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标准(20201124192133).docx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20201124192133).docx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20201124192133).docx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代码: 2040003课程类型:Ⅱ

学分: 4.0计划学时: 64实践课时比例: 0%

主要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建设工程管理

先修课程:《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与检测》

1.概述

1.1 课程的性质

建筑力学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建筑力学是今后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设计、管理的必备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建筑力学中杆件的受力性能与简单的计

算,达到能够认识并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会施工、懂设计、善管理的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做了实质性改革,以

力学知识、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精简力学理论计算和复杂理论,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

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加结合工程

实际为学习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行业、企业专家深入到本专业教学教改中,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模

块:静力基本知识、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强度、结构变形计算、

压杆稳定、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这些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为今后学生执业

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1.3 课程开发思路

以项目教学为指导,将建筑力学与结构这门课程打造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用相应的工程实例

来学习每一个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力学基本概念、结构、构件类型构;

(2)了解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并会简单判定结构几何性质;

(3)掌握拉、压、弯、剪构件的内力计算;

(4)掌握梁构件中应力计算,会判定梁破坏的条件;

(5)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并会绘制内力图,判定结构的危险位置;

2.2 素质目标

(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实际提升理论的能力。

2.3 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

(2)具有构件的强度计算能力;

(3)具有构件的刚度计算能力;

(4)具有构件的稳定性计算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情

境 / 项目/模块

绪论

静力学基本知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授课学时

形式安排本课程的研了解结构与构件、结构类

根据所学知识,能分结合

清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图片0.5究对象型、构件类型

各自的特点讲授

本课程的主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明确课程任务,制定分组

要任务、内容0.52内容、学习目标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讨论

和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理熟悉力学基本假设、杆件能够对实例构件、结

研讨1论基础变形形式、结构简化构简化成计算模型

静力学基本

熟悉力、力系及静力学概能够判断力的类型,

概念和基本讲授1

念计算力、力矩的大小

公理

约束及约束

掌握约束反力的类型

识别作用力与反作用

研讨2反力力及常见的约束类型

物体的受力

6

能对单个物体、物体

分析及受力掌握内力图的绘制讲授2

系统的受力分析

平面力系的

了解几中常见的力系

能够判定静定结构与情境

1

平衡条件超静定结构模拟

平面体系基了解几何体系的组能够准确识别自由度

讲授2本概念成、自由度和约束的概念和约束的个数

利用

无多余约束动画6的几何不变掌握两、三刚片规利用规则能够准确判讲授

2

体系的基本则、二元体规则断体系的几何性质后分

组成规则组研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应力与强度

平面体系的

能对工程实例进行几情境

几何组成分掌握几何组成分析4

何分析模拟析举例

内力和截面

掌握截面法

利用截面法对杆件进

讲授2法行内力分析

讲授

轴向拉(压)能计算受拉、压杆件

后,布

掌握拉、压力计算及内力置项

杆的内力与的内力,并画出轴力2

图形绘制目,分内力图图

组完

梁的内力计

能正确识别工程中梁

掌握弯矩、剪力的计算的受力形式,并能算讲授2算

出梁内力大小

列内力方程

通过弯矩图、剪力图

掌握弯矩图、剪力图的绘能分析实例中梁的内情境

和画梁的内4

制力分布规律,为配筋模拟力图

提供依据

16

简捷法画梁熟悉梁内力的图绘制方

迅速绘制梁的内力图研讨1

的内力图法

能将复杂荷载分成简讲授

叠加法画梁

了解叠加法

单荷载后进行内力分后,动

2

的弯矩图析,最后叠加得到梁画示

的内力图意

静定平面刚掌握刚架的内力计算及

能正确计算刚架的轴

力、剪力、弯矩并绘讲授1

架的内力内力图绘制

制内力图

静定平面桁

了解桁架的内力分析

正确识别二力杆,零情境

1

架的内力杆模拟

三铰拱的内

了解三铰拱的内力计算

知道三铰拱的优势及情境

1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模拟

正确理解正应力、剪

结合

应力了解应力的概念图片1

应力

讲授

工程材料的掌握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对钢筋制作、加工、分组

1

力学性能能下料等研讨

6轴向拉(压)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杆件能承受的容

讲授1

杆的强度计算许最大荷载

截面的几何

了解相关几何概念正解计算惯性矩

图片

1性质讲授

讲授

通过对正应力的计后,分

梁的正应力组分

掌握正应力的计算算,能判断出梁中受强度成布

力最大的截面

置的

任务

梁的剪应力

掌握剪应力的计算能正确判断出梁中受

讲授

强度剪破坏的形式

梁的变形及

通过对梁的变形计

情境掌握梁的变形计算算,采用实际措施防

结构的刚度校核模拟

止梁变形破坏

变形计

算静定结构的

掌握位移计算能利用图乘法计算构

讲授

位移计算件位移

压杆稳定的能正确判断细长杆、结合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图片概念粗杆

讲授

压杆稳细长压杆的

了解欧拉公式能正确计算受压杆件情境

定欧拉公式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模拟

压杆的稳定

通过对压杆承载力的

了解压杆承载力的计算计算能采用相应的措讲授

计算

施防止失稳破坏

超静定结构

了解超静定的概念能正确判断超静定结

讲授

概述构

能利用得力法求梁的结合

力法掌握力法计算结构内力图片超静定内力

讲授结构概

能利用位移法计算多述掌握位移法计算结构内分组位移法次超静定梁、刚架的

力研讨

内力并绘制内力图

力矩分配法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结能利用力矩分配法计

讲授

构内力算结构内力

机动

合计

1

1

2

4

2

1

1 4

2

2

4

16

6

4

4

64

4.课程实施和建议

4.1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求解;梁内力图绘制;刚架内力图绘制;桁架内力计算;轴向拉压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力法的基本解题

