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味道》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月亮的味道》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月亮的概念和样子。
2.引导孩子用五官感受月亮的味道,感受月亮的美。
3.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模型月亮。
2.香气或味道相似的物品。
3.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导入听老师简短地介绍今天教的主题:月亮的味道。
正文1.讲故事(5分钟):请一位学生拿出今天的故事书《月亮的味道》,请大班围拢过来,用故事启发孩子接下来的学习。
老师会为孩子讲故事,并引导孩子思考月亮是什么以及如何感受它的美。
2.观察月亮(10分钟):让孩子们坐下来,向孩子展示月亮的图片或模型,让孩子们观察月亮的样子,引导孩子们用手比划月亮的形状,让孩子们真正地了解月亮。
3.分享感受(10分钟):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们说出月亮的样子,听听孩子对月亮的评价,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用五官感受月亮(10分钟):老师可以准备类似月饼的食品或是香气相似的物品,让孩子们用鼻子闻,用舌头舔,用手摸,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感受月亮的味道,帮助孩子感觉月亮的美和神秘。
5.讨论(10分钟):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理解,分享自己想象中月亮的味道是怎样的,老师引导孩子们开放性地思考和发言。
6.组织表演(5分钟):根据孩子们对月亮的想象和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表演,展示孩子们对月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教师反思:(5分钟)教师可以思考今天的教学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做出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结束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感谢孩子们的认真参与,希望孩子们能喜欢这节有趣的课程。
参考资料:•《月亮的味道》(故事书)•图片或模型月亮•相似的香气或味道的物品反思今天的课上,孩子们的表现非常不错,大家都很认真地观察和感受月亮的味道。
班里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很有启发性,她说月亮的味道是饼干的味道,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会适当地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自主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课教案《月亮的味道》(二篇)

大班语言课教案《月亮的味道》活动目标:1、在小动物摘月亮的文学情景中,讨论并发现叠高的方法。
2、尝试与同伴一起探究如何“叠高”,初步体验探索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故事画面。
2、积木、多种材质小棍棒、纸制隔板、悬挂的“月亮”。
活动过程:一、封面导人,引发好奇1、介绍故事名称《月亮的味道》。
2、谈谈说说动物们猜想月亮是什么味道。
二、观察画面,发现叠高的方法1、有一天,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摸月亮、尝尝月亮的味道。
它找到一座高高的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
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于是海龟叫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们用什么办法去尝月亮的味道呢?(发现叠高。
)2、讨论:(1)小海龟为什么要趴在最下面,它的窍门是什么?(四条腿缩进身子里,就像一块大石头,可以让大象站稳)(2)大象是怎样在海龟背上站稳的?(四条腿并拢)(3)长颈鹿怎么低下头,它的好办法是什么?(可以让斑马把两条腿站在它的脖子上)(4)狮子和斑马为什么要换方向站?(使两边重量差不多)(5)小猴子和老鼠又有什么窍门?(站立起来)3、“咔嚓!”老鼠掰下了一片月亮,咬一口,冰冰凉凉的,就像雪月饼一样。
它把这片月亮分给朋友们一起品尝,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值了!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1、第一次探索,操作要求:(1)设置模拟月亮的高度。
(2)两人一组,合作运用积木进行“叠高尝月亮”的游戏。
(3)可适当选用纸板小棒等辅助物。
(4)在规定的时间内叠高,以够到月亮为胜。
交流各组叠高的方法:有没有用到动物朋友的办法?还用到哪些新方法?谈谈各自的体会(例如:小心轻放,轮换搭建,共同商议判断摆放的位置等)。
2、第二次探索。
(1)月亮跳了一下,即升高月亮的高度,谈论:怎样才能利用现有的材料够到月亮?(启发学习他人的好办法继续尝试)(2)想一想:还能不能找到别的窍门?(3)在操作过程发生问题时思考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四、交流体验1、叠罗汉能叠那么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2、是不是一下子成功的?有没有失败过?最后是放弃还是继续下去?3、过程中是怎么进行合作的?有没有商量过?为够到月亮而高兴,体会大家一起搭建时必须互相商量和配合才能成功。
中班语言《月亮的味道》优质教案及反思公开课

中班语言《月亮味道》优质教案及反思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七章《月亮故事》一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讲述故事《月亮味道》,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语言魅力,同时培养他们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描绘情景。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月亮味道,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语言魅力,培养他们分享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月亮图片、水果图片、动物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亮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月亮形状和颜色,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
2. 讲解故事(10分钟)播放故事课件,以生动有趣语言讲述故事《月亮味道》,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进入情境。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择故事中一个片段,让幼儿模仿故事中角色语言和动作,培养他们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喜欢月亮味道,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大家展示自己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月亮味道》2. 故事主要角色:小动物们、月亮3. 重点词语:味道、分享、想象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月亮味道,并写下一句话描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个故事,并讨论故事中小动物们是如何分享月亮味道。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通过生动有趣故事《月亮味道》,让幼儿感受到语言魅力,同时培养他们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共同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夜晚观察月亮,亲身体验月亮美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月亮的味道》(8篇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月亮的味道》(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月亮的味道》,内容包括:故事导入、新词汇学习、故事情节讨论、角色扮演、语言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学习新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新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新词汇卡片、月亮道具、小动物手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月亮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
