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五禽戏中医内涵其对亚健康状态干预
五禽戏中的传统中医养生方法

五禽戏中的传统中医养生方法五禽戏中的中医养生法一般我们的中国传统的东西都是有很多的寓意的,就比如说中国传统的五禽戏,不仅仅经典、好看。
并且还有很多的养生知识,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养生妙招,对传统戏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哦。
五禽戏,五是指数量,即五种动物;禽,指禽兽;戏,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因此,所谓的五禽戏就是指以模仿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包括鸟戏、熊戏、虎戏、鹿戏、猿戏。
据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着名医家华佗,在结合熊的沉稳走爬与鸟的展翅飞翔基础上,加入了虎的勇猛扑动、鹿的伸展头颈、猿的机敏等动作,通过模仿这些禽兽的形态,从而创造出流传至今的五禽戏。
1.鹤戏:鹤主肺,改善气管炎等病鹤戏是这中国传统的五禽戏中的一个戏项目,这个传统戏不仅仅精彩、吸引人,而且还包含了很多的养生知识,对人改善气管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的。
鹤戏,为五禽戏之一鸟戏的代表。
是一种模仿鹤鸟动作的养生功法。
《云笈七签导引按摩》中记载说: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
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伸缩二臂各七也。
此外,马王堆出土帛画《导引图》之鹤口、鹞图以及《庄子》、《抱鹤戏朴子内篇》等所记鸟伸、鸟举、鸱顾、鸱视、燕飞等均为类似功法。
动作推荐:鹤飞式取提腿独立,起势时两手在腹前相合侧平举,高度以略比肩高为宜,在下落的过程中,掌心相对。
为了畅通气血的运行,上举与下落动作切记不可含混,上举的时候,需先沉肩再起肘最后提腕,下落时先松肩再沉肘按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练习鹤飞之时,一定要保持身体的整体平衡,使上下肢协调配合,鹤戏结束,两手侧前上提内合下按,做一次调息。
为了防止人们在练习这个戏式的动的时候太过于生硬,这个戏里面就多多采用是手臂上面的动作,这样模仿起来就不会太生硬的,会让动作做得更加的自然、有力。
如两臂上举时吸气,上达百会穴,沉肩、松肘、提腕之时提胸收腹;下落时呼气,松肩、腰、腹,气沉丹田,再沉肘,最后按掌合于腹前。
中医理论在五禽戏健身养生中的指导价值

中医理论在五禽戏健身养生中的指导价值摘要】本文针对健身气功五禽戏运动与中医理论关系的分析研究,亦在阐明该项目运动的特征、要点和作用价值。
笔者认为选取五种动物作为模仿,是根据中医理论的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关系论证了人的肝、心、脾、肺、肾诸脏是一种相互依托、互为滋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遵循中医学理论进行练习,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健身和养生效益。
【关键词】中医理论;五禽戏;养生【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254-02【Abstract】This article Wuqinxi mo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gainst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ole of point value. I believe that the five animal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Viscera doctrine and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as imitation. Five Elements theory of life and death, take insult relationship demonstrates human liver, heart, spleen, lung, kidney all dirty is a mutual support, mutual nourishment, indivisible unity of the whol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in medical theory to practice, you can get more significant fitness and health benefits.当代社会生活往往使人们过多的注重精神活动,而便捷的交通设施使得体力活动相对过少,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取代了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加之电脑手机的普及使人们自我封闭缺少与人群的交流,种种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运动不足、营养过剩)使许多人处于阴阳不平衡的亚健康状态。
华佗五禽戏文化蕴涵溯源

华佗五禽戏文化蕴涵溯源华佗(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古代中国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的五禽戏是一组模仿动物动作的体操方法,被用于强身健体、保健养生。
华佗五禽戏文化蕴涵溯源,既有医学养生的内涵,又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五禽戏是华佗在《傅青主易解》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它分别模仿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练习人体的柔韧性、耐力和协调性,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华佗将这些动物的姿势与气血循环、经络穴位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并注重呼吸和内功的练习。
五禽戏不仅能增强人体的体质和免疫力,还能调节情绪和促进身心健康。
五禽戏的文化蕴涵来自于华佗的医学智慧和对生命的理解。
华佗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密切关联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从动物身上汲取启迪,发现动物的运动姿势能够有效地锻炼人的身体,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五禽戏体现了华佗关于健康和长寿的理念,强调身心的统一和和谐。
五禽戏的文化蕴涵还体现在其艺术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
五禽戏的动作优美流畅,姿势协调而灵活,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动物形象的意象和哲学思想。
虎、鹿、熊、猿和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们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
五禽戏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将这些文化符号和内涵传达给后代。
