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合集下载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1. 引言1.1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在教育领域中,教书匠和教育家是两种不同的角色。

教书匠通常只传授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和引领。

教书匠更偏向于以考试为目的,希望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教育家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教书匠往往注重表面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加注重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品德、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提升。

教书匠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

两者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家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教育家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塑造他们的人格和品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情操的人才。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对学生和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1.2 教育家的重要性教育家的重要性体现在他们对学生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力上。

教育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教育家能够培养出懂得尊重、合作、创新和责任的人才,这些品质是每个社会都需要的。

教育家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

教育家的角色在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社会的栋梁。

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教育家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只有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和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2. 正文2.1 教书匠只传授知识,教育家塑造人格教书匠和教育家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教书匠通常只注重传授知识,他们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讲解给学生,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应对考试。

教书匠

教书匠

教书匠李镇西经常会听到不少领导对老师们说:“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我知道领导所说“教书匠”的含义,多半和“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等相联系。

但我听了这话还是很不舒服。

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那当然好,但这是不可能的。

和教育家相比,教书匠纵有千般不是,但至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朴朴素素,踏踏实实。

比那些空谈理想,不尚实干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它是这样解释“教书匠”的:“教师(含轻蔑义)。

”我知道语言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尽管“教书匠”就是“教师”,但因为“含轻蔑义”,所以教书匠自然就不是“好教师”了。

再查“匠”,该词典解释为:第一,“能工巧匠”之“工匠”;第二,指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的人。

这我就搞不懂了——无论哪个含义,教书匠都不应该被“轻蔑”啊!“教书匠”这个词是怎么“约定俗成”为“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含义的?不去管它了!反正我理解的“教书匠”,就是在教书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这样的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这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积累而日臻完美。

这样的教书匠有什么不好呢?凭什么要鄙薄教书匠呢?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方面“很有造诣”,在实践中匠心独运,最后成为教育巨匠,这将是他个人的自豪和我们民族的光荣!当今校园里,不少老师缺乏爱心与专业精神,教书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领导却说:“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是什么导向?斗胆地说,教书匠不必是教育家,但教育家一般来说应该至少曾经是“教书匠”!有人反驳我说:“教育家主要是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不一定非要上课不可。

”那我只能认为这样所谓“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人只能是教育理论家,而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家。

许多我敬仰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阿莫拉什维利,都曾经是“教书匠”。

一个教师一辈子都是教书匠一点都不可耻,这只能说明他一直坚守课堂,教学技艺越来越精湛;如果一个“教育家”连课都上不好,连教书匠都不是,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教育家”?还有人认为,“能够巧匠”的“匠”面对的是“物”,而教师面对的是“人”,因此确实不宜提倡教师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作者:赵军立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30期摘要:班主任工作要有大格局,大思想。

重在教育引导,实则精细管理。

本文从三个重点、六个原则,九步走,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有效做法。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主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163-01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30.155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决策者,要有大格局、大思想。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培养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要有“不做教科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思想。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六九”工作模式。

即三个重点:健全各种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班风;六个原则:以人为本、客观公正、奖罚分明、宽严有度、持之以恒、灵活机动;九个步骤:每个重点三步走。

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度制定应本着公正客观,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建立旨在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

第一步,全面了解学生。

对所有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小学的制度、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学习、行为、卫生等习惯;家庭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

同时对即将形成的新班级可能出现的特点和隐忧做定向分析,确定需要肯定、发扬、治理、矫正的内容和方法,并充分估计有可能出现的阻力和困难。

第二步,确定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一个班级共同奋斗的方向和要求,要言简意明,振奋人心,起到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意志、鼓足学生干劲、凝聚集体力量的目的。

奋斗目标是方向,是总纲,是制定班级各种制度的准绳。

第三步,制定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个集体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篇一」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

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

”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

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

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

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

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

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而身为教育家更加有责任和使命感。

与教书匠这一称号相比,教育家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任。

教书匠的工作简单而狭隘,只需传授学科知识,不需要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教育家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他们认为教育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而存在的,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各个方面。

他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追求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育家注重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他们通过积极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

他们关注教育的公平性,注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才能和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家不仅仅是教书匠那般简单和狭隘,而是担负着更高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积极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他们力求将教育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作者是郭沫若。

这本书通过一些故事和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教书匠的不同境界,以及教书匠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态度。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书匠的不同境界,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再到大师。

教书匠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而大师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分析,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教书匠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态度。

教书匠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他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高尚的品德,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书匠应该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成长。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书匠的修养和境界。

教书匠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同时,教书匠还应该有一颗赤诚的心,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不做教书匠》,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努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受到启发,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更应该是一个教育者。

在这个角色中,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成长,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关于如何不做一名简单的“教书匠”。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自发地去探索、去学习。

我会在课堂上引入各种实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知识,也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相信,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单靠记忆和重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我会经常给学生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也会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相信,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认为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体质等多方面的素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相信,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在哪里?教书匠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教书匠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他们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育家则关注的更多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这需要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教育理念。

教育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和广博的知识面。

他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培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育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用激励和关爱,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不断向前。

他们不仅懂得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帮助,他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教育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艺术和科学。

他们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工作中常常注重发挥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学习。

他们极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疑问解答,逐渐培养学生吃透知识的能力。

而不像繁重的课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也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不断开阔眼界,勇于探索和创新。

教育家在工作中要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包容心态。

他们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模式,注重培养自己的跨学科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教育的改革。

不断地积极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以谦卑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差异。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最大的关心和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
以下是关于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国家创设教师节的初衷是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升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作为教师不应“坐享其成”,应该有些精神和专业方面的追求。

鉴于此,我建议今年的教师节主题可以确定为“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以回报社会各界若干年来对教师的关心和尊重。

“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既可以理解为党和国家对教师师德、学识的一种高期望,又可以理解为教师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高要求。

墨子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

”教师给自己的人生定定大航向,树立一竿标尺,也许自己今后的为师生涯将充满奋斗和成功。

“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可不是说说而已,需要一些付出和执着。

反思当今的教育状况,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缺少像鲁迅式的大学教授、朱自清式的中学教师和斯霞式的小学教师。

要加速改变这一现状,惟有创造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让更多的教育家涌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