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全部教程-图解
《五禽戏》图解

《五禽戏》图解最全《五禽戏》图解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
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也就是五禽戏。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先说下基本手型。
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
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
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
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
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
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第一式虎举动作一:两手掌心向下,十指撑开,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
动作二:随后,两手外旋,由小指先弯曲,其余四指依次弯曲握拳,两拳沿体前缓慢上提。
至肩前时,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方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
动作三:两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
动作四:两拳下拉至肩前时,变掌下按。
沿体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撑开,掌心向下;目视两掌。
重复一至四动三遍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这套动作中,两掌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
第二式虎扑动作一:接上式。
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
动作二: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划弧至两膝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随后,两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同时,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目视前上方。
动作四:左腿屈膝提起,两手上举。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至膝前两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健身气功五禽戏收势之引气归无图解

健身气功五禽戏收势之引气归无图解
健身气功五禽戏鸟飞图解:
动作一:两掌经体侧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下(图121)。
动作二:两掌指尖相对,沿体前缓慢下按至腹前;目视前方(图122)。
重复一、二动两遍。
动作三:两手缓慢在体前划平弧,掌心相对,高与脐平;目观前方(图123)。
动作四:两手在腹前合拢,虎口交叉,叠掌;眼微闭静养,调匀呼吸,意守丹田(图124)。
动作五:数分钟后,两眼慢慢睁开,两手合掌,在胸前搓擦至热(图125)。
动作六:掌贴面部,上、下擦摩,浴面3~5遍(图126)。
动作七:两掌向后沿头顶、耳后、胸前下落,自然垂于体侧;目现前方(图127)。
动作八:左脚提起向右脚并拢,前脚掌先着地,随之全脚踏实,恢复成预备势;目视前方(图128)。
动作要点
1.两掌由上向下按时,身体各部位要随之放松,直达脚底涌泉穴。
2.两掌腹前划平弧动作,衔接要自然、圆活,有向前收拢物体之势;意将气息合抱引入丹田。
易犯错误
1.两掌上举带动两肩上抬,胸廓上提。
2.两掌运行路线不清。
纠正方法
1.身体重心相对固定,两掌上举时,注意肩部下沉放松。
2.两掌在体侧向上做立圆和在腹前向前划平弧时,意念要放在掌心。
功理与作用
1.引气归元就是使气息逐渐平和,意将练功时所得体内、外之气,导引归入丹田,起到和气血、通经脉、理脏腑的功效。
2.通过搓手、浴面,恢复常态,收功。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 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岀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岀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岀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 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弓I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五禽戏全部教程-图解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五禽戏:华佗的养生修身之道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由浅入深因人而异中华瑰宝《华佗五禽戏》全攻略图解(组图)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 3 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 7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 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 3 次,向后 3 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 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 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 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 7 遍。
(二) 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 3 次,伸右脚 2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 3 次,向右后方看 2 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 (图 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 3 次,右 2 次(图 W-6)。
(三) 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 7 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 (图 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 7 次(图 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 7 次(图 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 7 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 7 次。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完整)五禽戏全部教程-图解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五禽戏:华佗的养生修身之道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由浅入深因人而异中华瑰宝《华佗五禽戏》全攻略图解(组图)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 3 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 7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 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 3 次,向后 3 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 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 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 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 7 遍。
(二) 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 3 次,伸右脚2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 次,向右后方看 2 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 (图 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 3 次,右 2 次(图 W-6)。
(三) 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 7 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 (图 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 7 次(图 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 7 次(图 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 7 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 7 次。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平飞鹤】舞鹤展翅意悠然,起落翩翩自安详,仙态雅致欣脱俗,利肝益肺强背肩。
【下山虎】猛虎下山交叉腿,含胸拔背徐收腹,屈膝插掌吐浊气,按爪转头强筋骨。
【长跑鹿】纵身飞驰箭离弦,鹿体舒展意悠闲,奋足翻蹄草上飞,阴阳调和脑力添。
【望月猿】斜身撇脚上下看,斜头侧脑频眨眼,攻防机敏手脚快,头项肩背病不染。
五禽戏口诀
预备功:调息敛神九口气,升降开合三口气,卡腰颠足七口气。
每个功法之间有一个深呼吸的过渡,手臂配合侧平举由上至下。
正式功:
【上山虎】上山猛虎朝前扑,震膀摇脊动锁骨,神发于目爪生威,强筋壮骨健脏腑。
【仰脖鹿】仰身穿掌看天河,左右斜视布轻挪,腰酸腿疼能治愈,生精补血眼神活。
【双臂猿】扭腰转脸左右看,目光闪动手护面,屈பைடு நூலகம்缩脖比机灵,补肾治肝还疗眼。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 作者:
———————————————————————————————— 日期: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
五禽戏:华佗的养生修身之道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由浅入深因人而异中华瑰宝《华佗五禽戏》全攻略图解(组图)
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 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3 次,向后3 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
7 遍。
(二) 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3 次,伸右脚2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 次,向右后方看2 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图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3 次,右2 次(图W-6)。
(三) 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 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图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 次(图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 次(图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 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 次。
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猿戏时,身体直立,两手攀物(最好是高单杠),把身体悬吊起来(图W- 10),上下伸缩7 次,如同“引体向上”(图W-11)。
在两手握杠、两脚钩杠的基础上,做一手握杠、一脚钩杠,另一手屈肘按摩头颈的动作,左右各7 次(图W-12)。
手脚动作要相互配合协调。
(五)鸟戏:一足立地,另一足翘起,扬眉鼓力,两臂张开如欲飞状,两足交替各
7 次。
然后坐下伸一脚,用手挽另一脚,左右交替各7 次,再伸缩两臂各7 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鸟戏时,双手臂向上竖直,一脚翘起,同时伸展两臂,扬眉鼓劲,模仿鸟的飞翔(图W-13、图W-14)。
坐在地上,伸直两腿,两手攀足底,伸展和收缩两腿与两臂,各做7 遍(图W-15)。
注意事项:1 本疗法全套操练时运动量较大,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具体应用时应按体质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2 癌症患者中多为中老年人,因此,在作五禽戏锻炼时,应该先作准备运动。
准备运动多取站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做3~5 次深呼吸后,继续所选禽戏项目的动作。
3 一般情况下,可选练其中一套。
操练中要做到神情专注,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行腹式
呼吸,使自己处于胸虚腹实的状态。
4 癌症患者并发有高血压病、青光眼、脑动脉硬化症者不宜练“猿戏”中的倒悬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