此外,五禽戏的文化蕴涵还体现在其传承的历史意义上。
五禽戏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时间。
它被广泛传承和演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五禽戏的文化蕴涵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这一养生方法得以延续下去,并传递给后代。
综上所述,华佗五禽戏文化蕴涵溯源于医学养生的内涵,又体现了华佗的医学智慧和对生命的理解。
它注重身心和谐、呼吸内功的练习,能够促进健康和长寿。
五禽戏的文化蕴涵还体现在其艺术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五禽戏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时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华佗五禽戏详解——仿生导引,内外兼修,强健五脏,无病先防

华佗五禽戏详解——仿生导引,内外兼修,强健五脏,无病先防目前国内外以“五禽戏”为名的功法很多,今天我们介绍的五禽戏,传承、发展于华佗故乡,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名之为华佗五禽戏。
功法特点——仿生导引,内外兼修导引是以意导气,气引形体,使气和体柔,意、气、形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后来称气功。
华佗遵道法自然和人与天地相应观,基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总结前人及汉代导引经验,结合个人体验,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统一仿生导引功法为系统套路,编创而成五禽戏。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当时飞禽走兽统称为禽,文体类活动称为戏,故名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套路 54 式在故里亳州口口授受、代代相传,其“内炼精气神,外操筋骨皮”,兼有动、静功之效;功法清晰,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是适合各类人群习练的仿生气功动功功法,深受历代养生所推崇。
2011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功法作用——强健五脏,培补内气本功法以五行相生为序,一练鹿戏春、木、生,疏肝强筋;二练猿戏夏、火、长,养心健脑;三练熊戏中、土、化,健脾和胃;四练鸟戏秋、金、收,补肺固表;五练虎戏冬、水、藏,固肾壮骨。
练“五戏”,强五脏,五脏相生,生生不息。
动作仿生,匀和,适宜导引;长于借势练逆腹式呼吸与息相呼吸调控,运用周天功导气,经丹田呼吸至体呼吸,水到渠成。
可谓强五脏的功法,体呼吸的桥梁。
此法能够疏通经络,培补内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对于健康人群则无病先防,对于病人乃既病防变而治未病。
练法与作用——详解松与静是本功法始终遵守的基本要领。
放松要从外到内,从全身肌肉到内在脏腑及呼吸、意念。
练功的静,以心境的安静为主,其次是场地环境的清静。
外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
并做到操作准确,内外兼修,刚柔相济,不僵不滞。
1.动作:本功法模仿动物的动作,以外动助内动,以意导气,气引形体,形随气动;徐缓匀和,刚柔相济。
华佗五禽戏的功效

华佗五禽戏的功效五禽戏是养生术,模仿猛虎猛扑呼啸、小鹿愉快飞奔、熊的慢步行走、猿猴左右跳跃、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体弱者可选择适合自己动作学习,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
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每戏都具有不同的健身祛病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
“五禽”与五行、五脏、五官等对应关系是:序号五禽与五行、五脏、五官等对应关系. 1 五禽虎鹿熊猿鸟 2 五行水木土火金 3 五脏肾肝脾心肺4 五官耳目口舌鼻5 六腑膀胱胆胃大小肠三焦6 五体骨筋肉脉皮毛7 五液涎唾泪汗涕8 五味咸酸甘苦辛9 五气寒风湿暑燥虎戏。
虎属水主肾,模仿虎的瞪眼、扑动前肢、鼓动周身等动作,能加强肾脏的锻炼,扩张肺气,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
虎戏由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组成。
鹿戏。
鹿属木主肝,模仿鹿用眼时总是斜视的动作,能疏肝通气;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
鹿戏由鹿抵和鹿奔两个动作组成。
熊戏。
熊属土主脾胃,熊体表面笨拙,其实内在充满了稳健厚实的劲力,外静而内动,意守中宫(脐内),调和气血,熊戏使人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有健脾益胃之功。
熊戏由熊运和熊晃两个动作组成。
猿戏。
猿属火主心脏,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习猿戏就是要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身健的目的,猿戏养心补脑,使人头脑灵活,强化记忆。
猿戏由猿提和猿摘两个动作组成。
鹤戏又称鸟戏。
鹤属金主肺,鹤的动作轻翔舒展,鹤伸的动作增强肺活量,鹤飞的动作增强心肺功能,鹤戏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心脑及全身功能。
鹤戏由鹤伸和鹤飞两个动作组成。
健身气功五禽戏与中学生亚健康

理论争鸣Theory of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张洁健身气功五禽戏与中学生亚健康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
高中学生中亚健康状态也十分普遍,中学生练习五 禽戏不仅能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够在五禽戏的动作和内容中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进而向他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健身气功;五禽戏;中学生;亚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科技、高频率、快节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生活模式,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经历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痛楚。
健康生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健康不仅是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60%的人群都或多或少存在亚健康问题。
