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赤水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县级市。

下面是对赤水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报告。

一、客源地分布赤水的主要客源地包括贵阳市、成都市、重庆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以及周边的遵义市、安顺市等地。

其中,贵阳市和成都市是赤水的主要客源地,占比分别约为30%和20%。

二、客源特点1. 城市居民游客:主要来自贵阳市、成都市等一线城市,他们通常是在假期期间进行短途出行,对景区的要求较高,追求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2. 周边居民游客:主要来自遵义市、安顺市等周边城市,他们多为亲子游、家庭游客,对旅游费用较为敏感,注重景区的特色和性价比。

3. 出游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员工旅游团、社团组织的组织架构等,对景区特色、服务质量等要求较高。

4. 自驾游客:由于赤水交通便利,许多游客选择自驾游到赤水旅游。

他们通常会选择较长的行程,对景区设施、交通便利性有较高的要求。

三、客源市场分析1. 城市居民游客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旅游需求的增加,赤水作为一个临近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赤水旅游的知名度,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附加值,以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游客。

2. 周边居民游客市场:赤水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遵义市和安顺市,距离较近。

遵义市和安顺市是贵州省内的重要客源地,赤水作为周边的旅游目的地,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

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广周边旅游线路,提升整体旅游品质,提高旅游收入。

3. 出游团体市场:出游团体通常是大批量的游客,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但对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服务等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赤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4. 自驾游客市场:自驾游是当前的旅游热点,赤水县的交通条件较好,吸引了众多自驾游客。

可以提供更多的停车场、路标指引等设施,方便自驾游客,同时加强对自驾游客的安全教育和服务,确保旅游安全。

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

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

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旅游项目节地评价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然而,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评价旅游项目的节地效果,为项目的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述本旅游项目位于某市繁华商业区,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1亿元。

项目包括主题公园、酒店、购物中心等子项目,旨在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三、评价方法本报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旅游项目的节地效果进行评价。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了解项目的土地利用情况;其次,从节地技术、环境、社会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和综合评分,得出项目节地效果的综合得分。

四、节地技术评价1. 土地利用率:项目土地利用率为90%,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得分:8分。

2. 建筑设计:项目建筑采用轻盈、通透的钢结构设计,减少了对土地的压迫感。

得分:7分。

3. 建筑材料:项目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减少了土地污染。

得分:6分。

五、节地环境评价1. 生态环境:项目注重生态保护,保留了原有地形、植被,减少了土地破坏。

得分:8分。

2. 水资源利用:项目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得分:9分。

3. 能源利用:项目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土地污染。

得分:8分。

六、节地社会评价1. 当地社区影响: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社区的利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得分:7分。

2. 游客体验:项目设施完善,提供了优质的旅游服务,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得分:8分。

3. 文化保护: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了土地的文化价值。

得分:7分。

七、综合评价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对旅游项目的节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得分=(土地利用率得分+建筑设计得分+建筑材料得分+生态环境得分+水资源利用得分+能源利用得分+当地社区影响得分+游客体验得分+文化保护得分)/ 9。

贵州省赤水市

贵州省赤水市

贵州省赤水市1. 引言贵州省赤水市位于中国贵州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赤水市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

2. 地理位置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中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34′15″,东经105°42′22″。

它属于贵州省遵义市管辖,东邻仁怀市,西接桐梓县,南接汇川区,北靠桐梓县和修文县。

赤水市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较为起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3. 历史背景赤水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古时候,这里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汇点,因其地势险要,被视为军事要冲。

随着历史的发展,赤水市逐渐成为商贸中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4. 人文景观赤水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赤水古城。

这座古城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古城,赤水市还有许多古迹和纪念碑,如赤水烈士陵园、赤水纪念碑等,这些都是鲜活的历史见证。

5. 经济发展赤水市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并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现在,赤水市已经形成以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工业方面,该市拥有一些大型企业和工厂,如赤水市九鼎黄金有限公司、赤水火药厂等。

农业方面,该市重视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6. 旅游资源赤水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闻名。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是猴场起义纪念馆。

这是一个以纪念猴场起义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图片、文物等展示,向游客展示了猴场起义的历史和意义。

