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一章
自考《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教学课件

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掌握方式
理论方式
宗教方式
实践—精神 方式
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
精神活动性 质
理论性或认 识性
宗教性或幻 象性
伦理性或意 志性
审美性或情 感性
相应学科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等 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 念、迷信观念等 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
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 学等
3、文学活动的地位
• 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摹仿) 艺术世界
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 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 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 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 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 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 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第一章文学观念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 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 一种文化形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3
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 态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 炼,请言简意赅的 阐述您的观点
2、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动态展示 了文学研究过程的开放性
(二)文学活动
1、人类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动物 •——生存 •——无意识被动适应 •—本能 •——感觉单一
▪人类 ▪——生活 ▪——有意识主 动改造 ▪——有目的 ▪——感觉多样
达尔文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填空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3个分支中的一种。
2、美国当代文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19世纪法国文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4、几个重要的文论家与其理论:亚里士多德-净化论、布洛-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课本上是五个,老师做了一下调整):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文学概论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作者P31
文学活动的主体,出发点。
文学活动就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表现的内容:
作者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表现的方式:
①诗言志
②心灵/情感/自我表现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P31
①首先,表现论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②其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批评。
③其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P32
率性、无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3.作品P32
文学活动成立的中介。
作者的创造对象、读者的阅读对象。
传统:内容与形式
现代:一个故事有五百种写法
对形式的强调P33
突发性:“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瞬间性:“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苏轼:“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含义P98
①物质生产
物质改造活动,基础与前提
②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观念活动,非绝对同步
6.1.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共同性
①自由自觉性
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P101
6.1.3精神生产的特殊性P101
2、什么是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有哪几种典范形态?试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童庆炳)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文学概论学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观念一、散知识点1、层次论(波兰:英加登):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图式化的外观层。
2、四要素论(美国:艾布拉姆斯):作品、生产者、主题和欣赏者。
3、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理论启示: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4、5、文学发展总趋势: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6、7、艺术分类:表演艺术(音乐和舞蹈)、造型艺术(绘画和雕塑)、综合艺术(戏剧和电影)、语言艺术(文学)8、梁漱溟的文化三方面: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
9、庞朴的文化三方面:一切生活方式和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基于这些方式所表成的心理和行为。
10、广义的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11、德国卡西尔的文化观: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12、文学一般文化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
13、刘勰提出“心物交融说”。
14、歌德批判了两种思想倾向:一是单纯地“追求理性”而不顾现实的倾向;一是所谓“妙肖自然”而不顾主体的倾向。
15、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16、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克斯观察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审美的;17、里普斯的移情论:把“我”的情感移置于物,使物也获得像人一样的生命与情趣。
18、体验中含有一个“反刍”的阶段;“反刍”就是主体对体验的体验。
19、西方美学上的“距离论”(瑞士布洛提出)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20、李贽提出“童心”说,马斯洛提出“第二次天真”和“健康的儿童性”感念。
二、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2、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艺术家)、世界、读者(听众、观众、读者)3、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接受4、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 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 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 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 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 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 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 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 之音 。
独立说
四要素中把“文本”(作品)置于至高 至 重的位置,侧重强调文本一旦由作者的笔下 诞生即具有客观性和独立性。文本体现着作 者创造性地观照世界、观察人生的方式,其 内容和俄形国式形都式有主独义特文的论价值。
英美新批评 结构主义思潮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
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英美新批评
兰塞姆创造了一个 术语:文学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文学 活动的本体在于文 学作品而不是外在 的世界或作者。
兰塞姆 J.C.Ransom 1888—1974
结构主义
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 “深层结构”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 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 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 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 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 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 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 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 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序》 《荀子·乐论》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钟嵘《诗品序》 白居易《与元九书》
雪 莱 ,
1792-1822
“诗是强烈情感 的自然流露。”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 心灵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 所不免也。”
神活动。它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四要素 之间相互作用,包含三个阶段的完整活动过 程。
世界(生活)
体验过程
作品 接受过程
创作
艺术家 过程 欣赏者
(作家)
(读者)
2.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活动
文学是人与对象之间建立的诗意情感关系 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中,人可以与对象建立、保 持自由的关系。超越于现实功利的、伦理 价值的关系之上的诗意的情感的关系。即 以审美创造的实践方式去把握世界。
摹仿的主要方式
(二)问题 文中所述“诗人”与非“诗人”的区别
是什么? 以作者所述,何者为诗?何者不是?