方法,心受压构件的设计方法和规范的有关规定;

难点:一般力系的平衡求解;梁内力图绘制;刚架内力图绘制;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位移法;力矩分配法。

解决方法:以常用结构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责任心;考核过程化、

多元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

4.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2. 1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立体化的特征。根据当代教育理论,运用先

进教学技术,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1)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最直观的传授给学生,

借用 PPT,多媒体、网络,建筑模型,让学生宏观上更清楚的学习知识。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也

可以随意互动,解决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项目教学法

老师可以针对实用性的知识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结合之

前学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也可采取告诉学生课程设计项目内容要求、设计应涵盖的

知识点等,以此“项目驱动”来展开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不同分组的同学之间也形成竞争意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

( 3)实践教学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理实一体教室,让学生亲身经历施工现场,更为直观的学

习知识,教师在学生亲历现场的同时,可以对于学生不懂的工程问题提出解答,这样就为今后的工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也记得牢,记得准。

4. 2. 2 教学手段

(1)注意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分任务、分项目等。借用

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工程实例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印象。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培养学

生运用书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意识。

(2)教学内容全部上网: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

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

视频点播),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

( 3)利用理实一体教室,利用实训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4.3 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

类考核

考核标准

别要点

上课出勤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的前提条件。无规矩不成方圆,根据上课出勤情况做上课出评价:遵守上课纪律,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

出勤上课点名是教学环节之一,是评价上课出勤情况的主要方式。根据学院要求,缺勤总学时 1/3 以上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项目

项目任务下发后,主动查阅资料,如书籍、国家标准、规程、图集和行业规范。

课准备

参与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善于与小组其他同这一起克表

程度服困难和承担责任;对于不懂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或咨询其他教师。

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不扰乱课程秩序;主动学习,及时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态度积极参与项目;从多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课堂积极地听课,及时跟上教师讲的内容,及时交流、互动;善于思考、踊跃答题、发言积极、表现活跃;积极讨论问题、正确回答提问,对教师的不对或有怀疑的地方,

表现

积极提出并探讨。

安全

课堂上不打闹嬉笑,在实训场地时,要带安全帽,穿防滑鞋。

意识

纪律

遵守校纪校规,不在教室里吃早餐,零食,保持教室、实训场地,卫生整洁。卫生

团结小组成员具有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同甘共苦;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合理,

质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操作;相互监督、指导、帮助,能协作

体及时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

职业

诚实守信,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项目成果资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素质

沟通课堂上,课下,如有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甚至可以去向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探交流讨。

参考前期收集资料时,结合自己的知识可以查阅相应资料,不得大篇借用,参考,特别适当是早年的书籍,尽量少参考。

按时及时整理成果,准时提交资料;课后作业、报告方案等按时完成、保证质量;计算提交细致耐心、验算结果准确、设计精益求精。

目资料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任务;提交完备的项目成果资料,成完备做到资料齐全、整洁。

格式

项目成果要严格按照撰写格式写,符合要求,章节层次清晰。

正确

分析通过做项目,要全方法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提出一些实全面质性问题或发展前景。

类考核

考核标准

别要点

步骤方案合理、计算准确、设计步骤规范;处理问题方法得当,善于发现问题,全面分规

范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

结果

项目的结果准确,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准确

表述成果报告整理规范,分析全面,表述条理;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计算规范,分析全条

理面,表述条理。

(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占总成绩的50%。在课程结束后开展,主要考察学生对主要知识

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知识(占 50%)、知识应用(占 40%)、设计题目(占 10%)三部分。试题依据各教学项目考核权重,根据期末考试要点,从课程题库中选

取,题型包括填空(占10%)、选择(占30%)、简答(占40%)、计算(占20%)等。

( 3)总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由过程评价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两部分组成。

2、课程考核标准

序号项目知识考核点能力和素质

评价方式评价标准满分考核点

1. 结构与构 1. 根据所学知

1. 分清建筑的

件、结构类识,能分清建

结构形式及各

型、构件类型筑的结构形式学生自评

自的特点;