此外,赤水市还有一些自然景点,如九龙洞、红岩群峰等,这些地方让人们流连忘返。

7. 交通与交通设施赤水市交通便利,市内有多条公路连接各个地区。

赤水市还有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此外,该市还拥有完善的市内交通系统,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8. 教育与文化赤水市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贵州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景观1. 喀斯特地貌贵州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点以其奇特的地貌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贵州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 高山峡谷贵州的高山峡谷景观也十分壮观,如贵阳花溪、遵义赤水、兴义梵净山等。

这些地方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师。

3. 湖泊和水库贵州拥有众多湖泊和水库,如赤水河、洞口湖、鸭池湖等。

这些水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水上活动,如划船、钓鱼等,吸引了许多喜欢水上运动的游客。

三、民俗文化1. 侗族文化贵州是侗族聚居地之一,侗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例如,侗族的歌舞表演、侗族的建筑风格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元素。

2. 苗族文化贵州还有苗族聚居地,苗族的服饰、舞蹈和节日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苗族的“踩高跷”和“芦笙”等传统表演形式吸引了很多游客。

3. 风情古镇贵州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风情古镇,如镇远古镇、黄果树古镇等。

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

四、特色美食1. 酸汤鱼贵州的酸汤鱼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酸辣可口的味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代表性美食。

2. 苗家酸汤鱼苗家酸汤鱼是贵州苗族的传统美食,以其浓郁的酸汤和鲜嫩的鱼肉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这道菜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苗族的传统特色。

3. 黔菜贵州的黔菜以其麻辣可口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丰富的食材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特色美食。

五、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贵州的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旅游线路的多样性还有待拓展等。

然而,贵州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赤水丹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赤水丹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赤水丹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赤水丹霞地处中国贵州省,是一个以其壮丽的地貌景观而闻名的地方。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红色的山峰和峡谷,以及由于世界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而逐渐崭露头角的旅游业。

本文将探讨赤水丹霞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赤水丹霞的现状是令人鼓舞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旅游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包括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赤水丹霞正是受益于这一政策,成为贵州省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据统计,2019年赤水丹霞接待了超过100万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赤水丹霞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游客,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地貌景观。

红色的山峰和峡谷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绚丽的红色,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这里的壮丽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和享受。

游客可以徒步登山、观赏壮丽的日出和日落,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古寨和民俗村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赤水丹霞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旅游业的兴起带来了就业机会,许多居民转行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提供导游、餐饮和住宿等服务。

此外,当地的农民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额外的收入。

这种经济增长对于赤水丹霞地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未来,赤水丹霞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赤水丹霞,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保持赤水丹霞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必须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以保护环境和保护当地文化遗产。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来限制游客数量,确保他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游客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当地环境和社区的影响,并且要有意识地保护这些资源。

在未来的发展中,赤水丹霞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

例如,可以开展联合旅游项目,与周边的景点和景区进行合作,推出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这将带来更多的旅游机会,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影响力。

赤水市地理环境

赤水市地理环境

赤水市地理环境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贵阳市和遵义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该市地处贵州高原中部,地形多山,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赤水市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赤水河、瓮安河等,水资源丰富。

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多样,是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赤水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石等。

同时,该市农业发达,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农村风景秀丽,风土人情浓厚。

赤水市地理环境优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贵州省的旅游热点之一。

城市发展
赤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赤水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赤水市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成为投资兴业的热门城市之一。

未来,赤水市将继续发挥地理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 .绪言1.1 调查区介绍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贵阳市400余公里,处于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三县接壤,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

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

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境内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

1.2 目的通过对贵州赤水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 级旅游管理普高一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1.4 工作期限及工作量工作期限:截至到2018年1月7日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1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

工作量:包括贵州赤水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1.5 成果对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

我们主要对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和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它们进行了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这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 介绍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 介绍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一、概述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处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该区域以其壮丽的山峦、清澈的河流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被誉为贵州的明珠。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地理特点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地处中国西南部,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以丹山和赤水为主要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丹山是一系列连绵起伏的山峦,呈现出红色的色调,因此得名。

赤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其水质纯净,呈现出橙红色,因此也得名。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有着众多的峰丛、峡谷和溶洞。

