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具备的概念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概 念设计 与结构措施
陆冰 洋
郑 州市 建 筑 设 计 院
摘要 : 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 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 由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 要求在保
证建 筑 工程 的质 量 的基 础上 , 必须 提 高设 计理 念和 设计 的概念 , 设计 出更加 符合 大众 审 美 的建筑 作 品。 对于 建筑 结构 的设 计 不仅 仅 体 现到 了一个设 计 师本 身 的水平 , 还是 建 筑行 业发 展 的需 要 。
( 一) 概念设计有利于设计的创新发展。 在以往设计的时候往往需要查手 册、 利用计算机进行 , 这种方式创新性不够 , 无法体现 出建筑师本身的风格和 水平, 也没有设计的创新。 进 行概念设计的时候 , 更多的需要依靠的是建筑设
二、 在 建筑 结构 的设计 中概 念设 计 的实 际应用
( 一) 首先 对 于建 筑 的场地 要进 行 合理 的 选择
河南
郑州
关键词: 结构措施; 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
出 于经 济 的进 步 , 科 技 的 不 断发 展 , 设 计 已经 成 为 了很 多 行 业得 以生 存 和 发展 的 重要 条 件 , 也 是 建筑 行 业 的设 计 工 作得 以不 断前 进 的动 力 , 在现 在 协 同工作 对 于建 筑也 是非 常 重要 的 , 不 但 能够 提升 建 筑结 构 的稳 定 性还
一
、
根据 自己 的理解 设计 的 理念 和对 于项 目的 了解进 行设 计 。 所谓 的评 估 就是 对 j : 各 个方 案进 行仔 细 的研 究 和 分析 , 从 而 得 出一 个 可 行 性最 好 、 经 济效 益 最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概念设计

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第12期(总第174期)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J].Engineering Structure,2003,25(14):1785-1802.[5]TOMASZEWSKA,A.Influence of statistical errors on damage de-tection based on 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mode shape curvature[J].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10,88(3-4):154-164.[6]CHANDRASHEKHAR M.,GANGULI,R.Damage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 with uncertainty by using mode-shape curvatures andfuzzy logic[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9,326(3-5):939-957.[7]REYNDERS,E.,ROECK G.D.,BAKIR P.G.,et al.Damageidentification on the Tilff bridge by vibration monitoring using opti-cal fiber strain sensors[J].Journal of Enginnering Mechanics,2007,133(2):185-193.[8]WU,D.,LAW,S.S.Damage localization in plate structures from uniform load surface curvature[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4,276(1-2):227-244.[收稿日期]2012-08-30[作者简介]易绪恒(1963-),男,河南罗山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结构损伤识别和监测。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⑶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在概念设计时,保证结构的连续性是对整个构件的抗震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念设计的重要部分。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conceptual design; explor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所谓的结构概念设计是指不经过数学计算,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系统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这就要求工程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要设计的建筑结构进行具体的整体环境分析,包括风力温度对场地影响、场地的土地结构特征等,加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的深度理解,在考虑承载力、刚度、等得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进行整个总体系和分体系的结构设计。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方案往往具有较清晰正确的概念和定性,减少了在后期设计阶段出现的一些繁琐的数据计算,具有一定的经济可靠性,同时运用概念性的估算方法,可以迅速有效的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结构体系的完整构思,选择方式多样,便于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探究
摘要:结构设计是建立在经济、安全、美观、适用、便于施工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上,结构设计不能损坏建筑设计,同时建筑设计业必须在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之内,结构概念设计的提出在满足这些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设计理念,并以其独特的形式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及学者的亲睐和推广。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分析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投资力度、技术复杂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多。
那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就成为我们研究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
它的研究,也有助于建设工程项目实现合理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措施前言近年来,建筑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建筑结构方面的进步,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概念设计因为自身的优越性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概念设计无论从思想、方式方法、采用的手段、理论知识等方面都为建筑结构方面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提供了解决方法。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分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
一、概念设计的概念和步骤概念设计是设计工程师根据设计理论、设计经验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特点,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和布置抗震结构的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结构设计初期对设计方案进行概念性的分析估算和比较,实现结构设计的多方面要求的目标。
概念设计的步骤包括分析、综合、评估的不断接近满意的三个阶段构成。
(1)分析:对问题过程进行全民的了解。
它的特点是所分析的数据不完整,具有模糊性质。