亚健康已成为现今生活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也可以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可以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高中学生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高中阶段也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多样,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问题需要很好的调节适应,如果处理不当直接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65%以上的学生有失眠、焦躁、易怒、情绪反复无常等亚健康状态,45%的学生有肥胖、不爱运动、心肺功能不好、身体协调性差等身体不适症状。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这对中学生身体、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成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国家的前途,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高中学生亚健康的形成原因(1)不良生活习惯和缺乏饮食营养知识。
通过调查得知,许多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有的父母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做早饭,都是在外买快餐,早饭不能按时吃,或者匆匆解决;2、营养摄取不全面,我国大部分家长对于饮食营养知识缺乏,不懂得合理搭配,只要孩子爱吃就使劲给孩子吃,导致许多成为小胖墩;3、重视学习忽视身体健康,许多学生为了能考出好的成绩,挑灯夜读,导致睡眠不足。
五禽戏实施方案

五禽戏实施方案嘿,各位亲爱的朋友,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超级实用的“五禽戏实施方案”。
别看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古老,其实它可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瑰宝,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心情,赶紧来看看吧!一、方案背景五禽戏起源于东汉,由华佗创立,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五禽戏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
二、实施方案目标1.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
2.改善亚健康状态,缓解工作压力。
三、实施方案步骤1.学习五禽戏基本动作我们要从基础学起,了解五禽戏的基本动作。
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程等方式,学习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要领。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制定练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练习计划。
初期可以每天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和时长。
3.坚持练习练习五禽戏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练习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
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耐心。
4.注意事项(1)练习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损伤。
(2)练习时要注意呼吸均匀,动作流畅。
(3)练习后要做好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四、实施方案效果评估1.身体状况: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评估身体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2.心理状态:通过自我感觉、他人评价等方式,评估心理状态是否得到改善。
3.生活质量:通过对比练习前后的生活习惯、工作状态等方面,评估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别忘了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五禽戏的魅力!加油,我们一起努力,让生活更美好!注意事项一:练习前热身不足解决办法:每次练习前,得留出至少十分钟的时间来做热身运动,可以是简单的拉伸,也可以是慢跑。
别小看了这个环节,它能有效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
要是觉得热身太枯燥,可以放点轻松的音乐,让热身变得有趣一些。
一代名医华佗与“五禽戏”

一代名医华佗与“五禽戏”者按:本人对五禽戏有偏爱,故此对本文进行摘录整理。
为什么是五禽不是六禽、七禽它与大自然和人体有摘录者按:什么联系呢?为便于理解五禽与五行及五行相生相克之间的关系,本人特绘制了一张配图《五行相生相克图》,供网友参阅。
你无需把它当成功法,看了本文后你只需在闲暇之时随意模仿一下五禽的动作(包括:身形、手形、步伐、神态、眼神、意境等)——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去随意挥发,那您的健康……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华佗的“五禽戏”正是一种取法自然的古老运动。
两千年源远流长的健身术依然以它的神奇佑护着我们,现今看病难、看病贵,如您不仿去认识、了解一下祖国医学的瑰宝,回归一下大自然,就很简单的五个动作……“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华佗“五禽戏”,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术。
其实就是“五禽戏”这看似简单的几种招式却是中国流传年代最为久远的健身术。
“五禽戏”的创始人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华佗一生救人无数,而且用的都是十分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五禽戏”是华佗在观察了很多动物之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
“五禽戏”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
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
它将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
它不仅可以伸拔肢体,通利关节,是传统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方法结合起来的健身功法,对人体具有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
