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含铜矿物

合集下载

铜矿物分选

铜矿物分选

P 0.12
Nao 1.62 Pb 0.10
含量(%) 1.12 4.99(g/t) 0.22(g/t) 0.004(g/t) 0.008(g/t)
元素名称 S As 0.002 SiO2 31.92 Ni 0.012 Co 0.008 CaO 3.52 Mh 0.64 TFe 28.99 MgO 1.36 TiO2 1.20 SFe 28.86 Al2O2 3.26
3.2 选矿工艺介绍 3.2.1矿石性质
大红山铜矿是以含铜、铁为主要金属矿物的
大型矿床。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其次是斑 铜矿,并有微量的铜蓝和孔雀石;铁矿物以磁 铁矿为主,其次是赤铁矿、黄铁矿和微量褐 铁矿。除主要金属铜、铁外,还伴生有金、 银、铂、钯等稀贵金属。脉石矿物以黑云母、 长石、百云母、石英及绿泥石为主,其次是 方解石、石榴石、高岭土等。
根据矿石中所含有用矿物或有价元素种类的多 少,又可将铜矿石分为: 单一铜矿石 和多金属铜矿石:铜—黄铁矿石,铜—锌矿 石,铜—铅—锌矿石,钢—钼矿石,铜—镍 矿石,钢—金矿石等。
根据铜矿石中含铜量的多少,又可将矿石分为:
富铜矿(Cu>2%) 中等铜矿(Cu =l-2%) 贫铜矿(Cu=0.7-1%) 极贫铜矿(Cu <0.7%)




点状、单晶粒和集合体嵌布于硅酸盐和碳酸盐脉石之中。部 分黄铜矿与斑铜矿和磁铁矿呈不规则连晶;部分黄铜矿包裹 有磁铁矿和其它脉石矿物。包裹体粒度在0.018~0.037㎜。 少量呈脉状嵌布于长石、石英中。 2、斑铜矿:呈他型不规则粒状,共生于磁铁矿和黄铜矿之 中。其嵌布粒度为0.056~0.74㎜。 3、铜蓝:呈微粒状及脉状共生于黄铜矿和斑铜矿中。其嵌 布粒度为0.0037~0.074㎜。 4、孔雀石:呈脉状、细粒状,与铜蓝、石英、长石等脉石 矿物共生。其脉宽0.037~0.07㎜,粒度在0.056左右。 5、磁铁矿:多数呈他型粒状,少数呈半自型及较细粒的星 点状和浸染状。多数以单晶粒存在,少数以集合体形式存在。 嵌布于长石、黑云母、白云石、石英、绿泥石等脉石之中。 部分磁铁矿与黄铜矿呈不规则连晶,有些磁铁矿呈定向排列, 一些粗粒磁铁矿中包裹有黄铜矿和脉石矿物。磁铁矿和黄铜 矿常交错共生,有的呈细脉状,脉宽0.15㎜左右。

铜矿石以及铜矿石的不同种类

铜矿石以及铜矿石的不同种类

铜矿石以及铜矿石的不同种类【组图】时间:2014-09-02来源:全铜网责任编辑:小陈浏览数:943分享到:0评论文章导读: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铜矿石的不同种类:主要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铜矿、铜蓝、孔雀石等。

铜矿石是什么?铜矿石有哪些特点?铜矿石的不同种类有哪些呢?不同类型的铜矿石各自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依次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铜矿石是什么:是铜矿中开采出来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说是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铜矿石是什么我们都了解了,下面来看一下铜矿石的特点:黄铜矿是分布最广的铜矿物,是炼铜的最主要矿物原料。

中国商代或更早就已由黄铜矿等铜矿物炼铜。

黄铜矿呈黄铜色,金属光泽;粉末呈绿黑色。

摩斯硬度3.5~4,比重4.1~4.3。

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产于多种类型铜矿床中。

黄铜矿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

铜矿石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作为冶金行业的原材料。

铜矿石的特点都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就马上来看看铜矿石的不同种类:主要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铜矿、铜蓝、孔雀石等。