(2)综合:产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工程师将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将工程设计规划落实到图纸的过程。
(3)评估:判断和比较选择方案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循环实施的过程,它的循环时间为选择到合适的方案为止,设计人员评估时,采用功能模型方式运用数据统计计算等其它手段进行,已获得具有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的方案。
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建设场地合理化选择建筑场地的选择是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和必须经历的阶段,一个合理的建筑场地对于建筑设计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在场地的选择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几大因素:建筑退界、防护距离、日照间距等。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摘要:迄今为止,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一直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进行,所以,我们急需要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创新,采用新的设计思想,并且大力推动结构工程师的思维创造,使结构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抗震1 概念设计的涵义概念设计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建筑结构从最初成立设计方案起,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到建筑结构中的抗震因素,并且把这一重要因素融入到整个结构设计当中,像建筑物的体形,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建筑物的构件延展性等一系列可能遇到的问题。
概念设计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上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评价、评定,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计算和构造措施。
这样一来能更好的解决关于建筑物抗震这一不可抗力因素,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便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
换言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工程师的丰富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依据大量地震灾害的实例,结构抗震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且总结出自己的原则,以宏观的角度去观察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所以,建筑工程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抗震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如果发生震动,建筑物相应的承受能力,找出问题的关键,解决矛盾,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概念设计,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因为,概念设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不仅要分析整个建筑物的设计总方案,还要有非主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主要部分的详细构造。
2 结构总体设计的注意要点2.1 延性耗能在整体建筑结构的全面设计上要注意的是加强关于薄弱环节的处理,尽可能的做到相等的程度。
与此同时,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处于一个较为完善的地方这样才能把能量消耗到最大,在详细的设计过程中梁是一个不可不考虑的环节,例如:建筑物的框架梁等等。
结构延性的表示方法普遍采用延性系数,结构延性所表示的是结构极限变形以及屈服变形的比值,其中极限变形包括了位置移动、转变角度和曲率,除此之外,结构延性还可以用位移延性系数或者是转角延性系数等来表示,系数的比值越大就代表结构延性越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研究

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 本文将从建 筑结构设计的应 用进行深入 的探究。 进一步获得概念设计 , 以求获得其在这个领 域的研究
价 值 与 实际 意 义 。要 知 道 , 概 念设 计是 既 能 折 射 一 个 结构 设 计 工程 师 的设 计理 念 , 又 能衡 量 一 个 结 构 工程 师的 专 业技 术 水
其概念设计思想的先进性, 与设计成果的创新性 。
1 . 2 结 构措 施体 系协 同的概念
这 种 体 系广 泛 的应 用 在如 今 的产 品研 发 ,设 计 甚 至制 造 中 。 比如 某 零 件 , 我们 总是 期 望 在 其 达 到 设计 或 使 用 寿 命 时 仍 能 够
即这 部 件 没有 被 损 害 。 而 这 个 例 子 仍 然适 用 建 筑 设 计 尤 其 是 那 些 所 涉 及 的施 工 , 设 计 以 及 日后 该 建 筑 使 用 中的 诸 多 稳 定 工作 。
规 划 与设 计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1 5 — 0 0 4 0 — 0 2
■ 韧 囡 曩 晦
2 0 1 3 年 5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研究
甘 育新
( 广东省 佛 山市 5 2 8 2 0 0 )
摘
要: 在 当下建筑行业如 火如茶进行 的大环境下。 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 中已在整个社会 中起
多年 来 时 间的 施 工经 验 。 制定 出合 理 的方 案 。 然 后借 助 计 算 机 的 绘 图 软件 , 将 其在 图纸 上表 达 出来 。在这 阶 段 设 计 人 员就 得 以思
1 . 1 概念 设计 思想 的关键 点
论述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概念

论述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概念现代社会中,建筑设计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相互协也愈发重要。
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有机完美结合。
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经济和美观,特别是在多发地震区,如果结构设计没有做好,建筑设计再完美也是无用的。
因此要设计一个建筑,既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实现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设一直是每个建筑设计师追求的,也是建筑师和结构设计师都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关系是协调统一、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
一: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概念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在建造建筑物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一些列设想,并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把它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
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即:建(构)筑物的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
结构设计的成果体现在绘制的结构施工图上,该图纸是结构工程师的语言,是直接面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