学习五禽戏时一定要把握形、神、意、气四点并贯穿五禽戏象形动作中用一颗平常心态体现美感悟其精髓力求达到虎、鹿、熊、猿、鸟动物之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阴阳平衡五脏和谐以求有病祛病、无病健身之功效 取法自然的“五禽戏”给了我们一种悠远的舒畅,又宛如天籁中古人若隐若现的谶语,沧海桑田,纷繁忙碌的同时不要疏远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佗五禽戏的中医内涵及其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摘要】五禽戏是华佗在前人导引术的基础上创编的,蕴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体现了阴阳平衡、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等哲学思想,具有增强脏腑功能、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五禽戏对对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五禽戏;华佗;中医理论;亚健康【中图分类号】r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27-02五禽戏是由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在前人导引术的基础上所创编的,故又称华佗五禽戏,属于古代传统导引养生术之一。
后世发展出许多流派,国家体育总局对五禽戏各流派进行挖掘、研究和整合,编创了新的五禽戏,命名为“健身气功·五禽戏”,于2003年公布并向全国推广。
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和神气都要像“五禽”,达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刚柔并济、内外兼备的效果,从而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1 五禽戏所蕴含的中医理论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急症,并擅长运用针灸治疗疾病。
他参照历代导引术,并结合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中医养生理论的研究及思考,创编了五禽戏。
《后汉书·方技传》记载:“华佗晓养生之术,年且百岁犹有状容,时人以为仙。
”这里的“养生之术”,无疑就是指五禽戏。
五禽戏源于历代导引术,融入了中医养生学说,因此蕴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在这其中,又以阴阳平衡、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为总纲。
1.1阴阳平衡。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后来成为祖国医学的哲学基础之一。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均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阳双方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所以,五禽戏能够养生治病的机理也体现着阴阳之变化。
如阴虚阳亢的病人,应选择练习静功,以求养阴助阳;对阴盛阳虚的病人,应选择练习动功,以求助阳胜阴。
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以防耗阳;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主,以防阴盛。
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胃气上逆者,则意念向下;而病势向下如气虚脱肛、脾虚泄泻者,则意念向上。
1.2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是祖国医学重要的哲学基础之一。
《素问·宝命全形论》认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体的生命过程受到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
《针灸甲乙经·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指出,“人俱受气于天,其有独尽天寿者,不免于病者”,这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相适应后,就能够健康长寿。
因此,《灵枢·邪客》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也”。
五禽戏所模仿的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是当时自然界最常见和最具象征意义的“五种禽兽”,其动作名称和术语,如猛虎撕食、麇鹿欢跳、怒熊拔树、白猿献果、飞鹤展翅等,把自然界的美好情韵融入到导引动作中,使人与自然相互交织、和谐统一。
因此可以认为,五禽戏是一种取法自然的导引养生术,练习者在锻炼时会产生一种融入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
1.3形神合一。
形即形体,包括脏腑、经络、官窍以及贮藏于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神指人的生命活动以及精神思维活动包括神、魂、意、志、思、虑、志等。
祖国医学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神的功能必须在形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出来。
因此可以认为,“形神互根,神本于形”,并且“神为主宰,神能役形”[1]。
不良的情志刺激,会使人体气机逆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出现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
古人在养生理论中非常注重调节精神情志,《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华佗认为:“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
”这就是说,五禽戏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练习者在锻炼时要宁静心神、调练气息,保持心情愉悦、畅调情志,自然能够调和气血、维持身心健康。
2 五禽戏的功能作用根据《后汉书·本传》记载,华佗将五禽戏传给其弟子吴普时,曾告诉他,“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鹤顾,引挽腰体,诸动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吴普坚持练习五禽戏,活到90多岁,仍然“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华佗的另外一个弟子樊阿亦继承其衣钵,“寿百余岁”。
因此我们认为,五禽戏的功能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2.1根于五行学说,增强脏腑功能。
祖国医学的哲学基础之一是五行学说,它将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木、火、土、金、水五行系统。
以五脏配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而虎戏主肝、鹿戏主肾、熊戏主脾、猿戏主心、鸟戏主肺[2]。
因此,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脏腑功能,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通常认为,虎戏可以强筋壮骨,使精力旺盛;鹿戏可以强腰补肾、健脑、增强体力;熊戏可以健脾胃、促消化,有利睡眠;猿戏可以强化记忆,使头脑灵活;鸟戏可以调和呼吸、增加肺活量。