二 《文心雕龙·原道》 1.道——自然之道 道家思想的影响 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 2.刘勰的自然之道 本源论语言 “六经”与“道” 自然之道——文艺美学原则
3.文学的地位:具有宇宙重要性 宇宙秩序——心灵——语言——文学相
动物活动:
生命活动 本能
无意识 维持生命存在
人类活动:
生活活动 自由自觉地创造
有意识 能动的 以对 对象的规律的把握为 基础 有目的 在活动开始 前已确定目的,活动 的成果已预先观念地 存在
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不仅适应环境还能改
维持物种的繁衍。
造环境,并反观自身。
人
类
创
造
的
建
筑
叶昼《水浒一百回文字优劣》 :
“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 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 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
“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 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亦何能至此 哉! ”
表现说
四要素中关注“作家——作品”的对应关系, 侧重强调文学是作者的情感表现活动。
欧洲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 中国古文论 《尚书·尧典》“诗言志”
实践性 价值取向 人文性
第三节 文本讨论
一 《诗学》节选 (一)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与柏拉图的摹仿说
柏拉图:理式——世界的本源,最高的真 实 现实——理式的摹仿 艺术——现实的摹仿
艺术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与真 理隔着三层,是不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一切艺术都是对自然的摹仿,摹仿 是人的天性。 诗所描述的事比历史更具有普遍性和 哲学意味,因此是真实的。 诗可以按应有的样子来描写,而不是 简单化的复制。 艺术的目的在于快感也在于教益—— 卡塔西斯。
提出“隐含的读者” ,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 研究的内在转变。
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 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 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 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一 学科归属
文艺学
文学 理论
文学 批评
文学史
文艺学:
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的学科。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对古希腊朴素的唯物 主义的摹仿说的继承和完善,也是对柏拉图客观 唯心主义摹仿说的批判的继承和改造、发展。
(二)文本节选导读
1.主要观点 文学作为摹仿,存在“种差”。即同为
世界的摹仿,不同的文学体裁在“媒介”、 “对象”、“方式”有差异。
文学摹仿的对象——行动中的人,具有 品格的人。比一般人更好或更坏的人。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 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 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 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 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 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 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 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 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姚斯:《走向接受美
学》
伊瑟尔
伊瑟尔 Wolfgang Iser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节 文学观念
一 文学观念 “文学是什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流
动的,变化的。
(一)文学四要素 作家、生活、作品、读者及其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世界(生活)
作品
艺术家 (作家)
欣赏者 (读者)
(二) 文学活动
1.理论启示 把文学理解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前384—前322
亚里士多德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 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 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 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中国的摹仿论传统
荆浩: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
“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 也。”
互感应的文学观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 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事物迁于外,情 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钟嵘《诗品序》(选)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 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 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实用说
四要素中关注“作品——读者”的对应关 系,侧重强调作品作为工具或手段对读者 的影响,及读者对作品的利用。
欧洲 “寓教于乐”说 中国古文论 “教化说”
孔子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 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 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毛诗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 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 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 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艺
蜜蜂的“建造
术
成果”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 全面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 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 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 用到对象上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
通过创造、欣赏文学,人类尽情展现了 自由创造的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到了自 己的存在及意义。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 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 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 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 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 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 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 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 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 序与序列等
体验说
四要素中关注“读者——作品”的对应 关 系,侧重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即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 现其价值。读者阅读作品具有再创造性质。
接受美学
姚斯
姚斯 Hans Robert Jauss
(三)历史上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 2.表现说 3.实用说 4.独立说 5.体验说
再现说
四要素中关注“世界——作品”的对应关系, 侧重强调文学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
古希腊 “摹仿说” 中国古代 《周易》”观物取象”
五代 荆浩“度物象而取真” 明代 叶昼评点《水浒》 清代 叶燮《原诗》
西方的模仿说传统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 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 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 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 《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 莫尚於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