2. 故事讲解:讲述《月亮的味道》,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新词汇和情节。
3. 新词汇学习:学习故事中的新词汇,如:诱人、咬一口、咯咯笑等,并进行举例运用。
4.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如:“月亮好像一个大大的饼,小动物们都想尝一尝。
”5.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情节的再现。
6. 语言游戏:进行“月亮的味道”语言游戏,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创作一幅关于月亮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月亮的味道》2. 新词汇:诱人、咬一口、咯咯笑等。
3. 重点句子:月亮好像一个大大的饼,小动物们都想尝一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写一篇关于月亮的小短文。
例文:月亮挂在天空中,像一个大大的饼。
小动物们望着月亮,都想知道月亮的味道。
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跳起来,想咬一口月亮。
小动物们一起分享了一个美味的月亮蛋糕,开心地咯咯笑。
答案:1. 新词汇:诱人、咬一口、咯咯笑等。
2. 重点句子:月亮好像一个大大的饼,小动物们都想尝一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新词汇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大班教案语言教案《月亮的味道》

2024年大班教案语言教案《月亮的味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的“月亮的味道”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动物们的情感变化;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弯弯的”、“圆圆的”、“咬一口”等;通过故事,启发幼儿对月亮形状变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动物们的情感变化。
2. 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动物们的情感变化,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重点: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月亮形状的卡片、动物玩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弯弯的月亮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形状,讨论月亮的形状变化。
2. 讲解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月亮的味道》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的情感变化。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进行对话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月亮的味道》2. 故事生词和短语:弯弯的、圆圆的、咬一口、味道3. 月亮的形状变化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月亮,并用故事中的词语描述月亮的形状和味道。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故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月亮的味道》(精选8篇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月亮的味道》(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为《月亮的味道》。
通过故事让幼儿感知月亮的不同味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月亮的味道。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游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月亮的味道,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感知月亮的不同味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故事课件:《月亮的味道》2. 水果味棒棒糖若干3. 画纸、彩笔、剪刀等绘画材料4. 录音机、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水果味棒棒糖,邀请幼儿品尝,引导幼儿谈论各种味道。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月亮的味道》。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月亮的不同味道。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月亮味道的作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描述自己画的月亮味道,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月亮的味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月亮的味道》2. 主要角色:小猴子、小兔子、小熊、月亮3. 月亮的四种味道:甜、酸、苦、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月亮味道,并用一句话描述。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月亮是甜的,像糖果一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描述月亮味道时,部分幼儿想象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月亮,引导他们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味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月亮的味道,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月亮的味道教案三篇

月亮的味道教案三篇月亮的味道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喜欢阅读,能对故事内容展开想象。
活动准备:PPT、绘本《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1.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2.(出示图书)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们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3.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想的。
二、看PPT,听讲故事,理解作品(老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3.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4.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里最有趣?5.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1、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2、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月亮的味道教案篇2【活动目标】1、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2、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月亮的味道),小夜曲mp3,咔嚓mp3、小动物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一、问题产生。
(意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森林里的夜晚,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
关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夜晚,仰望月亮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9只动物看着月亮,它们会是谁?想些什么呢?(出示幼儿猜到的动物)小结:你们真厉害,原来是乌龟……,它们看着月亮,心想:月亮,是什么味道?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二、分组叠高。