铜矿石的种类我们知道了,我们再来看一下铜矿石的不同种类的颜色:自然铜的颜色:没有氧化过的自然铜表面为红色,具有金属光泽。

但因为氧化的原因,通常自然铜会呈棕黑色或绿色。

自然铜黄铜矿的颜色: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

绿黑色条痕。

金属光泽,不透明。

黄铜矿斑铜矿的颜色: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蓝色斑状锖色,因而得名。

条痕灰黑色。

金属光泽。

斑铜矿辉铜矿的颜色: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

辉铜矿蓝铜矿的颜色:深蓝色,土状块体呈浅蓝色。

浅蓝色条痕。

晶体呈玻璃光泽,土状块体呈土状光泽。

透明至半透明。

蓝铜矿赤铜矿的颜色:红色至近于黑色,表面有时为铅灰色。

条痕为深浅不同的棕红色。

金刚光泽至半金属光泽。

赤铜矿孔雀石的颜色: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

自然界铜单质

自然界铜单质

自然界中的铜单质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历史标志之一。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且通常以化合态存在,主要被用于冶炼金属铜。

在自然界中,铜以硫化物或碳酸盐的形式分布于许多矿石中,如辉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等。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和腐蚀,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了一些含铜矿物。

其中,辉铜矿是一种常见的含铜硫化矿物,具有较高的铜含量和良好的导电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孔雀石是一种绿色的含铜碳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美丽外观和环保性能,因此也被广泛用于装饰和工艺品制作中。

此外,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含铜矿物,如黄铜矿、斑铜矿等,这些矿物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自然界中,铜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气候条件等。

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宜,形成了丰富的铜矿资源,如我国的铜陵、德兴等地区。

而另一些地区由于地质环境较为恶劣,铜矿资源相对较少。

此外,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成本投入,因此对于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在自然界中,铜单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通讯、机械制造等领域。

同时,铜也被广泛用于艺术品制作和装饰领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外,铜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等,这些性质也使得铜在某些特殊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自然界中的铜单质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铜矿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价值也将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

各类铜矿物基本特征

各类铜矿物基本特征

各类铜矿物基本特征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5~3,比重8.5~9,延性和导热性强,导电性高。

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和钛组合成合金的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

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

一、自然铜(Copper)成分Cu,原生自然铜成分中有时含银和金等。

等轴晶系。

晶体呈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红色,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

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

金属光泽。

硬度2.5~3。

具强延展性。

断口呈锯齿状。

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密度8.5~8.9克/厘米3。

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一般是铜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时的产物。

热液成因的原生自然铜常呈浸染状见于一些热液矿床中。

含铜砂岩中亦常有自然铜产出。

大理积聚时可作铜矿石利用。

二、铜的硫化物1.黄铜矿(Chalcopyrite)成分CuFeS2,含Cu34.56%。

四方晶系。

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黄铜色。

表面常因氧化而呈暗黄或斑状锖色。

条痕绿黑色。

硬度3~4。

密度4.1~4.3克/厘米3。

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接触交化铜矿床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

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

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2.斑铜矿(Bornite)成分为Cu5FeS4,含Cu 63.33%。

等轴晶系。

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新鲜断口呈铜红色,表面因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

条痕灰黑色。

硬度3。

密度4.9~5.0克/厘米3。

斑铜矿为许多铜矿床广泛分布的矿物。

内生成因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的包裹体,为固溶体分解的产物。

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

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3.辉铜矿(chalcocite)成分Cu2S,含Cu79.86%。

铜主要成分 -回复

铜主要成分 -回复

铜主要成分-回复铜(Cu)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铜的主要成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铜的主要成分。

铜是周期表中的第29号元素,原子序数为29,原子量为63.546。

它位于第四周期和d-区的第1个元素。

铜的原子结构包含29个质子和中子以及29个电子。

它的电子排布为1s²2s ²2p⁶3s²3p⁶3d¹⁰4s¹。

铜的主要成分是Cu元素本身,但其也可以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在自然界中,铜存在于矿石中,如黄铜矿、闪锌矿和辉铜矿等。

