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新版)沪教版
题型三:实验题
-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题型四:分析题
- 分析下列案例,解释其中的酸碱原理。
- ……
题型五:探究题
- 提出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探究酸碱性质与溶液pH值的关系。
- 问题:……;探究方案:……;探究结果:……
2. 实验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室设备,进行酸碱实验。他们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试管、滴定管、pH计等仪器,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亲手体验到酸碱反应的直观效果,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3. 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酸碱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他们应该能够分析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如食品调味、环境污染等,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酸碱的性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答案:……
5. 探究题
题型说明:探究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解释探究结果。
例题:提出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探究酸碱性质与溶液pH值的关系。
答案:问题:……;探究方案:……;探究结果:……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2. 相关视频资料。
3. 在线化学知识库。
教学手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新版沪教版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的是()A.HCl、Ca(OH)2B.Ba(NO3)2、Na2CO3、H2SO4C.ZnSO4、KNO3D.CuSO4、NaOH、NaHCO32.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

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A.NaOH、KNO3、CuSO4、NaClB.KNO3、NaCl、Na2SO4、HClC.HCl、Na2CO3、Na2SO4D.HCl、H2SO4、KNO3、BaCl2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Ca2+、CO32-、OH-B.Ba2+、H+、Cl-、OH-C.Na+、SO42-、Cl-、OH-D.Ag+、NH4+、NO3-、OH-4.下列物质可以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OH Na2SO4 BaCl2B.Na2SO4CuSO4 NaClC.NaCl KNO3 K2CO3D.Na2CO3CaCl2 KC15.下列玻璃仪器,久盛各种试剂后,内壁附有一层污垢,不能用盐酸除去的是()A.盛过油脂的试管B.久盛石灰水的烧杯C.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试管D.盛铁屑的试管,内壁附有红褐色的铁锈6.下列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H2B.O2C.CO2D.N2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H+、HCO3﹣B.Na+、Ca2+、CO32﹣C.K+、NO3﹣、H+D.H+、Cl﹣、OH﹣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9.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A.熟石灰B.烧碱C.食盐D.大理石10.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最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二、填空题(共4题;共17分)1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

新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7-2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7-2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广泛应用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并能判断简单的置换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利用酸、碱、盐的一些知识,初步树立合理使用物质的科学意识。

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常见的酸【引入】在学习中已经知道哪些酸?【介绍】三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活动与探究】观察探究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溶质的化学式H2SO4HCl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其他【交流与讨论】你知道酸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活动与探究】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内容现象与结论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稀盐酸中稀硫酸、稀盐酸分别与铁锈、氧化铜作用稀盐酸与石灰石作用【问题】镁、锌、铜三种金属哪些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哪些不能?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差异?有何启示?【交流与讨论】1.稀硫酸和稀盐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3)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Fe203+6HCl==2FeCl3+3H20 Fe203+3H2SO4==Fe2(S04)3+3H20(4)碳酸盐+稀硫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Na2C03+2HCl==2NaCl+H2 O+C02↑ N a2C03+H2SO4==Na2S04+H20+C02↑2.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H+,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 作业设计方案

《常见的酸和碱》 作业设计方案

《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种类请学生列举出至少 5 种常见的酸和碱,并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解释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有何不同。

2、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描述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气味。

比较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挥发性、吸水性。

3、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写出盐酸、硫酸分别与金属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描述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的现象,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碱的通性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描述碱溶液使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变色的情况。

(二)实验探究1、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学生在家中用白醋、柠檬汁、肥皂水、石灰水等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它们测试常见溶液(如食盐水、糖水、雪碧等)的酸碱性,并记录实验现象。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用 pH 试纸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如洗发水、护发素、洗洁精等)的 pH 值,判断其酸碱性,并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

自行设计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情况。

(三)知识应用1、生活中的酸和碱调查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用途,如盐酸用于除锈、氢氧化钠用于去除油污等,并分析其原理。

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2、工业生产中的酸和碱查阅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析酸和碱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工业废水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拓展阅读1、阅读科普文章,了解酸碱体质理论的错误之处,并阐述科学的观点。