山峦起伏,峡谷纵横,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溶洞则是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色,其中最有名的是丹山洞,是中国最长的溶洞之一,被誉为“地下宫殿”。

三、自然景观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1. 丹山丹山是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也是该区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丹山由一系列红色的山峰组成,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

登上丹山之巅,可以俯瞰整个风景区的壮丽景色,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美丽。

2. 赤水赤水是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的另一大亮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

沿着赤水漂流,可以欣赏到两岸峰峦起伏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河水橙红色的色调,与丹山的红色山峰相映成趣,令人陶醉其中。

3. 溶洞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拥有众多的溶洞,其中最著名的是丹山洞。

丹山洞是中国最长的溶洞之一,内部景色壮观,犹如地下宫殿。

洞内有各种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美不胜收。

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下世界。

4. 瀑布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有许多美丽的瀑布,其中最有名的是猴子跳瀑布。

猴子跳瀑布高约100米,水流如银,从山峰上跌落而下,形成壮观的景象。

站在瀑布旁边,可以感受到水气的清凉和瀑布的威力,令人心旷神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 绪言1.1 调查区介绍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贵阳市400余公里,处于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三县接壤,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

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

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境内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

1.2 目的通过对贵州赤水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一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1.4 工作期限及工作量工作期限:截至到2018年1月7日在掌握大量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贵州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1班——程婉银、谢嘉、冉新雨、彭靖宇、鲍塑石。

工作量:包括贵州赤水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1.5 成果对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

我们主要对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和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它们进行了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这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

为贵州赤水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2.赤水旅游资源状况2.1 基本概况2.1.1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赤水市位于位于东经105°36′35″、北纬28°17′02″,地处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境内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

总人口近31万人,居住着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

2.1.2 历史沿革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曾长期隶属巴蜀,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始建仁怀治所(今复兴镇),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建置历史,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中),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随遵义府划归贵州,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设赤水县,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诞生,1949年12月赤水解放,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

赤水历来是川盐入黔之古道、川黔边贸枢纽、经济文化重镇,也是贵州通往四川、重庆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

2.2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特征赤水现有森林面积214万亩,赤水市森林覆盖率76.29%,风景区内高达95%以上。

赤水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8%,人均绿化面积达27.6 平方米,人均占有林竹资源达7.40亩,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赤水市空气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近2.4万个,常年大气污染指数控制在33-80之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水、气、声环境质量均优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

2.2.1 季节气候赤水市地处东经105°36′至106°14′,北纬28°15′至4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

年均气温18℃(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2℃),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3%,日照时数1193小时。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17%,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景区负氧离子含量达36000个/cm³。

2.2.2 风景名胜及分布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是天然的绿色氧吧,是红色革命圣地,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划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规划面积630平方公里,境内风光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而著称,被中外专家称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是观光旅游、富氧运动、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赤水大瀑布景区:位于距市区38公里的两河口乡境内风溪河上游。

由赤水大瀑布及其周围的中洞瀑布、蟠龙瀑布群、两河口瀑布、鸡飞崖瀑布等构成,是一个天然的瀑布公园。

景区内最著名的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被专家学者誉为“神州又一瀑布奇观”、“长江水系第一大瀑布”、“中国丹霞第一瀑”,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2)四洞沟景区:位于距市区15公里的大同镇境内,景区内曲径通幽,翠竹拥溪,在一段大约4公里的山溪河谷地段上,分布着四级形态各异的瀑布,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团专家赞誉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

(3)月亮湖景区:位于距市区94公里的长期镇境内,景区面积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由月亮湖、大闪坪、水茶溪三个核心景点湖泊群组成,以湖光山色为主体景观,兼有摩崖石刻、瀑布、原始森林、丹霞地貌、红军长征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是休闲避暑、观光猎奇的理想去处。

(4)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市区25公里的两河口乡境内风溪河下游,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由燕子岩、皇水沟、石闪坪、恒山林海等四大景点组成,是观赏自然生态风光的理想胜地。