1绪论 2. 力学基本及各自的特点小组互评5

2. 实例构件、结

假设、杆件变 2. 能够对实例教师评价

构简化成计算

形形式、结构构件、结构简

模型

简化化成计算模型

1. 静力学基

1. 力的类型,计1. 熟悉力、力算力、力矩的大

本概念和基

系及静力学概小

本公理

念 2. 常见的约束

2. 约束及约

2. 掌握约束反学生自评类型

静力学基束反力

2力的类型小组互评 3. 能对单个物15本知识 3. 物体的受

3. 掌握内力图教师评价体、物体系统的

力分析及受

的绘制受力分析

力图

4. 了解几中常 4. 能够判定静

4. 平面力系

见的力系定结构与超静

的平衡条件

定结构平面体系 1. 平面体系 1. 了解几何体学生自评 1. 准确识别自

3的几何组基本概念系的组成、自小组互评由度和约束的10成分析 2. 无多余约由度和约束的教师评价个数

束的几何不概念 2. 准确判断体

变体系的基 2.掌握两、三系的几何性质

本组成规则刚片规则、二 3. 对工程实例

3. 平面体系元体规则进行几何分析

的几何组成 3.掌握几何组

分析举例成分析

1. 内力和截

1.掌握截面法

面法

2.掌握拉、压

2. 轴向拉 1. 截面法

力计算及内力

(压)杆的内 2. 轴力图

图形绘制

力与内力图 3. 梁的受力形

3.掌握弯矩、

梁的内力计式,并能算出梁

剪力的计算

算内力大小

4. 掌握弯矩

3. 列内力方

4. 弯矩图、剪力

图、剪力图的

程和画梁的图静定结构绘制学生自评

内力图 5. 迅速绘制梁

4的内力分 5.熟悉梁内力小组互评20

4. 简捷法画的内力图

析的图绘制方法教师评价

梁的内力图 6. 叠加得到梁

6.了解叠加法

5. 叠加法画的内力图

掌握刚架的内

梁的弯矩图7. 刚架的轴力、

力计算及内力

6. 静定平面剪力、弯矩并绘

图绘制

刚架的内力制内力图

7.了解桁架的

7. 静定平面8. 正确识别二

内力分析

桁架的内力力杆,零杆

8.了解三铰拱

8. 三铰拱的

的内力计算

内力

1. 应力1.了解应力的

1. 正应力、剪应

概念

2. 工程材料力

2.掌握塑性材

的力学性能 2. 钢筋制作、加

料的力学性能

3. 轴向拉工、下料等

3.掌握轴向拉

(压)杆的强 3. 计算杆件能

压杆的强度计学生自评

应力与强度承受的容许最

5算小组互评10度 4. 截面的几大荷载

4.了解相关几教师评价

何性质 4. 计算惯性矩

何概念

5. 梁的正应 5. 受力最大的

5.掌握正应力

力强度截面

的计算

6. 梁的剪应 6. 受剪破坏的

6.掌握剪应力

力强度形式

的计算

1. 梁的变形 1.掌握梁的变

学生自评 1. 梁的变结构的变及刚度校核形计算

6小组互评形计算10形计算 2. 静定结构 2.掌握位移计

教师评价 2. 图乘法

的位移计算算

1. 压杆稳定 1.了解压杆稳学生自评 1. 正确判断细

7压杆稳定的概念定的概念小组互评长杆、粗杆10

2. 细长压杆 2.了解欧拉公教师评价 2. 正确计算受

的欧拉公式式压杆件能承受3. 压杆的稳 3. 了解压杆承的最大荷载

定计算载力的计算 3. 压杆承载力

的计算

1. 正确判断超

1. 了解超静定静定结构

2. 能利用得力

的概念

1. 超静定结法求梁的内力

2. 掌握力法计

构概述 3. 能利用位移

算结构内力学生自评

超静定结 2. 力法法计算多次超

3. 掌握位移法小组互评

8

3. 位移法20

构概述

计算结构内力教师评价静定梁、刚架的

4. 力矩分配内力并绘制内

4. 掌握力矩分

法力图

配法计算结构

4. 能利用力矩

内力

分配法计算结

构内力

合计100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

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实训指导书:格式正确、内容全面,且能具体写明对学生的各项要求。

3.软件环境:不断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的软件环境,引进一些与采购管理软件用于教学,为学

生提供更好的采购软件模拟条件。

4.硬件环境:希望能够加大对硬件实训内容的建设,例如尽快组建校内实训小超市,为学生提

供校内亲身参与采购管理工作的环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

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5.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

件。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习题、教学视频、采购管理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

放到网上,充分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

4.6 师资和实训条件

组员职称执业资格学历

朱占元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博士

邹祖银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博士

聂绍伦副教授无本科

郭子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博士

万兵副教授无本科

杨圣飞高级工程师无研究生

莫忧讲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本科

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

魏久平讲师无研究生马婷婷讲师无研究生

杨春讲师国家一级建造师

研究生国家二级结构师

龚猛无无研究生

张小龙助教国家二级建造师本科

蒋凯无无本科

张杰无无本科

李维无无本科

4.7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中毕业,学制为3 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

2.本课程标准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安排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4.8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内容应突出体现建筑结构施工、设计、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执业资

格证书考试的需要,还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

纳入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参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建筑力学》,该教材由滕斌、任晓辉主编,采用了最新标准和规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重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和技能的培养,体现了

加强实际应用、服务专业教学的宗旨。

4.8.2自编教材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或任务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材将项目任务为依托,划分为静力基本知识、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

力分析、应力与强度、结构变形计算、压杆稳定、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等项目,引入必要的理论

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大量采用工程中的图片教学,加深学生对不同学建筑结构形式的施工工艺、验收

标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4)教材内容依据最新使用的规范、标准、规程等编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

要。

土木工程学习网

筑龙网:

中华钢结构论坛:

悠悠在线教育网:

51自学网:

编写:

校对:

专业负责人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建筑工程学院

2016 年 3 月 25 日

建筑力学与结构试题与答案

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试卷(B ) 2008 ╱ 2009 学年 第一学期 一、概念题(6×4分)。 1, 如果F 1=F 2+F 3且F 2>F 3,则 是正确的。 A ,F 1>F 2>F 3; B ,F 2>F 3>F 1; C ,F 2>F 1>F 3; D ,F 2>F 3,但F 1与F 2、F 3的关系不能确定。 2, 某段梁(一根杆)上受集中力偶作用,当该集中力偶在该段梁上移动时, 该段的____。 A ,弯矩图不变,剪力图改变; B ,弯矩图改变,剪力图不变; C ,弯矩图、剪力图全不变; D ,弯矩图、剪力图全改变。 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 。 A ,m ax σ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m ax τ发生在中性轴上; B ,m ax σ发生在中性轴上,m ax τ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 C ,m ax σ、m ax τ全发生在中性轴上; D ,m ax σ、m ax τ全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处。 4,平面一般力系简化时,其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若主矢非零,则主矩 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 5,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如图所示,该力对坐标原点的矩为 ,

转向为时针。 6,在原来承受的荷载基础上加上新的荷载,则该杆件一定变得更危险了。 此说法是(对/错)的。 二、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12分) 三、求图示结构支座的约束反力。(12分)

四、求图示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并求其形心主惯性矩。(12分) 五、画出图示梁的内力图。(12分)

六、图示结构CD为正方形截面木杆,其容许正应力为10Mpa,试选择 该杆的边长。(14分) 七、图示矩形截面梁,其容许正应力为170Mpa,容许剪应力为100Mpa,梁的 高宽比为2/1,试确定图示荷载下所需的横截面尺寸。(14分) 装订线

建筑力学知识点

建筑力学 第一章绪论 1.工程中习惯把主动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外力称为荷载。例如自重,风压力,水压力,土 压力等。(主要讨论集中荷载、均匀荷载) 2.在建筑物中,承受并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3.结构按几何特征分:一,杆件结构。可分为:平面和空间结构。它的轴线长度远大于 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二,板壳结构。(薄壁结构)三,实体结构。 4.建筑力学要进行静力分析即由作用于物体上的已知力求出未知力。 5.强度指结构和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指结构和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指结 构和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6.建筑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为此提供相关的计算方 法和实验技术。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截面形式及尺寸,以及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 第二章刚体静力分析基础 1.静力学公理。一,二力平衡。(只适应于刚体,对刚体系统、变形体不适应。)二,加 减平衡力系。(只适应于刚体,对刚体系统、变形体不适应。)三,三力平衡汇交。 2.平面内力对点之矩。一,合力矩定理 3.力偶。性质:一,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故力偶没有合力。它既不能与一个力 等效或平衡。二,任一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 4.约束:施加在非自由体上使其位移受到限制的条件。一般所说的支座或支承为约束。 一物体(如一刚性杆)在平面内确定其位置需要两个垂直方向的坐标和杆件的转角。 因此,对应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约束类型:1、一个位移的约束及约束力。a)柔索约束。b)理想光滑面约束。C)活动(滚动)铰支座。D)链杆约束。2、两个位移的约束及约束力。A)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B)固定铰支座约束。3、三个位移的约束及约束力。A)固定端。4、一个位移及一个转角的约束及约束力。A)定向支座(将杆件用两根相邻的等长、平行链杆与地面相连接的支座)。 第五章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 1.变性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固体材料的整个体积内毫无空隙的充满物体。均匀性假设:构件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能是完全相等的。各向同性假设:构件内的一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是相同的。线弹性假设:研究完全弹性体,且外力与变形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小变形假设。(几何尺寸的改变量与构件本身尺寸相比很微小。) 2.内力与应力 截面法求构件内力。截面法:1)在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用一平面将构件截为两部分; 2)一般取受力较简单的部分为研究对象,将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用内力代替。按照连续性假设,内力应连续分布于整个切开的截面上。将该分布内力系向截面上一点(截面形心)简化后得到内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称它们为截面上的内力。3)考虑留下部分的平衡,列出平衡方程,求内力。 应力:内力的集度。 3.应变 变化的长度比上原长等于平均线应变。平均线应变的极限为线应变。 胡克定律:正应力与其相应的线应变成正比。(Б=Eз。E为弹性模量。) 1 / 2

建筑力学教案

绪论 建筑物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必要场所,在建筑物中所有承受力的部分,如梁,板,墙柱都必须运用建筑力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一.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土建专业来说,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杆件和杆件结构。 荷载:主动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力 结构:在建筑物中承受并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的单个物体。 构件的分类:杆件:一个方向的的尺寸远远大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薄壁构件:一个方向的的尺寸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实体构件:三个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的构件。 二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 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和构件承载能力的科学 承载能力是承受荷载的能力,它包括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结构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结构或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建筑力学的任务就是解决为建筑物的既安全又经济合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计算方法。

