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角炎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疗效观察

显效 率 8 5 .0 % ,有 效 6 例 ,有 效 率
1 5 . 0 %, 总有效率 1 0 0 . O %, 对 照 组 显 效 2 5例 , 显效率 6 2 . 5 %, 有 效 9例 , 无效 6 例, 总有效 率 8 5 . O %, 两组比较 差异 有显
著性 ( P<0 . 0 5 ) 。结论 : 综合 疗法 治疗 小
两 组 患 儿 的退 热 时 间 、 龈 口炎 消 失 时 间 比较 : 对 照组 小儿 退 热 时 间 3 . 6 4 - 1 . 2 天, 龈 口炎 消 失 时 问 4 . 2±1 . 4天 , 观察组 d qL 退 热 时间 1 . 6±0 . 7天 , 龈 口炎 消 失 时间 2 . 4±1 . 0天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P< 0 . 0 5 ) , 见表 1 。
患 者 及 家 属 的各 种 顾 虑 , 让 患 者 及 家 属 积
无环鸟昔三磷酸酷 , 作为病毒 复制 的底 物 与脱 氧鸟嘌呤三磷酸酯竞争病毒 D NA多 聚酶 , 从而抑制 了病毒 D N A合 成 , 达 到抗 病毒作用 , 而对正常 细胞不造成伤 害 I 。 注射用喜炎平 是 由穿心 莲 叶 中提 取 的有效成分穿 心莲 总 内醣 经磺化 而得 的 旁心莲内醴磺酸盐灭菌冻干粉针剂 , 通 过
CH ; NE SE C0 M M UNt TY D0CT 0 Rs
沦著 ・ 社 中 药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小 儿 疱 疹 性 龈 口炎 的 疗 效 观 察
杨欣
日。均 连 用 3~5天 。 观察 组 在 对 照 组 的
盐 酸 伐 昔 洛 韦 是 一 种 特 异 性 疱 疹 病 毒抑制剂 , 与 脱 氧 核 昔 竞 争 病 毒 胸 腺 嘧 啶 激酶或细胞激酶 , 药 物 被 磷 酸 化 成 活化 型

浅谈小儿口炎的临床治疗

浅谈小儿口炎的临床治疗

浅谈小儿口炎的临床治疗发表时间:2014-03-06T17:11:46.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范小萍耿慧李波王晓冬[导读]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范小萍耿慧李波王晓冬(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红岗区解放晨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30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口炎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口炎患儿50例,总结治疗措施,观察疗效。

结果:经过我院对口炎患儿的积极治疗后,5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结论:本院对口炎患儿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小儿口炎治疗社区【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61-02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等。

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

食具及口腔不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利于口炎的发生。

以病毒、真菌感染引起的口炎最多见[1]。

无论哪种口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流涎、食欲不振或采食缓慢、口腔恶臭,口腔黏膜潮红、增温、肿胀和疼痛。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口炎患儿5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口炎患儿50例,本组病例均为1~3岁小儿,平均年龄为1.95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鹅口疮患儿15例,疱疹性口炎患儿13例,溃疡性口炎患儿12例,坏疽性口炎(走马疳)患儿10例。

对口炎的辅助检查为血常规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1.2治疗方法1.2.1鹅口疮的治疗:一般不需要为患儿口服用抗真菌药物。

婴幼儿口角炎的冬春预案_婴幼儿口角炎怎么治疗

婴幼儿口角炎的冬春预案_婴幼儿口角炎怎么治疗

婴幼儿口角炎的冬春预案_婴幼儿口角炎怎么治疗婴幼儿口角炎的冬春预案_婴幼儿口角炎怎么治疗口角炎是婴儿的常见病,主要是因为季节交替,皮脂腺分泌减少,宝宝的嘴唇、口角干燥,在口角部位出现潮红、起泡,甚至发生糜烂、裂口、结痂等症状,多数伴有烧灼感或疼痛感。

