇 动 , 并 表示 热情 的欢迎 、 感谢 , 或有求于人 的意义。
中英 握 手 礼节 的种 种 差 异 反 在 英 语 国家 人 们 看 来 , 手 既 不 表 示 爱 也 不 表示 恨 , 是 握 而
双方 保持 一 臂之 距 , 思 是愿 意 消除 敌对 情 意 五是死鱼式 。握手 时 软弱无 力 , 给人 一种 很不情 愿 的感 有点 小心谨慎 , 绪, 希望相 互亲近而不 是彼 此仇恨 。 中国人在 吸收 外来 握手 觉。 对其加以改造 以适应 自己的文 化要求 , 中国 , 在 握手 六 是 虎 钳 式 。握 手 时 过 于 用 力 , 向老 虎 钳 子 夹 住 对 方 的 礼节时 , 手, 给人一种粗鲁 的感觉 。 种冷冰冰的感觉 。 这些 握手方式 , 除少 数之外 , 多数 在一般社交 场合 中不 宜 采用 , 以免引起不快或误会 。 是否握手 , 一般 由上级或 长者决定 。在室 内握手时 , 女士也 必 的应用范 围非 常广泛 , 即可用 于正式或拘谨 的交 际场合 , 也可 七是抓指式。握手 时轻 轻抓 一 下对方 的指 尖部分 , 给人 用以表示热情 友好 的态度 。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直接影响着双方交流的效果和结果。
中英两国的文化根基截然不同,造成了很多交际上的障碍和困扰。
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交际礼仪的差异可能会引发尴尬和冲突;时间观念和约会习俗的异同可能会让双方感到困惑;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诠释也会因文化差异而出现偏差;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更是让中英交际变得复杂和混乱。
因此,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处理中英文化交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
2. 正文2.1 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中英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文和英文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文是一个表意丰富的语言,有很多成语和俗语,而英文则更注重直接表达。
这就导致了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误解。
语气和语调也是中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之一。
在中文中,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可以传达很多不同的含义,而英文则更注重准确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
这就需要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注意语言的细微差别,避免造成误解。
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语言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交际中可能存在很多隐含意义和暗示,这就需要双方在交流中更加注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在中英交际中更好地处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首先是要加强语言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要注重文化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困难。
要注重沟通和理解,多沟通少假设,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误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英文化交际。
2.2 交际礼仪的差异交际礼仪的差异在中英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尊重长辈和保持传统礼仪。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希望各位会喜欢!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一、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
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
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
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
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英礼仪的差异_文明礼仪

中英礼仪的差异_文明礼仪中英礼仪的差异_文明礼仪在国际商务界,人们一般都认为,具有绅士风度美誉的英国交际礼仪,是西方社交礼仪的代表。
而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礼貌谦和,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那么,大家知道中英礼仪有什么不同吗?下面小编告诉你关于中英礼仪的差异。
一、中英礼仪的差异1.谈话切忌拐弯抹角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
英国人说“no”的时候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而是表示他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英国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们在戏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在严肃的谈话中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2.社交从酒吧开始中国学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
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英国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
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
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