三.建筑力学内容简介 包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材料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三个部分 四.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1.注意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它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思路,不死记硬背 3.课下多做练习,作业尽量要自己完成,解题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检测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必须的。 4.对作错的题应当认真查找原因,请教老师,及时纠正。 第一篇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引言 本篇学习力系的合成和力系的平衡 力系:把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力系的合成:在不改变力系对物体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的力系来代替复杂力系,就称为力系的合成。 简单力系和复杂力系又互胃等效力系。 平衡: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平衡。 平衡状态:建筑力学中把运动状态没有变化的特殊情况称为平衡状态。

建筑力学基础知识

建筑力学基础知识

————————————————————————————————作者: ————————————————————————————————日期:

第1章建筑力学基础 1.1力的性质、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1.1 力的定义 力,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很熟悉的概念,是力学的基本概念。人们对于力的认识,最初是与推、拉、举、掷时肌肉的紧张和疲劳的主观感觉相联系的。后来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逐步认识到,无论在自然界或工程实际中,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变形,都是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结果。例如,机床、汽车等在刹车后,速度很快减小,最后静止下来;吊车梁在跑车起吊重物时产生弯曲,等等。这样,人们通过科学的抽象,得出了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变形。 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物质的一种形式而起作用的,如重力、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另一类是由两个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如两物体间的压力、摩擦力等。这些力的物理本质各不相同。在力学中,我们不研究力的物理本质,而只研究力对物体的效应。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前者叫做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叫做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就力对物体的外效应来说,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例如,人沿直线轨道推

小车使小车产生移动,这是力的移动效应;人作用于绞车手柄上的力使鼓轮转动,这是力的转动效应。而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力对物体作用时,既有移动效应,又有转动效应。如打乒乓球时,如果球拍作用于乒乓球的力恰好通过球心,只有移动效应;如果此力不通过球心,则不仅有移动效应,还有绕球心的转动效应。 1.1.2 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者称为力的三要素。即: 1.力的大小力的大小表示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强弱 程度,它可通过力的运动效应或变形效应来度量,在静力 学中常用测力器和弹性变形来测量。为了度量力的大 小,必须确定力的单位。本教材采用国际单位制,力的 单位是牛顿(N)或千牛顿(kN),N kN3 1 。 10 2.力的方向力的方向表示物体间的机械作用具有方向性。它包含方位和指向两层涵义。如重力“铅直向下”’“铅直”是指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向下”是指力沿作用线的指向。 3.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实际上,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力总是分布地作用在一定的面积上。如手推车时,力作用在手与车相接触的面积上。当力作用的面积很小以至可以忽略其大小时,就可以近似地将力看成作用在一个点上。作用于一点上的力称为集中力。 如果力作用的面积很大,这种力称为分布力。例如,作用在墙上的风压力或压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 1、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支座。 A :固定铰 B :可动铰 C :固定端 D :光滑面 【代码】50241017 【答案】A 2、只限物体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不限制物体其它方向运动的支座称( )支座。 A :固定铰 B :可动铰 C :固定端 D :光滑面 【代码】50241027 【答案】B 3、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支座。 A :固定铰B :可动铰C :固定端D :光滑面 【代码】50241037 【答案】C 4、平衡是指物体相对地球( )的状态。 A 、静止 B 、匀速运动 C 、匀速运动 D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代码】50241047 【答案】D 5、如图所示杆ACB ,其正确的受力图为( )。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代码】50241057 【答案】A 6.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 (C ) (D ) (A ) D

A.刚体 B.变形体 C.任意物体 D.由刚体和变形体组成的系统 【代码】50141067 【答案】A 7.在下列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是( )。 A.二力平衡原理 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力的可传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代码】50141077 【答案】C 8.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索( )。 A.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 B.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 C.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 D.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 【代码】50242088 【答案】B 9.图示中力多边形自行不封闭的是( )。 A.图(a) B.图(b) C.图(b) D.图(d) 【代码】50142026 【答案】B 10.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 )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D.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代码】50241107 【答案】D 11.物体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是( )。 A.等值、反向、共线 B.等值、反向、共线、同体 C.等值、反向、共线、异体 D.等值、同向、共线、异体 【代码】50142117 【答案】C 12.由1、2、3、4构成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其中代表合力的是( )。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 第十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力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一、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是物体改变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三要素 大小(单位N kN)、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 二、基本规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相同点:相等、共线;不同点:反向、作用对象不同。 2、二力平衡条件(必要与充分条件) 作用在同一刚体(形状及尺寸不变的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必定平衡。注意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非刚体不一定成立。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可以依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系合成或简化的基础,也可以根据三角形法则进行合成与分解。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称为力系。如果某力与一力系等效,则此力称为力系的合力。 在同一刚体的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 5、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力沿其作用线移动,不会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同一刚体。 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 力系按作用线分布情况分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 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这样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是最简单的平面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在图上进行合成也可以进行解析求解。 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F x和F y分别称为力F在坐标轴X和Y上的投影,当投影指向与坐标轴方向相反时,投影为负。注意: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F x和F y是代数量,力F的分力F x/和F y/是矢量,二者绝对值相同。 问题:如果F与某坐标轴平行,其在两坐标轴的分量分别是多少?如果两力在某轴的投影相等,能说这两个力相等吗? 显然