三: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关系1、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相互制约的在建筑设计中,少数的建筑师要求结构设计服从建筑设计,将结构设计放在从属位置,这样就能最大自由的创作,过分追求了建筑艺术,严重分割了建筑学的完整性,会给结构设计带来困难,致使结构设计人员无法选择出合理的结构体系,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同样,在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人员要在充分理解建筑设计根本意图的基础上,加强创新,采用严谨科学的结构设计原理来完善建筑设计,使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在相互制约中得以密切配合,从而设计出高水准的建筑工程。
建筑结构概念及分类

建筑结构概念及分类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是支撑并转移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建筑物提供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决定了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空间的布局。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建筑结构的概念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构造、支撑、联接和加固体系。
它的作用是将荷载从建筑物的上部转移至建筑物的下部,再通过地基传递到地面上。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如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和变形、防止地震、风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
建筑结构的分类根据建筑构件的材料、形式和功能等不同特点,建筑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将相互垂直的柱、梁、框架等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构件简单,方便制作和施工,适合大跨度、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常见形式有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框架结构、木结构等。
槽壳结构槽壳结构是利用壳体的受压性能设计的一种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构造简单,形态美观,适用于建筑物中的各种力学形态。
槽壳结构的常见形式有单向槽壳、双向槽壳等。
空间网架结构空间网架结构是将多条直线构件秩序、有规律地组成空间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刚度大,稳定性好,适用于单个大跨度建筑。
空间网架结构的常见形式有屋盖网架、桥梁网架、邮电塔等。
浇筑结构浇筑结构是通过浇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形成的整体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适用于大型地下建筑、水利工程等。
浇筑结构的常见形式有拱形、壳形、球面等。
重叠结构重叠结构是将原本是水平的构件旋转或垂直拼接成立体的构造形式。
这种结构适用于斜坡地形等特殊场合。
重叠结构的常见形式有塔形、旋转立方体等。
组合结构组合结构是将不同种类的结构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结构的优点,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
组合结构的常见形式有悬挂式、半悬挂式、桥式等。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材料、形式和功能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结构设计应具备的概念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和柱子的不壹样。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侧向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控制比例为1.5。
见抗规3.4.2、3.4.3。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4.3.5。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
7、剪跨比:梁的剪跨比,剪力的位置a和h0的比值。
剪跨比影响了剪应力和正应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因此也决定了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影响着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破坏的方式;同时也反映在受剪承载力的公式上。
柱的剪跨比,若反弯点在柱子层高范围内,可取柱子的剪跨比小于2时,需要全长加密,见混凝土规范11.4.12、11.4.17。
8、剪压比(梁柱截面上的名义剪应力V/bh0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压比对梁的延性、耗能能力及保持梁的强度、刚度有明显的影响,当剪压比大于0.15的时候,梁的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此时再增加箍筋用量,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梁柱的截面尺寸有所要求。
9、轴压比: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和柱的全截面面积和砼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壹。
轴压比限值的依据是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且参照国外的类似条件确定的,其基准值是对称配筋柱大小偏心受压状态的轴压比分界值。
10、跨高比:梁的跨高比(梁的净跨和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梁(非剪力墙的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和深梁都按照深受弯构件进行计算的。
11、延性比:延性比即为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
延性是指材料、构件、结构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的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延性比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截面的延性比、构件的延性比和结构的延性比。
结构的延性比多指框架或者剪力墙等结构的水平荷载-顶层水平位移(P-delta)、水平荷载-层间位移等曲线。
结构的屈服位移有等能量方法、几何做图法等12、薄弱层: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壹楼层的80%;薄弱层主要是针对大震而言的;屈强系数小于0.5的结构层、在大震下楼层塑性变形大于规范要求的大震下的允许值的结构层。
所谓的薄弱层,是指在强烈地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先发生屈服且产生较大弹塑性变形的部位。
是指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向邻上壹楼层的80%,能够认为,是从结构强度的角度来判断。
高规中说明竖向不规则结构形成薄弱部位,而薄弱部位有三种情况,壹是刚度不连续形成的柔软层,壹是强度不连续形成的薄弱层,仍有壹种就是有水平转换体系的竖向构件不连续的结构.因此2楼和5楼说的都是柔软层.但实际我见很多地方所说的薄弱层就是指薄弱部位的意思,且没区分的很仔细位置在下列情况确定: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壹般不超过2-3处;3)单层厂房,可取上层;薄弱层指强度,软弱层指刚度。
壹个是刚度比,另壹个是承载力比,二者不满足规范要求均是薄弱层。
请见见高规条文说明 4.4.2“正常设计的高层建筑下部楼层刚度宜大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否则变形会集中于刚度小的下部楼层而形成结构薄弱层”由此可推断出只要是刚度小于上层的楼层都应当算作薄弱层。