张口时容易引发出血。

医学上称为“口角炎”。

发病原因和症状1干冷的气候干冷的气候会使宝宝的口唇和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

2维生素摄入不足以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为最常见,表现为双侧口角呈白色,糜烂或溃疡,有横的沟裂,严重者白口角向口内黏膜或口周皮肤延伸,沟裂深浅、长短不一。

口角在受刺激时才疼痛,常伴有唇干燥、裂纹,偶见鳞屑,唇微肿,严重的还伴发唇炎和舌炎。

3继发感染在发生口角炎时,由于有糜烂溃疡或裂纹,很容易继发病原菌的感染。

最常见的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和真菌性口角炎。

4锌缺乏锌缺乏也是口角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5不良习惯寒冷季节里,宝宝的口唇干裂时,一些宝宝因嘴唇不舒服而喜欢用舌头舔嘴唇及口角,结果越舔越干燥,造成更严重的开裂出血,使疼痛加重或合并感染。

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质、淀粉酶等物质,舔在嘴唇上,水分一蒸发,淀粉酶粘在嘴唇上,反而使干燥程度更加严重。

经常用舌头舔嘴角、流口水,也都是宝宝患口角炎的重要诱因。

同时,对有吮指、咬指习惯的宝宝,也应该及时纠正。

口角炎的预防冬春季是口角炎的高发季节,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

1注意宝宝面部的清洁保护好宝宝面部的皮肤,保持口唇清洁卫生,进食后应注意洁净口唇。

如果孩子经常流口水,要注意勤擦拭,并寻找流口水的原因。

宝宝口唇发干时,不妨涂少许甘油、油膏或食用油,防止干裂发生。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维生素B2是人体细胞中促进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之一。

人体如果缺乏核黄素,就会影响体内生物氧化的进程,发生代谢障碍,出现口角炎、唇炎、舌炎等。

因为人体本身无法合成核黄素,必须从饮食中摄取,所以应该适当给宝宝在辅食中添加含有维生素B2的营养物,大一些的宝宝要避免挑食的不良习惯。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方法分组。

住院期间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的差异性。

结果经过住院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皮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住院期间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症状消退、减轻患儿痛苦,并可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标签: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患儿以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给患儿造成了较大的痛苦,在临床治疗时往往哭闹、不配合。

患儿家长往往也处于焦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1]。

本文分析了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发热、胃肠道不适症状,手部、足部、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皮疹样皮损。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共计39例,其中男孩21例,女性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12±0.87)岁;体重8.5~24kg,平均体重(13.54±2.98)kg;病程1~5d,平均病程(2.78±0.76)d;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12例、高中20例、初中4例。

实验组患儿共计39例,其中男孩23例,女孩16例;年龄1.5~7岁,平均年龄(3.23±0.92)岁;体重8~25kg,平均体重(13.75±2.86)kg;病程1~6d,平均病程(2.81±0.74)d;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11例、高中21例、初中5例。

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观察
t a dwt cne t nl et e i n . a dO e cam d i et ett et e t ru i 6css ot e ei i o i s i i et n it r r t h o vn oa w s r m dc e B s w s r ei n t a n , et a n g pwt 1 ae ca dt s n t p l n i e n c o , l e ee i i e n i e f l cer m h r m o h e h l o w h y o n j i f} e
医学 信 息

