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音乐教材.doc

合集下载

中职音乐课的教案设计模板

中职音乐课的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中。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包括演唱、演奏、舞蹈等,以及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职学校音乐专业或音乐兴趣班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音响设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投影仪等。

2. 实践室:配备乐器、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重点1. 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 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3. 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难点1. 复杂音乐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 音乐实践中的技巧与表现力。

3. 音乐创作中的创新与个性化表达。

七、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学生回顾音乐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授- 音乐理论知识:- 讲解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概念。

- 通过实例讲解音乐理论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 音乐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声乐、器乐等实践练习。

-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如合唱、独奏等。

- 音乐鉴赏和创作能力:-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特点。

-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如编曲、填词等。

3. 巩固与拓展- 针对教学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

-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比赛、音乐会等。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声乐、器乐等实践练习中的表现。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中的创意和表现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材》第三单元“音乐的基础知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音高、音长、音值的认识,简单的乐理知识,以及儿歌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高、音长、音值的基本概念,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阅读简单的乐谱。

3. 提高学生的儿歌演唱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儿歌演唱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吉他、音响设备、乐谱、多媒体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儿歌《小星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乐理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指导学生认识音符、休止符、拍子等,并进行简单的乐谱阅读练习。

4. 儿歌演唱技巧讲解(10分钟)分析儿歌的演唱特点,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并进行示范演唱。

5.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音高、音长、音值的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6. 儿歌演唱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儿歌演唱,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及示例。

2. 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3. 儿歌演唱技巧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一首简单的儿歌乐谱,并演唱。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正确答案。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观看音乐类节目,如《中国新声代》等,提高音乐素养,拓宽视野。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活动,锻炼自己的音乐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乐理知识讲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音符、休止符、拍子的认识。

高教版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 中国民歌之山歌

高教版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 中国民歌之山歌

高教版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说课稿中国民歌之山歌《中国民歌之山歌》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一单元《美妙的歌声》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与其特点,重点介绍当中的山歌。

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2)能力目标:学唱歌曲《刘三姐对山歌》。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中山歌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二、说教法说学法教法:我将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运用钢琴教学,弹唱示范,随琴哼唱,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说学情分析这堂课面对的是职高的学生,她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音乐知识基础浅薄,所以不能讲的太深,太广。

本节课分2个课时,这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探究中国民歌的特点与体裁,重点学习当中的“山歌”。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5分钟)(1)先由我弹唱一首中国汉族民歌《龙船调》,并邀同学们配合老师来共同完成。

(2)接下来我将提问:老师唱的这首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歌曲?是属于通俗、美声还是民族呢?(民歌)从民歌这个词而引出课题——让我们一同走近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歌。

(通过这样的参与互动,讨论的方式导入,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吸引感动学生,从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体现出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

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精品教案乐理完整版

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精品教案乐理完整版

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精品教案乐理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教材第二章《基础乐理》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音符与休止符的识别,音高的标记,音的长短与强弱,以及五线谱的基础知识。

详细内容涉及第二章第一至第三节,重点解析乐理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音符、休止符、音高标记等基本乐理知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能独立阅读五线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高标记的识别与运用,五线谱的识读。

教学重点:音符与休止符的识别,音的长短与强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五线谱挂图、教学PPT等。

学具:五线谱本、铅笔、橡皮、音乐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现场演奏一首简单曲目,引导学生关注五线谱。

学生跟随教师演奏,感受音符的时长和强弱。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音符、休止符的基本知识,音高标记的识别。

分析五线谱的构成,指导学生如何识读五线谱。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引导学生共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乐理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识谱比赛,提高识谱能力。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推荐相关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课后欣赏。

六、板书设计1. 基础乐理知识2. 内容:音符与休止符的识别音高的标记五线谱的基础知识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欣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推荐相关学习资源,如音乐网站、视频教程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乐理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音高标记的识别与运用2. 五线谱的识读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一、音高标记的识别与运用1. 音名与音高:音名(C、D、E、F、G、A、B)与音高(如中央C、高音C、低音C)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中职《音乐》课程标准