按照高规5.1.14“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小于上层70%或小于其上相邻3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承载力小于其上壹层的80%,或结构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13、软弱层:该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壹层的70%,或小于其上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壹层的25%;14、转换层:该楼层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将上壹层的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本层向下传递;15、框支层:如果结构同壹位置转换层之上为剪力墙,转换层以下为框架,那么转换层以下的楼层为框支层,因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和下部竖向构件连接。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
框支柱的构造要求见高规10。
2。
11条16、法向刚度、剪切刚度的单位同样是N/m或N/mm,差别在于力的方向不同,变形模量的单位为MPa17、偶然偏心:对规则结构,考虑偶然偏心(2005版本是必须考虑),柱子能够考虑双偏压,可是如果不是十分复杂的话,建议仍是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合,角柱手动定义。
对不规则结构,考虑双向地震,柱子仍是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合,此时如果再考虑双偏压要慎重,钢筋会大很多很多。
18、短肢剪力墙、异形柱、壁式框架三者的区别要想了解第壹个和第三个的区别,必须先了解剪力墙的分类。
A根据整体性系数来区别剪力墙的种类。
a>=10,In/I<=kesi,为整体小开口墙,它的整体性很强,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墙肢不出现反弯点,变形以弯曲型为主;a<10,In/I<=kesi,为联肢墙,它的整体性不很强,墙肢不出现和很少出现反弯点,变形仍以弯曲型为主;a>=10,In/I>kesi,为壁式框架,它的整体性虽然很强,但在多数楼层的墙肢出现反弯点,变形以剪切型为主,受力性能接近于框架。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指出: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和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墙厚不小于200mm。
B中间第二名词和其它俩个不属于同壹类。
异形柱是指具有不规则截面的柱。
如L形,T形柱等等,不同于常见的矩形、方形和圆形截面的柱。
这些柱多数在受力性能不及常见截面柱的合理,可是和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美学结合的较好。
所以当下应用越来越普遍。
C异形柱的设计要比常见截面的柱设计要复杂壹些。
例如偏压构件,矩形截面的受压区总是矩形,内力臂较大,而对于异性柱,受压区图形通常比较复杂,可能三角形,也可能是多边形,手算和分析起来比较费劲,比如如何大小偏压的界限,极限承载力如何计算?难度大于壹般截面柱。
其次,对于受压呈多边形分布的截面,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力过于集中,壹旦达到受压强度,破坏区域往内渗透得过快,不利于外边缘的混凝土纤维经历下降段,从而影响整个截面和构件的延性问题。
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在规范不建议采用异形柱。
第三,在试验仍发现,对于异形柱,仍出现截面翘曲的问题,常见的基于平截面假定的公式受到挑战。
第四,对异性柱的分析、试验以及和设计方法等壹套体系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仍有待于进壹步的研究。
19、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及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构造措施。
请注意:抗震等级划分属“抗震措施”的宏观控制,抗震规范第3页,第2.1.9和2.1.10条有明确的定义.20、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壹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如钢筋锚固,搭接,混凝土保护层,最小配筋率等。
“抗震措施”涵盖了“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的确定是按抗震措施来划分的,抗震设计是按照“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俩个手段的,平时说的“抗震等级”就是按照“抗震措施”来划分的,平时所说的“剪力调整”其实就是抗震措施中的计算部分,另壹部分就是规范明确说明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俩部分构成了“抗震措施”的俩大具体板块。
在考试中经常容易混淆的就是乙类建筑的“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壹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壹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此时就要按照抗震措施的要求该提高壹度查表的查表来确定抗震等级。
21、设计特征周期: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详见抗震规范.22、自振周期: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是结构按某壹振行完成壹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和结构的H,B有关.当自振周期和地震作用的1/f接近时,共振发生,对建筑造成很大影响23、结构可靠度: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要求。
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其定义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可靠度。
其“规定的时间”是指设计基准期50年,这个基准期只是在计算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和时间关系所用的基准时间,且非指建筑结构的寿命;“规定的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的使用条件,不包括人为的过失影响;“预定的功能”则是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即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即适用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耐久性)。
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结构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p↓s,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失效概率Pf,Pf=1-Ps,用以度量结构构件可靠度是用可靠指标β,它和失效概率Pf的关系为Pf=ψ(-β)。
根据对正常设计和施工的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的校正结果,且考虑到长期的使用经验和经济后果后,《统壹标准》给出构件强度的统-β值:对于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各种构件,延性破坏的,β=3.2;脆性破坏的,β=3.7。
影响结构可靠度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荷载效应、材料强度、施工误差和抗力分析五种,这些因素壹般都是随机的,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具有应有的可靠度,仅仅在设计上加以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加强管理,对材料和构件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和验收,保持正常的结构使用条件等都是结构可靠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照顾传统习惯和实用上的方便,结构设计时不直接按可靠指标β,而是根据俩种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采用以荷载代表值、材料设计强度(设计强度等于标准强度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表达的实用表达式进行设计。
其中分项系数反映了以β为标志的结构可靠水平。
2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