2.2疏通四肢经络,调节全身气血。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五禽戏整套动作由内及外、全面周到,从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强调意随形动、气随意行,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调节全身气血。
在五禽戏功法中,利用手型的多变,如虎爪、鹿角、熊掌、猿钩、鸟持握固等,能不同程度地加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气血运行;并通过前弓、内夹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等意念和动作,疏通任督二脉,从而达到疏通四肢经络、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
3 五禽戏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五禽戏不仅具有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
当代临床医师和学者对五禽戏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尤其是五禽戏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最具临床价值。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表现出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连续过程的中间阶段,具有不稳定性,易于转化。
目前对于亚健康的干预包括物理干预、体育干预和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其中体育干预主要是有氧运动,长期而系统的有氧运动是走出亚健康、走向健康的最佳途径[3]。
近年来,众多临床医师和学者对五禽戏干预亚健康状态进行了相关研究,成果颇丰。
有学者在对中老年人练习五禽戏的结果进行研究后发现,练习五禽戏2个月对高血压i期有良好的疗效,并能降低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4];练习3个月后,中老年女性的腰臀比和腰围较练习前明显降低,握力和肺活量显著提高,收缩压、舒张亚下降[5],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呈升高趋势[6],外周血中cd4细胞增多,cd4/cd8比值升高[7];练习6个月后,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8]。
这些研究充分说明五禽戏能够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
此外,研究还发现,五禽戏对中老年练习者还可以起到稳定情绪、调节身心状态及改善生活质量等作用[9],对降低中老年女性甘油三酯(tg)水平、调节脂代谢也有一定作用[10]。
也有研究表明,经过16周的练习后,可以显著提高练习者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机体抵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延缓自由基损伤随年龄增长而增强的趋势,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性激素水平,提高本体感觉功能和平衡能力,延缓衰老进程[11-12]。
另外,对青年学生的研究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心脏的收缩能力有所提高,每搏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呼吸深度加大,肺活量增加,体脂百分比有所下降[13],肌力和哈佛台阶试验健适指数明显提高,心率较练习前显著减缓[14],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对男生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15]。
所以,坚持练习五禽戏可以强身能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进程,从而可以有效预防或调治亚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华佗五禽戏”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现了“五禽”的形神,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顺应生命活动的自然节律、感悟生命动力的元气精神、归纳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而能够调顺身心、舒畅气血,尤其是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为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1] 肖伟,梁发俊.浅述“形神合一”与“形神共治”[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4):16-18.[2] 苏亚平.华佗五禽戏对人体作用新论[j].中医教育,2004,23(5):75-76.[3] 刘秀珍,韩冠宙,洪峰,等.亚健康与体育运动[j].巢湖学院学报,2008.l0(3):156-159.[4] 洪创雄.五禽戏对高血压病患者和c反应蛋白作用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8):26-27.[5] 虞定海,陈文鹤,张素珍,等.五禽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3):309-310.[6] 虞定海,王敬浩.中老年人五禽戏锻炼3个月前后nk细胞活性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5):602-603.[7] 吴京梅,虞定海.“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l074-1078.[8] 虞定海,王敬浩.6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前后中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2):206-207,234.[9] 吴家舵,虞定海,吴红权,等.五禽戏新功法锻炼者心理健康效应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2):59-63.[10] 虞定海.6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前后中老年人脂代谢交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5):6l0-611.[11] 朱寒笑.新编五禽戏延缓人体衰老的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6-18.[12] 朱寒笑,郏孙勇,陈雪莲.16周新编五禽戏锻炼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4):499-500.[13] 卢红梅.五禽戏、八段锦健身效果的实验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34-136.[14] 沈爱明,戴文宏,王文龙,等.“五禽戏”对中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体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648-649.[15] 张庆武,尹维增.健身气功·五禽戏对大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