中职《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划原则>>(教职成{2009}2号将艺术课作为必修课,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施素质教育而开始的一门公共艺术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并激励、鼓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感知、审美鉴赏、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核心素养方面获得发展,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面向的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设计思路是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通过音乐欣赏和活动,学习音乐艺术知识和技能,培养音乐鉴赏兴趣;掌握欣赏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合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意识,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生活。

本课程体现了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思想性、时代性,体现了中职生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即: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辅助以嘴巴唱的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以视听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学,以理论知识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分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技能测试三部分,每部分的设计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关于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而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34课时。

学时分配方案建议见课程内容和要求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民、外国民歌、中外创作歌曲、曲艺、戏剧、中外歌剧等作品的欣赏,了解相应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2.通过中国民乐、西洋乐器、舞曲、进行曲与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作品的欣赏,了解相应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3.通过对舞剧、音乐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流行音乐的欣赏,了解相应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中职音乐教案乐理完整版

中职音乐教案乐理完整版

中职音乐教案乐理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基础教程》第三章“节奏与节拍”,详细内容涉及节奏的概念、分类及识别,节拍的定义、种类和运用,以及简单的节奏创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节奏、节拍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节奏、节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节奏、节拍的概念及其识别与运用。

难点:节奏创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节奏卡片、节拍器。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特点的节奏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节奏的概念、分类及识别。

(2)节拍的定义、种类和运用。

(3)实例分析,讲解不同节奏、节拍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15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识别不同节奏、节拍。

(2)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节奏创编。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一道节奏识别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节拍应用题,讲解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节奏识别题。

(2)学生独立完成节拍应用题。

(1)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情况,指出问题,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节奏概念、分类、识别。

2. 节拍定义、种类、运用。

3. 节奏创编步骤。

4.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所学节拍,创作一个简单的节奏:(答案略)2. 答案:(课后提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节奏、节拍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节奏创编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节奏,如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行驶节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教案乐理完整版

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教案乐理完整版

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教案乐理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版中职音乐教材第二章《乐理基础知识》第三节《节奏与节拍》。

具体内容包括:节奏的概念与分类、节拍的定义与作用、拍号的识别与运用、常见节奏型的认识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节奏与节拍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节奏。

2. 学会识别与运用拍号,掌握常见节奏型的演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节奏与节拍的概念、拍号的识别与运用、常见节奏型的认识与练习。

难点:复杂节奏型的演奏与识别、拍号的变化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五线谱本、铅笔、橡皮、节拍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魅力,提出问题:“什么是节奏?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节奏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介绍节拍的定义、拍号的意义及识别方法。

(3)示范常见节奏型的演奏,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3. 实践环节:(1)分组进行节奏练习,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2)选取一首歌曲,让学生识别拍号并改编节奏型进行演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歌曲的节奏与节拍,讲解其拍号的运用及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首歌曲的节奏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拍号的识别与运用。

3. 常见节奏型及其演奏方法。

4. 歌曲节奏分析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及其关系。

2. 答案:(1)节奏是音乐中长短音的有序排列,节拍是音乐中固定的时间单位。

(2)见教材附录。

(3)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节奏与节拍的基本知识。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复杂节奏型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

中职音乐课教案

中职音乐课教案

中职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教材: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一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了解音乐欣赏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了解音乐欣赏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准备: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一册、录音机、小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今天的课堂氛围铺个好的基础。

Step 2 导入(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提问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1.什么是音乐?2.音乐有哪些分类?3.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堂主题。

Step 3 音乐欣赏(时间: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课本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欣赏,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2.倾听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4 分享交流(时间: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音乐欣赏体会,其他小组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尊重。