黄铜矿(CuFeS₂)是最常见的铜矿石,也是铜的主要源头。

在矿石中,铜的含量通常较低,需要经过矿石选矿、浮选、冶炼等工艺过程提取和纯化。

铜的纯度对其性能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高纯度的铜通常用于电子产品、电线、导体等领域,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工业上对电子级铜的纯度要求高达99.99以上。

而工业领域中使用的铜通常纯度稍低,但仍然需要满足特定的标准。

铜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应用的金属之一。

下面我们将逐个领域详细讨论铜的应用。

1. 电子领域: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在电子器件和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铜线和导体通常用于传输电能和信号。

高纯度的铜被用作微电子器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基底材料。

2. 建筑和建材领域:铜的耐腐蚀性和强度使其成为建筑和建材领域的理想选择。

铜可以用于制造屋顶、外墙板、防腐涂料等建筑材料。

3. 化工和制药领域:铜的化合物在化学工业和制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铜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催化反应,如氧化反应、加氢反应等。

4. 医疗和健康领域:铜具有抗菌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医用材料和抗菌剂等产品中。

铜离子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5. 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铜的强度和导电性使其成为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中的理想材料。

铜矿物分选

铜矿物分选

图74等可浮流程
铜锌矿分选
在复杂硫化矿的浮选中,铜锌分离是比较困难的,分离 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铜锌矿物往往致密共生。 有些矿床(如高温型矿床),黄铜矿常常呈细粒(有时在 5μm以下)浸染状存在于闪锌矿中,难以单体解离,像 这样由于矿床成因方面引起的难以分离的问题,目前尚 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如果闪锌矿的表面被铜离子 活化,则其可浮性与铜矿物相似,造成分离困难。
元素名称 S
As
Co
TFe
SFe
Nao
含量(%) 0.79 0.002
元素名称 KaO SiO2 含量(%) 1.33 31.92
元素名称 Zn
Ni
含量(%) 0.02 0.012
0.008 CaO 3.52 Mh 0.64
28.99 MgO 1.36 TiO2 1.20
28.86 Al2O2 3.26
铜矿物分选
山东理工大学 孙永峰
1 铜矿物与矿床
1.1铜矿物
天然产出的含铜化合物即铜矿物总计有200 余种,经常遇到的有工业价值的矿物大约有 15种左右。由于铜具有强烈的亲硫性,从岩 浆源到次生富集带的各种富集阶段,铜的硫 化物占首要地位。世界上有工业价值的铜矿 石中,在产量方面有80%的铜矿物是属于硫 化物,而其中大半是辉铜矿,其余为黄铜矿、 斑铜矿、黝铜矿和铜蓝。自然铜产量占10%。 还有约5%为氧化物,如孔雀石、蓝铜矿、硅 孔雀石、水胆矾、氯铜矿及其它。
(1)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矿石中脉石矿物很少。 对这种矿石经常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由于 矿石中脉石含量少,浮铜以后的尾矿即硫精矿。
(2)浸染状含铜黄铁矿。它的特点是硫化铜矿物 和硫化铁矿物含量较低,以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 脉石含量较高。对这种矿石常采用混合浮选流程, 先把硫化铜、硫化铁矿物混合浮出,抛弃尾矿, 对混合精矿再磨后分离。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摘要:一、引言二、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概述1.分类依据2.分类方法三、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详述1.斑岩型铜矿2.砂页岩型铜矿3.火山岩型铜矿4.铜镍硫化物型铜矿5.碳酸岩型铜矿6.交代型铜矿7.热液脉型铜矿四、中国铜矿资源分布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中国铜矿的类型分类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本文将对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进行详细阐述。

二、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概述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主要根据矿床的成因、矿石类型和含矿建造进行分类。

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铜矿的性质、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三、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详述1.斑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与碳酸岩的接触带,矿石类型以黄铜矿为主。

2.砂页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古近纪至新近纪的陆相沉积盆地,矿石类型以辉铜矿、斑铜矿为主。

3.火山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火山岩,矿石类型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

4.铜镍硫化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中的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类型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为主。

5.碳酸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碳酸岩,矿石类型以孔雀石、蓝铜矿为主。

6.交代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的交代作用,矿石类型以黄铜矿、辉铜矿为主。

7.热液脉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全国各地,包括斑岩型、火山岩型、砂页岩型等矿床中。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碳酸岩和砂页岩中的热液脉,矿石类型多样。

