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编文学特征
文学概论一至四章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性质
二、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第四次,祥林嫂听信柳妈”赎罪”的办法,用一年有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 但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四婶仍然不准她动手拿祭品,于是: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 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叫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 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 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 米。 第五次,祥林嫂被鲁四老爷家赶出门后,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 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 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第三节 文学意境
一、意境论的两大因素与一个空间: 1、意:情+景=象(实) 2、境:审美想象的空间=象外之象(虚)
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第三节 文学意境
1、情景交融: ①景中藏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情中见景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情景并茂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什么是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时代 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星恒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 会发展趋势。 典型人物要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18世纪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 来决定。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

第二编 文本论
文本:文学作品在未被解读因而未转化为文学形象时,是作为文本存在的。文本时文学作品的语言构成。文本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因而具有多重意义和多种形态。
文本的结构:深层结构——原型层面,表层结构——现实层面,超验结构——审美层面。文学文本就是由这三个层面构成的复合结构。
原型层面是文学文本的深层结构。所谓深层结构,就是不显现与现实中而又起作用的隐性结构,它区别于表层结构,被其所隐蔽,而又支配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往往是事物历史发展中前结构的转化形态。文学文本由原始巫术转化而来。文本的原型层面保持着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学风格和传统,不仅由它的生活和文学实践决定,也源于它的文化心理原型结构。文学的原型不仅来源于集体无意识和原始巫术,也来源于个体无意识和童年经验。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形象时童年形成的原始欲望的转移。文学的个体原型包括一切童年生命冲动和生活经验,其核心是性欲和攻击性,但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学的现实层面是文学文本直接呈现出来的表层结构,是文学语言的字面意义。从文本的角度说,现实层面是作品讲述的故事,包括人物、实践、环境及其现实思想感情等,总之时文学的现实描写,它还保持着现实形态,没有升华到审美层面,因此还没有转化为文学形象。文学的现实层面是基础层面。
文学革新,就是在继承文学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变革和发展的传统。文学革新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文学革新也是文学自身的规律。文学革新也是全面的变革、创新。文学革新总体上说就是文学传统的革新。
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文学发展史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文学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继承是为了革新,革新是继承的目的。文学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实际上是如何看待文学传统的问题。
文学的社会作用及其对应类型:与文学层面相对应,文学具有审美超越作用,它突出地体现于纯文学;与文学的现实层面相对应,文学具有现实作用,它突出的体现于严肃文学。与文学的原型层面相对应,文学具有消遣娱乐作用;它突出的体现于通俗文学。
文学概论大一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上知识点文学概论是大一上学期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使学生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流派有系统的了解。
以下是文学概论大一上学期的知识点概述。
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意志和体验的艺术形式,其具有以下特点:- 艺术性:文学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追求审美效果和艺术真理。
- 可读性:文学作品通常以书面形式出现,供人阅读。
- 可言性: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以文字作为其载体。
- 人文性:文学作品探讨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人文主题。
2.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指的是诸如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具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审美风格;而现代文学则是指近现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反映了新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变化。
3. 文学的流派与风格文学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写实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点。
4.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文学史是对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通过对文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代表作品。
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创作规律和批评方法进行研究,帮助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5. 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理论视角,可以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文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文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6.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是学习文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可以提高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等方面的分析。
7.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中国古代文学有诸多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学成就和文化精华,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
8. 西方文学的代表作品西方文学也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但丁的《神曲》、雨果的《悲惨世界》等,这些作品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其精髓有助于开拓视野。
文学概论--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ppt课件

有些文学家往往否定作品的认识因素: 凌宇问:《边城》、《黔小景》、《贵生》 等篇是否含有人生莫测的命定论倾向?(或 “一个胆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现实者最大的成 就。”) 沈从文答:我没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 个目的,就是企图从试探中完成一个作品, 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习作中找寻“人生 观”或“世界观”。
ppt课件 19
2、文学也常常因受到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 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改变其总体性质和发展态势, 从而表现出并不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相同步的相 对独立性。 文学与哲学关系: 苏东坡 ★“儒释道”哲学观(儒家的入世正统,佛家的 “传达佛理,表现悟境”,道教的“外无可欲之境, 内无能欲之心”) ★通脱无碍的姿态和积极乐观的信念 ★ “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 渐熟,乃造平淡。” ——“旷淡、超逸、灵动、 缥缈”文风
ppt课件 20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ppt课件 21
3、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随着它由以 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亡,而常常 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 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 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和基础。 1)传统的主题、题材和审美经验 。 2)某种文学形式 。
30