《土建力学》课程标准

版本05 修改状态0 名称土建力学课程标准页码1/10 生效日期2010-07-1 《土建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建力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64 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土建力学课程是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在掌握经典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铁道工程中各类新型结构的力学性能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结构受力组成、平衡计算、几何组成、计算简图选取及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应用高等数学、铁道工程测量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工程制图(铁道)、工务水文检测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原理、铁道桥涵构造与养护、桥涵施工技术、隧道工程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访问铁道工程结构计算分析的基本顺序即按力学计算模型选取、平衡方程应用、承载能力计算、影响线绘制及应用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1)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即:①力学计算模型选取;②平衡方程应用;③承载能力计算;④影响线绘制及应用。每个学习情境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行动导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理实一体化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4)考核评价设计:课程以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即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考核方案以学习情境为序,考核目标按教学任务分为理解(A)、掌握(B)和综合运用(C)三个层次进行。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单选-多选)

单选题-建筑力学基本知识 1.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索( B )。 A.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B.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 C.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D.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 2.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满足( A )条件,就称这种力系为平面汇交力系。 A.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 B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但不交于一点 C.作用线在不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 D.作用线在不同一平面内,且不交于一点 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 B )。 A.合力偶B.合力C.主矩D.主矢和主矩 4.某力在直角坐标系的投影为:Fx=3 kN,Fy=4 kN,此力的大小是( A )。 A.5 kN B.6 kN C.7 kN D.8 kN 5.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B )。A.一个大于0,一个小于0 B.都等于0 C.都小于0 D.都大于0 6.利用平衡条件求未知力的步骤,首先应( D )。 A.取隔离体 B.求解C.列平衡方程D.作受力图 7.只限物体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不限制物体其它方向运动的支座称( B )支座。A.固定铰B.可动铰C.固定端D.光滑面 8.平衡是指物体相对地球( D )的状态。 A.静止B.匀速运动C.圆周运动D.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9.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在垂直于杆轴的平面内产生的内力偶矩称为( B )。A.弯矩B.扭矩C.轴力D.剪力 10.下列( C )结论是正确的。 A.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B.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 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D.内力必大于应力 11.下列关于一个应力状态有几个主平面的说法,合理的是( D )。 A.两个B.一般情况下有三个,特殊情况下有无限多个 C.无限多个D.最多不超过三个 12.以下不属于截面法求解杆件内力的步骤是( B )。 A.取要计算的部分及其设想截面B.用截面的内力来代替两部分的作用力 C.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式并求解内力D.考虑外力并建立力平衡方程式 13.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构件的( B )。 A.强度B.刚度C.稳定性D.耐久性 14.通过杆件横截面形心并垂直于横截面作用的内力称为( C )。 A.弯矩B.剪力C.轴力D.扭矩 15.杆件的刚度是指( D )。 A.杆件的软硬程度B.杆件的承载能力 C.杆件对弯曲变形抵抗能力D.杆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16.平面弯曲梁中作用面与横截面垂直的内力偶矩称为( C )。 A.轴力B.剪力C.弯矩D.扭矩 17.弯曲试样的截面有圆形和矩形,试验时的跨距一般为直径的( A )倍。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设计(一)

教案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1.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3)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举例讲解举例讲解

教案 授课题目 1.2 结构抗震知识授课时间 3.1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地震的类型及破坏作用,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难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在省、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和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围 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市区。 1.2.1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基本概念 1.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2.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 3.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4.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5.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7.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构造地震分为三种: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成为深源地震。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均属于浅源地震。举例讲解

建筑力学基础知识

建筑力学基础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建筑力学基础 1.1力的性质、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1.1.1力的定义 力,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很熟悉的概念,是力学的基本概念。人们对于力的认识,最初是与推、拉、举、掷时肌肉的紧张和疲劳的主观感觉相联系的。 后来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反复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逐步认识到,无论在自然界或工程实际中,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变形,都是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结果。例如,机床、汽车等在刹车后,速度很快减小,最后静止下来;吊车梁在跑车起吊重物时产生弯曲,等等。这样,人们通过科学的抽象,得出了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变形。 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物质的一种形式而起作用的,如重力、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另一类是由两个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如两物体间的压力、摩擦力等。这些力的物理本质各不相同。在力学中,我们不研究力的物理本质,而只研究力对物体的效应。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前者叫做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叫做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就力对物体的外效应来说,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例如,人沿直线轨道推

小车使小车产生移动,这是力的移动效应;人作用于绞车手柄上的力使鼓轮转动,这是力的转动效应。而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力对物体作用时,既有移动效应,又有转动效应。如打乒乓球时,如果球拍作用于乒乓球的力恰好通过球心,只有移动效应;如果此力不通过球心,则不仅有移动效应,还有绕球心的转动效应。 1.1.2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者称为力的三要素。即: 1.力的大小力的大小表示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强 弱程度,它可通过力的运动效应或变形效应来度量,在 静力学中常用测力器和弹性变形来测量。为了度量力的 大小,必须确定力的单位。本教材采用国际单位制,力 的单位是牛顿(N)或千牛顿(kN),N 1 。 10 kN3 2.力的方向力的方向表示物体间的机械作用具有方向性。它包含方 位和指向两层涵义。如重力“铅直向下”’“铅直”是指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向下”是指力沿作用线的指向。 3.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实际上,当两 个物体直接接触时,力总是分布地作用在一定的面积上。如手推车时,力作用在手与车相接触的面积上。当力作用的面积很小以至可以忽略其大小时,就可以近似地将力看成作用在一个点上。作用于一点上的力称为集中力。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doc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 课程性质:《建筑结构》属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 4 适用专业:工程监理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是工程监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 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的学习领域。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监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 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及《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 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1.2 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方法和任 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 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 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 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 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4.能够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的简单计算; 5.能够进行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6.能够进行钢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和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7.能够对常见的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2.3 素质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6.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7.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8.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建筑结构学习领域( 72 学时,其中课堂教学58 学时,实践教学 14 学时)参考课时能力要求工作任务学习项目序