四、中国铜矿资源分布特点中国铜矿资源分布广泛,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总体而言,南方地区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而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常见铜矿

常见铜矿

赤铜矿( Cuprite)化学成分 Cu2O, 可能有时含有铁硅混合物。

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针状、致密块状、粒状、土状集合体。

针状或纤毛状红色集合体称为毛赤铜矿CHALCOTRICHITE。

红色至近于黑色,表面有时为铅灰色。

条痕为深浅不同的棕红色。

金刚光泽至半金属光泽。

硬度3.5-4.5 ,比重5.85-6.15,解理不完全,断口贝壳状至不平坦。

透明至半透明,均质体。

条痕加盐酸产生白色氯化铜沉淀一般是黝铜矿、黄铜矿及其他铜的硫化物的次生产物,多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与自然铜密切共生,常与蓝铜矿、辉铜矿、黑铜矿伴生或共生。

炼铜的重要矿物。

原生铜矿的找矿标志。

赤铜矿cuprite化学成分为氧化亚铜(Cu2O)的矿物。

虽含铜量高达88.82%,但因分布少,只作为次要的铜矿石利用。

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无解理。

呈立方体或8面体晶形,或与菱形12面体形成聚形,晶形沿立方体棱的方向生长形成毛发状或交织成毛绒状形态,也包括长条形、闪闪发亮的晶体,称毛赤铜矿[1]。

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土状。

新鲜面洋红色,光泽为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即呈暗红色而光泽暗淡,条痕棕红色。

端口贝壳状或不规则状。

莫氏硬度3.5~4. 0,比重6.14。

有时可作宝石,但易碎。

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常与自然铜、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褐铁矿共生。