(意图: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关键提问:那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引导语:你们的办法真多,动物们也想了个办法,它们一个个叠起来,就能尝到月亮了那它们会怎么叠起来呢?提示语:我把这些动物都请来了,让我们分成六组,来商量一下怎么叠起来才能稳稳的。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依据教材《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故事里的事”,第三节“月亮的味道”。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想象与夸张;学习故事中的新词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学习新词句,提高语言水平。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合作精神,激发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如“味道”、“轻轻的”、“香香的”等。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学习新词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月亮道具、水果图片、字卡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道具,引出话题,让幼儿猜测月亮的味道。
2. 讲解故事:播放故事课件,教师讲述《月亮的味道》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学习新词句。
3. 例题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如“味道”等词语,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水果图片,用故事中学到的词语描述水果的味道,进行分享。
5.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想象月亮还有哪些味道,培养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月亮的味道》2. 关键词语:味道、轻轻的、香香的、甜的、咸的、苦的等。
3. 小组讨论结果:月亮可能的味道(如:巧克力味、糖果味、水果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月亮的味道》故事,用故事中学到的词语描述自己喜欢的水果味道。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吃苹果,它的味道甜甜的、脆脆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月亮的味道》让幼儿学习了新词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关注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的味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借助老师的讲述,了解本书内容并能感悟其中蕴藏的童趣。
2、学习阅读绘本类图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
3、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
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题目“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标题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动物们在“叠罗汉”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的规则,可是天梯不但没有倒,反而竖得越来越高了。
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
此时,童趣便在这一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
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
最后满意地睡着了。
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
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和封底,猜故事内容
1、读封面、封底(出示封面和封底,隐去作品的题目),作如下交流:
(1)从封面和封底上,你看到了什么?(圆月、长颈鹿、月牙)(2)封面上圆圆的、微笑着的月亮为什么会变成封底苦恼的月牙了呢?
(3)你能猜猜这本书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吗?
2、再读封面、封底(出示作品题目),再次猜测故事的内容。
说明:我们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从封面开始的。
而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更为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
正如培利·诺德曼所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的重要来源”。
因此,这里就从指导学生阅读封面展开教学。
二、读中交流
1、教师让学生静静地按序观看书中的图画,不出现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
2、让孩子根据画面内容再次揣测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或者借助图画自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教师对学生们的种种合理猜测和想象要及时予以肯定。
说明:图画书就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图书。
其特征之一就是只看图画就可以了解故事梗概。
此处直接将书中图画呈现在孩子面前,一方面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借图猜文或编故事的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视觉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述中会不断获得印证,从而产生阅读的惊喜与快乐。
3、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叠罗汉”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说明:这一提问从第一幅图画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微之处,即月亮底下那九双明亮的小眼睛。
同时通过前后比较思考,从而为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做铺垫。
(2)小动物们是怎样吃到月亮的?高高在上的月亮又是怎么变成月牙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小动物们前后的言行、神态有哪些变化?月亮的形状和表情又有哪些变化?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小鱼闹不明白的问题你能弄明白吗?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理解和体验。
这本书浅显易懂,幼儿就能轻易地从中读出趣味来。
这里教师要将该书推荐给小学低年级儿童,在与孩子共享乐趣的同时,应鼓励他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全凭儿童自己独特的
理解和体验,教师适时予以肯定即可。
三、片段欣赏
1、图文并茂地出示片段一:
“咔嚓”它咬下了一片月亮。
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
大家都觉得,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说明:正是这段文字的出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随着小老鼠的一声“咔嚓”,小读者似乎也听见了这声如同咬薯片一样的清脆声,看着凹凸不平的月亮,仿佛自己也吃到了美味的月亮,心中不由自主地惊喜起来。
思考:此刻,小动物们和月亮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2、图文并茂地出示片段二: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
“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呢?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
说明:摘取这一段是引文它是整本书的最后一页。
弯弯的像是要哭出来的月牙倒影、一条充满疑问的小鱼、一段看似简单却又难以解释的文字,给小读者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思考:你能帮助小鱼解开疑问吗?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3、黑夜里有九双眼睛,“叠罗汉”的有八只动物,还有一只是谁呢?现在你明白了吗?
4、通过这样的阅读,你有哪些收获?
四、推荐阅读
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让学生继续阅读这些经典的绘本类图书。
说明: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但阅读从未停止。
教师应借此向学生展示一个浪漫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