Step 5 总结(时间: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你对音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2.你学到了什么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3.你觉得音乐与情感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总结,检查学生对今天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

Step 6 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音乐,写下自己对这首音乐的欣赏感受和体会。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150字。

扩展延伸: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开阔音乐欣赏的视野,了解更多音乐类型和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中等职业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改必修课系列
随着音乐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欣赏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欣赏不仅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普通高校学生艺术修养课中的必修部分。

这本书适应音乐教学的需求和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适时而出。

通过音乐作品欣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地解读诸曲的过程中,赏析一曲、理解一曲、记忆一曲,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积累、逐步升华,同时又能使学生逐步积累相关的音乐知识。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赏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用书,同时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本欣赏参考书。

目录
第一单元音乐欣赏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第二章音乐欣赏的实用功能
第三章怎样欣赏音乐
第二单元声乐艺术
第一章声乐艺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外民歌
第一节《茉莉花》
第二节《小河淌水》
第三节《黄河打硪号子》
第四节《小白菜》
第五节《嘎达梅林》
第六节《阿拉木罕》
第七节《康定情歌》
第八节《阿里郎》
第九节《我的太阳》
第十节《友谊地久天长》
第三章中国古代歌曲与戏曲音乐
第一节《阳关三叠》
第二节《满江红》
第三节昆曲《牡丹亭》之“游园”
第四节京剧《霸王别姬》之“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第五节豫剧《朝阳沟》之“贫下中农颗颗心把咱盼望”第六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楼台会”
第七节黄梅戏《打猪草》之“对花”
第八节花鼓戏《刘海砍樵》之“下山”
第四章中外创作歌曲
第一节《送别》
第二节《卖报歌》
第三节《义勇军进行曲》
第五节《南泥湾》
第六节《歌唱祖国》
第七节《我的祖国》
第八节《谁不说俺家乡好》
第九节《英雄赞歌》
第十节《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十一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十二节《摇篮曲》
第十三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十四节《国际歌》
第五章大型声乐作品及歌剧选曲
第一节《黄河大合唱》
第二节《北风吹》
第三节《洪湖水,浪打浪》
第四节《红梅赞》
第六章流行歌曲
第一节《童年》
第二节《同桌的你》
第三节《秋叶》
第四节《昨天》
第五节《一无所有》
第三单元器乐艺术
第一章中国民族乐器及乐队编制第二章中国民族器乐曲
第一节《流水》
第二节《渔舟唱晚》
第三节《十面埋伏》
第四节《扬鞭催马运粮忙》第五节《姑苏行》
第六节《百鸟朝凤》
第七节《二泉映月》
第八节《赛马》
第九节《金蛇狂舞》
第十节《步步高》
第三章西方乐器及乐队编制
第四章中国器乐作品
第一节《思乡曲》
第二节《牧童短笛》
第三节《春节序曲》
第四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五节《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五章外国器乐作品
第一节《彼得与狼》
第二节《沃尔塔瓦河》
第三节《卡门序曲》
第四节《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第五节《拉得茨基进行曲》
第六节《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第七节《G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八节《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九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十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第十一节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第十二节《蓝色狂想曲》
第十三节钢琴小品五首
第四单元舞蹈艺术
第一章舞蹈艺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民族民间舞
第一节《荷花舞》(汉)
第二节《牛背摇篮》(藏)
第三节《奔腾》(蒙)
第四节《顶碗舞》(维)
第五节《雀之灵》(傣)
第六节《阿惹妞》(彝)
第七节《长鼓舞》(朝鲜)
第三章中国古典舞及芭蕾舞
第一节《丝路花雨》(古典)
第二节《醉鼓》(古典)
第三节《天鹅湖》(芭蕾)
第四节《红色娘子军》(芭蕾)
第四章现代舞及其他
第一节《小溪·江河·大海》(现代) 第二节《大河之舞》(其他)
第三节《风中少林》(其他)
第四节《牵手》(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