法国、智利、玻利维亚、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有世界主要矿区。

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江西、甘肃等地铜矿区也有产出。

赤铜矿是一种红色氧化物矿物,它比较软却很重。

一般它是由铜的硫化物经风化后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矿物叫作次生矿物。

赤铜矿含铜量高达88.8%,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矿物。

但由于它的分布很少,就利用而言只能算作次要的铜矿石。

呈明亮晶体状的赤铜矿很美丽,鲜红的颜色发出类似金刚石般的光泽。

但它们如果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稍长,就会变得暗淡而成暗红色了。

有的赤铜矿则成粒状或土状,样子没有那么好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黄铜矿——化学式CuFe2S3,理论含铜量28.6%。斜方晶系,晶体常为拉长的扁平棱柱体,有时形成V型双晶或放射状六连晶或片状集合体,块状少见;铜黄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完全,断口贝壳状,具纵向条纹;摩氏硬度3.5 ~4,比重4.1g/cm3。常与黄铜矿、石英、自然金、菱铁矿、方解石、黄铁矿、磁黄铁矿、及其他铜硫化物共生。为次要的少见铜矿物。
常见含铜矿物
————————————————————————————————作者:
————————————————————————————————日期:
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5~3,比重8.5~9,延性和导热性强,导电性高。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和钛组合成合金的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
3.辉铜矿——化学式Cu2S,理论含铜79.86%。斜方晶系;晶体少见,通常呈烟灰状、粒状或致密块状;铅灰色,条痕暗灰,金属光泽;硬度2~3;略具延展性,以小刀刻划留下光亮的沟痕;密度5.5~5.8g/cm3。可以是内生热液成因的,也可以是外生成因。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4.铜蓝——化学式CuS,理论含铜66.5%。六方晶系;通常呈薄片状、被膜状或烟灰状集合体;靛蓝色,条痕灰色至黑色,金属光泽;薄片稍具弹性;硬度1.5~2;密度4.59~1.67g/cm3。铜蓝主要是外生成因,是含铜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中最为常见的矿物。由热液形成的铜蓝极其少见。是炼铜的矿石矿物之一。
2.黑铜矿——化学式CuO,理论含铜Cu79.9%。单斜晶系,黑或灰黑色。条痕灰黑色;半金属光泽;性脆,硬度3.5,密度5.8~6.4g/cm3。主要见于铜矿床的氧化带,是含铜硫化物氧化后的产物。
3.孔雀石——化学式Cu2[CO3](OH)2,理论含铜57.4%。单斜晶系,晶体呈针状,通常呈放射状或钟乳状集合体;绿色,玻璃光泽;遇盐酸起泡;硬度3.5-4,密度3.9-4..0g/cm3。是原生含铜硫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次生矿物,产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经常与蓝铜矿共生。它们的出现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床的标志。块大色美的孔雀石是工艺雕刻品的材料,粉末用制颜料,称石绿;亦可作中药药用,称绿青;大量聚积时可作为铜矿石利用。
6.黝铜矿——化学式Cu12Sb4S13,理论含铜Cu45.77%。与砷黝铜矿Cu12As4S13构成类质同象系列。一般所见的黝铜矿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砷黝铜矿分子。等轴晶系,晶体呈四面体,但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钢灰至铁黑色,新鲜断口呈黝黑色,条痕与颜色相同;半金属光泽;硬度3~4,密度4.4~5.1g/cm3。见于各种成因的含铜热液矿床中,常与其他含铜矿物一起作为铜矿石利用。
2、斑铜矿——化学式Cu5FeS4,理论含铜63.33%。等轴晶系;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新鲜断口呈铜红色,表面因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条痕灰黑色;硬度3;密度4.9~5.0g/cm3。斑铜矿在许多铜矿床广泛分布。内生成因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的包裹体,为固溶体离溶的产物;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
第一大类——自然铜
1、自然铜——化学式Cu,理论含铜量100%,但常含银和金等。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铜红色,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金属光泽;硬度2.5~3;具强延展性;断口呈锯齿状;为电和热的良导体;密度8.5~8.9g/cm3(如图片1)。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一般是铜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时的中间产物;热液成因的原生自然铜常呈浸染状见于一些热液矿床中;含铜砂岩中亦常有自然铜产出,大量积聚时可作铜矿石利用。
5.硅孔雀石——化学式(Cu,Al)2H2Si2O5(OH)4· nH2O。隐晶质或胶状集合体,呈钟乳状、皮壳状、土状;绿色、浅蓝绿色,含杂质时可变成褐色、黑色;蜡状光泽,具陶瓷状外观者呈玻璃光泽,土状者则呈土状光泽。硬度2~4,密度2.0 ~2.4g/cm3。硅孔雀石为一种次生的含铜矿物,主要产在含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常与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自然铜共生,此外,也常和玉髓相伴一起出现,为部分蓝色或绿色玉髓的重要内含物。可提炼铜,但更多的被用作宝石。
4.蓝铜矿——化学式Cu3[CO3]2(OH)2,理论含铜Cu55.2%。单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厚板状,集合体通常呈粒状、块状或放射状,以及土状或皮壳状;深蓝色,土状或皮壳状者淡蓝色;玻璃光泽;遇盐酸起泡;硬度3.5~4,密度3.7~3.9g/cm3。是原生含铜硫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次生矿物,产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经常与孔雀石共生。它们的出现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床的标志。粉末用制蓝色颜料,称石青。药用,称扁青。大量聚积时可作为铜矿石利用。
7.硫砷铜矿——化学式Cu3AsS4,理论含铜48.3%。斜方晶系,晶体常呈柱体,但通常呈块状或致密粒状集合体;钢灰至铁黑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5,密度4.4~4.5g/cm3。主要见于中温热液铜矿床中,与黄铜矿、黝铜矿等共生。富集时可作炼铜的矿石。
第三大类——铜的氧化物
1.赤铜矿——化学式Cu2O,理论含铜88.82%。等轴晶系;晶体呈细小八面体,有时呈针状或毛发状称为针赤铜矿,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土状;暗红色,条痕褐红色;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硬度3.5~4,密度6g/cm3。形成于外生条件下,主要见于铜矿床的氧化带,是含铜硫化物氧化后的产物。可作为铜矿石利用。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类——铜的硫化物
1.黄铜矿——化学式CuFeS2,理论含铜34.56%。四方晶系;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硬度3~4;密度4.1~4.3g/cm3。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矽卡岩铜矿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根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它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