2、了解新型酸碱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固体酸、离子液体碱等,思考其对未来化学工业的影响。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完成上述基础知识巩固和知识应用部分的习题,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
2.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在教学管理方面,课堂纪律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证教学效果。
2. 在教学组织方面,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时间分配需要更加合理。
3. 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简洁明了:板书设计采用简洁的文字和符号,突出重点,准确精炼。例如,用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碱与酸的中和反应。
4. 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不同颜色、图标、图片等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
5. 突出重点:板书中的重点内容用粗体字或下划线标出,以便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
碱的应用领域
- 造纸、化工
- 玻璃、洗涤剂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碱的溶解性规律。学生需要列出实验步骤、实验药品和预期结果。
3. 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调查其在家庭或工业中的应用,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4. 在反馈时,要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要具体指出作业中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 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要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生活案例,增强学生对碱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4. 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驱动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的是()
A.HCl、Ca(OH)2
B.Ba(NO3)2、Na2CO3、H2SO4
C.ZnSO4、KNO3
D.CuSO4、NaOH、NaHCO3
2.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

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A.NaOH、KNO3、CuSO4、NaCl
B.KNO3、NaCl、Na2SO4、HCl
C.HCl、Na2CO3、Na2SO4
D.HCl、H2SO4、KNO3、BaCl2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
B.Ba2+、H+、Cl-、OH-
C.Na+、SO42-、Cl-、OH-
D.Ag+、NH4+、NO3-、OH-
4.下列物质可以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OH Na2SO4 BaCl2
B.Na2SO4CuSO4 NaCl
C.NaCl KNO3 K2CO3
D.Na2CO3CaCl2 KC1
5.下列玻璃仪器,久盛各种试剂后,内壁附有一层污垢,不能用盐酸除去的是()
A.盛过油脂的试管
B.久盛石灰水的烧杯
C.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试管
D.盛铁屑的试管,内壁附有红褐色的铁锈
6.下列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H2
B.O2
C.CO2
D.N2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O3﹣
B.Na+、Ca2+、CO32﹣
C.K+、NO3﹣、H+
D.H+、Cl﹣、OH﹣
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9.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大理石
10.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最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二、填空题(共4题;共17分)
1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

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

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
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结论:原假设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12.洪源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洪源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

A.Na2CO3B.HCl C.FeCl3D.Ba(NO)2
(3)郑老师在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现盛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瓶盖未盖严,已有部分固体变质,其在空气中变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洪源同学帮郑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先用该固体配成溶液,再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进行________操作,就得到了所需的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

(4)洪源利用郑老师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了以上碱的性质的相关实验,为了处理实验后的废液,需要知道废液的酸碱度,洪源的操作是________。

13.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

14.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a.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b.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色;
c.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d.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3分)
15.小红和小林做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

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了如下猜想:
小红: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林: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老师否定了小红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小林的猜想是否正确。

①实验方法________。

②可能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_。

四、综合题(共2题;共13分)
16.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

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根据上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

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

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7.(1)根据给定的化合价,在O、Cl、Na、H、Ca、C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组成物质(填化学式):
①酸 ________;②碱 ________;
③金属氧化物________;④盐 ________。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按要求从①苛性钠;②氯化钠;③氢氧化铝;④盐酸;⑤熟石灰;
⑥浓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序号填在相应空格中:
a.作厕所清洁剂 ________;
b.改良酸性土壤________;
c.存在人的胃液中帮助消化________;
d.作厨房清洁剂除油污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B
3.C
4.C
5.A
6.C
7.C
8.C
9.A 10.D
二、填空题
11.①②③ 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SO2+2NaOH==Na2SO3+H2O 成立
12.红色 C NaOH+CO2==Na2CO3+H2O Ca(OH)2过滤取一张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少量废水样品于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废水样品的pH
13.CO2+2NaOH═Na2CO3+H2O
14.H+红 Al2O3+6HCl=2AlCl3+3H2O ③⑤
三、实验探究题
15.(1)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的Na2CO3也呈碱性
(2)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加入试管,再向其中滴入等量的酚酞溶液如溶液均变红且不褪色,说明与浓度无关如有的变红,有的先变红后褪色,说明与浓度有关
四、综合题
16.(1)铁(或Fe)氧化铜(或CuO)
(2)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均可)复分解反应
17.(1)HCl NaOH Na2O NaCl
(2)④⑤④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