另外,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 out to have a 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
3.吃饭、聊天交替进行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并准备一些小礼物,早到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
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和说话,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
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
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4.凡事情要预约在英国的生活中与人交往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
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交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和深入。
由于双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英交际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文化障碍,这不仅限制了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一、语言和礼貌用语的差异在语言交流方面,中英两国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存在着许多差异。
中文和英文在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双方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
在礼貌用语的表达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习惯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礼貌,在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是一种文化习惯。
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面子和尊重长辈,交际中会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来表示尊重和敬意。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和礼貌用语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习惯于严格遵守时间,他们非常珍惜时间,精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会准时赴约,重视时间的利用。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交流,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随意,经常会因为交际和沟通而推迟行程,这往往会给外国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在沟通方式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人在交流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保持距离,他们通常会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即使对方不喜欢或不同意,也不会直接拒绝或表示不满。
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面子和情感的交流,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
在中英交际中,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和沟通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礼仪和行为的差异在礼仪和行为上,中英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会讲究礼仪和礼貌,他们会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候,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保持自己的行为举止得体。
中英社交文化差异对比

中英社交文化差异对比中国和国外的社交文化是不同的,那么中英社交文化有哪些差异呢?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英社交文化差异的对比。
华夏文明以礼貌谦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西方比如英国则与之大不相同,这种因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各式各样,了解并掌握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还是十分有趣的。
中英社交文化的差异对比一:并当面打开礼物中国人在送给英国人礼物时,往往会为了显示客套和谦虚说“礼物没什么好的,略表心意”。
当英国人当面拆开礼物时,看到实物明明很好就会很困惑:这么精美的礼物,为什么要说不好,既然认为不好,为什么又要送人呢?通常,我们国家在收到礼物时是不会当面打开包装的,而要致谢并收起来等客人走后在打开。
但是英国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当着送礼人面打开包装,表示欣赏和赞美,是对送礼人的尊重和感谢。
中英社交文化的差异对比二:接受对方的赞美中国人面对别人的称赞往往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见笑了”等表示谦虚。
但是英国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大方接受,并说“谢谢”,表示感谢对方对他的鼓励和尊重。
同样是谦虚,英国人的自谦首先是自信,然后对他人的欣赏和夸赞表示感谢;而我们国人则常用贬低自己的方式表示自谦。
中英社交文化的差异对比三: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在英国人看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就应该受到他人尊重。
如果你看到一位哈弗大学的毕业生却在做服务生的工作,千万不要为了表示恭维说他做这份工作可惜了。
他们会认为你看不起他现在的这份工作,也瞧不起他,脸色会明显不悦。