24 ・ 02
N . 2 1 o8 60
M DC L FR A 1N 匝 IA o M 1 0
临床 医学
局部注射该药后, 可使变性的肌纤维、 弹性纤维的蛋白质肽链断裂、 水解、 吸 炎病原体侵入体内, 可产生和释放大量毒素, 毒素积聚体 收, 解除组织粘连, 从而缓解因粘连引起的脏器平滑肌痉挛痛, 达到彻底治 内致 使 患者 面色 枯黄 , 雀斑 、 出现 黄褐斑 , 只抗 炎不 排 毒 , 腔炎很 难 治 若 盆 愈。我们采用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 按照” 杀灭病菌、 修复炎症增
红花具有 活血化瘀 之 功效 , 花注 射 液有 促 进血 管 扩张 , 加 溶 酶活 生组 织、 除坏死细胞 及毒素 、 红 增 清 提高免 疫能 力、 阻断再 次感 染 “ 步治 疗法 。 五 性, 促进纤 维蛋 白降解 , 调节 毛细 血 管通透 性 , 强 网状 内皮 细胞 系统 作用 治愈 率 9 .%。经随访 证实 , 增 71 复发率较其他 治疗方法 明显 降低 , 明此法 是 说 于炎症过程许多环节 , 进炎症 吸 收 。鱼腥 草能 清 热解 毒 、 促 利水 消胀 , 可以 治疗急 慢性盆腔炎 较为理想 的治疗方法 。为解决 目前 医学界 降低盆 腔炎 的 清 除体内毒素及消除 炎性渗 出。 复发率 提供了一个 有效可行 的方法。

不同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效果观察

不同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效果观察

不同药物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患者1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生理盐水及维生素AD 治疗,观察组采取蒙脱石散、维生素AD、维生素E、维生素B2、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总有效率87.9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进食后出现哭闹率19.78%,流涎率10.99%,家长满意度95.60%,对照组进食后出现哭闹率32.97%,流涎率19.78%,家长满意度89.01%,观察组进食后哭闹率、流涎率、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蒙脱散石、维生素AD联合维生素E、维生素B2、利多卡因是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有效方法,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优点。

标签:药物;手足口病;口腔疱疹;临床疗效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是急性传染性疾病,在小儿中多发,并且病势危急,对儿童伤害很大,因此需要适宜的治疗[1]。

医学发展至今,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不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医师时常面临选择困难的局面,而治疗方案应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效果好、见效快的方案,因此十分具有探讨价值[2]。

本文对不同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治疗方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1日-2015年1月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患者1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91例,其中男60例,女31例,年龄1~5岁,平均(2.3±0.5)岁;对照组91例,其中男61例,女30例,年龄1~5岁,平均(2.4±0.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利多卡因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2%利多卡因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例, 年龄 在 1岁~ 3岁 , 均为 我 院患儿 。表现 在 牙龈 红 肿 , 颊腭 等黏 膜处 有大小 不 等溃疡 , 黄 白色纤 唇 有 维 素 分泌 物 覆 盖 , 轻 微 口臭 , 伴 拒食 , 流涎 , 躁 , 烦 颌 下 淋 巴结肿 大 , 温多 在 3 ℃~ 4 ℃ 。患 儿来 治 疗 体 8 O 前 均 1日~2日进 食极 少 或无进 食 。 12 方法 . 患儿 进 食前 1 5分 钟 常规 用 0 9 . %生 理
温高 于正 常 。
2 结 果
例 麻醉 9 7例满 足手 术镇 痛 及肌松 要 求 , 3例经 硬膜 外 加药 后手术顺 利 。所 有患 者麻 醉后均 出现 血压下 降 ,S P 下 降 > 4 mmHg 8 例 ,2 mmHg~ B 0 3 0 3 mmHg3 例 , 0 0 5  ̄2 mmHg2 例 。 后恶 心呕 吐 7 7 术
工企医刊 20 年第 2 08 1卷第 6 期
2 利 多卡 因辅助治疗d J ,L
10 0 例左旋布 比卡 因用于腰麻 剖宫产 的临床观察
毛 正 新
疱疹性 口炎疗效观察
史 恩 南
( 江苏金 坛市 薛埠镇 茅 簏卫 生 院 ,1 2 5 23 5 ) 疱疹 性 口炎 为 I 型单 纯疱 疹病 毒感 染所 引起 的
盐水 棉签 清洗患 处 , 清洗后 用 消毒 干棉 签擦 去余 液 , 用 2 利 多 卡 因涂 于 口腔 患 处 , 同时 予 以 抗 病 毒 治
疗。
卧, 使手 术 床 左倾 1 ~ 3 5度 0度 , 麻 醉 平 面 T5 测 ~ TI 。 儿取 出后 予 以咪唑 安定 2  ̄4 O胎 mg mg静注 , 术 (0 8 0 — 2 0 - 8 7收 稿 )