(5)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距市区40公里的葫市镇境内。

景区以“竹海”风光为主,有楠竹1 7余万亩,竹类40余种,遍布群山峻岭。

登上公园“观海楼”,一览莽莽绿野,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天锣”、“地鼓”、“圣女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6)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距市区40公里的葫市镇境内,是我国唯一以桫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桫椤多达4万余株,种群分布集中,连片生长良好,被科学家们称为“地球上桫椤的避难所”,是科学考察、教学研究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基地。

(7)佛光岩景区:位于距市区44公里的元厚镇境内,距“四渡赤水”元厚红军渡口8公里,分别由小金驿、小金驿沟、五柱峰、世外桃源、太阳谷等五大景点构成。

景区内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断岩嶂谷,高差悬殊,因此被誉为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景区,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8)杨家岩景区:位于距市区16公里的大同镇境内,处于大同古镇、四洞沟景区、宝源梯田风光的中间地带。

景区内植被原始古朴,生长珍稀植物数十种,原始生态瀑布群相映成趣。

主景区“丹霞壁画长廊”长1000余米,高40余米,深15余米,我国首席丹霞专家黄进称之为“天然石刻,奇妙无穷、举世罕见”,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9)丙安古镇:位于距市区24公里的丙安乡境内,已有4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一渡战役中红一军团指挥部所在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建有目前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纪念馆。

(10)大同古镇:位于距市区6公里的大同镇内,原名“大洞场”,因附近多激流飞瀑且古汉语称激流为“洞”而得名,古老静谧的大同河穿镇而过,古镇房屋依山傍水呈串架结构沿河修建,建筑用材及格式古朴,古建筑有建于清代的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王爷庙等,有“清朝议大夫陈贡珊碑”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名胜古迹。

2.2.3 动植物资源赤水资源富集,境内初步查明物种有2500种,现存有红豆杉、银杏、桫椤等珍稀植物和达氏鲟、中华鲟等珍稀鱼类,已划定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30万亩,其中楠竹51万亩、杂竹79万亩,年产商品楠竹600万根、竹材65万吨、鲜竹笋4万吨,建有目前全球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年产30万吨生活原纸和纸制品项目。

赤水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116种,其中维管植物196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有植物27种,代表植物包括小黄花茶、赤水蕈树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残遗种——“桫椤”在赤水生长十分密集,仅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达4.7万株,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赤水物产以南亚热带的荔枝、龙眼、香蕉、柚子等水果为主要品种,中草药种类达300多个。

赤水市有野生动物1668种,其中脊椎动物404种,昆虫1264种,云豹、长尾雉、苏门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5种。

2.2.4 特产地方特色资源金钗石斛、竹乡乌骨鸡、赤水晒醋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干鲜竹笋、晒醋、虫茶、龙眼、竹乡腊制品等。

2.3 人文旅游资源2.3.1 赤水文物名胜较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复兴江西会馆;省级:赤水古城垣、赤水万寿宫、复兴马鞍山崖墓群、官渡崖墓、官渡崖刻、官渡道场上宋墓群、元厚陛诏天恩桥修河碑记、葫市摩崖造像、旺隆石鹅嘴摩崖造像、两河两会水石窟造像;地(市)级:文昌宫、整理赤水河航道碑记、大同陈贡珊碑;县级:盘龙和大群的红军标语、红军渡口纪念碑、复兴摩崖碑刻、宝源永盛山寺、葫市谢氏宗祠、太极楼、黔中生佛碑等20处.此外,有天台山古城墙等。

“仁怀厅十景”今在的有“石龙东渡”、“泮水西流”、“桥锁溪泉”、“马渡鱼梁”、“天生双桥”、“瀑飞仙洞”。

2.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重点保护省级名录项目独竹漂技艺、晒醋制作技艺、赤水河船工号子、游氏武术和纳入遵义市级名录项目14个,主要加强了传承人、文化形态、生存空间的保护。

2.3.3 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名村保护方面国家级有:丙安古镇;省级:丙安古镇、大同古镇;赤水市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有:复兴古镇、旺隆古镇、官渡古镇、两河口乡马鹿村民居建筑群、石沓沓古街区、古城垣古街区。

2.4 区域交通2.4.1 水路:赤水河水运旅客周转量20万人公里,水运货运周转量154660万吨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