2) 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表现方式 ) a.文学的直接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即指文学是以形象或审美形象这一 形态存在的。文学形象是艺术形象的独特形态之一。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教材P61香菱学诗)
ppt课件
31
b.文学的理性,即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活 动必然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 活动; 具体表现为: ★创作和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理性 的抽象思维,素材的选择、人物的设置、预 测读者和批评界反应等都掺杂在作者的理性 思考过程中; ★在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中蕴含着理性意味。 作品的内容,情感与理性交融的情态。
文学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编、本质论文学是种语言艺术,具有审美本质。
再展开……一、审美本质1)A、再现论:①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强调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再现生活,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出发点。
(西: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模仿说”;中:古典文论“文以载道”思想,如老子《道德经》、刘勰《文心雕龙·原道》)②历史评价:再现论看到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积极作用,但忽视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看不到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
艺术与客观现实是有联系的,但却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反映出来的。
B、表现论:①强调文艺作品是对主体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对艺术家心灵和本能的表现。
因资本主的发展,表现论在西方近代尤其盛行,强调个性和心灵解放。
(柏拉图的“灵感说”、“浪漫主义”如华滋华斯、弗洛伊德“潜意识性心理学”、李贽“童心说”)②历史评价:再现论强调客体,表现论强调主体,各是两极。
一方面,表现论补充了再现论,注重文艺的主观基础;然而另一方面,有些走了极端,忽视了文学艺术的社会内容,把它彻底看作个人性的东西。
论述加:但一种学说、一种艺术,既然能够长期存在,总是有理由的。
再现论和表现论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不宜全盘接受,也不能笼统否定,而应该有分析地加以改造吸收。
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文艺观,是再现论文艺观的继承,但同时也批判地吸取表现派文艺学的理论成果。
它一方面强调“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强调作家头脑的加工作用;一方面肯定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遍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这就摆脱了摹仿、复制的被动性,而为创造性开辟了道路。
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
”我认为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2)A、科学反映与艺术反映:①同:二者都是对生活的反映。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引言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人们用以理解和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的定义是多元的,既包括狭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包括广义上的口头文学、传统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
文学的特征主要包括文字表达、审美价值和言说功能。
文字是文学的基础单位,文字的选择和运用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
审美价值是文学的核心特征,包括情感共鸣、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等。
言说功能是文学作品传递信息、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的口头传统,随着进化和历史的演变,文学发展成了书面传统和口头传统两个分支。
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时期和阶段,如原始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现代文学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第三章: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文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体裁,如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
每种类型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标准。
史诗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表达崇高、纯洁和伟大的价值观。
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形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文学类型之一,通过叙事方式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社会现实和反映个体命运的种种可能。
诗歌是对抽象思维、感情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表达。
第四章:文学的主题和风格文学的主题是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分为人性、爱情、自然、社会等不同维度。
文学的风格是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语言、叙事方式和形式结构。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个体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第五章: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相互交织,文学既反映社会现象、思潮和价值观,又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
文学概论大一上学期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上学期知识点文学概论是一门探讨文学本质、发展历程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和批评能力。
大一上学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涵盖了以下知识点:1. 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艺术创造的文本,通过文字、形象和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文学具有形式美和意义美的特征,它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题材和文化背景进行分类。
按照体裁分,文学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按照题材分,文学可分为史诗、传奇、爱情文学、科幻文学等;按照文化背景分,文学可分为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等。
3.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似的艺术思想、风格和题材取向的文学创作形式。
例如古典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作品。
4. 文学史概述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分期研究,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阶段。
学习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背景。
5. 诗歌与韵律诗歌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学习诗歌的韵律可以加深对其美感的理解,并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诗歌。
6. 散文与修辞手法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学习散文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
7. 小说与人物塑造小说是一种长篇虚构故事,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学习小说的人物塑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8. 戏剧与戏剧理论戏剧是一种通过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学习戏剧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欣赏戏剧作品并理解其舞台表现形式。
9.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学习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10. 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析和解读的学科,几种主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
唐韩愈 遂:顺利地成熟 膏:油脂 沃:肥、多 晔:明亮 喻指要想成就学业和事业,必须首先打好 基础。
(二)反复锤练推敲 丰富、锤炼语言是从事创作的基本功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呕心沥血地锤炼文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 吟》字斟句酌,苦心推敲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多样性
一、理解文学形象的多样性 文学是经过作家头脑依据生活进行加工创 造的产物,它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作 家能动创造的结果。 文学形象的多样性,取决于人和社会生活的 多样性。
历史性的文学作品,是史实和虚构的结合。