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疱疹性口炎内外联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照组16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聚肌胞注射液外涂患处,有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结果:治疗组能明显缩短病程,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论:聚肌胞外涂配合常规治疗疱疹性口炎效果较好。

Objective:To summariz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erpetic stomatitis in children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reatment.Methods:16 cases in control group,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Based o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16 cases coated the lesion with polyinosinic injection,if there is secondary infection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Results:The course of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effectively improved in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Polyinosinic co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for herpes stomatitis have better-effect.【Key words】Herpetic stomatitis;Herpes simplex virus;Polyinosinic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病灶及淋巴结转移观察更加细微,同时辅以5~8cm 胸壁小切口,利于较大机械闭合器的操作和较大病变的取出[3]。

另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创伤小、视野较广尤其分离一些侧胸顶面和胸顶部这些常规开胸手术视野盲区的粘连或病灶时可以更加彻底的、顺利的进行操作。

本研究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观察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另外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胸腔镜下手术可以不用切断背阔肌、前锯肌等肌群,不必切断肋骨,骨性胸廓拉开程度较小,降低了手术创伤,减轻了术后疼痛,利于恢复,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创伤小、疼痛小、恢复快、特别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不使用一次性耗材,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吴克.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09,8(1):1.[2] 李桂民,姜洪春,段焕春,等.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217-1218.[3] 李竞长,刘德森,黄耀元,等.I 期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5年临床疗效评价[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2):290-291.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的比较组 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时间(d)住院时间(d)手术费用(元)对照组24135.6±15.7200.8±25.9 6.5±2.014.5±3.515000观察组60130.6±10.380.5±10.63.5±1.59.5±2.514000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组 别例数术后疼痛评分(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对照组24 4.4±2.068.6±16.7观察组602.7±1.283.2±13.8口角炎是一种发生于口角区的炎性反应,其形成的原因较复杂,尤其本病多发于儿童[1]。

由于患儿接受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临床采取有效、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对口角炎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口角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口腔内科收治的90例口角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2±2.8)岁,病程3~15d ,临床症状:口角区皮肤水平状皲裂、潮红、糜烂、脱屑及结痂等。

所有患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口角原因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 >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传统涂抹抗生素软膏,皲裂患儿用0.1%洗必泰湿敷。

观察组:根据患儿口角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细菌性口角炎应用青霉素V 钾片、磺胺药、螺旋霉素等药物;真菌性口角炎采用克霉唑、米康唑等真菌性抗生素药物清洗,补充B 、C 族维生素,青黛15g 、滑石30g 及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两组治疗7d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527300)小儿口角炎的疗效观察韦祖印【摘要】目的 探讨90例口角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口角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青黛、滑石、麻油湿敷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口角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口角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7-0119-021.3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口角区皮肤无红肿,糜烂消退,脱痂,和周围皮肤色泽无差异;有效:口角区皮肤无皲裂、脱屑及结痂,稍有潮红,接触有疼痛;无效:口角区皮肤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5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组 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307(23.3)8(26.7)15(50)50%观察组6025(41.7)30(50)5(8.3)91.7%χ2值7.7211.4842.10P 值<0.05<0.05<0.053 讨 论口角炎俗称“烂嘴角”,是常发生于小儿口角黏膜一侧或双侧的疾病,常有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临床症状,患儿如较严重可能出现张口口角出血,影响说话和吃饭[2]。

口角炎发病原因有多种,其可能由于B 族维生素缺乏、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及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针对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首先对患儿口角分泌物进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避免传统抗生素软膏盲目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治疗时间,同时过多应用抗生素造成患儿对一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3]。

另外应用青黛、滑石、麻油进行湿敷,其中青黛是爵床科之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炎的效果。