建筑力学大纲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开课部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时:64 编写: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还应考虑到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力争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及时引入课程教学。因此《建筑力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的能力的培养,注重本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和衔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建筑力学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建筑力学》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确立课程目标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需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 2.本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诸多学科密切相关,是结构设计、结构工程施工等的理论基础,因此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本课程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后开设的,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3.本课程还强调学生对本学科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分析结果、规范标准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的探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提供

(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名称:建筑力学和结构 课程代码:411B04 所属学习领域: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课程性质:核心课程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学分学时数:14学分,192学时(理论讲授134学时,实践教学58学时) 修(制)订人:赵维霞修(制)订日期:2014年10月08日 审核人:刘广文审核日期:2014年10月18日 审订人:牟培超审订日期:2014年10月20日 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建筑构件及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主要讲授在研究结构基本构件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解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及构件的设计问题,包括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和构造要求等问题;是集实验、计算、构造、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构件验算及设计能力,具备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核心支撑作用。本课程以《工程使用数学》、《建筑识图和构造》和《建筑材料和检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和管理》、《屋面和防水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2 课程学习要求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工程使用数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及计算机使用的基础知识,能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工作经验、丰富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该课程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想来设计的,重构教学内容,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为力学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设计。每个模块又设计了若干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又下设工作任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序化教学内容,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觉得问题那么枯燥,学习目的明确,进而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构件的承载能力,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熟悉建筑结构计算的一般规定和主要要求,具备结构计算的初步能力,为发展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达到施工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岗位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对结构的大局观和整体感,培养处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树

建筑力学基础

建筑力学基础 课程性质 《建筑力学》,主要介绍力学的基本公理与概念,平面杆件的变形和内力计算以及结构内力计算及结构受力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 第二节约束和约束反作用力 第三节汇交力系 第四节力偶及力偶矩 第五节平面一般力系 第二章材料力学 第一节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对象的几何特征 第二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变形的内力 第三章结构力学 第一节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第三节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第四节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五节几何组成分析的步骤和举例第六节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第一章静力学 教学目标: 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了解约束和约束反作用力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 静力学(statics )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 一、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刚体的概念:刚体是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其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 三、力的概念:力对物体的效应表现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变形。 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1)力的作用点;(2)力的方向; (3)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大小的单位为牛顿(N)o目前工程实际中采用的工 程单位制,其力的单位为公斤(kgf)o 1 kgf=9.80665 N 四、静力学公理 (一)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两力大小相等、指向相反且沿同一作用线。 (二)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一个力系中,加上或去掉任何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此公理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 (三)公理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见下左图)。亦可用右下图所示的力三角形表示,并将其称为力三角形法则。合力R与分力F1、F2的矢量表达式为 R=F1+F2 (四)公理四(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非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之上的,而是

建筑力学知识点汇总(精华)