中英社交文化的差异对比四:老人要求独立和尊重英国人不喜欢别人称他老,言谈中也不允许出现对他的年龄段有所暗示。
他们不接受不必要的搀扶和谦让,这样会导致不快。
但是在中国,一般都会“论资排辈”,对年长和地位高的人必须表示恭敬。
在英国,孩子对父母直呼其名是很正常的事情。
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东北部,英国国土面积为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问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 是通过语言行为, 一
却非要打招呼,岂不是神经病 ! 英 国学生这一看法在英语 国 ”
二是通过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交际指 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 语言 因素 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 的那些因 素。 非语言行为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因此也就因文化而异。
也就是说 ,非语言行 为和言语行为一样 ,在表达思想时是与 文化相连的。…文化不 同,交际行 为互有差异,社会交往也
家并不一定有广泛代表性 ,澳大利亚人就认为见人打招呼是
一
种礼貌的表现。但是 ,谁 先打招呼 ,在 中英之间往往存在
差异。中国文化要求,少与长、下级与上级、学生与老师之 问,应由前者主动打招呼,以示尊敬 。 英语文化却常常相反, 即由长者、上级、老师采取主动,反之则易失礼 ,因为上级、
Vo1 . NO. 27 9 S p.00 e 2 6
中英非 语 言 交 际礼俗 的文 化 异 差
杨嫒 莉
( 化学院 基础 部,湖 南 怀 怀化 4 0) 10 8 8
摘 要 :非语言行为与言语行 为一样 ,在表 达思想 时与文化 紧密联 系在一起 。由于 中英文化的 巨大差异 ,非言语 交际行
为也存在着大量的差异 。通过 比较 中英双方非语 言交际活动 中常见的交际礼俗 ,对 比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关 键 词 : 非语 言 交 际 交 际礼 俗 ; 丈 化 差 异 中图分 类 号 :H- 5 0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2 9 (0 6 9 0 5- 3 63 2 1 20 )0 —2 60
英语 国家发出邀请的时间一般比较早 ,如邀请 人吃饭 或参加
联欢活动 ,至少要提前一周通 知对 方,而且要以主人夫妇双
方的名义 , 甚至 以女主人的名义 发出邀请。答复邀请也较 早。
中国人邀请人和预约往往 比较晚,答复邀请也比较晚。应邀 吃饭 ,英语国家客人以准时或晚到几分钟为礼貌,提前到达 则不仅失礼 ,也会给女主 人以措手不及之感。 中国入则以 准时或提前几分钟到达为礼貌 。上述差 异是 由于中国人 出于 为他人着想的考虑 ,认为让主人等着有点失礼, 英语国家 的人
各有不同的交际规范。汉英文化的巨大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 交际上,也大量存在于非语言交际行为 中,举手投足之间就
反映出不 同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 的差异往往容易引起文化
老师可能正在思索问题 ,不喜欢别人打扰 。口在英 国,人们
见面时总喜欢说 L v l w ahri ’i之类的谈论天气的话 o e ete,s tt y n ? 语 ,而在中国,人们见面总少不 了要问那句 “ 吃饭 了吗?” , 前者可能是 因为英 国天气变幻无常 , 阴雨天多, 伦敦更是 “ 雾 都” ,这样 人们就对天气多一份关注并产生特殊 关心的感觉 。 而在中国, 吃饭问题长期以来都不得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 因而就成了人们经常 议论的话题 。汉语中与 “ 吃”相 关的词 非常丰富 ,如 “ 吃香” 吃不消” 吃不了兜着走”等等。 、“ 、“ 不过随着中国人 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已不再把 “ 吃”挂在 嘴边 ,代之 以 “ 上网” 休闲” 旅游”等新时尚。 、“ 、“
常昂首而过 , 视若无人。 的英 国留学生却说 : 没有什 么事 , 有 “
收稿 日期 :2H —0 -2 06 3 5 D
则强 调个 人不受约束 。当然一个现实的原因是 ,在西方 ,要
给女主人 以充足的准备( 如梳洗化妆) 时问,在中国,人们喜
作者简介:杨媛莉 (9 0 ) 17 - ,女,湖南湘乡人,怀化学
二
访
问
英语 国家访问人一般要事先预约。中国因公办事一般也 要事先约一下时间。个人访问 ,尤其是朋友和 同事之间则常 常不经事先约定就登 门拜访。送人远行,或朋友远行 归来之 后的礼节性拜访、婚丧大事时或探访病人等访 问,由于是出
于对主人的关心也可不必预约 。正 因为存在这一差异,中西 交往 中, 有时中国人的某些访问会 出现好心 不得好报的结果。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9 期
20 0 6年 9月
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 科技 学 院 学报
J r a fH u nU n v r iyofSc e ea d ou n lo na i e st inc n Engi e i ne rng
误解和交际障碍。本文以中西方交流中常遇到的非语言交际
礼俗规范为例,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招 呼
一
非语言招呼形式在中西之间共 同的最简单形式有点头、
微笑 、招手等。但是两种文化打招 呼的动作 有差异。中国人 打招呼的手势常是举起右臂 ,手掌向着对方摆动几下或举一 下即可,这一动作的含义有 时很难与告别义区分 。英语国家 表示 “ 你好”或 “ 再见”的手势是手掌 向外举起 向下招动。 他们的动作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像开玩笑的滑稽动作 ,中 国人的表示 “ 你好”的手势又常被英语国家的人误为 “ 再见” 义 。中 国人向对方微笑时点点头或点点头并 同时扬扬手 。但 是 ,英国男子有时抬一下眉 ,同时扬一 下头 ,澳大利亚人则 是挤…下眼睛 。在 中国人看来,他们似乎是滑稽地做鬼脸 。 英语 国家男子在路上与熟人相见 或向女子表示感谢敬意时 , 常要脱帽或以手触一下帽子 。如要握手 ,则仍以脱帽为礼貌。 这是中世纪剑客 留下的礼节 。中国人则没有这一礼节动作 。 英语国家的异性或女性熟悉 朋友久别重逢时会拥抱或亲吻面 颊 ;中国同性好友久别重逢之时会热 烈握手或拥抱 ,但在异 性之间最多只能握手 ,决不可拥抱或亲吻。中国教师常常抱 怨英语 国家留学生,尤其是英 国留学生,在室外见到老师常
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用学及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26 5
欢吃热菜热饭,客人迟到会给主人增加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