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而在史书 中是个雄才大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961年12月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梅花的形象之中,它虽 俏丽但却不争春之美,• 只是一名报春的使者,为我 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 候,• 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 它与严寒搏斗, 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 并不争夺春天的美景。• 梅花默默奉献的形象,其实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文学情感的三个层次
1、情绪 2、情感 3、情操
表情绪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面对春色无法留住,表达不胜惆怅的情绪。 此句来自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弥漫花香的小路。
第一章: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特性主要是 它的形象性。
例武松形象
第一节 文学形象内涵
一、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 1、文学与科学区别 文学创造形象反映生活。 科学用概念和理论系统反映生活。 见教材3页
2、文学形象释义
文学形象能给我们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
二、教材31页思考题中:
第2、5题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审美性的内涵 文学审美性与形象性、情感性关系
文学综合审美功能及美育
第四章
第一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之比较
艺术分为四大类: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语言艺术:文学 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文字是塑造文学形象的媒介 和手段。 见教材48页
表情操的:
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第二
节
文学情感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的情理关系 一、情感是文学创作动力
文学创作需要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的生命 力。 见教材25页
二、文学情感的实践
情感在创作中怎样发挥功能
1、情感与对象融为一体
二、文学形象的主要表现形态 第一、写实形象。 例鲁迅《祝福》中写祥林嫂。 第二、抒情形象 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抒发作者遇赦的轻松愉快 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和蜡炬,用谐音双关与象征手法,抒 发爱情坚贞,至死方休。此句见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 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月光寒。蓬山此去 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活水源流随时满,东风花柳逐时 新。”__明于谦
书中的知识,象源泉流水一样到处可汲, 汲也汲不尽;书中生动丰富的内容,象红花绿 柳一样,在东风吹拂下,时时有新美的境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博览群书,积累丰富,写起文章来便才思 敏捷,下笔有神。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第三、怪诞形象。
就是不求“形似”,用变形方法,创造形象。
例《西游记》中降魔伏妖的故事。
练习题:
一、文学形象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见教材19页
第二章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情感的内涵
第一节
一、文学离不开情感
见教材19页
举例如下: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在极度怀念中产生的幻觉:一夜相思梦醒, 迷糊中忽见恋人站在梅花怒放的窗前,巧妙 形象表达对知音渴望的强烈情感。此句来自 唐卢同《有所思》:“„„梦中醉卧巫山云, 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 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 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 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表情感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表达爱恋着的男女,于远离久别时,尽管无法聚 首,但却心心相印,始终坚贞不渝的情感。此句来自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通。” 彩凤:美丽的凤凰,喻指爱情。
灵犀: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线贯通两头,喻心心相印。
闻其声的感觉。 例:
例:
七绝 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文学形象是作家的创造
1、文学形象与特殊对象。 文学的对象是大千世界,它立 足于写人,写活活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鲁迅通过写阿Q,写出当时一些国人的魂灵, 这就是文学对象的特殊性。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
始欲“推”字,又欲“敲”字,后骑驴吟哦,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状,用“敲”更显静幽之 美。故后世称斟酌字句、 反复思考为“推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个“绿”字,写出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 无限生机,显示江南初春景色鲜妍,风光宜 人。下一个“又”字,表示时光流逝,不胜 感慨。此来自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 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近看青山对峙,远望白帆孤影,从天际飘 来,胸怀为之开阔。此来自唐李白《望天门 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凝练含蓄
例《买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寒。”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含蓄表达男女相思的苦恼和无 奈。此句来自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星。”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 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 抒发心中情怀。全诗: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 画。仅“卧看”两字,逗出情思,灵气活现。
文学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与其他艺术三不同:
一、形象的意象性 文学主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作家意向引导 下,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魅力。 因而文学形象是观念中形象,具有意象性,是间 接的。
二、形象的丰富性 1、勾画广阔多变的社会生活。例《水浒》《三国 演义》 2、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各种人物的个性。例《红 楼梦》。 3、深入到人的复杂微妙的精神领域 例唐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特征 一、具体与概括的统一
具体是独一无二的个别存在。文学形象愈具
体,就愈生动。概括,是指在具体中进行概 括,能表现出人及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 例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描写与造型的统一 文学是借助语言描写来造型的。
例《三囯演义》中诸葛亮、曹操人物描写。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构成和锤炼
一、文学语言的构成 1、人物语言 2、叙述人语言
教材57页
二、文学语言的积累和锤炼
(一)广学厚积
-- 丰富文学语言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水清澈见底是由于有源头活水,说明博览 群书,便能知识渊博,深入探究便能融会贯 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模糊朦胧及形象美
精确与近似,清晰与 模湖,形象与现实
相互交织
例陶渊明的名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例:{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
来}
开窗眺望,才能真正领略白浪拍天的壮丽景 象。启示人要胸襟开阔,目光远大。此来自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 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 窗放入大江来。”
教材50页
三、形象的深刻性
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给人留下深刻形象,杜十 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作者 冯梦龙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 的女性形象。
例《儒林外史》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 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 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儒林”中一些人的 丑恶现象,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 的极端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三、富有感情色彩。
例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以“灰”形容相思之情破灭,以劝阻的口吻表达对 相思的失望,表现愁思之深,相思之切,极富感情 色彩。此句来自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二:“飒 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春心莫共花 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飒飒:风声。 芙蓉:荷花 春心:爱恋之心。
2、文学形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