建筑力学知识点汇总(精华) 第一章概论 1.工程中习惯把主动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外力称为荷载。例如自重,风压力,水压力,土 压力等。(主要讨论集中荷载、均匀荷载) 2.在建筑物中,承受并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3.结构按几何特征分:一,杆件结构。可分为:平面和空间结构。它的轴线长度远大于 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二,板壳结构。(薄壁结构)三,实体结构。 4.建筑力学要进行静力分析即由作用于物体上的已知力求出未知力。 5.强度指结构和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指结构和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指结 构和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6.建筑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为此提供相关的计算方 法和实验技术。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截面形式及尺寸,以及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 第二章刚体静力精确分析基础 1.静力学公理。一,二力平衡。(只适应于刚体,对刚体系统、变形体不适应。)二,加 减平衡力系。(只适应于刚体,对刚体系统、变形体不适应。)三,三力平衡汇交。 2.平面内力对点之矩。一,合力矩定理 3.力偶。性质:一,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故力偶没有合力。它既不能与一个力 等效或平衡。二,任一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 4.约束:施加在非自由体上使其位移受到限制的条件。一般所说的支座或支承为约束。 一物体(如一刚性杆)在平面内确定其位置需要两个垂直方向的坐标和杆件的转角。 因此,对应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约束类型:1、一个位移的约束及约束力。a)柔索约束。b)理想光滑面约束。C)活动(滚动)铰支座。D)链杆约束。2、两个位移的约束及约束力。A)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B)固定铰支座约束。3、三个位移的约束及约束力。A)固定端。4、一个位移及一个转角的约束及约束力。A)定向支座(将杆件用两根相邻的等长、平行链杆与地面相连接的支座)。 第五章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 1.变性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固体材料的整个体积内毫无空隙的充满物体。均匀性假设:构件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能是完全相等的。各向同性假设:构件内的一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是相同的。线弹性假设:研究完全弹性体,且外力与变形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小变形假设。(几何尺寸的改变量与构件本身尺寸相比很微小。) 2.内力与应力原理 截面法求构件内力。截面法:1)在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用一平面将构件截为两部分; 2)一般取受力较简单的部分为研究对象,将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用内力代替。按照连续性假设,内力应连续分布于整个切开的截面上。将该分布内力系向截面上一点(截面形心)简化后得到内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称它们为截面上的内力。3)考虑留下部分的平衡,列出平衡方程,求内力。 应力:内力的集度。 3.应变规律 变化的长度比上原长等于平均线应变。平均线应变的极限为线应变。 胡克定律:正应力与其相应的线应变成正比。(Б=Eз。E为弹性模量。) 第七章轴向的拉伸与压缩原理 1.拉压杆的应力。公式:Fn=БA。拉应力为正。在此应用到圣维南原理。(在求Fn时,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剖析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 课程性质:《建筑力学》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60 实践课时:12 学分:6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一、课程定位 《建筑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建筑构件和常见结构受力和承载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程及将来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监理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并能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拓展专业领域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力学有关术语、分析原理、假设; 2.掌握一般建筑构件和结构的静力分析方法和计算原理; 3.掌握一般建筑构件和结构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 4.熟悉实际工程中常见构件出现的承载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 2.2能力目标 1.能建立和做出构件和简单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受力图; 2.能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出构件和简单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受力图中的未知 力。 3.能进行砖柱(墙)、框架中柱、脚手架立杆等轴心受力构件的内力计算 和确定其承载力。 4.能进行偏心受压砖柱(墙)、一般框架柱等偏心受压构件的内力计算和 确定其承载力。 5.能进行单跨静定梁、板等受弯(扭)构件的内力计算和确定其承载力。

6.能确定静定多跨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 7.能了解超静定结构受力特点,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律。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 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秉承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开发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国内和地区实际,依照原有知识总量不变的原则,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力学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先进行综合职业行动领域和情境分析,然后深入企业调研和行业专业研讨、确定行动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高度概括、典型表述)、构建学习情境(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分解和确定学习任务。 四、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建筑力学学习领域

建筑力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终结性考核的要求 (1)答题时间:期末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其它:学员考试时可带钢笔,铅笔,尺子,橡皮和计算器。 试题类型及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三、计算题(共40分)静定桁架指定杆的内力计算(10分);单跨梁内力图(10分);三跨连续梁的力矩分配法(20分)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静力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熟练程度;检验学生对平面汇交力系掌握程度,了解其平衡问题;检验学生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掌握程度,了解有关摩擦的平衡问题。 考核知识点 (1)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约束、约束反力;隔离体与受力图。 (2)力矩,合力矩定理;力偶,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力在直角坐标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4)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和主矩;(固定端约束与相应的约束反力)。 (5)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6)▲滑动摩擦的概念;▲摩擦角;▲摩擦的平衡问题。 考核要求 (1)了解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掌握常见典型约束的性质及约束反力的确定;掌握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

(2)理解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的计算;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4)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原理;了解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了解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5)掌握求解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掌握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6)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了解摩擦角的概念;了解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考核要点 1、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吗? 2、力对矩心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效应的度量吗? 3、如果有n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每个物体都受平面一般力系的作用,则共可以建立2n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吗? 4、计算简图是经过简化后可以用于对实际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图形吗? 5、力系简化所得的合力的投影是否和简化中心位置有关,而合力偶矩和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6、约束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限制物吗? 7、力偶的作用面是指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所在的平面吗? 8、物体系统是否是指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系统。 9、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10、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11、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 12、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6独立的平衡方程。 13、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是否是用力偶矩度量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2 静定结构基本知识 考核目的

广东自考03303建筑力学与结构大纲

附件1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代码:03303)课程考试大 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1.1静力学基本公理 1.2荷载及其分类 1.3约束与约束反力 1.4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结构的计算简图 1.5力矩与力偶 1.6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1.7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初步应用 第2章静定结构的力计算 2.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2力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计算 2.3梁的力计算与力图 2.4静定平面刚架的力计算与力图 2.5三铰拱的力 2.6截面的几何性质 第3章杆件的强度与压杆稳定 3.1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3.2轴向拉伸(压缩)杆的应力与应变 3.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3.4材料强度的确定及轴向受力构件的强度条件 3.5梁的弯曲应力、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强度条件 3.6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3.7组合变形 3.8压杆稳定 第4章静定结构的变形计算与刚度校核4.1结构的变形与位移 4.2二次积分法求梁的位移 4.3虚功原理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 4.4刚度校核 第6章建筑结构及其设计基本原则 6.1建筑结构分类及其应用围 6.2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第7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受力构件7.1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7.2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7.3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4受弯构件的其他构造要求 7.5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6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的计算7.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第8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8.1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8.2现浇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8.3楼梯 第10章地基与基础 10.1土的工程性质 10.2基础的类型及适用围 10.3浅基础设计 10.4桩基础设计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