与滑石、麻油混合具有吸收分泌物、保护创面及润滑作用[4]。

通过上述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此之外,口角炎常发生于秋季,应注意小儿在秋季口角表现,如发现潮红及早治疗;杜绝小儿一些允吸手指、舔嘴唇、吃零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加强小儿饮食营养平衡,多吃维生素B 、C 含量丰富的食物,注意肉蛋奶的合理搭配,多是绿色蔬菜。

综上所述,青黛、滑石、麻油湿敷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口角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柔志新,马应龙.痔疮膏治疗口角炎4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5):447.[2] 博志宜.临床皮肤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34.[3] 孙关存,樊彩云,张晓霞.痢特灵治疗口角炎180例临床报告[J].实用医技,2001,8(11):878-879.[4] 杨洋,李启升,孙浩.复合维生素 B 联合红霉素眼膏治疗口角炎482例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6):766.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得到广泛应用。

现对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93例的疗效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93例,均为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腹腔镜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27±3.6)岁。

临床表现为71例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51例,腹痛时间3h~9d ,平均(3±1.9)d 。

所有病例尿妊娠试验均为弱阳性或阳性,B 超均显示附件有不均质包块,大小1.3~7.5cm 。

已生育的有68例,未生育的有25例。

所有患者均常规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透、心电图。

1.2 手术方法1.2.1 麻醉作用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接受了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法进行。

1.2.2 腹腔检查检查前对患者采取麻醉,接着将患者的头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于脐缘下对皮肤或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处理,切口大小控制在10mm ,穿刺完成后要对腹腔内输送二氧化碳气体,以促进气腹的形成,腹压控制在12~14mmHg ,10mm 套管针(Trocar )穿刺入腹腔,将腹腔镜置入腹部后检查腹腔,在腹部麦氏点作切口,大小控制在5mm ,穿入第二个Trocar ,在腹部进行切口处理,位置控制在左侧、麦氏点处,大小控制在5mm 或10mm 左右,置入第三个Trocar ,利用腹腔镜及辅助仪器进行检测,科学计算出盆腔积血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观察。

1.2.3 腹腔镜手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14011)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93例临床分析周冠琼【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

方法 对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术后β-HCG 恢复正常平均时间(10±2.2)d ;术后月经恢复平均时间(32±1.8)d 。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等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7-0120-02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生育要求、病变位置等具体情况。

1.2.3.1 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能够满足有生育要求的完整型输卵管壶腹部以及峡部妊娠患者的需要,把输卵管提起后于其表面最肿胀薄弱处实施电凝,后纵形切大小1cm 的切口,妊娠组织在切开输卵管壁后会膨出,利用弯钳或无损伤钳将内容物夹出,也可用匙状10mm 大抓钳将把胚胎组织移除,再结合5mm 冲吸水管对切口进行清洁冲洗,主要是采用循环冲洗输卵管的方式,结束电凝进行止血,这一处理不需要需缝合切口;将异物取出后放进水里来观察是否存在无绒毛,避免多次钳夹与吸引管腔,这样能够避免输卵管黏膜破坏而造成出血,对弱输卵管的通畅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当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后需要结合静脉注射进行处理,最好不要使用电凝,这样可以避免损伤输卵管的再通功能手损伤。

对于出血多的患者需适当使用电凝止血。

1.2.3.2 胚胎挤出术或清除术若患者处于输卵管流产型,且其胚胎已排至伞端时,应该进行挤压处理,主要是挤压输卵管,这能够把将妊娠物尽早清理掉。

对输卵管妊娠部位采取甲氨蝶吟(MTX )的注射:MTX 属于运用在抗癌的药物,局部注射主要是利用造成残留绒毛坏死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对于输卵管峡部、壶腹部妊娠,且管壁无异常,输卵管直径低于3mm 的患者,可利用甲氨蝶呤20mg 溶入5%的萄葡糖液5~10mL ,在镜下把药物注射至输卵管妊娠的周围;对于输卵管仅轻度增粗且部位不明显的患者,或患者难以准确找到注射点,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